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2024澳门最新十二生肖排码表-余永定:超长国债热销,能缓解房市和地方债压力吗?,投资,增速,政府
2024-06-03 00:37:41
2024澳门最新十二生肖排码表-余永定:超长国债热销,能缓解房市和地方债压力吗?,投资,增速,政府

5月24日(ri)上午,20年期超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将正式首发(fa),市场蓄势待(dai)购(gou)。

此前的17日(ri),30年期超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正式发(fa)行,实际发(fa)行面值金额(e)400亿元,期限30年,票面利率为2.57%。5月20日(ri),招商银行、浙商银行首先“试水”,对(dui)个人投资者开放首批(pi)30年期超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购(gou)买渠道(dao),总计5.3亿元的销售额(e)度当(dang)日(ri)迅速告罄。

中国(guo)超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热销如果持(chi)续,对(dui)今(jin)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走向(xiang)有何影响?会对(dui)被房地(di)产拖累的地(di)方“债务危机”产生缓解作用吗?对(dui)今(jin)年实现5%年增长(chang)目标的推动作用有多大?按照(zhao)中央(yang)文件,今(jin)后几(ji)年将会连续发(fa)行超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那么,作为仅在特殊时期发(fa)行的国(guo)债,它将会多大程度上促进中国(guo)经(jing)济实现转型,再上台阶(jie)?

观察(cha)者网就上述问题与经(jing)济学家余永定展开了一次笔(bi)谈。

来源:财政部网站

【整理/ 观察(cha)者网 高(gao)艳平】

2024年可(ke)能需要增发(fa)国(guo)债规模

观察(cha)者网:这(zhe)些年您一直在写文章呼吁更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最近的文章《中国(guo)式QE中》,您提到“为了实现5%的GDP增长(chang)目标,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更大规模增发(fa)国(guo)债为更大规模财政赤字进行融资,可(ke)能成为今(jin)年晚些时候的不二选择”。为什么您认为更大规模增发(fa)国(guo)债为更大规模财政赤字融资,对(dui)今(jin)年经(jing)济增长(chang)目标的实现这(zhe)么重要?

余永定:今(jin)年中国(guo)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明(ming)显大于2023年。但是,为实现5%的GDP增速目标,目前的财政还有进一步加大扩张力度的必要。

在经(jing)济增速受总需求不足约束的情况(kuang)下,已知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在GDP中的占比(bi),并对(dui)今(jin)年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增速做相应的假设,就可(ke)以算出今(jin)年GDP的增速。

今(jin)年年初我曾(ceng)经(jing)做过一些推算,现在看来,当(dang)时对(dui)消费、房地(di)产投资增速的假设基本上还是合乎到目前为止的实际情况(kuang)的。【1】

2023年中国(guo)最终消费增速8%左右,对(dui)5.2%的GDP增速的贡献率是82%。2023年消费增速之所以很高(gao),很大程度上是基数效应的结(jie)果。由(you)于基数效应已经(jing)大大减弱,今(jin)年消费增速很难保持(chi)2023年的水平,可(ke)以假设今(jin)年消费增速将下降到5%左右的水平上。

此外,2023年净出口增速是负的。可(ke)以假设今(jin)年的净出口为0增长(chang)。在此基础上,可(ke)以推算出为实现5%的经(jing)济增长(chang)目标,资本形成对(dui)GDP增长(chang)的贡献应该是多少。2023年资本形成的增速是3.4%,对(dui)GDP增长(chang)的贡献是1.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8.8%。

由(you)于已假设今(jin)年消费增速会有比(bi)较明(ming)显的下降,为抵消最终消费增速下降对(dui)GDP增长(chang)的不利影响,资本形成增速必须明(ming)显高(gao)于2023年,否则(ze)难以实现5%的GDP增速目标。

由(you)于数据阙(jue)如,只好用固定资产投资代表(biao)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由(you)制造(zao)业投资(加“其他”投资)、房地(di)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三部分构成。已知这(zhe)三个构成部分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bi),并假定制造(zao)业投资增速和房地(di)产投资增速与2023年的增速相同,则(ze)可(ke)知作为逆周(zhou)期调节工具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应该明(ming)显高(gao)于2023年。

