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小说家周游:在写作中允许自己飞翔,历史,明王朝,土木之变
2024-06-18 05:22:02
小说家周游:在写作中允许自己飞翔,历史,明王朝,土木之变

“夜不(bu)收(shou),就是把自(zi)己当孤魂野鬼,大晚上(shang)在外头游荡,天不(bu)收(shou),地不(bu)收(shou),国不(bu)收(shou),家不(bu)收(shou),西(xi)方净土不(bu)收(shou),阴曹地府也不(bu)收(shou)。”但是对朱抗这样身负秘密,行(xing)走在罪衍的浓(nong)重阴影(ying)中的人(ren)来讲,长夜难(nan)熬,只能出来与雪原、野兽、寒风、废墩(dun)为伴,“夜不(bu)收(shou),其(qi)实是只有夜才收(shou)”。

小说家周游的新(xin)作《钦(qin)探(tan)》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探(tan)案故事。1499年秋,北京保卫战胜利后不(bu)久,积年老兵“夜不(bu)收(shou)”朱抗和年轻公子张绍祖奉于谦密令,结(jie)伴去北境防线勘察土木之变背后的真(zhen)实原因。随后,枯树(shu)墩(dun)的女墩(dun)兵田粥姐也加入进来,成为调查(cha)的关键人(ren)物。他们掀起大明王朝锦(jin)袍的一角,发现种种腐败与黑暗。在此过程中,每个人(ren)物的内心(xin)也在经受(shou)良知与命运的严酷拷问。

《当代》杂志社主编、评论家徐晨亮认为,《钦(qin)探(tan)》是一次有难(nan)度的写作,“这部小说所写的内容(rong)既有它的历史(shi)渊源,同时又(you)有正史(shi)中从没有记录(lu)过的边缘、底层人(ren)物,也就是在历史(shi)的缝隙之中,写出了新(xin)的故事。”

据周游透露,小说《钦(qin)探(tan)》构思于2020年初(chu),2020年底撰(zhuan)成初(chu)稿,隔一段时间再(zai)看,因觉得不(bu)甚(shen)满意,又(you)把当中三分之二的篇幅花了一年时间推翻重写。相比于上(shang)一本让他声名鹊起的《麒麟》,周游称《钦(qin)探(tan)》的文笔“更简练”了,情节处理上(shang)“更干净”,“节奏也把握得更得当”。 

周游常年浸淫于中国古典小说,汲取(qu)其(qi)中优长。在《钦(qin)探(tan)》中,他以(yi)非凡的笔力,将读者带入雪域辽阔(kuo)、如真(zhen)似幻的北境,也带入戍边官军嘈杂寒苦(ku)的人(ren)生。几个主要人(ren)物充满魅力,田粥姐好心(xin)肠好手段,爽利泼辣;张绍祖青年热血却世事洞明;更不(bu)用说看似主角却半途下(xia)线的朱抗——虽(sui)然极富智谋,却无法摆脱旧罪的阴影(ying),每一次呼吸仿佛都(dou)是沉重的。

然而,这是一个非典型的探(tan)案故事,除了写贪腐,写马市,写冒功,刻(ke)骨地揭露明代朝廷的暗疮,对真(zhen)相步步接近抽丝剥茧,小说中尚(shang)有不(bu)少(shao)闲笔奇笔,向自(zi)然、历史(shi)和人(ren)性的暧昧宽广处探(tan)寻。就好比朱抗夜巡跌跤,爬(pa)起来看见雪原上(shang)月光朗照,也不(bu)顾疼痛(tong),禁不(bu)住叹一句“一切如被(bei)米酒浇过,柔白醉(zui)人(ren)”。

“应该允许自(zi)己有那种飞翔起来的时刻(ke),甚(shen)至走神(shen)的时刻(ke),这是小说写作中非常美妙的一部分。”周游对南都(dou)记者说。

南都(dou)专访(fang)周游 

以(yi)文学视角考察“土木之变”  

南都(dou):为什么以(yi)土木之变为切入点来写《钦(qin)探(tan)》这部小说?这段历史(shi)为什么吸引你?

