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2024澳门资料网-商务部:指责中国产业补贴导致“产能过剩”完全站不住脚,新能源,全球,汽车
2024-06-04 05:29:36
2024澳门资料网-商务部:指责中国产业补贴导致“产能过剩”完全站不住脚,新能源,全球,汽车

据(ju)商务部网(wang)站(zhan)14日消(xiao)息,商务部刊发题为《中国新能源产能有力促进全球(qiu)绿色转型与开放发展》的文章。全文如(ru)下:

近期(qi),一些国家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lun)”,指(zhi)责中国新能源产业依靠补贴大量出口,过剩产能冲击(ji)国际市场。这一谬论(lun)有悖常理、有违事实,本(ben)质是“双(shuang)标”和贸易保护主义(yi)的新伎俩。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ben)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qiu)供给,缓解了全球(qiu)通胀压力,也(ye)为全球(qiu)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一、对产能问题要立(li)足市场经济规律客(ke)观辩证看待

市场经济原理表明,基于全球(qiu)市场的供需匹(pi)配有利于提升效(xiao)率(lu)。供需原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ben)原理。在经济全球(qiu)化的现实条件下,世界经济早已成为不可分割(ge)的整(zheng)体,生产和消(xiao)费都(dou)是全球(qiu)性的,需要在全球(qiu)范围内进行(xing)供需的有效(xiao)匹(pi)配和调节。企图(tu)仅用本(ben)国或者“小圈子”的产能来满足需求,事实上难(nan)以做到(dao),也(ye)必然(ran)造成全球(qiu)范围内的重复建设(she)、效(xiao)率(lu)低下、成本(ben)高企,割(ge)裂(lie)全球(qiu)产供链,冲击(ji)全球(qiu)经济体系。比如(ru)汽车(che)产业,就是在全球(qiu)生产、全球(qiu)销售中发展壮大起来的。2023年(nian),德(de)国汽车(che)产量仅20%在国内销售、约80%销往国际市场,日本(ben)汽车(che)产量约50%销往国外,而中国新能源汽车(che)海外销售仅占产量的12.7%,指(zhi)责中国“产能过剩”毫无道(dao)理。

国际贸易实践表明,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合作有利于全球(qiu)福祉。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各国基于比较优势、进行(xing)国际分工合作,从而促进优质商品和服务的全球(qiu)配置,带动资本(ben)和产业的全球(qiu)布局,为世界经济发展增(zeng)添动力,为各国消(xiao)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广受欢迎,一方面是契合了全球(qiu)绿色转型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据(ju)估(gu)算,每辆新能源汽车(che)每年(nian)减碳约1.66吨,中国2023年(nian)出口120.3万辆新能源汽车(che),每年(nian)可减碳约200万吨。另(ling)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新能源产品性价比高,比较优势明显。中国出口欧洲(zhou)的新能源汽车(che)价格,低于欧洲(zhou)本(ben)土同类车(che)型,但仍比国内售价高一到(dao)两倍,利润可观,根本(ben)不存在倾(qing)销。

产业发展规律表明,基于科技进步的优质产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是大势所趋,全球(qiu)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持续扩大,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依然(ran)十分广阔。据(ju)国际能源署研(yan)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nian)全球(qiu)新能源汽车(che)销量需要达(da)到(dao)约4500万辆,是2023年(nian)的3倍多;2030年(nian)全球(qiu)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da)3500GWh,是2023年(nian)全球(qiu)出货量的4倍多,均远超目前全球(qiu)供给能力。同时,全球(qiu)新能源产业正在从“孕育期(qi)”向(xiang)“成长(chang)期(qi)”转换(huan),离(li)“成熟期(qi)”还有相当距离(li),技术和产品快速更新迭代,将不断(duan)催生新需求、激发新动能、创造新产能 。先进产能非但不会过剩,反而是相对不足的。

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是在开放竞争中打拼出来的

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从20多年(nian)前开始,中国企业就在新能源领域持续进行(xing)研(yan)发投入和产业布局,形成了独(du)有的技术优势。以电池这个新能源汽车(che)的关键部件为例,从液态锂电池到(dao)半固态锂电池,从充电一次续航1000公里的麒麟电池,到(dao)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800伏高压碳化硅平台,电池核心技术不断(duan)突破,安全性能更高、续航里程更长(chang)、充电速度更快。

