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科普帖!“三伏”与“三暑”是一回事吗?,节气,时间,生活
2024-07-22 06:28:38
科普帖!“三伏”与“三暑”是一回事吗?,节气,时间,生活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它(ta)的日期(qi)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qi)共同(tong)决定;“三暑”反映的是暑热变化趋势。前(qian)者蕴含(han)着人文时间里的生活智慧,后者主要是自然时间的科学表达

今年7月22日,我们迎来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民谚有云“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又说“小(xiao)暑大暑,日蒸夜煮”。“三伏”的日子是怎么确定的?和小(xiao)暑、大暑有什么关系?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它(ta)的日期(qi)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qi)共同(tong)决定,所以也被归为“杂节气”一类。民谚云“夏至三庚数头伏”,从(cong)夏至日开始,数到(dao)第(di)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开始入伏,到(dao)第(di)四个庚日前(qian)一天,为初伏。立秋后的第(di)一个庚日到(dao)第(di)二个庚日前(qian)一天,为末伏。两者之间是中伏。在“十天干”中,每个庚日相隔10天,所以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的长短取决于入伏早晚。经计算,入伏的日子在阳(yang)历7月10日至21日之间。如果在7月18日前(qian)入伏,则中伏为20天,三伏天共40天;在18日后入伏,则中伏为10天,三伏天共30天。今年是在7月15日入伏,三伏天就是40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cong)历年三伏天的全国平均气温看,三伏天长并(bing)不(bu)意味(wei)着这(zhe)一年要比三伏天短的年份热。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3个节气带有“暑”字:小(xiao)暑、大暑和处(chu)暑,合称“三暑”。“三暑”反映的是暑热变化趋势。从(cong)小(xiao)暑到(dao)大暑,暑热不(bu)断(duan)加强。经过立秋节气,到(dao)处(chu)暑时,“暑气至此而止矣”。“处(chu)暑”的“处(chu)”是终止、结束的意思,所以“处(chu)暑”也俗(su)称“出暑”。如果将入伏和出伏的时间对应到(dao)节气时段的话,通常(chang)是在小(xiao)暑节气期(qi)间入伏,立秋、处(chu)暑节气出伏。也就是说,“三伏”与“三暑”的时段基本重合。

既然如此,古人为何又要设置一个“三伏”呢?

“暑”与“伏”的含(han)义不(bu)同(tong)。“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既热又湿,是小(xiao)暑和大暑节气的典型特征。小(xiao)暑是我国全年降水最多的节气,开始进入“高温高湿”阶段。大暑是我国全年平均气温最高、高温日数最多的节气,“湿热交蒸”至此达到(dao)顶峰。而三伏之“伏”主要有两重含(han)义:一是说阴气伏藏;二是指人的伏藏,“隐伏避盛暑也”。基于这(zhe)种认识(shi),民间还(hai)衍生出吃伏羊、贴(tie)三伏贴(tie)等多种饮食习俗(su)和保健传(chuan)统。

相对而言,“三暑”是客观的气象表达,对于农(nong)事具有重要参考(kao)意义,特别是小(xiao)暑和大暑“雨热同(tong)期(qi)”,在一定范(fan)围内能够有效促进农(nong)作物的光(guang)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而“三伏”是中国古人对于暑热的观念(nian)认知,体(ti)现着传(chuan)统的阴阳(yang)观,是民众(zhong)调适生活方式的指南。换言之,“三暑”主要是自然时间的科学表达,“三伏”蕴含(han)着人文时间里的生活智慧。

(作者为中国农(nong)业博物馆农(nong)业历史研究部(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yuan),常(chang)钦采访整(zheng)理)

编辑/李天际

发布于:北京市(shi)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