周游:我之前(qian)做(zuo)古典小说的研究(jiu)的时候,读到了一本明代末年的小说,是关于于谦这个历史(shi)人(ren)物的,叫《于少(shao)保萃忠全传》。这本小说其(qi)实并不(bu)好,有很多古典小说的毛病,写得也不(bu)太出色,知名度也很低,但因为我当时在做(zuo)资料搜(sou)集(ji),看到了这本,让我非常震动。之前(qian)关于土木之变和于谦这个人(ren)的相关历史(shi)记载我知道一些,但没有深入研究(jiu)。读到这个小说,促使我想(xiang)更多了解土木之变到底是怎么回事儿(er),一扎进去一下(xia)子就很有感觉。土木之变大明军队死伤五十万,当时明朝最(zui)精锐(rui)的军事力量几乎消(xiao)灭殆(dai)尽,对明朝的国防的影(ying)响是非常深远(yuan)的。历史(shi)学家甚(shen)至认为这场战役(yi)直接导致了明朝从盛向衰的转折(she)。

我想(xiang)探(tan)究(jiu)一下(xia)明朝到底是怎么失(shi)败的,依据史(shi)料的记载,就是宦官王振挟持朱祁镇亲征(zheng),都(dou)是太监惹的祸。我个人(ren)觉得没这么简单。王振只是一个罪魁祸首,或者只是一个替罪羊(yang)。中间是有非常多的原因的。

我对描述大的作战场面真(zhen)的毫无兴趣,我不(bu)喜欢写大场面,我喜欢写细节一些,写生活一些。所以(yi)我选择在土木堡之战刚刚结(jie)束不(bu)久,北京保卫战也刚刚打赢的时刻(ke)来展开这个故事。避开战争最(zui)白热化的阶段,从战争结(jie)束之后、稍冷的时候来入手。

南都(dou):历史(shi)学界对土木堡之变失(shi)败的原因有考证吗?

周游:当时的史(shi)料比如《英(ying)宗实录(lu)》《明史(shi)》现在是看得到的,跟着朱祁镇一起被(bei)俘虏(lu)到瓦剌的很多大臣回来后写的个人(ren)见闻录(lu),算是野史(shi)笔记一类的作品,也有流传下(xia)来。我搜(sou)集(ji)资料的前(qian)期看了很多这类故事。所以(yi)是有丰富的史(shi)料的,但也没有那么多。

历史(shi)学界可能关注更多是这场战争对之后整个国际形(xing)势的影(ying)响,尤(you)其(qi)是东(dong)亚(ya)的形(xing)势。因为这场战争的起因之一,是瓦剌朝贡团(tuan)队在北京做(zuo)了很多不(bu)法之事,两国由此结(jie)下(xia)了梁(liang)子。在历史(shi)学家眼里,这属(shu)于中国的朝贡体(ti)系的大的视域下(xia)发生的事情,他们可能更多从这方面去看。而我纯粹就是一个文学虚构的小说的视角。

南都(dou):小说里的夜不(bu)收(shou)是一个蛮罕(han)见和神(shen)秘的职(zhi)业,你是怎么关注到这类人(ren)的?为什么将《钦(qin)探(tan)》的主角朱抗设定(ding)为一名夜不(bu)收(shou)?

周游:“夜不(bu)收(shou)”这三个字真(zhen)的很神(shen)奇。在明朝之前(qian)的军事资料的记载中,几乎没有见过这个名称。在明朝之后,在清朝也基本上(shang)很少(shao)再(zai)见到这个名称。这个兵种的名称就是在明代流行(xing)的。因为我研究(jiu)古典小说,要看大量的明代小说,我发现在一些明代的涉及(ji)到军事甚(shen)至神(shen)魔题材的小说里,比如《三宝太监西(xi)洋记通俗演义》,里面经常会提到各种各样的夜不(bu)收(shou),动辄(zhe)“派出五十个夜不(bu)收(shou)去怎样怎样”。在明朝的涉及(ji)军事的史(shi)料当中,也会直接提到“夜不(bu)收(shou)几名如何如何”。所以(yi),夜不(bu)收(shou)是明代边防,尤(you)其(qi)是北方边境上(shang)真(zhen)实存在的一个军种。他相当于古代的斥候、探(tan)子,去探(tan)查(cha)敌情,做(zuo)一些间谍特务的工(gong)作,功能是很复杂的,是一个综合的特种兵的角色。

