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澳门2024全年3中3资料MBA-王世襄诞辰110周年:他是收藏家,更是生活家,研究,畅老,先生
2024-06-04 03:18:23
澳门2024全年3中3资料MBA-王世襄诞辰110周年:他是收藏家,更是生活家,研究,畅老,先生

他是学(xue)问家:《明式家具研究》为中国古典家具研究奠定学(xue)术基础(chu),编年体漆器图录《中国古代漆器》与《髹饰录解说》被誉为漆器研究“双璧”。

他是收藏家:家具、铜炉、雕(diao)刻、漆器、书画、典籍、古琴(qin)、葫芦(lu)、鸽哨(shao)……上至文人雅玩,下含市井小民善好赏鉴的器具玩物,无一不藏,且著书立(li)说为鉴赏者打开一个充满情趣与意味(wei)的世界。

他更是生活家:爱(ai)吃懂吃、烧得(de)一手好菜,酒楼(lou)名厨视他为知音。自(zi)小摔跤、放鹰、遛狗、猎(lie)獾,种葫芦(lu)、养蟋蟀、玩鸽子、逗鸣虫……玩得(de)广(guang)泛,玩得(de)执着,为玩不惜费时耗力爬梳古今文献、遍访(fang)师友,最终把玩做成了学(xue)问。

启(qi)功先生称其“玩物不丧志”、黄苗子先生谓其“治学(xue)凭两股劲:傻劲和狠(hen)劲”;杨乃济先生评其“大俗大雅,亦古亦今,又南又北,也土也洋”;张中行(xing)先生感叹“唯天为大,竟(jing)能生出这样的奇才”。他便是王世襄(1914-2009)。这个名字,对于(yu)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者和爱(ai)好者来说,意味(wei)着一段传奇。

6月2日,“奇人奇书——纪念王世襄诞辰110周年”座(zuo)谈会在北京三(san)联(lian)韬奋书店(dian)举行(xing)。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文化学(xue)者赵珩、清(qing)华大学(xue)美术学(xue)院教授尚(shang)刚、古典家具专家田家青、中国嘉德拍卖(mai)总裁胡妍妍与众多文化爱(ai)好者与学(xue)者齐聚一堂,共话这位“大玩家”的多重身份。活动由《三(san)联(lian)生活周刊》副主(zhu)编曾焱主(zhu)持。

活动海报

活动开场

生活·读书·新知三(san)联(lian)书店(dian)总经理宋志军在致辞时回忆说,三(san)联(lian)书店(dian)自(zi)1989年开始(shi)出版王世襄的著作,先后推(tui)出《北京鸽哨(shao)》、《锦灰堆》系列、《自(zi)珍集(ji)》、《明式家具研究》《中国金鱼文化》等作品。“先生平生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研究》一书出版后,朱(zhu)家溍先生称其是‘一部划时代的专著’,不仅填(tian)补了我国工艺史上一段长时间(jian)的空(kong)白,同时更为收藏家和研究者提供了一本不可(ke)或缺的参考手册(ce)。这本书曾荣获(huo)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至今销售逾15万册(ce)。”

《锦灰堆》,1999年

“在《自(zi)珍集(ji)》的序言(yan)中,王世襄先生曾对自(zi)己的研究旨趣和目标有过一段很(hen)重要的叙述。他说自(zi)己收集(ji)、研究文物之目的,‘不在据有事物,而(er)在观察赏析(xi),有所发(fa)现,有所会心,使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fa)展’。我想,正(zheng)是这种文化责任感,使他的著作超越了个人与时代,也使我们每一次想起他、纪念他,每一次阅(yue)读他的著作时,都满怀感动与敬(jing)意。”宋志军说。

宋志军

“钟爱(ai)木器家具,正(zheng)是他深情真气之所在”

“王畅安先生(王世襄,字畅安)是我的长辈,因此我不能直呼其名,希望大家原谅。”赵珩在发(fa)言(yan)时回忆说,自(zi)己在八岁时便同王世襄有过一面之缘。“那是1956年,在后门桥(地安门)附近的一家古玩家具店(dian)。当时,祖母带着我去挑(tiao)家具,祖母看中了一件明代的黄花梨柜子。这种柜子叫‘城门柜’(明清(qing)时期的城门是圆的),还(hai)有个俗称叫‘气死猫(mao)’(一种放在厨房用来储存食物的窗棂状橱柜,能使猫(mao)看到橱柜里的食物却吃不到,故此得(de)名)。”

