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嫦娥六号再次创造中国航天世界纪录 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木星系探测任务,月球,研究,样品
2024-06-28 02:03:18
嫦娥六号再次创造中国航天世界纪录 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木星系探测任务,月球,研究,样品

昨天(27日),国新办(ban)就(jiu)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qing)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表(biao)示,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ping)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再次创造中国航天的世界纪(ji)录。值得(de)一提的是,此次任务是人类首次采集到月背土壤,意味着月球样品进入“嫦娥时代”,极大丰富了(le)人类对月球乃至宇宙(zhou)的认知。

今年还是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20周年,20年来,中国深空探测步履不停,让中华(hua)民族飞天揽月之梦变成现实。国家航天局在发布会上公布,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采样返(fan)回任务和(he)木(mu)星系探测任务。

实现三大突破和(he)一项第一

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fan)回器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精准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wang)旗(qi),任务取得(de)圆满成功。据了(le)解,此次任务历时53天,历经地月转移、近月制动、四器两两分离(li)、平(ping)稳(wen)落月、钻(zuan)表(biao)取样、月面起飞、交会对接、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11个阶段(duan)的挑战(zhan)。

卞志刚介绍,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了(le)三大技术突破和(he)一项世界第一,即突破了(le)月球逆行轨道(dao)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neng)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le)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zi)动采样返(fan)回,再次创造了(le)中国航天的世界纪(ji)录。

同时,月面展示国旗(qi)所用的“玄武岩纤维”新材料、智能(neng)移动相机等新技术,也可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领域,推(tui)动航天创造美(mei)好生活(huo)。

目前嫦娥六号返(fan)回器已经开舱,人们迫切地想了(le)解取回月壤的相关情(qing)况。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hao)在发布会上表(biao)示,和(he)嫦娥五号任务一样,此次目标依然是拿到两公斤月壤,目前正在开展相关工作,6月28日对外公布采样重量,“一定会有很多惊喜”。

月背土壤和(he)正面的不太一样

据了(le)解,嫦娥六号此次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nan)极—艾特(te)肯盆地,是当前发现的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盆地,研究这里的地质构成、物质组成、演化历史,有助于了(le)解月球甚至地球早期的地质演化历史。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yuan)李春来介绍,迄今为止,人类采集的10多份月球样品,包括嫦娥五号样品,都是在月球正面采到的,嫦娥六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样品采集,有望为研究月球的二(er)分性、完整了(le)解月球的历史提供机会。

“也就(jiu)是说,以往采集的样品,我们只认识到半个月球。嫦娥六号采样点位于巨(ju)大的撞(zhuang)击(ji)盆地里,它受到早期撞(zhuang)击(ji)事件的抛射,很可能(neng)可以挖掘到深部(bu)物质,这为我们了(le)解月球内部(bu)结(jie)构和(he)物质成分提供了(le)很好的机会。”李春来说。

此外,南(nan)极—艾特(te)肯盆地还可以为月球早期的撞(zhuang)击(ji)历史、甚至地球的早期撞(zhuang)击(ji)过程研究提供机会,也有助于了(le)解太阳系早期的演化历史,推(tui)动比较行星学的研究。

胡浩(hao)补充说道(dao):“我们在采样过程中就(jiu)感觉月球背面和(he)正面的月壤不太一样,正面的月壤比较细腻、松散,背面的状态似乎不太一样,所以我们有更(geng)高的期待,希望科学家们有新的发现。”

中国深空探测还有哪些计划

中国探月工程实施20年来,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再到带回月壤,不但走到月球,还跨到火星。未(wei)来,中国的深空探测还有哪些计划?

卞志刚介绍,未(wei)来一段(duan)时间,中国深空探测主(zhu)要在两个方(fang)面:月球探测和(he)行星探测。

在月球探测方(fang)面,嫦娥七号和(he)八号探测器正在按计划推(tui)进,其中嫦娥七号主(zhu)要开展月球极区环境和(he)资(zi)源勘查,嫦娥八号主(zhu)要开展月球资(zi)源就(jiu)地利用技术验证。中方(fang)还将跟(gen)国际同行共商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以共享共用月球探测成果。

在行星探测方(fang)面,国家批准了(le)四次行星探测任务,计划在10年到15年内完成。其中,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已于2021年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深空探测走向了(le)月球以远(yuan)的领域;天问二(er)号是小行星探测任务,计划2025年前后发射,目标主(zhu)要是对一颗近地小行星的伴(ban)飞、取样返(fan)回等探测;天问三号是火星采样返(fan)回任务,计划2030年前后发射,实现火星采样和(he)携带火星样品返(fan)回地球;天问四号是木(mu)星系探测任务,计划2030年前后发射。

卞志刚还透露,目前天问三号、天问四号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关键技术攻关和(he)实施方(fang)案深化论证工作。除此之外,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he)工程也在论证中,后续还将加强基础研究,加快(kuai)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攻关,推(tui)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创新发展。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