夜不(bu)收(shou)三个字从何而来?我查(cha)阅论文,发现学界没有统一说法,都(dou)是猜测(ce)。史(shi)料没有明确(que)记载为什么叫夜不(bu)收(shou)。很有意思的是,前(qian)几天有一个读者跟我反馈,他说他们客家话现在还有“夜不(bu)收(shou)”这个说法,一般都(dou)是家长骂小孩,嫌他贪玩(wan)不(bu)回家,会训斥说“你这个夜不(bu)收(shou)的”。之所以(yi)写这样一个兵种,首先因为这个故事就是要查(cha)土木之变北防的漏洞,探(tan)究(jiu)这场失(shi)败的原因。我肯(ken)定(ding)要找一个非常熟悉边防、熟悉军队中各种事情的人(ren),所以(yi)我找了一个老兵,朱抗这个夜不(bu)收(shou)的身份就很契合。

南都(dou):相对而言,另(ling)一位主角张绍祖是英(ying)国公的公子,文韬武略、肥(fei)马轻裘,为什么给朱抗安排这么一位搭(da)档?

周游:小说第一章也提到了,首先朱抗确(que)实也老了一些,身体(ti)也有点类风湿,膝盖老是疼痛(tong),视力也不(bu)太好。他虽(sui)然对于谦说想(xiang)一个人(ren)干,但确(que)实也有点逞强。他肯(ken)定(ding)是需(xu)要搭(da)档的。土木之变为什么那么惨痛(tong),影(ying)响那么深远(yuan)?因为有将近一百名朝廷重臣都(dou)在土木之变中死掉(diao)了,整个大明的很多顶尖人(ren)才都(dou)殉国了。其(qi)中就包括英(ying)国公张辅,小说里张绍祖的父亲。当然张绍祖这个人(ren)物是我的虚构。所以(yi)我在想(xiang),这些死去的朝廷重臣的家人(ren)、后代,他们在小说中也应该有一个视角。其(qi)实我选的就是一个视角,必须(xu)有一个人(ren)一起来追查(cha)这个事情。因为很多人(ren)是莫名其(qi)妙死掉(diao)的,大家都(dou)感觉很窝囊,很憋屈。所以(yi)我设计了一个热血青年张绍祖,有点愤(fen)青,但是非常热情,很有干劲儿(er),也有点冲动,就这样一个老少(shao)搭(da)档。  

我想(xiang)编织一个因果的网  

南都(dou):小说里写到北境卫所墩(dun)兵的戍边生活,十分生动好看。尤(you)其(qi)是田粥姐所在的枯树(shu)墩(dun),各种机关设置极尽巧妙。关于明代边境的墩(dun)堡,史(shi)料中可有详细记载?小说中所写的边境生活是你的虚构还是有历史(shi)的凭据?

周游:在明代晚期尤(you)其(qi)是嘉靖以(yi)后的史(shi)料当中,有非常多关于墩(dun)堡的记载,包括它的规(gui)制,它的大小,它的建造(zao)的结(jie)构、尺(chi)寸,都(dou)有明确(que)规(gui)定(ding)。其(qi)实我更多借(jie)鉴的是明代晚期的材料。关于墩(dun)兵的生活以(yi)及(ji)墩(dun)堡这个体(ti)制是如何运作的,其(qi)实很类似于古代更早(zao)的,像汉代的烽火台。这是每个朝代都(dou)有的。只不(bu)过在明代,墩(dun)堡承担的功能会更加复杂一些,甚(shen)至在墩(dun)堡附近会有屯(tun)田,有些兵在没有打仗的时候是要种田的。

但是在明朝后期,这种墩(dun)堡的制度非常腐败黑暗。第一是长官会欺负墩(dun)兵,克扣他们的兵粮,甚(shen)至还让他们给自(zi)己干私活,给自(zi)己的私田种地。墩(dun)兵的生活非常困苦(ku),很穷,甚(shen)至有时候连一件好衣服都(dou)没有。比如小说里写到的他们冬天发下(xia)来的胖袄,里面会加沙子,加木屑来压秤,有很多贪污的事件。当时有记载,墩(dun)兵穷得不(bu)行(xing),还自(zi)己做(zuo)一些手工(gong)在附近的集(ji)市上(shang)去卖。比如说做(zuo)网巾,网巾是明代挽发髻(ji)的一种头饰。南方还好,在北方,尤(you)其(qi)是大同那边,因为冬天特别冷,墩(dun)兵是特别苦(ku)的。

