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澳门资料金牛版u7-“香了岁月,香了家乡”——西藏林芝牢记嘱托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实践探索,保护,冰川,湿地
2024-06-01 05:29:24
澳门资料金牛版u7-“香了岁月,香了家乡”——西藏林芝牢记嘱托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实践探索,保护,冰川,湿地

自拉萨车行向东,翻越海拔五千米的米拉山口,一路蜿蜒(yan)而下。车窗(chuang)外,绿意渐渐丰盈(ying)起来。群山在公路两(liang)侧绵延,山谷流(liu)水潺潺,山腰松柏挺立,山顶白雪皑皑……

“浪(lang)漫的雪山,映衬(chen)你的笑容。你的美丽,在雪山下闪光……林芝桃花(hua)香,林芝桃花(hua)香。香了岁月,香了家乡……”伴着美妙(miao)的歌声,调研组一行来到(dao)了素有“高原林海”“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这里森(sen)林覆盖率达47.66%,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ye)生动物(wu)120种、野(ye)生植物(wu)110种,是全球生物(wu)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春天,当青(qing)藏高原大(da)部还是一片萧(xiao)索时,来自印度洋(yang)的暖湿气流(liu)已悄然滋润(run)了这片土地。沐浴着和煦的春光,绚烂的桃花(hua)染遍(bian)了山野(ye)、氤氲了岁月,吸引(yin)天南海北的游(you)客纷至沓来。

2021年7月,习近平总(zong)书记在西藏林芝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hu)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tong)治(zhi)理,加强重要江河流(liu)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tong)筹水资(zi)源合理开发利用(yong)和保护,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wan)水千山。

生态是林芝的最大(da)资(zi)源、最大(da)优势和最靓丽底色。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一行走进林芝,看当地如何统(tong)筹保护与发展(zhan),厚植高质量发展(zhan)优势,擦亮高质量发展(zhan)底色,努力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wan)水千山,让(rang)“绿水青(qing)山”成为各族群众的“幸福靠山”。

1、壮丽山川多滋养

近看,水光潋滟,草木葱茏(long);远眺,青(qing)山巍(wei)峨,云遮雾绕(rao)。走进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壮丽的山川风光尽收眼(yan)底。不远处,澄(cheng)澈的尼洋(yang)河水汇入汹(xiong)涌的雅鲁藏布江,向下游(you)奔腾而去。

望着踊跃拍照“打卡”的游(you)客,普布多杰古铜色的脸(lian)庞上掩饰不住自豪。40多岁的普布多杰是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zhen)帮纳村(cun)村(cun)民,也是湿地公园45名管护员(yuan)之一。

“我每天的任(ren)务是巡查树木、水源和山岭,一天下来要走五六万(wan)步。”这是普布多杰成为管护员(yuan)4年多来的日常。帮纳村(cun)靠近雅尼国家湿地公园。过去,这一带植被稀(xi)疏、沙化严重,春秋两(liang)季(ji)经常黄沙弥漫、河水泛滥。

转变始于2009年。当年,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开始试点建设。2016年,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正式(shi)挂牌(pai)成立。至今,已累计投入资(zi)金4500多万(wan)元,实施了湿地保护与修复等4项工程。

2022年7月21日,西藏雅尼湿地生态系统(tong)国家定(ding)位(wei)观测研究站正式(shi)挂牌(pai),开启了雅尼湿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yong)、全面(mian)发展(zhan)的新阶段。观测研究站成立后,西藏大(da)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拉琼成了这里的“常客”,“一个月最多跑4趟,最少也得两(liang)趟”。

截至目前,湿地已监测记录到(dao)鸟类57种、昆虫154种、维管束(shu)植物(wu)64种,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wu)天堂。“我们要重视高原生态系统(tong)自然演替规律,以自然恢复为主、人(ren)工修复为辅,建立更加完善的监测体系,全面(mian)掌握湿地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保护湿地提供科学依据。”拉琼向调研组强调。

昔(xi)日荒(huang)草滩,今朝绿意浓(nong)。“像保护眼(yan)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已成为帮纳村(cun)村(cun)民的行动自觉。望着鸟掠(lue)芳洲的喜人(ren)场(chang)景,普布多杰的语气沉稳有力:“湿地公园的变化来之不易,我们要用(yong)心守护好。”

如今的林芝,森(sen)林覆盖率已从2015年调查公布的47.6%提高至47.66%。高原生态环境脆弱(ruo)敏感,别小看这0.06个百分点,其中浸透了多少人(ren)的辛(xin)勤(qin)汗水!

