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专访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教授:转型金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议构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激励,项目,支持
2024-06-18 04:24:45
专访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教授:转型金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议构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激励,项目,支持

每经(jing)记者:李玉雯每经(jing)编辑:马子卿

2024陆家嘴论坛将于6月19日至20日在(zai)上海(hai)举办,本届(jie)论坛设有8场全体大会,议题涵盖金融领(ling)域的热点问题。其中(zhong),“绿色金融制度创新与市场激励”作为议题之一,受到(dao)业界广泛关注。

在(zai)碳达(da)峰、碳中(zhong)和目(mu)标下,当前我国面(mian)临着绿色项目(mu)资金缺口巨大、绿色项目(mu)经(jing)济效益不高、绿色金融供(gong)给不足等多重问题,亟须(xu)探索绿色金融的制度创新和市场激励,更好地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引导功(gong)能。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激励机制的建设情况如何,可以从哪些方面(mian)进一步(bu)发力完善?业界愈发关注转型金融发展,金融在(zai)支持碳密集和高环境(jing)影响的企业转型过程(cheng)中(zhong)面(mian)临哪些痛点?如何应对?

复旦大学(xue)绿色金融研究中(zhong)心执行主任 李志青教授 图片来源:受访(fang)者

围绕这些热点话题,《每日经(jing)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在(zai)本届(jie)论坛召开前夕专访(fang)了复旦大学(xue)绿色金融研究中(zhong)心执行主任李志青教授。

保障绿色金融激励落到(dao)实(shi)处(chu),也(ye)要防范“洗绿”“漂(piao)绿”等风险

NBD:发展绿色金融是(shi)一项系统性工程(cheng),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扩(kuo)大绿色金融有效供(gong)给。从您的观察来看,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激励机制的建设情况如何?

李志青:目(mu)前我国已经(jing)初(chu)步(bu)建立起了绿色金融发展体系,从中(zhong)央到(dao)地方围绕绿色金融的政策文件也(ye)都明确提出绿色金融的激励措施与激励方式。

早在(zai)2016年,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构(gou)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对于绿色信(xin)贷支持的项目(mu),可按规定(ding)申请财政贴息支持。”此外,《意见》还(hai)表示,要形(xing)成支持绿色信(xin)贷等绿色业务的激励机制和抑(yi)制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约束机制。

今年4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bu)强化(hua)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bu)拓展了“绿色金融”的支持范围。《指导意见》进一步(bu)明确细(xi)化(hua)绿色金融激励措施,例如“用好碳减(jian)排(pai)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gou)提供(gong)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gou)向具有显著碳减(jian)排(pai)效益的重点项目(mu)提供(gong)优(you)惠利(li)率融资。”

《上海(hai)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ding)》 图片来源:浦东发布

在(zai)地方层面(mian),以上海(hai)为例,2022年7月正式实(shi)施的《上海(hai)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ding)》明确提出,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托政府引导基金或者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政府和社会共同出资的方式,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政府出资产生的投资超额收益部分可以按照一定(ding)比例,让(rang)利(li)给社会出资人。同时(shi),上海(hai)市中(zhong)小(xiao)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应当为开展绿色项目(mu)融资的中(zhong)小(xiao)微企业加大担保支持力度,提高绿色融资担保业务比重和担保额度,给予费率优(you)惠。

NBD:从完善绿色金融市场激励的角度来看,您觉(jue)得可以从哪些方面(mian)进一步(bu)发力?