南都(dou):随着调查(cha)的深入,抽丝剥茧地揭开边地官军种种不(bu)为人(ren)知的罪行(xing),正如朱抗在书里说:“大明为什么银样镴枪头?就是因为没人(ren)把法度当回事,贪赃枉法的,逃战通敌的,所以(yi)大乱大败。”你认为土木之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周游:我觉得这个事件是非常复杂的,最(zui)最(zui)吸引我的是,我认为土木堡之变不(bu)是必然会发生的,没有什么所谓的历史(shi)的必然性。看到最(zui)后你可能会觉得很荒谬(miu),调查(cha)结(jie)果于谦都(dou)表示很难(nan)接受(shou)。我想(xiang)写的其(qi)实是一个网络,而不(bu)是一个链条(tiao)。不(bu)是说这一环导致了那一环,而是像一个网络一样,这一环导致了很多环,在它周围慢慢荡漾开。像这么复杂的历史(shi)事件,你很难(nan)用一个简单的因果链条(tiao)去概括。我想(xiang)编织一个因果的网,我觉得网才是一个正确(que)的形(xing)象。

南都(dou):这几个主角里你着力较多的是谁?

周游:我在小说里有些刻(ke)意地反类型。因为朱抗好像大家都(dou)以(yi)为他是主角,其(qi)实他中间会退场,在牢狱(yu)里关了一段时间,后来又(you)下(xia)线死掉(diao)了。这个小说真(zhen)正的主角是张绍祖这个年轻人(ren),只不(bu)过他是第二章才作为朱抗的副手出现的,其(qi)实慢慢地,他成为了中坚,他和田粥姐才是情节的重要推手。包括开头出现的英(ying)娴那个女孩,可能很多人(ren)说张绍祖英(ying)雄救美,以(yi)为她是女主角。其(qi)实这个人(ren)物完(wan)全不(bu)重要,张绍祖也没有英(ying)雄救美,两人(ren)只是萍水相逢。田粥姐才是真(zhen)正的女主角。男主和女主都(dou)有一个障眼法,目的是反一反传统的写法。

南都(dou):我还挺(ting)被(bei)身负秘密的人(ren)吸引的,这样的人(ren)物比较有层次。

周游:对,为什么给朱抗设计那么一件往事?我想(xiang)可能每个人(ren)都(dou)有秘密,每个人(ren)都(dou)有些不(bu)可告人(ren)的东(dong)西(xi)。但是,把这种秘密、罪恶推到极致,也就朱抗这种,曾经参与过大屠杀,曾经是作恶的一分子,这是我可想(xiang)象的最(zui)严重的罪行(xing)。把它推到极致,去刻(ke)画他整个内心(xin)的煎熬、愧疚。我更想(xiang)关注的是人(ren)内心(xin)的状(zhuang)态。土木之变是外在的背景,但是我觉得每个人(ren)生命当中都(dou)有土木之变的时刻(ke),你的生命中一定(ding)会出现一个非常具有颠覆性的事件,对你不(bu)管是打击也好,价值(zhi)观的扭转也好。这个事件里面,每个人(ren)都(dou)有一些不(bu)足为外人(ren)道的东(dong)西(xi)。我想(xiang)探(tan)讨的是,在这样的情境下(xia),一个人(ren)怎么去和自(zi)己相处,怎么样去救赎自(zi)己。做(zuo)的事情到底能不(bu)能成功其(qi)实很难(nan)说,也不(bu)重要。

南都(dou):看得出来你对中国古典小说有很深的研究(jiu),请谈一谈你的小说写作在哪些方面受(shou)到古典小说的启迪和滋养?

周游:首先更多的是在人(ren)物塑造(zao)方面。我从《金瓶梅》《红楼梦》这种最(zui)好的古典小说里学到了怎么样用白描的方式,最(zui)简洁(jie)地把人(ren)物的神(shen)理写出来,写得栩栩如生。用最(zui)简洁(jie)的一个动作,用最(zui)简洁(jie)的几句话,把一个人(ren)的性格(ge)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觉得这是古典小说非常擅长的。另(ling)一方面就是语言。我还是挺(ting)追求(qiu)语言的简洁(jie)与雅致的。第三个方面是对天地宇宙的认知,算是世界观的方面,因为我相信世界万物莫不(bu)是牵连在一起的,古典小说当中就是这样的价值(zhi)观与宇宙观,每个人(ren)与每个人(ren),每个人(ren)与天地宇宙之间,一定(ding)是息息相关的,所以(yi),写每一种气候、每一种生活方式、每一个人(ren),都(dou)是要把他和世界的整体(ti)放在一起的。这个说起来有点玄,需(xu)要自(zi)己去领悟。

采写:南都(dou)记者 黄茜

发布于:广东(dong)省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