根据简(jian)单(dan)推算,相较于2023年5.9%的增速,今(jin)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应该达到双位数,投资总额(e)应该比(bi)2023年多2万亿元左右。

基础设施是公共产品(pin),投资于公共产品(pin)一般既无商业回报(bao),也难以产生现金流,因而基础设施投资应该主要由(you)中央(yang)政府提供(gong)融资。

2009年推出四万亿刺激计划(hua)之后,中央(yang)政府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和发(fa)债对(dui)基础设施融资的贡献微乎其微,地(di)方政府只能通过各种融资平台为基础设施投资筹集资金,导致地(di)方政府债务的急剧(ju)上升。

根据2024年的财政预算,可(ke)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预算资金包括专项(xiang)债、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中央(yang)和地(di)方两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两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土地(di)使用权转让金收入等等。根据粗略估算,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两本账,能够为基础设施投资提供(gong)的资金还不足以满足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可(ke)能存在数万亿的缺口。

当(dang)然,地(di)方国(guo)有企业和地(di)方政府支持(chi)的企业也可(ke)以为基础设施投资筹资,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和PPP等都可(ke)以减少增发(fa)国(guo)债的压力。但从(cong)银行和资本市场融资存在成本高(gao)的问题,将会导致地(di)方政府债务的进一步恶化。

2024年,为解决房地(di)产存量消化和化解地(di)方债务,中央(yang)可(ke)能需要进一步加大发(fa)债规模

不仅如此,为了稳定房地(di)产市场、缓解地(di)方政府偿债压力,中央(yang)政府的财政支持(chi)不可(ke)或缺。换言之,政府还可(ke)能需要为解决房地(di)产和地(di)方债问题增发(fa)国(guo)债。简(jian)言之,2024年中央(yang)可(ke)能需要进一步加大发(fa)债规模。

发(fa)行国(guo)债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可(ke)以一蹴而就的。早计划(hua)、早落(luo)实、稳步推进十分重要,否则(ze)会对(dui)经(jing)济造(zao)成冲(chong)击。现在2024年已经(jing)倏然过半,即便决定增发(fa)国(guo)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还可(ke)能会遇到不少挑战。

性质与2020年抗疫(yi)特别国(guo)债相同

观察(cha)者网:5月17日(ri)开始超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已经(jing)开始发(fa)行了,大家关注度很高(gao)。按官方说法从(cong)今(jin)年开始,今(jin)后几(ji)年要连续发(fa)行超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专项(xiang)用于国(guo)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与历史上几(ji)次(1998、2007、2020、2022)特别国(guo)债的发(fa)行相比(bi),此次超长(chang)期国(guo)债有什么异同?此次超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对(dui)中国(guo)经(jing)济的刺激作用有多大? 4.06万亿一般国(guo)债的发(fa)行也于5月份出了方案,有外媒讲,中国(guo)为了刺激萎靡不振的经(jing)济在下猛(meng)药,您怎么看?

余永定:超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的发(fa)行是一件十分值得欢迎的好事。本次特别国(guo)债同1998年和2007年的两次发(fa)行有很大不同。

1998年发(fa)行特别国(guo)债是为了补充国(guo)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第一,央(yang)行将存款准备(bei)金率从(cong)13%降至8%,为四大商业银行释放了近2400亿元资金。第二,财政部面向(xiang)中国(guo)工商银行、中国(guo)农业银行、中国(guo)银行和中国(guo)建设银行定向(xiang)发(fa)行特别国(guo)债为2700亿元(商业银行购(gou)买特别国(guo)债的另外300亿元来自再贷款)。第三,财政部将发(fa)债收到的2700亿元向(xiang)四大行进行股权注资。第四,四大行将收到的2700亿元财政部注资存放在央(yang)行作为准备(bei)金。

通过上述过程,财政部的负债方增加了2700亿元特别国(guo)债,资产方增加了2700亿元对(dui)四大商业银行股权。央(yang)行资产负债表(biao)的唯一变化是2400亿元准备(bei)金变成了超额(e)准备(bei)金。