李志青:可以从激励措施、激励标准(zhun)、信(xin)息披露、监管评价等维度来着手优(you)化(hua)绿色金融激励机制。一是(shi)进一步(bu)完善和细(xi)化(hua)激励措施。例如加强财政税收激励、优(you)化(hua)绿色信(xin)贷政策支持、给予专注于绿色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gou)市场准(zhun)入优(you)惠、设立绿色金融奖励基金等。

二(er)是(shi)明确绿色金融激励标准(zhun)。首先是(shi)要进一步(bu)明确绿色金融认定(ding)标准(zhun),例如绿色金融项目(mu)认定(ding)标准(zhun)、绿色信(xin)贷和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的行业标准(zhun)。其次,建立绿色金融绩效评估体系,明确绿色金融的业务成效与绿色效益。在(zai)此基础上,明确绿色金融激励标准(zhun),建立差异化(hua)的激励方式,对于积(ji)极(ji)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金融机构(gou)和企业给予更多支持。

三是(shi)完善信(xin)息披露机制与建立信(xin)息披露平台(tai)。通过建立绿色金融信(xin)息数据库,完善信(xin)息共享机制,强化(hua)绿色金融信(xin)息披露要求,从而促进绿色金融数据与信(xin)息的流(liu)通和应用,提高绿色金融激励的透(tou)明度。

四是(shi)健全监管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的稳定(ding)、健康运行,离(li)不开监管评价机制。对此,首先是(shi)要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政策,明确监管职责和监管要求,其次是(shi)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充分保障绿色金融激励落到(dao)实(shi)处(chu)的基础上,也(ye)要防范“洗绿”“漂(piao)绿”等风险。

NBD:您提到(dao)保障绿色金融激励落到(dao)实(shi)处(chu)的同时(shi),也(ye)要防范“洗绿”“漂(piao)绿”等风险。事实(shi)上,“洗绿”“漂(piao)绿”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业界,相应的严监管信(xin)号也(ye)在(zai)持续释放。对于此类风险防范,您有何建议?

李志青:对于“洗绿”“漂(piao)绿”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mian)来进行应对。一是(shi)要明确绿色金融标准(zhun)。需要完善绿色金融界定(ding)标准(zhun),确保我国现有的绿色信(xin)贷标准(zhun)、绿色债券标准(zhun)、绿色产业目(mu)录等标准(zhun)能真(zhen)正应用于绿色金融实(shi)践(jian)。同时(shi),确保标准(zhun)应用的一致性和规范性,避免(mian)通过“贴标签”等方式“洗绿”“漂(piao)绿”。

二(er)是(shi)需要培养一批专业机构(gou),落实(shi)第三方认证(zheng)。通过明确绿色金融认证(zheng)范围、严格认证(zheng)标准(zhun)和公开认证(zheng)信(xin)息,确保绿色金融认证(zheng)信(xin)息的真(zhen)实(shi)有效。

三是(shi)要加强信(xin)息披露,必要时(shi)强制信(xin)息披露。为此需要制定(ding)详细(xi)的绿色金融信(xin)息披露指南,明确和规范信(xin)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从而提高信(xin)息披露的规范性和真(zhen)实(shi)性,便于监管核查。

四是(shi)要强化(hua)监管措施与监管方式,出台(tai)防范措施,对“洗绿”“漂(piao)绿”等予以严格约束。可以通过制定(ding)专门的绿色金融法律(lu)法规和监管政策,明确“洗绿”和“漂(piao)绿”等行为的法律(lu)责任和处(chu)罚措施。加强对重点领(ling)域的监管,例如环保、能源、交通等行业。同时(shi),强化(hua)追责机制,对于涉及“洗绿”“漂(piao)绿”的行为给予严惩。

五是(shi)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liu)。一方面(mian)是(shi)学(xue)习(xi)借鉴国际绿色金融领(ling)域的先进经(jing)验,积(ji)极(ji)参与国际绿色金融标准(zhun)和政策制定(ding),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liu)。另外一方面(mian)是(shi)加强跨境(jing)监管合作,共同打击“洗绿”“漂(piao)绿”等行为。

从“狭义绿色”走向“广义绿色”,转型金融面(mian)临巨大的市场需求

NBD:当前业界愈发关注转型金融发展,人民银行也(ye)提出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您如何看待转型金融的意义与前景?

