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澳门生肖表2024图片高清图-夏日山居: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丨周末读诗,辛弃疾,李清照,李易安
2024-06-02 15:38:25
澳门生肖表2024图片高清图-夏日山居: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丨周末读诗,辛弃疾,李清照,李易安

去山里闲居(ju)一个夏(xia)天,这大概是很多人的心(xin)愿,可惜总没有时间,总是被(bei)耽延(yan),没法真正实现。

我也只(zhi)有过一次,某年暑假(jia)在神农(nong)架的大山里住了几天,因是旅游,行有程期,所(suo)以算不得山居(ju)。

当时投宿在山民家里,记(ji)得一个场景:半(ban)夜开门听见(jian)溪水喧响,四围虫鸣如沸,没有月亮,看不见(jian)山,伸手不见(jian)五指的黑,天籁彻响,仿佛一片璀璨的光。

撰文 | 三书

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清 张宗苍《柳(liu)塘夏(xia)雨图》

《丑奴(nu)儿近·博(bo)山道(dao)中效(xiao)李易安体》

(宋(song))辛弃疾

千峰云(yun)起,骤雨一霎儿价(jia)。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qi)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zhi)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xia)。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shuo)话。

《丑奴(nu)儿近·博(bo)山道(dao)中效(xiao)李易安体》

(宋(song))辛弃疾

千峰云(yun)起,骤雨一霎儿价(jia)。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qi)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zhi)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xia)。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shuo)话。

夏(xia)日多急雨,山中尤然,晴日方好,墨云(yun)忽起,白雨骤至(zhi),酣(han)畅淋(lin)漓瓢泼一阵,旋即又止。

这样一场雨,对(dui)于村居(ju)者,可能只(zhi)是一场雨;对(dui)于城居(ju)者,可能什么(me)都不是;对(dui)于山行者,却不可能被(bei)忽视,不可能不觉得惊异。

辛弃疾词中所(suo)写,即是夏(xia)日山中遇(yu)雨引发的诗情。当时他闲居(ju)江西上饶地区,常常走在乡路(lu)或山里,他的许多词就是道(dao)中即兴(xing)而作,比如广为传诵(song)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dao)中》,以及这首词的“博(bo)山道(dao)中”。词的写法或曰风格,他自(zi)称是仿效(xiao)李清照,因是仿效(xiao),遣(qian)词造句,便有些易安的味(wei)道(dao)。

幼安、易安,人称济南二(er)安,词风颇有几分相似,用语浅俗真率,俱喜口语,俱有丈夫气,不过易安词更有女心(xin)的温婉(wan),而幼安词则更见(jian)风趣疏旷,以故被(bei)分别为婉(wan)约与豪放(fang)。

这首词直接仿效(xiao)李清照有两处。一是“骤雨一霎儿价(jia)”,这“一霎儿”,在李清照的《行香子·七夕》词中,有“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一是“风景怎生图画”,李清照词《声声慢(man)》有“守着窗儿,独自(zi)怎生得黑。”当然,这两个表达应是当时的俗语,不过可以肯定,辛弃疾在此是有意识地模(mo)仿李清照的语言风格。

其间接仿效(xiao)处,在于字里行间,那种(zhong)清新明快的感觉。虽然如此,我们(men)读这首词,即使隐去作者姓名,我们(men)也能读出是辛弃疾而非李清照,绝不会把二(er)人的词相混淆(xiao)。每个大诗人,必然有自(zi)己独特的声音(yin),即便模(mo)仿其他诗人,那独特的声音(yin)就像指纹,仍然可以辨(bian)识出来。

被(bei)弹劾罢官之后,辛弃疾退居(ju)上饶乡间,一住就是十年。他的许多词作,即出于闲居(ju)期间,貌似寄情山林(lin),淡泊闲适,却有意无意流露出内心(xin)的不安。博(bo)山道(dao)中一场急雨,弯曲了时间线(xian),那天不再是一天,而是一生一世。不是风景美不美,而是看风景的人,他心(xin)里的滋味(wei),“风景怎生图画”,也许近处雨还在下,远树斜阳,却另是一般景象(xiang)。

生活不是例行人事,而是一个又一个场景,只(zhi)有在这时,我们(men)才真正看见(jian)自(zi)己。古希腊先知认(ren)为,真实的人用诗说(shuo)话。今人用散文说(shuo)话,甚至(zhi)常常用标签和广告语说(shuo)话,所(suo)以说(shuo)出来的话里,感觉不到真实的人。作为政治家和教育家的孔子也谆(zhun)谆(zhun)告诫:“不学诗,无以言”,这不仅是指引用诗句,不仅是当时外交风尚的需要,更在于孔子明白“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就辛弃疾此词而论,若(ruo)问写诗与饮(yin)酒,哪个更治愈?我看是写诗。尽管词中说(shuo)他见(jian)山那畔有酒家,便前往买醉,并安慰(wei)自(zi)己“只(zhi)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xia)”。这句能感觉到他在穷乡僻壤百(bai)无聊赖,内心(xin)深处的焦虑不安没法消除,而夏(xia)天又如此漫长。

买醉可以换来逃避和忘却,但只(zhi)是短暂的,哪怕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他可以什么(me)都不做,只(zhi)管躺平(ping),与大自(zi)然同频,让(rang)身体尽量惬(qie)意,然而他仍向往着别的东西,内心(xin)并不在场,至(zhi)少不完全(quan)在场。

辛弃疾是寂寞的,他藏得很深的不安,不知不觉,竟被(bei)沙上的鸥鸟觑破。卜(bo)筑闲居(ju)上饶带湖(hu)之初,他曾作有《水调歌头》表明退隐决心(xin),其中写道(dao):“凡(fan)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所(suo)谓(wei)“旧盟都在”,即是指此。“却怪白鸥”以下几句,语极诙谐,他借(jie)白鸥反观自(zi)己,似乎旧日盟友,近来对(dui)他有了闲猜。