《王世襄集(ji)》,2012年

“这件柜子当时索价80元。祖母还(hai)跟人家划价,可(ke)店(dian)家分文不让。不成想,畅老也在现场,他晚到了一步,就看着我的祖母跟人讨(tao)价还(hai)价。这点上他极守规矩,古玩行(xing)讲究先来后到,不能人家出价80,他出100截胡,只能等。这件事还(hai)是他事后跟我说的,他说老太太真厉害,不但80元买下来了,还(hai)饶(rao)了两样东西。一把木凳,我小时候拿它(ta)写作业;另一件是描(miao)金漆盒,我小时候拿来装小人书,能装一百多本。”

王世襄纪念本三(san)种,2019年

1985年夏末(mo),赵珩已经在出版社工作。因为要为《收藏家》杂志约(yue)稿,他特地前往(wang)东城南小街芳(fang)嘉园15号院的老宅拜访(fang)王世襄。“畅老最初接待我是在他北房东侧(ce)的厨房之中,屋里异(yi)常杂乱,光线幽暗(an)。我的初衷是向他约(yue)稿,后来说起家世和我的父亲,畅老自(zi)然(ran)亲切了许多。尤其是畅老说到硬(ying)木家具,更是兴奋,只是我对此道纯属外行(xing),后来他突然(ran)问到了那件‘气死猫(mao)’,不知现在还(hai)在不在?我说那是我祖母买的,其实只是四框是明代的,两扇门儿是清(qing)代后配的,那柜子仍在我家使用。这时他的眼(yan)睛就开始(shi)放光了,可(ke)话在不经意间(jian),我也没(mei)有十分在意。那日聊了许久(jiu),出门时蓦然(ran)回首,厨房门首贴了张白纸,赫(he)然(ran)写着,‘奉上级指(zhi)示,本人概不为人鉴定文物’。”

不期然(ran)那次重逢不久(jiu),仅仅隔了一个星期,大清(qing)早王世襄就敲响了赵珩的房门,用一台(tai)135海鸥照相(xiang)机(ji)为这件“气死猫(mao)”拍照留存。“张宗子曾曰:人无癖不可(ke)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ke)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畅老一生钟爱(ai)木器家具,执著如此,正(zheng)是他深情真气之所在。”赵珩说。

王世襄作品照片(pian)

赵珩回忆说,两家恢复走(zou)动后,自(zi)己常去拜访(fang)王世襄和袁荃猷夫妇。“后来他们搬到迪阳(yang)公寓(yu),每次拜别(bie),两位老人都送(song)我到电梯(ti)门口,这已经是极高的礼(li)遇了。记得(de)一次拜访(fang),突然(ran)来了七八个穿着扎腿棉(mian)裤(ku)的河北农民,背着几麻袋鸽哨(shao)和匏器葫芦(lu)。那时畅老已经80多岁了,兴奋得(de)不得(de)了,平时找他的人很(hen)多,从没(mei)看到他那么热(re)情,一瞬间(jian)就好似返老还(hai)童了一样。虽(sui)然(ran)我被甩在了一边,但真为畅老高兴,他脸上的那种神色我至今挥之不去。他是非常天真、非常本色的人,遇到了自(zi)己喜爱(ai)的物事完全到了浑然(ran)忘我的境界,极为专注(zhu)。”

人间(jian)烟火,大俗大雅。王世襄作为京城老饕亦是名满天下,就此赵珩则给出了不尽相(xiang)同的看法。“畅老常常跟我提起上世纪50年代‘俄国老太太’的西餐,尤其那摆满餐桌的各种俄式小吃,每谈及此,他总会眉(mei)飞(fei)色舞。至于(yu)说畅老多么会烧菜,传得(de)神乎其神,这就有点夸张了。其实畅老和汪(wang)曾祺先生一样,都是吃主(zhu)儿。他们很(hen)懂吃,也能实际下厨做几样,但有很(hen)多都是夸张的,不能完全看后人描(miao)述。口腹之欲人皆有之,在他们并(bing)不是特别(bie)刻意。比如那道焖(men)烧大葱,我后来问过王敦煌(王世襄之子),他就说都是瞎扯,不过是老先生现抓挠(nao)(北京话,比喻无计划无条理地做事)的。”

“著述讲求科学(xue),待人朴(pu)厚热(re)忱(chen)”

