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做好融合文章 四市一区政协放歌“洞庭湖上好风光”,发展,文化,农业
2024-06-19 01:44:00
做好融合文章 四市一区政协放歌“洞庭湖上好风光”,发展,文化,农业

红网时刻新闻(wen)记者(zhe) 王诗颖 常德报道

洞庭湖生态(tai)经济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在常德举行。

洞庭之美在于水,水本无色,绿色为底。

5月29日,洞庭湖生态(tai)经济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在常德举行,会议以“聚集生态(tai)农业(ye)、唱响农耕文化(hua)、繁(fan)荣大(da)美洞庭”为主题(ti)。来自岳阳、常德、荆州、益阳、长沙望城“四市一(yi)区”政协主席,围绕(rao)现代农业(ye)产业(ye)升级、传(chuan)承发扬农耕文化(hua)、农文旅深度(du)融合发展等主题(ti)发言,进一(yi)步探寻洞庭湖生态(tai)经济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常德:答好(hao)两道“融合命题(ti)”

“常德作为中华农耕文明(ming)的重要发源地、全省农耕文化(hua)旅游名(ming)片的代表地,应该主动作为,让农耕文化(hua)成为洞庭湖生态(tai)经济区的亮丽名(ming)片。” 常德市政协主席黄清宇在会议现场介绍。

洞庭湖区域在传(chuan)承和弘(hong)扬农耕文化(hua)上,具有独特优势、发展先机。洞庭湖区域是中国最早的稻作农业(ye)发祥地,城头山被誉为“中华城池之母、世(shi)界(jie)稻作之源”。且(qie)洞庭湖区域生态(tai)环境(jing)优越多样,素有“天(tian)下粮仓”的美誉,黄清宇表示,农耕文化(hua)是中华传(chuan)统(tong)文化(hua)的“根”与“魂(hun)”,传(chuan)承和弘(hong)扬农耕文化(hua),是时代赋(fu)予的应有使命和应尽之责(ze)。

因此,唱响农耕文化(hua),要在内涵挖掘上做文章、在展现形式上做文章、在价(jia)值实现上做文章,走出一(yi)条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四市一(yi)区地域一(yi)体、文化(hua)一(yi)脉,应同心共愿、同题(ti)共答,把农耕文化(hua)保护好(hao)、传(chuan)承好(hao)、发扬好(hao)。”黄清宇建议,两省有关部门立(li)足(zu)长远、统(tong)筹布局,尽快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合力推动四市一(yi)区农耕文化(hua)遗址申报世(shi)界(jie)文化(hua)遗产,更好(hao)融入长江国家(jia)文化(hua)公园建设步伐。完善基础设施,争取打造洞庭湖生态(tai)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

针(zhen)对四市一(yi)区不同的资源特点,将自然景观、古镇(zhen)村落、乡土美食、民俗(su)工艺等优势资源串点成线,重点打造农耕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等2—3条环洞庭湖精品旅游线路,探索多城互(hu)动的“一(yi)卡畅游”“一(yi)线多游”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共济、市场共拓,更好(hao)地形成叠(die)加效应。

荆州:深化(hua)“农文旅”融合

洞庭湖生态(tai)经济区本是天(tian)然一(yi)体,唐宋之时已以“两湖熟、天(tian)下足(zu)”闻(wen)名(ming)。荆州市政协主席蒋鸿建议,四市一(yi)区要加大(da)宣传(chuan)力度(du),共同放歌“洞庭湖上好(hao)风光(guang)”, 共同绘制“八百里洞庭美如画”新画卷。

蒋鸿介绍,近年(nian)来,荆州秉承绿色发展理(li)念,在担牢保障国家(jia)粮食安(an)全责(ze)任的同时,统(tong)筹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以产业(ye)体系建设为体,以荆楚文化(hua)传(chuan)承展示为魂(hun),以精品特色镇(zhen)村及产品打造为魅(mei),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荆州篇章。

共同打造“湖广熟,天(tian)下足(zu)”新盛景,新在农文旅深度(du)融合,而融合之要则在于通。蒋鸿建议,共同发力争取呼南(nan)高铁荆州联络线、荆岳铁路、监利(li)至华容铁路纳入国家(jia)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的规划建设项(xiang)目,加快推进国家(jia)公路湘鄂省际瓶颈路段G240监利(li)至华容过江通道建设;支持沙公高速和当枝松高速南(nan)延、监利(li)至华容高速公路等新时代洞庭湖生态(tai)经济区规划的标志性基础设施项(xiang)目建设。

融合之功在于流。建议落实已有共识(shi),大(da)力推动景点、游客、人员流动往来,让四市一(yi)区景点链接更多更好(hao)、游客互(hu)送更多更顺、人员往来更多更亲;融合之实在于富。建议落实已有共识(shi),商定一(yi)块共用的金字招牌,让生态(tai)区的品牌农产品、品牌餐饮服务、品牌景点景区与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hua)深度(du)融合,再度(du)享誉天(tian)下。推动农业(ye)农村农民与绿水青山深度(du)融合,打造百姓富、生态(tai)美中部农村新盛景。

岳阳:激活生态(tai)农业(ye)“新引擎”

“推进生态(tai)绿色发展是农业(ye)发展观的一(yi)场深刻革命,也(ye)是洞庭湖生态(tai)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岳阳市政协主席黎作凤(feng)表示,做强(qiang)生态(tai)农业(ye),唱响农耕文化(hua),繁(fan)荣大(da)美洞庭,需要环湖地区齐心协力共推共建。

近年(nian)来,随着农业(ye)面源污染治理(li)持续开展,农业(ye)污染物负荷发生了较大(da)变化(hua)。黎作凤(feng)建议,四市一(yi)区共同开展洞庭湖区农业(ye)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研究。继续共同抓好(hao)长江“十年(nian)禁渔”联合执法,深化(hua)执法合作。

