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深中通道观察③ | 创多项“世界之最”,见证中国基建实力,建设,珠江,工程
2024-06-19 02:57:27
深中通道观察③ | 创多项“世界之最”,见证中国基建实力,建设,珠江,工程

伶仃(ding)洋上,再(zai)现“通途”。

6月底,世界(jie)级跨海(hai)集(ji)群工程——深中通道将实现全线通车。

这座“超级工程”位(wei)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战略区域,北(bei)距虎门大桥(qiao)30km,南距港珠澳大桥(qiao)38km,连接广东自贸(mao)区三大片区、沟通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功能(neng)组团,使得珠江口(kou)东西两岸进入“半小时(shi)生活圈”。

历经20余(yu)载,深中通道的建设凝(ning)聚着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shui),常人更(geng)是无法想象其中困难。

深中通道。

01

靴子(zi)落地

深中通道的构想始于1998年(nian)。

上世纪90年(nian)代,中山与深圳两地的交通连接主要依靠水(shui)路。如果深中两地人民非(fei)要走(zou)陆路,那就要北(bei)上绕(rao)道广州,绕(rao)行虎门大桥(qiao)、虎门轮渡,更(geng)是舟(zhou)车劳顿。因此,在整个珠江口(kou)下游地区约65公里内,建设一条直连通道的想法便在珠江两岸人民心中生了根。

四年(nian)后,构想开始写在纸上。2002年(nian),广东省计划委员会委托启动“深圳至珠海(hai)过江隧道”方案的研究工作。

事(shi)不遂愿。历时(shi)14年(nian),深中通道的建设计划相继因港珠澳大桥(qiao)和深茂铁(tie)路等各种因素搁浅。

但是,各界(jie)的呼声并没有停下。各级政府也意识到(dao),由(you)于跨珠江口(kou)的公路通道大多集(ji)中在中上游,均为广州与东莞之间的连接通道,而在珠江下游区域,港珠澳大桥(qiao)则主要连接香港与珠海(hai)和澳门,受跨界(jie)口(kou)岸和车辆管制政策影响,无法承(cheng)担珠江口(kou)东西两岸的交通功能(neng)。

为了推动深中通道立(li)项,工程师们系统、高效、有序组织完成了世界(jie)级超大型跨海(hai)集(ji)群工程深中通道项目的工可编制、52项专题(ti)论证(zheng)、29个过江通道方案比选、19个通航专题(ti)研究及各项审批(pi)工作......

2015年(nian)12月,深中通道项目终(zhong)获国家发展改(gai)革委批(pi)复,明确深中通道起(qi)自广州至深圳沿江高速(su)公路机场互通,向西跨越珠江口(kou),在中山马鞍(an)岛登陆,包括东西两座人工岛、一座沉管隧道和伶仃(ding)洋航道大桥(qiao)。

至此,这条备受关注的重要通道终(zhong)于现出(chu)了明晰的轮廓。

2016年(nian)1月,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正式挂(gua)牌成立(li)。同(tong)年(nian)12月底,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围堰工程开工,深中通道主体工程正式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时(shi)至今年(nian)6月下旬,深中通道终(zhong)于落成,深圳到(dao)中山的直线车程将从两个小时(shi)缩短(duan)至30分(fen)钟以内。业内人士分(fen)析,深中通道有助(zhu)于缩小珠江两岸发展差距,能(neng)推动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有助(zhu)于构建循环畅通大湾区。

深中通道。

02

建设之难

建设“超级工程”,并非(fei)易事(shi)。

目前,国内外仅有美国切萨皮克跨海(hai)工程、厄(e)勒海(hai)峡跨海(hai)工程、韩国巨济-釜山连岛工程、港珠澳大桥(qiao)跨海(hai)工程等跨海(hai)交通集(ji)群工程。与它们相比,深中通道是目前世界(jie)上综(zong)合技术难度最大的跨海(hai)集(ji)群工程。

深中通道海(hai)底沉管隧道6.8公里,是世界(jie)上建设规模(mo)最大的沉管隧道,也是我国首例钢壳混凝(ning)土沉管隧道;深中大桥(qiao)为三跨全漂浮体系悬索桥(qiao),主跨跨径为1666米,主塔高270米,桥(qiao)面高达90米,为世界(jie)最高跨海(hai)悬索桥(qiao)。

“世界(jie)之最”意味着对技术、装备、管理要求更(geng)高,且并无太多可直接参考的案例。

从地图上看,深中通道位(wei)于内伶仃(ding)洋海(hai)域,内伶仃(ding)洋海(hai)域的潮流属于不规则半日(ri)潮类型,气候属于典型亚热(re)带海(hai)洋性季风(feng)气候,强风(feng)、地震、潮汐等自然灾害(hai)频发。以强风(feng)为例,伶仃(ding)洋海(hai)域每年(nian)超过6级以上风(feng)速(su)的时(shi)间接近200天。