以雅尼河谷面(mian)山生态修复工程为代表,林芝市大(da)力实施一系列重点生态修复项目、防沙治(zhi)沙工程、生态宜居村(cun)庄建设和森(sen)林抚育(yu)等国土绿化工程。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新增国土绿化9.56万(wan)亩,打造生态宜居村(cun)庄58个,完成森(sen)林抚育(yu)16.58万(wan)亩。林草生态修复功(gong)能进一步增强,森(sen)林生态系统(tong)质量、稳定(ding)性和碳汇能力稳步提升(sheng)。

青(qing)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气候孕育(yu)了特有的“冰川白”。西藏的冰川主要分布在林芝市波密县,这里大(da)小冰川超2000座,堪称“冰川之乡”。

“雪域高原的冰雪是资(zi)源,是生态系统(tong)不可(ke)分割的一部分。坚持山水林田湖(hu)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tong)治(zhi)理,加上一个‘冰’字,体现了青(qing)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特殊针对性。”林芝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yuan)、二级调研员(yuan)安志(zhi)光表示。

米堆冰川位(wei)于波密县玉普乡,被誉为我国最美的六大(da)冰川之一。自2008年起,旦巴塔杰就来到(dao)米堆冰川景区管委(wei)会工作(zuo)。随着全球气温升(sheng)高,冰川持续融化,一些知(zhi)名的冰川景观逐渐不复以往风采,这一度让(rang)旦巴塔杰很揪心。

夯实环境保护制(zhi)度,加强环保宣传引(yin)导,集(ji)中收集(ji)清运(yun)垃(la)圾,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近年来,当地将保护冰川作(zuo)为头(tou)等大(da)事来抓,确保人(ren)类活动对冰川的影响降(jiang)到(dao)最低。

已经是景区管委(wei)会副主任(ren)的旦巴塔杰,比以往更加忙碌(lu)了。让(rang)他欣慰的是,之前总(zong)有游(you)客会因为不能踏足(zu)冰川而抱(bao)怨,而现在大(da)家几乎都明白冰川保护的重要意义。

最好的保护就是最好的发展(zhan)。林芝市坚持统(tong)筹山水林田湖(hu)草沙冰综合治(zhi)理,努力在西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进程中走在前列。据统(tong)计,当地已涌现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林芝市、巴宜区、工布江达县、波密县)、“两(liang)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巴宜区),自治(zhi)区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5个、示范乡(镇(zhen))39个、示范村(cun)360个。

2、天然宝(bao)藏好前景

清澈的雪水、湿润(run)的空气与充足(zu)的光照,滋养着高原的万(wan)物(wu)生灵,也蕴含着独特的发展(zhan)优势。日光倾下,沿(yan)着乡间小道,调研组来到(dao)波密县灵芝菌产业示范种植基地。连片的蓝色温室大(da)棚在远处雪山的映衬(chen)下,蔚为壮观。

走进棚内,一眼(yan)望去,尽是稀(xi)疏的杂(za)草与裸露的土壤,大(da)家不禁疑惑,灵芝在哪里?

“奥秘在下面(mian)!”大(da)棚负责(ze)人(ren)、波密县倾多镇(zhen)巴康村(cun)村(cun)民扎西平措用(yong)手指了指,“瞧,这冒(mao)出小白头(tou)的就是白肉灵芝,现在还是小不点儿(er),再(zai)过三个月就可(ke)以收获啦。”

波密是高原特有灵芝品种——白肉灵芝的重要产地。2018年,倾多镇(zhen)整合资(zi)金,成立了联村(cun)共建产业示范园区。“短短几年光景,大(da)棚就种出了致富‘好钱景’。”倾多镇(zhen)党委(wei)副书记朱晨晨向调研组介绍,2023年,园区单白肉灵芝(干货)产量就达7000余(yu)斤,产值300余(yu)万(wan)元。