2007年发(fa)行特殊国(guo)债的主要目的是使外汇储备(bei)得到更好的运(yun)用。第一步,财政部发(fa)行1.55万亿,其中1.35万亿向(xiang)农行定向(xiang)发(fa)行。与此同时,央(yang)行从(cong)农行购(gou)买1.35万亿特殊国(guo)债。农行充当(dang)央(yang)行购(gou)买财政部新发(fa)国(guo)债的通道(dao),是为了规避《中国(guo)人民银行法》中关于央(yang)行不得直接认购(gou)国(guo)债的限制。第二步,财政部用发(fa)行特别国(guo)债融到的资金从(cong)中央(yang)银行购(gou)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第三步,财政部为新成立的中国(guo)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2000亿美元作为资本金。

在这(zhe)一过程中,财政部负债增加1.35万亿特殊国(guo)债,资产增加2000亿美元资本金。中央(yang)银行负债不变,但资产结(jie)构发(fa)生变化。原来的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bei)现在变成1.35万亿特殊国(guo)债。1998年和2007年特别国(guo)债发(fa)行同赤字融资无关,即不会导致货币供(gong)应的增加也不会导致利息率的上升。

2020年中国(guo)提出“适当(dang)提高(gao)财政赤字率,发(fa)行特别国(guo)债,增加地(di)方政府专项(xiang)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chi)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部发(fa)行抗疫(yi)特别国(guo)债1万亿元,用于保就业、保基本?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chi)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不难看出,此次特别国(guo)债的发(fa)行是典型的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的“国(guo)债融资”。将其称为特别国(guo)债,可(ke)能主要是因为特别国(guo)债不计入“财政赤字”。

而本次的1万亿元超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的发(fa)行,专项(xiang)用于国(guo)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其性质应该同2020年1万亿特别国(guo)债相同。

2022年12月10日(ri)财政部官网称: 2007年特别国(guo)债中有7500亿元即将在2022年底到期。财政部将延续2017年做法,“向(xiang)有关银行定向(xiang)发(fa)行2022年特别国(guo)债7500亿元,所筹资金用于偿还当(dang)月2007年特别国(guo)债到期本金。”【2】但财政部同时又称,发(fa)行2022年特别国(guo)债的目的是“筹集财政资金,支持(chi)国(guo)民经(jing)济和社会事业发(fa)展”。【3】

在财政部发(fa)行特别国(guo)债之后,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从(cong)一级交易商买入全部7500亿元特别国(guo)债。对(dui)于2022年12月的国(guo)债发(fa)行和央(yang)行从(cong)公开市场的全额(e)买入,主流观点认为发(fa)债的目的是“续借”,因而不是QE。其实,是否是QE同财政部发(fa)债目的可(ke)能无关,只要财政部新发(fa)行的国(guo)债,被央(yang)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走就是QE。

2024年发(fa)行一般国(guo)债4.06万亿元、专项(xiang)债3.9万亿元、超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1万亿元,共8.96万亿元(两本账赤字总额(e)是11.1万亿元)。超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1万亿元的发(fa)行对(dui)经(jing)济增长(chang)的刺激作用是明(ming)显的。

但是,考(kao)虑到为实现5%GDP增长(chang)目标的融资需求,国(guo)债发(fa)行总量依然不足。外媒讲,中国(guo)为了刺激萎靡不振的经(jing)济在下猛(meng)药显然是言过其实了。

地(di)方债的野蛮生长(chang),要从(cong)根子上解决

观察(cha)者网:去年以来各方对(dui)债务问题非常担忧,尤其是地(di)方债务,也有很多迹象说明(ming)了地(di)方上财政困难,比(bi)如12省被停止审批(pi)基础设施项(xiang)目。您去年也参与了地(di)方债务问题的讨论。目前,有专家说,地(di)方政府万亿专项(xiang)债的发(fa)行节奏偏慢。那么,这(zhe)次中央(yang)层面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对(dui)于地(di)方政府的“债务危机”有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余永定:既然本次发(fa)行超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主要是为国(guo)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提供(gong)长(chang)期稳定的资金支持(chi),超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对(dui)于地(di)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应该有不会明(ming)显的直接作用。