濡暑日午,昼长人静

清 佚名《山居(ju)图》(局部)

《夏(xia)昼偶作》

(唐)柳(liu)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夏(xia)昼偶作》

(唐)柳(liu)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南州指的是永州,亦(yi)可泛指炎方南中,暑天湿热难耐,北人尤其不惯,昏(hun)沉如醉。这种(zhong)日常感觉,只(zhi)是事实,或曰现实,现实是陈腐的,事实是贫乏的,日常并不是诗,诗必须超越(yue)现实,必须成为前所(suo)未闻的事实。

柳(liu)宗元写永州暑昼,并非泛咏天气,他并非才来这里,每个真正的诗人都知道(dao),把自(zi)己安置在一首诗里的日子不是天天有。诗题“夏(xia)昼偶作”,即夏(xia)昼偶然写了一首诗,准确(que)而言,是这首诗偶然呈现在他面前。

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me)?表面上看,也就是说(shuo),从现实层面看,这一天什么(me)也没发生。濡暑的正午,柳(liu)宗元打开北窗,那里稍微阴凉些,倚靠窗下的小桌子,他睡了个午觉。仅此而已。

诗就发生在午睡乍醒,那通常是灵性的时刻,头脑机制尚未重启,觉知了了分明,当下澄映其中。诗就是那个完美的当下。“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独自(zi)醒来,一片寂静,唯竹林(lin)那边山童敲茶臼,一记(ji)一记(ji),敲得山林(lin)更静。

正如前人所(suo)评,这是一幅夏(xia)日山居(ju)图,但不知如何才能画出那样清迥绝尘的的诗境。细(xi)味(wei)“独觉”二(er)字,亦(yi)有深意,似当下只(zhi)有“觉”,无我无人无众生,无过去现在未来,一种(zhong)凉思,人所(suo)不及。

李白的夏(xia)日山中

傅抱石《山居(ju)图》

《夏(xia)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lin)中。

脱巾挂石壁(bi),露顶洒松风。

《夏(xia)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lin)中。

脱巾挂石壁(bi),露顶洒松风。

李白到底是李白,且看他在这首诗中的形象(xiang),真乃仙人下凡(fan),游戏人间,好不飘然。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lin)中。”扇子都懒得摇,哪怕是白羽扇,袒胸裸臂,或坐或卧,或林(lin)中漫游。如果此时撞见(jian),你也许不敢相信他就是李白,但转念想想,这才真是李白,那个不仅傲视王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chuan)”的李白,而且对(dui)于做人的形相也脱略了。

头巾也是束缚人的东西,都一并脱下,“脱巾挂石壁(bi),露顶洒松风。”无拘无束,自(zi)由自(zi)在。石壁(bi)不在乎你是谁,松风待(dai)所(suo)有人平(ping)等(deng),李白散发坐在松树下,任松风洒落(luo)头顶,这时他无名无姓,只(zhi)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甚至(zhi)无所(suo)谓(wei)人,而只(zhi)是存在。

正是单纯的存在,诞生了这首诗。也正是诗,创(chuang)造了李白。

如果有人从这首诗中,读到李白故作姿态,他也许是,也许不是,但这和李白无关,此人只(zhi)是读出了自(zi)己。摆拍,是自(zi)媒体时代(dai)最喧嚣的事,一个人到了风景佳(jia)胜处,不是观止,更不会寂历,先要彰显自(zi)己,把风景拿来做陪衬,除了留下到此一游的美照,不可能有诗的诞生。

李白未能忘情功名,这是事实,但我们(men)知道(dao)人是多向度的存在,更是多维(wei)度的存在。诗人作为一个人,有着和普(pu)通人一样的习性欲望,但诗人绝不等(deng)于这个人,或者说(shuo)作为诗人的那部分,是超越(yue)了人的神圣存在。

山中,青林(lin),松风,使我想起王维(wei)。“独坐幽篁里,弹琴(qin)复(fu)长啸,深林(lin)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山中的王维(wei)是禅意,他的自(zi)在是禅悦。李白在山中,则是洒脱,更有仙气。

每读这些唐诗,我只(zhi)觉望尘莫及。现代(dai)社会,以达尔文主义来看,似乎比古代(dai)要“进化”得多,但何谓(wei)进化?以速度为例,交通便利并没有让(rang)我们(men)有更多余暇,物质发展技术进步(bu),也没有顺(shun)理(li)成章赐予我们(men)幸福,通讯即时更没能让(rang)人与人更亲近,相反使人在逐物欲望和疲惫空虚中更加(jia)迷失。

我搬到了山里。也不算住在山里,住在平(ping)旷处,四围环山,挡住了部分红尘和噪音(yin),但如今我们(men)不再局限于物理(li)时空,更多的喧嚣如影随形,在手机网络上,在动荡不息的心(xin)里。

我每天会去山里走走,一个人,多数时候不带手机,把自(zi)己完全(quan)交给山里,走在空寂的野路(lu)上,天蓝着唐代(dai)的蓝,岩石静着太古的静,鸟鸣回(hui)荡震耳欲聋。惬(qie)意之余,我的脚步(bu)不再是我的脚步(bu),来自(zi)幽谷和岁月的青松,也不能熄灭我额头的火焰,我始(shi)终(zhong)被(bei)莫名的不安裹(guo)挟,以至(zhi)无法停(ting)下而在树林(lin)中偷闲。

作者/三书

编(bian)辑(ji)/张进

校对(dui)/柳(liu)宝庆

发布(bu)于:北京(jing)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