园区成立之初,扎西平措就带领农牧民合作(zuo)社承包(bao)了23座温室大(da)棚,主要种植白肉灵芝。“这可(ke)是我们的‘致富果’,最贵要卖到(dao)1500元一斤!”扎西平措的嘴角止不住上扬,他还趁着风口做(zuo)起了直播带货。

天麻(ma)、七叶一枝(zhi)花(hua)、当归、党参……林芝拥有的“天然宝(bao)藏”还有很多。

波密藏天麻(ma)产业基地,背靠帕隆藏布江,滚(gun)滚(gun)江水为这里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在高海拔、低纬度、缺氧的环境下,波密藏天麻(ma)品质极佳。”说这话的是西藏波密高原藏天麻(ma)产业开发公司负责(ze)人(ren)仇(chou)全雷,他是林芝市、波密县两(liang)级政(zheng)府专门从云南“招引(yin)”而来的植物(wu)学博(bo)士。

瞄(miao)准藏天麻(ma)的独特优势,2020年,仇(chou)全雷带领科研团队来到(dao)林芝,启动藏天麻(ma)林下野(ye)生抚育(yu)实验项目。过去,由于缺乏专业的技(ji)术指导和运(yun)营模式(shi),本地村(cun)民只有野(ye)生天麻(ma)可(ke)采,产量有限且不稳定(ding)。仇(chou)全雷带领团队租赁1700余(yu)亩林地进行藏天麻(ma)林下野(ye)生抚育(yu)种植,向村(cun)民提供菌种、天麻(ma)种等,并传授种植技(ji)术,带动周边(bian)18个村(cun)庄500余(yu)户农牧民参与种植天麻(ma),户均年增收超1.5万(wan)元。

“天麻(ma)无根无叶,主要营养来源于蜜环菌。我们在蜜环菌菌种培育(yu)方面(mian)取得关键性技(ji)术突破,使天麻(ma)种植成本由原来每亩4万(wan)多元降(jiang)至两(liang)万(wan)多元,产量也有了显著提升(sheng)。”仇(chou)全雷说。该公司展(zhan)示大(da)厅内,天麻(ma)干果、天麻(ma)丝、天麻(ma)片、天麻(ma)酒等产品琳琅满目,展(zhan)示了波密藏天麻(ma)产业的成果。

近年来,在挖掘自身优势、发展(zhan)特色林下产业的同时,林芝还不断引(yin)进苹果、樱桃、海鲜等适宜高原种养殖的产品,推动绿色发展(zhan)实现新跨越。

前一秒还阳光明媚,下一秒就下起雨来,不一会儿(er)又(you)是彩虹高挂、湛蓝如洗。感受着高原的多变天气,调研组来到(dao)位(wei)于米林市羌纳乡的盛世农业苹果标(biao)准化园区,只见一排排果树一直延伸到(dao)雅鲁藏布江边(bian),朵朵白里泛红的苹果花(hua)清香怡人(ren)。

“在林芝种植苹果,温差大(da)、病害少、甜度高,赚头(tou)也大(da)。”深耕现代农业多年的园区负责(ze)人(ren)杨开平介绍,园区实施农机农艺组合、水肥一体化及(ji)“果草畜”循环的绿色生态化种植模式(shi),2023年苹果产量达150多万(wan)斤,产值900多万(wan)元。园区土地从周边(bian)村(cun)庄流(liu)转而来,每年租金有600万(wan)元。很多村(cun)民不用(yong)外出打工,在园区一年的务工收入就有四五万(wan)元。

高原渔业也是当前林芝重点发展(zhan)的产业之一。2022年以来,林芝农垦嘎玛(ma)农业有限公司规划建设了120亩现代高原渔业科技(ji)示范园,开展(zhan)虹鳟、鲈鱼、乌鱼和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养殖,目前养殖规模已超120万(wan)尾。