以培育农业(ye)新质生产力为导向,以种业(ye)创新为核心,强(qiang)化(hua)洞庭湖区四市一(yi)区种业(ye)科技(ji)攻关与成果转化(hua)协同联动。“把岳麓山种业(ye)创新中心洞庭湖区域中心打造为四市一(yi)区农业(ye)科技(ji)合作的创新性平台,加快洞庭湖区域种业(ye)科技(ji)攻关、成果转化(hua)与推广应用。”黎作凤(feng)介绍。

同时,立(li)足(zu)洞庭湖区“鱼米之乡”资源禀赋(fu),打造“天(tian)下洞庭”国际化(hua)品牌高地,形成“洞庭香米”“洞庭水产”“洞庭菜籽油”等特色农业(ye)区域品牌。常态(tai)化(hua)开展农产品产销多层次、多领域和多形式的全面合作,推动区域农产品产销体系合作共建。

黎作凤(feng)建议,以现有洞庭湖博物馆为载体,建立(li)湖区传(chuan)统(tong)农业(ye)+品牌效应+传(chuan)承文化(hua)“三位一(yi)体”的农耕文化(hua)集中展示中心。进一(yi)步探索“绿水青山转化(hua)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加快农文旅产业(ye)融合发展,使之成为洞庭湖生态(tai)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益阳:文旅“赋(fu)能”助(zhu)推生态(tai)农业(ye)增效

益阳市政协主席胡(hu)立(li)安(an)表示,近年(nian)来,益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tai)文明(ming)思(si)想,始终坚持生态(tai)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开展现代生态(tai)农业(ye)改革试点,积极发掘益阳特色农耕文化(hua),创新发展乡村生态(tai)旅游,切实推进三产融合,打造发展新优势,走出生态(tai)农业(ye)发展新路子。

用文旅赋(fu)能,助(zhu)推生态(tai)农业(ye)增效,要整合洞庭湖生态(tai)经济区文化(hua)、旅游、农业(ye)等多方(fang)面的优势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兴农,推进文化(hua)、旅游、生态(tai)农业(ye)深度(du)融合发展。今年(nian)3月,常德与岳阳、益阳联手,推出了4条“农耕文化(hua)名(ming)片”精品线路。胡(hu)立(li)安(an)建议,充分依托各地优势特色资源,形成多层次、多维度(du)的合作体系,抱团打造文旅合作兴农的典范,以点带面实现更大(da)的突破。

以文旅拓展农业(ye)内涵,打造“鱼米之乡”新优势。发展乡村生态(tai)旅游,不断丰富乡村生态(tai)旅游业(ye)态(tai);推动科技(ji)赋(fu)能生态(tai)旅游发展,打造沉浸式旅游新场景,实现旅游业(ye)态(tai)的全新升级;创建农业(ye)生态(tai)旅游集聚区。形成集聚效应,激活连锁反(fan)应。

同时,要以文旅提升农业(ye)价(jia)值,打造高端(duan)农产品变现新模式。一(yi)方(fang)面,切实加大(da)高端(duan)农产品供应,主动适应从(cong)“吃得饱”向“吃得好(hao)”转变,积极推进农业(ye)供给侧改革,建立(li)更高的洞庭湖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大(da)检测力度(du),生产更多更优的高端(duan)农产品,将洞庭湖生态(tai)和资源优势转化(hua)为产品优势。另(ling)一(yi)方(fang)面,进一(yi)步提高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管理(li)标准体系,在“洞庭香米”的基础上,打造更多公共品牌。将品牌宣传(chuan)融入文旅活动,不断提升区域公共品牌的美誉度(du)和影响力。

望城: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近年(nian)来,望城坚持生态(tai)优先、绿色发展,积极从(cong)产业(ye)政策(ce)、品牌创建、产品创新、营销活动等方(fang)面,大(da)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厚植了生态(tai)优势,激发了发展动能。”长沙市望城区政协主席李(li)雪龙介绍。

望城加强(qiang)全域规划,创新农文旅融合新模式。加快“一(yi)镇(zhen)一(yi)特”“一(yi)村一(yi)品”“一(yi)家(jia)一(yi)艺”等农文旅资源开发,推动村落变景点、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构(gou)建城乡联动、全域覆盖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全景布局,丰富农文旅融合新业(ye)态(tai)。发挥“红绿古”资源富集优势,整合景区农业(ye)文旅资源,2022年(nian)成功承办长沙市首届旅游发展大(da)会,全面展示望城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成就;全链发力,打造农文旅融合新引擎。策(ce)动“旅游+农业(ye)”,引导企业(ye)积极开发农业(ye)研学、农耕体验、农庄休闲等产品,推进农文旅深度(du)融合,打造省会城市后花园和近郊旅游首选地;全面提质,满足(zu)农文旅融合新期待。加大(da)设施投入,全面完善景区厕所、停车场、露营基地等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提升游客体验度(du)和舒适感。

李(li)雪龙认为,洞庭湖生态(tai)经济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建立(li)以来,在凝聚环洞庭湖地区发展共识(shi)、推动团结协作方(fang)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如何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李(li)雪龙提出,加强(qiang)高位协商。洞庭湖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建议两省省政协高位协商,推动省直有关部门出台促进洞庭湖生态(tai)经济区农文旅深度(du)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洞庭湖区打造成答好(hao)两道融合题(ti)示范区。

同时,开展系列活动。建议协调协商有关部门组(zu)织开展以洞庭湖生态(tai)经济区冠名(ming)的农文旅融合、乡村体育赛事等系列活动,助(zhu)推洞庭湖生态(tai)经济区发展。

发布于:湖南(nan)省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