业界动态
逾期一天,通讯录好友挨个被骚扰?,网贷,还款,平台
2024-07-07 01:12:56
逾期一天,通讯录好友挨个被骚扰?,网贷,还款,平台

本文转自【法治日报】;

“这两天,他们(催收人)一直给我打电话,给我家人和朋友打电话,我吓得吃不(bu)下饭,睡不(bu)着觉。”今年26岁的贵(gui)州人刘女士说起(qi)最近的经(jing)历,语气中难掩慌乱。

究(jiu)其原因,仅仅是她没有(you)按期向一家网贷平台还款(kuan)——刘女士此前向该平台借了一笔(bi)贷款(kuan),每月24日,她需要还款(kuan)3100多元,期限是12个月。6月25日,她仅逾期一天,就遇到了暴力催收。

近年来,网贷平台的借款(kuan)人由于(yu)未及时还款(kuan),其通讯录联系人遭遇“狂轰滥(lan)炸式”骚扰的现象(xiang)频繁发生,甚至有(you)当事人遭遇威胁恐吓等(deng)经(jing)历,合法权益遭到严(yan)重侵犯。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暴力催收乱象(xiang)频发背后,是网贷平台违(wei)规、过度收集(ji)用户信(xin)息,特别(bie)是借款(kuan)人的通讯录信(xin)息;建议监管机(ji)构严(yan)格落实现行相关规定中关于(yu)网络借贷类App需要获取的必要个人信(xin)息范围,禁止网贷平台违(wei)规、过度收集(ji)借款(kuan)人信(xin)息,同时继续(xu)完善针对暴力催收的法律规范体系,加(jia)大惩罚力度,对暴力催收行为及贷款(kuan)黑中介要做到应(ying)查尽查、及时打击。

逾期遭遇暴力催收

极度影响工作生活

刘女士陷入网贷泥潭,源于(yu)3年前认识(shi)的前男(nan)友。在两人相处过程中,男(nan)方以做项目需要资金周转等(deng)名(ming)目向她借钱(qian)。彼时没有(you)工作的她在男(nan)方怂(song)恿下,向网贷平台借贷,但(dan)男(nan)方并没有(you)帮(bang)她还钱(qian)。双方因此陷入争吵,最后以分(fen)手结(jie)束(shu)。

原本借款(kuan)额只有(you)5万余元,但(dan)刘女士没钱(qian)还,于(yu)是以贷养贷:向其他网贷平台借贷还前一家网贷平台。

时间一转眼来到今年3月,她已经(jing)在3家网贷平台有(you)借贷,每月需要还款(kuan)约5000元。由于(yu)收入不(bu)够还款(kuan),她在一家名(ming)为“××快贷”的网贷平台借贷11200元,等(deng)额本息分(fen)12期还款(kuan)。今年3月24日,她向平台进行第一期还款(kuan)1046余元,其中含本金870余元、利息175余元。

但(dan)这些钱(qian)远远不(bu)够刘女士的正常生活和还款(kuan)。今年5月,当她还完第3期借贷后,又向“××快贷”申请借贷20500元,同样选择等(deng)额本息12期还款(kuan),首期应(ying)还2206元,此后每期还款(kuan)2059余元。

截至今年6月24日,仅“××快贷”平台,刘女士就要还款(kuan)3300多元,再加(jia)上另(ling)外(wai)3家网贷平台,她每月要还8300多元,贷款(kuan)金额也从原先的5万余元变成8万余元。但(dan)她除了每月4000多元工作收入外(wai),再无其他收入。

让刘女士没想到的是,6月25日,她在“××快贷”的还款(kuan)日刚过一天,就接到了催收电话。她想跟对方协商延迟(chi)还款(kuan),但(dan)对方拒绝了。不(bu)久(jiu),催收电话就打给了她手机(ji)通讯录里的所有(you)朋友和家人,还发了相关短信(xin)息。

“‘××快贷’委托(tuo)第三(san)方对我进行暴力催收,向我的通讯录联系人透露我的欠款(kuan)事宜,不(bu)停地骚扰我朋友和家人,严(yan)重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欠款(kuan),我肯(ken)定会还,就是希望他们别(bie)催了,给我一点时间。这么逼(bi)我,威胁恐吓,我每天提心吊胆,吃不(bu)下睡不(bu)着,每天都活得很压(ya)抑,感(gan)觉快活不(bu)下去了。”刘女士说。

因向网贷平台借贷逾期而遭遇暴力催收的,远不(bu)止刘女士一人。

今年20多岁的天津市蓟州区居民王先生,为了满足自己较高的消费需求,在多家网贷平台借款(kuan)十几万元。还不(bu)上借款(kuan)后,催收人先是打电话骚扰他,然后直接上门威胁,吓得他父亲不(bu)知所措,无奈之下四处借钱(qian)还贷。