“我们经过反复探(tan)索,形成了‘微(wei)流(liu)水式(shi)可(ke)控养殖’‘高位(wei)池保温养殖’‘多层保温小棚养虾’等多种适合高原地区的养殖模式(shi)。为保护高原生态环境,采用(yong)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式(shi)减少养殖尾水排放,少量尾水经处理后还能灌溉下游(you)果园。”援藏专家、来自广东珠海的水产养殖专家骆明飞介绍,今年基地的鱼虾产量预计达20多万(wan)斤,产值300多万(wan)元。

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游(you)则游(you),如今的林芝正积极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探(tan)索产业新模式(shi),构建以特色农牧、林下经济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3、和美生活惹人(ren)醉

从318国道驶出,沿(yan)山路盘(pan)旋而上,转过一处山坡,一座藏式(shi)村(cun)落倏(shu)然出现在调研组眼(yan)前。这就是波密县古乡嘎朗村(cun)。整个村(cun)庄坐落在嘎朗国家湿地公园内,四周高山环抱(bao),山谷内花(hua)草盎然,不大(da)的嘎朗湖(hu)宛若(ruo)蓝宝(bao)石镶嵌其中。

与嘎朗村(cun)村(cun)委(wei)会主任(ren)扎珠一同漫步村(cun)中,一栋栋藏式(shi)房屋星(xing)罗棋布,一头(tou)头(tou)牦牛或趴在路边(bian),或在田野(ye)里啃着青(qing)草。“如今,越来越多喜爱生态田园风光的人(ren)到(dao)嘎朗村(cun)休闲度假,村(cun)里兴办(ban)的家庭旅馆、民宿有18家,还创办(ban)了集(ji)体非遗民宿。2023年,村(cun)里接待游(you)客2.5万(wan)人(ren)次,村(cun)民通过参与旅游(you)服务、销售旅游(you)产品增收140余(yu)万(wan)元……”扎珠边(bian)走边(bian)介绍。

在林芝,像嘎朗村(cun)一样吃上“生态饭”的村(cun)庄不胜枚举。位(wei)于巴宜区林芝镇(zhen)的嘎拉村(cun),当属其中名头(tou)最响的那个。

嘎拉村(cun)因春季(ji)盛开的山野(ye)桃花(hua)而闻(wen)名。每年3、4月份,全村(cun)270余(yu)亩的野(ye)桃花(hua)竞相绽放,宛如一片粉色海洋(yang),吸引(yin)着一批批游(you)客不远万(wan)里、奔赴这处“世外桃源”。

调研组来到(dao)嘎拉村(cun)时,粉色已成了满眼(yan)的绿。一大(da)早,村(cun)民尼玛(ma)多吉就拿上卫生工具,打扫起房前屋后的卫生。见调研组过来,他热(re)情地拉着大(da)家到(dao)他家中,喝上一杯(bei)暖暖的酥油茶。

“今年桃花(hua)节期间,我们嘎拉村(cun)接待游(you)客11万(wan)余(yu)人(ren)次,实现村(cun)集(ji)体经济收入370万(wan)余(yu)元,较(jiao)2023年同期增长8.5%。其中,门票收入330余(yu)万(wan)元,旅拍、餐饮等商家的租金及(ji)村(cun)集(ji)体自营的茶馆、商超实现‘二次消费’近40万(wan)元。”作(zuo)为嘎拉村(cun)所(suo)属的真巴村(cun)行政(zheng)村(cun)的村(cun)委(wei)会副主任(ren),尼玛(ma)多吉掰着手指,细算起刚(gang)刚(gang)过去的桃花(hua)节收入,脸(lian)上堆满了笑容。

近年来,为更好推动小康示范村(cun)、美丽乡村(cun)、农业和旅游(you)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嘎拉村(cun)集(ji)中开展(zhan)了道路硬化、管网(wang)入地、人(ren)畜分离、植树造林等工程,建设绿色篱(li)笆、瓜果庭院,实施村(cun)基础设施提升(sheng)改造、人(ren)居环境整治(zhi)等项目。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cun),村(cun)民也在积极行动。他们定(ding)期将回收的垃(la)圾带到(dao)嘎拉村(cun)“绿色银行”兑换商店,赚取相应积分后再(zai)兑换商品。