李志青:2024年4月10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bu)强化(hua)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shi)继2016年发布《关于构(gou)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后,再次发布的绿色金融重磅政策。

《关于进一步(bu)强化(hua)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 图片来源:央行网站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指导意见》最突出的变化(hua)之一就是(shi)绿色低碳转型的范围更广,要“引导金融资源支持高排(pai)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再生能源项目(mu)建设,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和升级,支持绿色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发展。”

这说明绿色的定(ding)义从原先的“狭义绿色”走向了“广义绿色”(即新能源等纯绿产业和高碳排(pai)的转型产业都属于绿色),而绿色金融的定(ding)义也(ye)从原先的“狭义绿色金融”走向了“广义绿色金融”。

根据绿色信(xin)贷余(yu)额等相关统计数据,目(mu)前国民经(jing)济中(zhong),仅(jin)有一成左右的资产属于“绿色资产”。因此,转型金融的重要意义在(zai)于为剩余(yu)的“非绿资产”提供(gong)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转型金融面(mian)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可以有效弥补狭义绿色金融对高碳产业低碳转型支持的不足,为碳密集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gong)所需的投融资支持。

NBD:从您的观察来看,现阶段,金融在(zai)支持碳密集和高环境(jing)影响的企业转型过程(cheng)中(zhong)有哪些痛点?

李志青:可以看到(dao)的是(shi),在(zai)转型金融发展过程(cheng)中(zhong),当前仍然面(mian)临一些难点和痛点。首先,转型金融标准(zhun)有待明确。当前包括上海(hai)在(zai)内的部分地方编制了《转型金融目(mu)录》,但是(shi)在(zai)地区和行业层面(mian)对转型的具体路径、量(liang)化(hua)标准(zhun)仍有待明确指导。

其次,转型金融供(gong)需不平衡。相比巨大的转型资金缺口,目(mu)前的转型资金供(gong)给水平较低,并不足以满足低碳转型发展需求。

再次,信(xin)息披露亟须(xu)强化(hua)。高碳产业企业尚未形(xing)成广泛、主动的信(xin)息披露机制,企业生产经(jing)营过程(cheng)中(zhong)转型战略、碳排(pai)放数据等信(xin)息的披露要求较为宽松,加大了金融机构(gou)收集、核证(zheng)和利(li)用信(xin)息的复杂(za)性和困难度。

最后,转型金融配套政策也(ye)有待完善。当前对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支持力度不够,需要与其协同配套的政策支持。

NBD:针对转型金融所面(mian)临的这些痛点,您觉(jue)得可以从哪些方面(mian)着手应对和解(jie)决(jue)?

李志青:一是(shi)加强转型金融相关政策措施、法律(lu)法规、标准(zhun)文件的制定(ding)和执行,为转型金融提供(gong)法律(lu)保障和标准(zhun)指导。

二(er)是(shi)制定(ding)和完善转型金融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各类主体积(ji)极(ji)参与转型金融体系建设。

三是(shi)建立和完善转型金融服务平台(tai),构(gou)建转型金融项目(mu)库平台(tai)、产融对接平台(tai)、产学(xue)研合作平台(tai)等专业服务平台(tai)。

四是(shi)构(gou)建多层次的转型金融市场体系,出台(tai)对金融机构(gou)的转型金融考核和激励政策。鼓励转型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围绕碳密集型行业低碳转型的金融需求,打造以信(xin)贷、保险、债券、基金为主的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五是(shi)建议建立转型金融信(xin)息披露机制,为金融机构(gou)的融资服务和政策出台(tai)等提供(gong)数据支持。

六是(shi)建议引导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以及地方产业基金等重点支持转型企业及其转型活(huo)动并撬动社会资本,保证(zheng)企业转型过程(cheng)中(zhong)兼顾公正转型,防止产生失业等负面(mian)影响。

每日经(jing)济新闻

发布于:四川省(sheng)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