据了解,强风(feng)吹来时(shi),会在桥(qiao)面附(fu)近形成漩涡,形成周期性向上向下的吸拉(la)波(bo)动。当(dang)波(bo)动的频率(lu)和桥(qiao)自身频率(lu)重合时(shi),就会产生共振,桥(qiao)便如同(tong)秋千般激荡起(qi)来。这对深中通道大桥(qiao)主梁抗风(feng)性能(neng)提(ti)出(chu)了极高的要求,对主桥(qiao)及沉管浮运沉放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

其次,伶仃(ding)洋海(hai)域的外海(hai)高温高湿高盐(yan)环境影响着悬索桥(qiao)主缆的耐久性、大交通量高货车比例条件下正交异性钢桥(qiao)面板疲劳耐久性等。同(tong)时(shi),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隧址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着挖砂坑范(fan)围大、基(ji)槽(cao)回淤(yu)强度高、粉砂层(ceng)地震液化、风(feng)化层(ceng)软硬不均等诸多不利因素。

再(zai)次,深中通道起(qi)点位(wei)于深圳机场南侧,航空限高决(jue)定了项目东侧只能(neng)采用隧道方案,同(tong)时(shi)也对深中大桥(qiao)桥(qiao)塔高度以及投入到(dao)附(fu)近区域的施工装备高度提(ti)出(chu)了限制性要求;同(tong)时(shi),矾石航道、伶仃(ding)西航道是珠江口(kou)的出(chu)海(hai)主航道,通航等级高,是世界(jie)最繁忙(mang)航道之一,这就决(jue)定了跨(穿)越航道的桥(qiao)梁净(jing)高及隧道埋深,且通航安全管理问(wen)题(ti)突出(chu)。

冲破山水(shui)阻隔,难不住建设者。业内人士介绍,深中通道工程的方案比选、通航安全影响论证(zheng)工作被(bei)认为是我国交通行业最深入、最彻底的一次。

03

技术领先

深中通道自构想之初便在打造世界(jie)一流可持续(xu)跨海(hai)通道工程,创珠江口(kou)百(bai)年(nian)门户工程。通过工程师团队的努力和技术创新,深中通道已(yi)经取得了令(ling)人瞩(zhu)目的进展,在工程技术、建设管理等领域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jie)空白”,推动中国基(ji)础设施建设走(zou)上“智”造之路。

为了适应深中通道超宽、深埋、变(bian)宽、大回淤(yu)技术特点及建设条件,工程师团队在国内首次创新提(ti)出(chu)了钢壳混凝(ning)土沉管隧道新型结构形式。据了解,该结构是国内首次采用、国际(ji)首次大规模(mo)应用,国内全产业链(lian)都(dou)没有相应工程经验,没有成熟的设计规范(fan)、施工经验、质量验评标(biao)准、检测手段和方法等。

一切皆从零(ling)开始。工程师团队从2015年(nian)开始,牵头组织20余(yu)家科研机构“产学研用”结合,历经4年(nian)科技攻关,开展了近千组模(mo)型试验,建立(li)了钢壳混凝(ning)土沉管隧道计算理论、设计方法,创新了材料和工艺(yi),研发了全新的装备,成功攻克了项目乃至行业“卡脖子(zi)”技术难题(ti),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壳混凝(ning)土沉管隧道建设成套(tao)技术和中国标(biao)准,填补了国内全产业链(lian)空白。

如何抗住伶仃(ding)洋海(hai)域强风(feng)影响?工程师们历经3年(nian),通过上百(bai)次试验,成功研发了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技术,攻克了台风(feng)频发区超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qiao)灾变(bian)控制技术难题(ti),在世界(jie)上首次将国际(ji)公认的超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qiao)颤振临界(jie)风(feng)速(su)从不到(dao)70米/秒提(ti)高至88米/秒,一举打破了国外权威的论断。

放眼未来,针对世界(jie)首条双(shuang)向8车道超宽沉管隧道和水(shui)下枢纽互通组合的行车安全性和防灾救援难题(ti),且无现成规范(fan)及类似工程经验,工程师们创新性采用8自由(you)度驾驶模(mo)拟(ni)器优化平纵(zong)线形,创新“主洞顶部横向联络排烟道+中间管廊纵(zong)向通风(feng)的分(fen)段纵(zong)向排烟方案”,有效解决(jue)行车安全和排烟难题(ti)。

今年(nian)4月,深中通道桥(qiao)梁工程高分(fen)通过了荷载试验,并获得了有桥(qiao)梁界(jie)“诺贝尔奖”美誉、国际(ji)桥(qiao)梁大会授予的“乔治·理查德森奖”。相关研究成果“特大型桥(qiao)梁风(feng)-浪-流耦合作用研究”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每个时(shi)代都(dou)有代表性的超级工程,这些超级工程也成为了时(shi)代的标(biao)志(zhi)性符号。在珠江口(kou)这个世界(jie)最繁忙(mang)的海(hai)域,能(neng)够(gou)修建起(qi)这样的通道,跟我们国家综(zong)合国力提(ti)升以及交通行业的创新能(neng)力提(ti)升是密不可分(fen)的。

策划:陈文定 谢江涛

执行策划:赵勇

统筹:高春明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杨志(zhi)建 卢若情 林诗妍

发布(bu)于:广东省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