“先生对文物的深切认知与整体把握,后人无法企及。”尚(shang)刚在发(fa)言(yan)时,回忆了王世襄在治学(xue)著述上的严谨与待人接物的周到。

尚(shang)刚

“王先生特别(bie)博雅,对古代家具、漆器、绘画、铜佛、匏器都很(hen)有研究,都有重大的贡献,其中成就最高的我认为是两种,一是明代家具,一是漆器,这两项研究都反映了他的著作富含的科学(xue)精神。家具方(fang)面的代表作是《明式家具研究》,漆器方(fang)面的代表作是《髹饰录解说》。但好多人都没(mei)有提到,他这两本书的后面都有索引。先生早年在燕京大学(xue)接受西式教育,做索引正(zheng)体现了他受过严格的科学(xue)训练。索引是对于(yu)研究者来说特别(bie)有用,方(fang)便检索,有益于(yu)研究。可(ke)现在的图书出版里没(mei)有索引似乎成了不大不小、又疼又痒的通病。”

《明式家具研究》,2006年

《明式家具研究》内文

《明式家具研究》内文

“四十年前的考古学(xue)很(hen)少关注(zhu)明清(qing),王先生研究的对象大多属于(yu)明清(qing),所以多数著作没(mei)办法引用考古学(xue)成果。但漆器特殊,有大批考古发(fa)现。先生对于(yu)早期漆器的研究,主(zhu)要的实物依据是根据大量的考古资料甄选出来的古代漆器典型。当下文物学(xue)家关注(zhu)考古学(xue)已经不稀奇了,文物学(xue)的讨(tao)论(lun)参证考古资料是常见的事情,但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先生写书的时代很(hen)多人还(hai)是依照传世文物的循环论(lun)证,但他已经依据了最可(ke)靠的考古资料,显示出先生见识的深远和方(fang)法的科学(xue)。”

王世襄作品

提到王世襄待人的朴(pu)厚热(re)忱(chen),尚(shang)刚也回忆了一段往(wang)事:上世纪90年代《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一本书售价480元。“这相(xiang)当于(yu)当时我两三(san)个月的工资。我向先生抱(bao)怨书太贵(gui)了,想看的人根本买不起。当时也是话赶话,没(mei)一会儿就转到了别(bie)的话题,不成想几天后,先生专门来我家送(song)了一本,扉页上还(hai)写着‘尚(shang)刚同志惠(hui)存王世襄持赠’。以后王先生每有新书出版,都是打电话或者请他夫人袁先生打电话让我去领书。”

少说多干(gan),“干(gan)到极致才能说是‘玩家’”

古典家具专家田家青是王世襄的入室弟子,座(zuo)谈会上他结合视频回忆了同老师间(jian)的过往(wang)。“先生给了我很(hen)多教诲,总结为一句就是‘少说多干(gan)’,这也是我第一次出席公众场合。”

田家青

田家青在发(fa)言(yan)中提及了王世襄著述出版的一桩憾事,便是90年代初内地某出版社出版的《竹刻》。竹刻艺术之于(yu)王世襄实乃“家学(xue)”,他的二舅金东溪是嘉定竹刻一派(pai)的高手,四舅金西厓更是一生钟情于(yu)留青竹刻艺术,被后人誉为“二十世纪最杰(jie)出的竹刻艺术家”和“有史以来最优秀的竹刻理论(lun)家”。王世襄曾撰文细述:“幼(you)年立(li)几案旁,观诸(zhu)舅父作画刻竹,情景犹历历在目也。”此种朝夕熏陶(tao),也为王世襄之后走(zou)上竹刻的收藏和研究做好了预设(she),贯穿了他浪漫远阔(kuo)的一生。

“中国传统艺术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瓷器、书画、玉器等,说到以刀代笔留青的竹刻艺术,了解的人并(bing)不太多。先生年轻时就花了很(hen)多时间(jian)收集(ji)资料、整理研究,非常认真地写了一本既是普及性的也是学(xue)术性的著作《竹刻》,最后一版送(song)给出版社是他手抄的正(zheng)楷手稿。可(ke)1992年出版后,没(mei)想到艺术质量非常差,以至于(yu)他觉得(de)在上面题跋(ba)、签名都有点丢人,他在每本书里夹了一张字条作为书铭。书铭诗(shi)曰:交稿长达七载,好话说了万千。两脚跑出老茧,双眸真的望穿。竖版改(gai)成横板,题辞页页倒颠。纸暗(an)文如蚁体,墨迷图似雾(wu)山。印得(de)这般模样,赠君(jun)使我汗(han)颜。不料出版厂(chang)社,心中竟(jing)自(zi)泰(tai)然(ran)。先生后来又在中国台(tai)湾出了一版,印刷(shua)非常漂亮(liang),他毕生都在极力推(tui)动竹器的研究和传承,也推(tui)过多位新人,在他看来年轻人有天赋,但差在综合修养和艺术品位。”