根据有关机构估算,2024年地(di)方政府债务付息兑付总额(e)为4万亿元左右,为了缓解地(di)方偿债压力,中央(yang)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2018年,财政部《地(di)方全口径债务清查(cha)统计填报(bao)说明(ming)》出了六种隐性债务化解的方式:预算支出、债转股、利用项(xiang)目结(jie)转资金、经(jing)营(ying)收入偿还、转化为企业经(jing)营(ying)性债务、企事业单(dan)位债务重组(zu)恶化和破产重整或清算。

2024年迎来又一个城投债偿债高(gao)峰

上述办法各有利弊,各地(di)情况(kuang)又千(qian)差(cha)万别,很难一刀切(qie)。最近几(ji)年实行的债券置换、再融资债券、特殊再融资债券等方法已经(jing)取得一定效果,应该继(ji)续稳步推行。

应该明(ming)确(que)的一点是:地(di)方政府长(chang)期肩(jian)负组(zu)织和支持(ch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任。2009年中央(yang)推出四万亿刺激计划(hua)之时,中央(yang)财政贡献了1.18万亿资金。但是在后来,中央(yang)财政对(dui)基础设施融资的支持(chi)越来越少。

根据CF40团队的估算,最近几(ji)年出自中央(yang)一般公共预算的资金不足0.4%,2021年仅为0.13%。2008年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发(fa)文,明(ming)确(que)提出“支持(chi)有条件的地(di)方政府组(zu)建投融资平台”。以城投债为例,2008年全国(guo)城投债发(fa)行余额(e)仅为141亿元,但到2021年12月31日(ri),存续城投债规模达10.6万亿元。

不可(ke)否认,地(di)方债的野蛮生长(chang),地(di)方政府本身的乱作为负有不可(ke)推卸责任。如果不从(cong)根部上解决地(di)方政府激励机制问题,地(di)方政府将在乱作为和不作为之间摆动。

此外,财税体制改革、中央(yang)和地(di)方的财权事权重新划(hua)分,地(di)方政府的精兵简(jian)政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是促进经(jing)济增长(chang),杠杆率的下降主要依赖(lai)于经(jing)济增长(chang)。不能认为只有解决了债务问题才能谈经(jing)济增长(chang)、谈投资。我们必须尽可(ke)能在防范(fan)道(dao)德风险和推动经(jing)济增长(chang)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特别国(guo)债具体投向(xiang)哪些项(xiang)目,应在中央(yang)层面系统考(kao)虑

观察(cha)者网:中央(yang)文件说,今(jin)后几(ji)年要连续发(fa)行超长(chang)期特别国(guo)债,专项(xiang)用于国(guo)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不过学界过去几(ji)年对(dui)于中国(guo)投资效率问题有不少讨论,比(bi)如2008-2009年推出的四万亿刺激计划(hua)就因此蒙受很多批(pi)评(ping)。这(zhe)次的超长(chang)期国(guo)债的投资,又如何确(que)保投资的有效性?

余永定: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fa)。由(you)于外需骤(zhou)减,2009年净出口同比(bi)增速下降37.93%,对(dui)GDP增长(chang)的拉动作用是-4.03个百分点,贡献率是-42.84%。中国(guo)经(jing)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

中国(guo)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为期两年规模高(gao)达4万亿元的一揽子刺激措施。其核心(xin)是鼓励和支持(chi)地(di)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当(dang)时政府的指导思想是“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特别要防止出现因出手慢、出拳不够重,信心(xin)下滑后难以遏制的现象。”【4】