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wu)所高级合伙人岳强曾代理过多起(qi)相关案件。在其办理的一起(qi)案件中,北京市民赵某通过某小贷公司借贷后逾期不(bu)还款(kuan),该小贷公司找了催收公司进行催收,催收公司派遣数名(ming)员工统一着装前往(wang)借贷人家中进行砸门、辱骂、威胁等(deng),导致借贷人的配偶受到极大惊吓。同时催收公司通过电话、短信(xin)频繁向借贷人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发送关于(yu)借贷人拒不(bu)还款(kuan)、要求亲友联系或代为还款(kuan)、否则就要上门威胁等(deng)信(xin)息,以此“轰炸”借贷人及其亲朋好友。

记者在第三(san)方消费者投诉平台上检索发现,截至今年7月5日,与“暴力催收”相关的投诉量(liang)已经(jing)超过50万条。

平台过度收集(ji)信(xin)息

有(you)些用户竟不(bu)知情

业内人士分(fen)析,暴力催收现象(xiang)之所以出现,与网贷平台在对外(wai)借款(kuan)时违(wei)规、过度收集(ji)借款(kuan)人信(xin)息有(you)关,特别(bie)是其通讯录信(xin)息。

岳强在办理一起(qi)案件时发现,某公司开发了一款(kuan)网贷App,注册该App的借贷人需要先勾选隐私信(xin)息授权同意书等(deng)材料并填(tian)写个人银行卡账号、身份信(xin)息、紧(jin)急联系人信(xin)息等(deng)材料,并授权该网贷App获取收集(ji)通讯录信(xin)息、人脸(lian)识(shi)别(bie)权限等(deng)。“就这样,该公司通过这款(kuan)App获取了大量(liang)用户信(xin)息。”

刘女士也注意到,她在申请贷款(kuan)时,从注册开始,网贷平台就要求她授权,以获取其手机(ji)通讯录信(xin)息,否则就不(bu)能往(wang)下进行。

“借贷人后期遭遇暴力催收,主要涉及源头网贷平台的隐私获取问题。”首都经(jing)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企业合规研究(jiu)中心主任高洁认为,部分(fen)网贷平台为了保证成功催收,在对外(wai)借款(kuan)时会收集(ji)借贷人的通讯录信(xin)息。对于(yu)借贷人来说,有(you)的是为了获得借款(kuan)而不(bu)得不(bu)同意提供,有(you)的是在不(bu)注意的情况下进行了授权,还有(you)的则是完全不(bu)知情。当借贷人出现还款(kuan)逾期后,部分(fen)网贷平台将获取的借贷人通讯录信(xin)息提供给其他机(ji)构用于(yu)贷款(kuan)催收。

在西(xi)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廖天虎看(kan)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网贷平台过度收集(ji)了用户信(xin)息。

“为有(you)效防止信(xin)息泄(xie)露,借贷人在签署相关文件或通过App软件填(tian)写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授权内容,弄清楚授权目的;要通过正规的网贷平台办理业务(wu),一旦发现网贷平台故意泄(xie)露借款(kuan)人的个人隐私,应(ying)及时向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xin)息平台等(deng)举报。”廖天虎说。

高洁提出,根据告知-同意原则,监管机(ji)构应(ying)要求网贷平台对获取借贷人的指定联系人信(xin)息条款(kuan)以显著方式进行标(biao)注,告知获取信(xin)息的目的、方式、范围,以及该信(xin)息会被提供给哪些机(ji)构和提供目的,取得借贷人的单独、明确同意。同时,应(ying)当在平台页面注明撤回同意的途(tu)径和方法,以及发现违(wei)规获取信(xin)息的投诉路径。

“对于(yu)借贷人的通讯录信(xin)息,即使借贷人明确同意提供,也不(bu)能使网贷平台的获取合法化。一方面,通讯录信(xin)息超出了必要的范畴,其使用目的也不(bu)具有(you)合法性、正当性;另(ling)一方面,通讯录信(xin)息不(bu)仅是借贷人的隐私,还属于(yu)通讯录中他人的个人信(xin)息。”高洁说。

岳强的建议是,加(jia)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xin)息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加(jia)违(wei)法犯罪成本。公民也要增强保护意识(shi),不(bu)要随意注册不(bu)明网络平台,不(bu)要使用不(bu)正规的网贷平台。对于(yu)必须提供个人信(xin)息的平台,在达成使用需求之后,及时删除或修改注册信(xin)息,同时对骚扰电话、短信(xin)等(deng)信(xin)息截屏或录音保存(cun),方便日后投诉或报警。

强制(zhi)平台合规整改

加(jia)大惩处增强威慑

一些网贷平台违(wei)规、过度收集(ji)借贷人信(xin)息,导致其隐私泄(xie)露。一旦借贷人出现还款(kuan)逾期,就可能遭遇各种暴力催收,其通讯录好友、领导同事等(deng)也可能遭到“狂轰滥(lan)炸式”骚扰。

岳强结(jie)合自己代理过的案件举例道,暴力催收往(wang)往(wang)采用非法侵入借贷人住宅、恐吓威胁甚至殴打借贷人及其家人、非法限制(zhi)借贷人或其家人人身自由、通过恐吓威胁的短信(xin)电话等(deng)骚扰借贷人及其家人、朋友等(deng)方式。