持续完善产供链体系。中国企业在实践中逐步集聚形成了高效(xiao)、完备(bei)的产供链。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che)的产业配套体系既包(bao)括传统(tong)的车(che)身、底盘及汽车(che)零部件生产供应网(wang)络,也(ye)包(bao)括新兴的电池、电控、电驱动系统(tong)以及电子产品和软件的供应体系。在长(chang)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che)整(zheng)车(che)厂可在4小时车(che)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形成了“4小时产供圈”。

持续优化市场生态。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场景丰富、竞争充分,数字、绿色、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应用和产业化,在活跃的创业创新和激烈(lie)的优胜劣汰中,不断(duan)涌现出竞争力强、广受欢迎的优质企业和产品。2023年(nian),中国新能源汽车(che)产销量分别增(zeng)长(chang)35.8%和37.9%,其中在国内销售约830万辆,占比87%。

持续推动开放合作。中国积极欢迎外资企业参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大众、斯(si)特兰(lan)蒂斯(si)、雷诺等多家跨国车(che)企与中国新能源汽车(che)企业合资建厂。特斯(si)拉占中国新能源汽车(che)出口的比重超过1/3。大众汽车(che)全球(qiu)CEO表示,“中国市场已成为我们的健身中心”。同时,中国企业积极对外开展投资和技术合作,带动了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

三、指(zhi)责中国产业补贴导(dao)致“产能过剩”完全站(zhan)不住脚(jiao)

中国产业补贴政(zheng)策(ce)合理合规。以产业补贴政(zheng)策(ce)引导(dao)产业发展、调整(zheng)产业结构,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通行(xing)做法(fa),关键是要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坚持公平、透明、非歧视。中国的产业补贴政(zheng)策(ce)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适用于各类市场主体,所有企业均可平等享(xiang)受。中国相关补贴政(zheng)策(ce)已及时全面向(xiang)世贸组织通报,不存在世贸组织所规定的禁止(zhi)性补贴。反观美欧,近年(nian)来补贴力度显著加大,且带有大量排(pai)他(ta)性、歧视性做法(fa)。比如(ru),美国《通胀削减法(fa)》的电动汽车(che)补贴政(zheng)策(ce),歧视性对待中国企业,将中国企业生产的电动汽车(che)、电池和关键矿物排(pai)除在享(xiang)受补贴范围之外,对中国相关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设(she)置重重障碍,明显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是典型的保护主义(yi)做法(fa)。欧委会也(ye)批准了大量补贴计划。

炒作“产能过剩”实为焦虑过剩。以“产能过剩”为借口抹黑打压中国,实际是担心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lu),反映的是相关国家的焦虑心态。搞贸易保护达(da)不到(dao)想要的结果,只会事与愿(yuan)违。通过“贴标签”“扣帽子”,对中国产品出口和投资合作设(she)限,挡(dang)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反而会绊(ban)倒自己,还会破坏全球(qiu)新能源产供链稳定,扰乱国际经贸秩序,拖累(lei)全球(qiu)经济复苏。搞绿色“双(shuang)标”做不到(dao)两头渔利,只会适得其反。美欧不能一手高举应对气变的大旗,要求中国为应对气变承(cheng)担更大责任,一手挥舞绿色保护主义(yi)的大棒,阻(zu)碍中国绿色产品自由贸易。这样的做法(fa)无助于解决自身问题,反而会破坏全球(qiu)气变合作,阻(zu)碍全球(qiu)绿色转型。谈气变合作就不能搞保护主义(yi),搞保护主义(yi)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气变合作。

中国将始终坚持开放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持续推进高水(shui)平对外开放,营造市场化、法(fa)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与世界各国共享(xiang)中国式现代化新机遇。中国坚定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定支(zhi)持贸易投资自由化便(bian)利化,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yi)。中国愿(yuan)与世界各国深化新能源产供链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推进普惠包(bao)容的经济全球(qiu)化,共同应对全球(qiu)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布于:上海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