数据:发(fa)改委网站

现在来看,当(dang)时我们对(dui)全球金融危机对(dui)中国(guo)冲(chong)击的严重性估计过高(gao),财政、特别货币政策扩张过猛(meng),不少项(xiang)目的推出过于匆忙。但是,尽管存在比(bi)较严重的问题, 4万亿大方向(xiang)是正确(que),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2010年中国(guo)政府就开始讨论宏观经(jing)济政策正常化,现在看来是操之过急了。2011年政府政府财政赤字对(dui)GDP比(bi)从(cong)2009年的2.8%降到1.1%,新增信贷同期由(you)9.6万亿元下降到7.5万亿元。2011年出现通胀和资产泡沫的严重迹象,调整宏观经(jing)济政策是必要的。但可(ke)能存在调整过急、过猛(meng)的问题,过度加油门和过猛(meng)踩刹(sha)车留下了不少后遗症。

对(dui)2009-2010年的四万亿元刺激计划(hua),应该有客观和实事求是的评(ping)价。如果2009年的问题是过犹(you)不及,2011年以后则(ze)是矫枉过正。后来的问题则(ze)是,面对(dui)PPI连续下跌,CPI在低水平波(bo)动和经(jing)济增速持(chi)续下降的情况(kuang)下,我们未(wei)能坚(jian)决执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不是把(ba)刺激有效需求而是把(ba)“去过剩产能”放在突出位置。

2023年政府明(ming)确(que)提出当(dang)前的主要问题是总需求不足。这(zhe)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方向(xiang)调整,这(zhe)一调整是十分正确(que)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落(luo)实这(zhe)一调整,2024年加大国(guo)债、特别国(guo)债和专项(xiang)债的发(fa)行量,是执行这(zhe)种政策调整的具体表(biao)现。

在经(jing)济增速持(chi)续下降、资产价格(ge)下跌、PPI依然停留在负增长(chang)区间、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xin)不足的情况(kuang)下,弥补“总需求不足”,扭(niu)转中国(guo)GDP持(chi)续下跌趋势的主要出路依然是基础设施投资。

如果政府决定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实现5%的经(jing)济增速目标,下一步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有没有基础设施项(xiang)目可(ke)投?

答案应该是很清楚(chu)的:在海绵城市、绿色能源、大飞机、医疗、养(yang)老等领域增加投资的余地(di)还是相当(dang)巨大的。为了支持(chi)数字技术、电动汽车、绿色能源等新技术发(fa)展,政府应该加大相关R&D的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非但没有饱和,而且缺口巨大。

近些年中国(guo)大城市旱涝灾害频繁发(fa)生,说明(ming)基础设施投资非但没有饱和,而且缺口巨大。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为了保证基础设施投资项(xiang)目的质量,必须妥(tuo)善解决地(di)方政府选择、组(zu)织和管理基础投资项(xiang)目的激励机制问题,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必须健全追责制度。在中央(yang)层面则(ze)应该系统考(kao)虑到底应该支持(chi)哪些项(xiang)目,而不是在各个部门之间切(qie)分蛋糕。

超长(chang)期国(guo)债热销,为增发(fa)国(guo)债确(que)保实现5%目标提供(gong)了空间

观察(cha)者网: 最近中央(yang)以及财政部和央(yang)行的相关表(biao)态表(biao)明(ming),财政部发(fa)行国(guo)债为财政赤字融资,然后,央(yang)行在二级市场公开购(gou)买国(guo)债(被称为中国(guo)式的QE)不再是洪水猛(meng)兽和禁区,这(zhe)为中国(guo)推行更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提供(gong)了更灵活的政策工具。您也认为,在当(dang)前形势下,如果经(jing)济增长(chang)不尽人意,需要发(fa)行更大规模国(guo)债,那么中国(guo)式的QE也并不值得担忧,为什么?该如何把(ba)握尺度,避免出现美国(guo)式量化宽松带来的通胀或者资产价格(ge)暴涨?