1公斤矿(kuang)泉水(饮料)瓶可(ke)兑换80积分、100个一次性杯(bei)可(ke)兑换200积分……商店墙上,贴着可(ke)回收垃(la)圾兑换明细表。另一侧的货架上,摆满了可(ke)用(yong)积分兑换的酱油、洗洁精、牙刷、纸抽等商品。“截至目前,我们共兑换了23.6万(wan)积分,同时,农行还参考积分排名为其中13户发放惠农贷280万(wan)元,单户最高达60万(wan)元,大(da)家的参与热(re)情很高!”尼玛(ma)多吉介绍。

“绿色银行”正在林芝推广开来。自2022年起,林芝市乡村(cun)振兴局试点实施农牧民新风貌积分制(zhi),进一步激(ji)发农牧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截至目前,全市224个村(cun)全部搭建完成积分制(zhi)推广运(yun)用(yong)平台。

天色渐暗,调研组走进位(wei)于林芝市区的工布公园,光彩夺目的音乐喷泉水景灯光秀正在上演。人(ren)们三五成群,或跳舞健身,或游(you)玩赏(shang)景。

作(zuo)为西藏占地面(mian)积最大(da)、树种最丰富、功(gong)能最齐全的城市中央公园,工布公园分为儿(er)童公园、城市公园、生态公园和工布天街四大(da)区域,已成为林芝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家住附近的罗女士正在公园里跳舞,她激(ji)动地说:“我们几乎每晚都会到(dao)公园来,在画中起舞,简直太美了!”

4、林芝推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zhan)的经验启示

绿水青(qing)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林芝牢记嘱(zhu)托,通过科学规划、系统(tong)治(zhi)理、科技(ji)创新、政(zheng)策激(ji)励等举措,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经济蓬勃发展(zhan),为高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tan)索了有效路径。

科学规划与系统(tong)治(zhi)理。林芝市在生态保护中坚持科学规划和系统(tong)治(zhi)理的原则。通过制(zhi)定(ding)《林芝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生态保护规划和政(zheng)策,明确了生态保护的目标(biao)和路径。在具体实践中,林芝市实施了流(liu)域治(zhi)理、森(sen)林保护、生物(wu)多样性保护等系统(tong)工程,有效提升(sheng)了生态系统(tong)的质量和稳定(ding)性,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基础。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ren)心。林芝市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yu)活动,使得人(ren)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可(ke)持续发展(zhan)的高原生态文化得到(dao)进一步激(ji)发。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po)性,在社区、学校(xiao)、企业等场(chang)所(suo)开展(zhan)生态文明讲座和环保活动,引(yin)导市民树立绿色低碳发展(zhan)观念,自觉参与生态保护行动。同时,林芝将生态文明教育(yu)纳入中小学教育(yu)体系,让(rang)生态文明理念在青(qing)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公众参与和社会共识的形成,为林芝市的绿色发展(zhan)奠(dian)定(ding)了坚实思想基础。

创新驱动与科技(ji)支撑深度融合。林芝市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zhan)中特别强调科技(ji)创新的核心地位(wei)。通过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zuo),不断提升(sheng)生态保护的科技(ji)含量,利用(yong)现代科技(ji)手段如遥感监测和生态模型,实现了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这些技(ji)术的应用(yong),为生态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持,确保了保护工作(zuo)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生态文明与绿色产业协调发展(zhan)。林芝市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zhan)相结(jie)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共进的新路。林芝积极培育(yu)和发展(zhan)生态农业、生态旅游(you)等产业,既(ji)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又(you)促进了经济增长,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有效的法治(zhi)保障(zhang)与政(zheng)策激(ji)励。林芝市加强生态保护的法治(zhi)保障(zhang),严格落实《中华人(ren)民共和国青(qing)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西藏自治(zhi)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新出台《林芝市雅鲁藏布江保护条例》等地方法律法规,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有章可(ke)循、有法可(ke)依。政(zheng)府部门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同时加大(da)政(zheng)策支持力度,市场(chang)主体在政(zheng)策激(ji)励下积极投入发展(zhan)绿色产业,政(zheng)府、市场(chang)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mian)逐步形成。

(调研组成员(yuan):光明日报记者邓海云、尕玛(ma)多吉、靳昊、杨桐彤,西藏大(da)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丛志(zhi)远)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