“暴力催收的后果很严(yan)重,轻者涉嫌行政违(wei)法,严(yan)重的涉嫌犯罪,扰乱社会秩序。”岳强说。

为治理暴力催收,我国相关部门作出了诸多努力。例如2017年实施的《关于(yu)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wu)的通知》、2018年发布的《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wu)催收自律公约(试行)》、2024年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deng),均提出严(yan)禁对消费者进行暴力催收。

“两高两部”2019年发布的《关于(yu)办理非法放(fang)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纠集(ji)、指使、雇佣他人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zao)势(shi)等(deng)手段强行索要债务(wu),尚不(bu)单独构成犯罪,但(dan)实施非法放(fang)贷行为已构成非法经(jing)营罪的,应(ying)当按照非法经(jing)营罪的规定酌情从重处罚。

刑法修正案(十一)也明确:使用暴力、胁迫的方法;限制(zhi)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恐吓、跟踪、骚扰他人,催收高利放(fang)贷等(deng)产生的非法债务(wu),情节严(yan)重的,处3年以下有(you)期徒(tu)刑、拘役或者管制(zhi),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此外(wai),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今年5月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wu)指引(yin)》,从实操层(ceng)面对催收行为和催收行业提出诸多要求。例如,双方未约定催收时间的,催收作业不(bu)应(ying)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催收。在信(xin)息保护层(ceng)面,“爆(bao)通讯录”的行为被明令禁止。该指引(yin)还提出,金融机(ji)构和第三(san)方催收机(ji)构应(ying)只向债务(wu)人催收,不(bu)应(ying)向联系人催收。

尽管国家已有(you)相关法律和行业规范,对暴力催收加(jia)强打击治理,但(dan)受访专家认为,由于(yu)刑事处罚的滞(zhi)后性与局限性以及指引(yin)性文件的非强制(zhi)性,实践中要想根治暴力催收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监管部门应(ying)该对网贷平台、催收机(ji)构等(deng)容易侵犯公民个人信(xin)息、隐私的企业,强制(zhi)要求其进行专项合规建设,并出台专项合规指引(yin),定期或必要时开展合规审(shen)计。特别(bie)是在行政监管中引(yin)入合规激(ji)励机(ji)制(zhi),重视源头治理。”高洁说。

她呼吁,在对网贷平台非法获取、传(chuan)播个人信(xin)息的监管中发现违(wei)法行为的,要求企业进行合规整改,并视合规整改情况决定处罚;同时,暴力催收可能构成寻(xun)衅滋事罪、催收非法债务(wu)罪、侵犯公民个人信(xin)息罪等(deng)不(bu)同罪名(ming),可以通过司法解释(shi)等(deng)方式,明确对借贷人通讯录内人员进行骚扰等(deng)行为在何种情况下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从而对暴力催收产生震慑作用。

廖天虎认为,我国相继出台的相关法律规范表明了“依法坚决严(yan)厉打击非法催收”的立(li)场,填(tian)补了立(li)法空白。对于(yu)整治暴力催收、完善合法催收,要继续(xu)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不(bu)仅要规范催收行为,还要立(li)足源头治理,对网贷平台、网贷中介加(jia)以规范,进一步明确界定暴力催收的具体表现形式;还要充分(fen)发挥公安机(ji)关、金融监管部门等(deng)对网贷平台和催收机(ji)构的执法监督,确保其依法合规运营。

“对于(yu)存(cun)在暴力催收行为的机(ji)构,相关行政机(ji)关应(ying)坚决依法予以处罚,将暴力催收行为纳入个人征信(xin)系统,对单位(wei)处罚直至吊销其经(jing)营许可证。各部门应(ying)建立(li)信(xin)息共享机(ji)制(zhi),加(jia)强跨部门合作,形成合力。”廖天虎说。

岳强建议,对于(yu)暴力催收行为及贷款(kuan)黑中介要做到应(ying)查尽查、及时打击,同时要对提供贷款(kuan)服务(wu)的公司、银行及其员工,及时开展事前刑事合规及法治教育工作,使其明白暴力催收将面临的后果,并向其宣传(chuan)正确的实现债权方式。

“对公众加(jia)强消费观教育也迫在眉睫。很多暴力催收存(cun)在于(yu)不(bu)正规的网络贷款(kuan)平台,而一些人之所以使用这类平台,往(wang)往(wang)是因过度消费、频繁贷款(kuan)导致征信(xin)出现问题,或被这些平台的便捷操作、低息优(you)惠等(deng)条件诱惑,而忽视了这些平台潜藏的陷阱(jing)。”岳强说,因此,在规制(zhi)暴力催收本身的同时,也应(ying)开展普(pu)法宣传(chuan)及消费观、金钱(qian)观教育,使公众明白过度消费、盲目网贷带来的负面影响,明白暴力催收的违(wei)法性,了解举报、投诉、控告渠道,在面对暴力催收时能够及时报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磊

发布于(yu):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