余永定:赤字融资可(ke)分为三种方式:

一种是国(guo)债融资,即财政部通过一级市场交易商向(xiang)公众发(fa)行国(guo)债;

另一种即是货币融资,财政部直接向(xiang)央(yang)行借钱,即财政赤字货币化;

第三种就是目前市场所热议的,财政部发(fa)行(新)国(guo)债,一级交易商购(gou)买,同时央(yang)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从(cong)公众手中购(gou)买等量国(guo)债。

从(cong)财政部角度看,无论哪种融资方式,都获得了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但是三种不同的赤字融资对(dui)经(jing)济的影响并不一样。

情形一的国(guo)债融资只是购(gou)买力从(cong)居民到政府的转移。这(zhe)种转移不会导致增发(fa)货币,但可(ke)能会抬高(gao)市场利率水平,会产生“挤出效应”。

情形二的货币融资和情形三的“国(guo)债融资+公开市场操作”,按伯南克的说法, “通过货币创造(zao)为减税融资,等价于国(guo)债融资加上美联储在债券市场上的公开市场操作。”

财政部发(fa)债,中央(yang)银行直接购(gou)买,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财政赤字化”,中央(yang)银行直接给财政部发(fa)钞(不是居民购(gou)买力的转移),货币供(gong)应增加了。在居民需求未(wei)减少的情况(kuang)下,政府购(gou)买力“凭空”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就会上升。

如果财政部发(fa)行的国(guo)债从(cong)二级市场上被央(yang)行通过公共市场操作买走。一方面财政筹集了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增加了在中央(yang)银行的准备(bei)金。在正常情况(kuang)下,商业银行就会增加货币供(gong)应,从(cong)而产生通胀压力。其结(jie)果同财政部发(fa)债,中央(yang)银行直接购(gou)买相同。

但在经(jing)济处于通缩或准通缩状态时,商业银行在央(yang)行准备(bei)金的增加一般不会导致商业银行贷款的增加并进而导致货币供(gong)应量的增加。新增准备(bei)金立即变成超额(e)准备(bei)金,趴在中央(yang)银行的准备(bei)金账户上。最终结(jie)果仅仅是中央(yang)银行资产负债表(biao)的扩大,而不是广义(yi)货币的按比(bi)例增加。

准备(bei)金并非一般货币,没有人能够动用准备(bei)金购(gou)买商品(pin)和劳务。准备(bei)金的增加意味着商业银行贷款能力的增加,但并不必然导致广义(yi)货币的增加,因而不会形成通胀压力。

但是,任何政策都有数量门槛和适用条件。以美国(guo)为例,从(cong)2008年11月启动QE1直到2020年3月,QE刺激了经(jing)济增长(chang),导致股市暴涨,但并没有引起通货膨胀。2020年3月美联储为了支持(chi)股市,恢复零利息率、疯狂扩表(biao),再加上疫(yi)情引起的供(gong)给冲(chong)击,美国(guo)从(cong)2021年3月起通货膨胀率节节上升,2022年7月份通胀率达到9.1%。以至美联储不得不11次加息,并开始实行QT。可(ke)见,QE既非灵丹(dan)妙药也并非没有通胀风险。

近期超长(chang)期国(guo)债的热销,给中国(guo)年内增发(fa)国(guo)债,确(que)保5%年增长(chang)目标实现留下更大空间

总之,如果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税降费刺激经(jing)济增长(chang)导致财政赤字增加,为了防止出现“挤出效应”,防止国(guo)债收益率因国(guo)债供(gong)大于求而上升,中央(yang)银行应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买进国(guo)债。只要审时度势、掌握好分寸,中央(yang)银行购(gou)买国(guo)债不会导致通胀失控。

就中国(guo)目前的情况(kuang)而言,QE还只是一个备(bei)选工具,我们还没到需要实行QE的地(di)步。最近超长(chang)期国(guo)债销售的成功,说明(ming)商业银行对(dui)国(guo)债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担心(xin)国(guo)债数量巨大,市场难以消化看来是没有必要的。

一直苦(ku)于“资产荒”的商业银行并不缺少购(gou)买国(guo)债的资金,更遑(huang)论还有QE这(zhe)一最后的挡板(back stop)。我们应该打消各种顾(gu)虑,尽快完(wan)成国(guo)债发(fa)行计划(hua),并考(kao)虑增发(fa)国(guo)债,为基础设施投资融资,以确(que)保5%增速目标的实现。

本文系观察(cha)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biao)平台观点,未(wei)经(jing)授权,不得转载,否则(ze)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cha)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ri)阅读趣(qu)味文章。

发(fa)布于:上海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