对于(yu)老师“玩家”的称号,田家青表示不以为然(ran)。“一个人能成事,绝(jue)非像他自(zi)己说的就是靠‘玩’出来。其实‘玩家’也不是他自(zi)己说的,别(bie)人提出,他自(zi)己也很(hen)宽容,人家说什(shi)么就是什(shi)么吧。按我的理解,这个‘玩’字是你(ni)干(gan)什(shi)么干(gan)到头,干(gan)到极致才能说是‘玩’。”而(er)说到“玩家”,就不得(de)不提王世襄烧菜的手艺,在田家青看来,格调和品位总能反映在日常生活中,莫过于(yu)烧饭做菜。

“早先在海外收藏圈就有一句话,吃不到王世襄的焖(men)葱死不瞑目。其实先生做菜,就是用最普通、最便宜的原料做大众菜,关键在于(yu)有绝(jue)招,核(he)心是掌握火候。不管多忙,先生总要自(zi)己抽时间(jian)下厨做些家常菜,一定不放味(wei)精,味(wei)道绝(jue)好在于(yu)各种细节的处理,这也变成了他的一个生活乐趣。他在烧菜时极为细致、精益求精,不怕(pa)费时间(jian),但他在家里吃饭时速(su)度相(xiang)当快(kuai),有时候就跟往(wang)肚子里倒一样。因为他的脑袋不定,想到什(shi)么就想去干(gan)了,往(wang)往(wang)我们刚吃了两口,他就站起来漱漱口走(zou)了。夫人袁荃猷老师经常打趣,你(ni)瞧又没(mei)人跟他抢?!其实先生在外面吃饭挺斯文的,家里吃饭就想快(kuai)点吃完去干(gan)活。”田家青说。

藏品聚散,“他的贡献在于(yu)留下了丰赡的资料”

2003年秋拍,中国嘉德举行(xing)“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mai)会。因为拍品皆为王世襄夫妇六十载所藏珍贵(gui)文物,所以这场拍卖(mai)非常成功,现场人山人海,拍品成交率100%。其中一把古琴(qin)拍价891万元,为本场最高,也是当时古琴(qin)拍卖(mai)的世界纪录,那就是唐(tang)“大圣遗音”伏羲式琴(qin)。

王世襄、袁荃猷夫妇 摄于(yu)2002年

8年后的2011年春拍,中国嘉德又举办“俪松最珍——唐(tang)琴(qin)‘大圣遗音’”专场,这一次,这一张古琴(qin)构成了整个专场。最终,“大圣遗音”成交价1.15亿元,成为继2010年北京保利秋拍的宋琴(qin)“松石间(jian)意”之后,拍场上出现的第二张亿元古琴(qin)。

胡妍妍

座(zuo)谈会上回忆起这段往(wang)事,见证中国拍卖(mai)行(xing)业三(san)十年发(fa)展变化的胡妍妍认为收藏属于(yu)个人爱(ai)好,“但是往(wang)深里、大里说实际上是文化传承。真正(zheng)的收藏家不是去血拼价钱,而(er)是出于(yu)骨子里的热(re)爱(ai)。王世襄先生给所有的藏家后辈树立(li)了榜样。袁荃猷也有一句话,‘物之留去不计于(yu)其价值,而(er)在于(yu)最终它(ta)能否有一个圆满的最终归宿(xiu)。’王先生拿出一件东西拍卖(mai),他会把自(zi)己这辈子倾(qing)注(zhu)心血的东西好在哪里、妙在哪里、珍贵(gui)在哪里和盘托出,这其实就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关于(yu)收藏,赵珩补充道:“藏品,永远不会为一家一姓一人所永远占有。不要说传流(liu)后世,很(hen)多藏家在世的时候(藏品)就有聚有散。畅安先生经手、收藏过很(hen)多东西,他贡献在于(yu)为这些藏品留下了丰赡的资料。这些资料不是一家一姓所有,是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国家留下的,这才是他作为收藏家最可(ke)贵(gui)的一点。”

图/三(san)联(lian)书店(dian)提供

发(fa)布于(yu):上海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