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澳门资料大全 正版资料查询-对话|策展人谈滇池风土艺术季:“在地性”是最重要的宗旨,保护,自然,环境
2024-06-02 05:44:57
澳门资料大全 正版资料查询-对话|策展人谈滇池风土艺术季:“在地性”是最重要的宗旨,保护,自然,环境

当艺术从城区美术馆走向郊野,走向云南滇(dian)池丰富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会有什么样的碰撞?自然与人文将交织出怎样的图景?由昆明(ming)市政府和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jin)会共同主(zhu)办的第(di)一届滇(dian)池风土(tu)艺术季(1月(yue)27日(ri)-5月(yue)8日(ri))开启的便是一场连(lian)接城、乡、人的非(fei)常规艺术展(zhan)览。

艺术季以“家园和未来”为主(zhu)题(ti),通过(guo)近百位艺术家的驻地艺术作(zuo)品,共同挖掘(jue)与传承滇(dian)池生态之美。来自同济(ji)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师生还参与乌龙村“大学生花园建造节”和海晏村“我为村民做设计”的活动,深入乡村实地,思考家园未来。《澎湃(pai)新闻|艺术评论》近期与滇(dian)池风土(tu)艺术季的策展(zhan)团队就这一艺术季的策划与影响(xiang)等进行了一系(xi)列对(dui)话。

海晏村航拍(pai)

丁枫(2024滇(dian)池风土(tu)艺术季主(zhu)策展(zhan)人、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jin)会秘(mi)书长):

“在地性”是最(zui)为重要(yao)的宗旨(zhi)

澎湃(pai)新闻:您如何理解艺术季与滇(dian)池在地文化的结合?选择滇(dian)池是当地政府的主(zhu)动联系(xi),还是您多方的选择?

丁枫:昆明(ming)市委、市政府提出想要(yao)在滇(dian)池周边以艺术季的形式展(zhan)开公共艺术活动,考虑到阮仪三基金(jin)会在过(guo)往有相(xiang)关的经验,便邀请我们一起(qi)来主(zhu)办这次活动。

“在地性”是本次艺术季最(zui)为重要(yao)的宗旨(zhi),即保护滇(dian)池及周边丰富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滇(dian)池作(zuo)为云南最(zui)大的高山湖泊(bo),有着众多古生物生存的历(li)史,同时滇(dian)池的生物多样性也是自然遗产保护的重要(yao)内容。此(ci)外(wai),大家可能未意识到几千(qian)年来滇(dian)池周边都有着人类活动,这里分布着众多的传统聚(ju)落,是云南重要(yao)的人类栖居地。昆明(ming)的历(li)史文化,如昆明(ming)古城等,都与滇(dian)池息息相(xiang)关。而随着历(li)史的发展(zhan),在这些聚(ju)居点中又(you)不断(duan)有故事发生,构成了昆明(ming)丰富的历(li)史文化遗产,如抗日(ri)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便有众多人物在沿滇(dian)池的传统村落中活动,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艺术季便是看到了这样的特点,也因(yin)而此(ci)次艺术季被命名为“风土(tu)”艺术季,保护滇(dian)池周边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宗旨(zhi)贯(guan)穿艺术季的始终。

申(shen)凡,《入口》

沈也,《螺旋式演化》

澎湃(pai)新闻:这一项目由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jin)会共同发起(qi),基金(jin)会一直致力于(yu)保护中国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艺术季在其中如何结合?基金(jin)会今后还会有哪些策划?

丁枫:阮仪三基金(jin)会自成立以来主(zhu)要(yao)的工作(zuo)是提升社会公众对(dui)遗产保护的认识与参与度。自2010年起(qi)的14年期间,我们做了众多相(xiang)关项目,如持续进行的“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zuo)营”及各类相(xiang)关展(zhan)览。2015年起(qi),我们开始设立“艺述遗产”项目,即通过(guo)邀请艺术家,尤其是当代艺术家进入遗产地进行驻地创作(zuo)。我们希望通过(guo)艺术家的创作(zuo)为遗产保护及地方发展(zhan)提供更(geng)多的可能性,或是提出更(geng)多的问(wen)题(ti),展(zhan)示给公众并引发公众的关注与思考。2017年我们开始尝试在遗产地进行类似艺术季的活动,如2017-2020年间,我们在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进行了“乡村艺术季”。与其说艺术季是一个(ge)艺术项目,不如说它更(geng)像是一种公共参与的群体行动与社会动员,它通过(guo)艺术的方式激发包括但不限于(yu)是当地人及当地政府等对(dui)于(yu)遗产保护的重视(shi)与参与,从而推(tui)动以历(li)史文化遗产为基础的地方发展(zhan)的可行性与实践(jian)的创新。“滇(dian)池风土(tu)艺术季”便是延续了这一系(xi)列的活动,且是目前我们所做的规模最(zui)大的一次活动。

罗永进 《金(jin)刚砖(zhuan)》

澎湃(pai)新闻:这一艺术季与居民和环境有没有真正(zheng)的新的对(dui)话与共鸣?还是艺术家只是做自己的艺术?

丁枫:艺术季通过(guo)邀请艺术家来到遗产地现(xian)场进行驻地创作(zuo),这就迫使了艺术家与当地环境、当地人、当地社区建立深度而强烈的对(dui)话与写作(zuo)。此(ci)次艺术季一共有七个(ge)展(zhan)场,其中一部(bu)分位于(yu)传统村落,另一部(bu)分位于(yu)湿地公园。在湿地公园中创作(zuo),艺术家必须对(dui)现(xian)有环境给出一个(ge)态度与解决方法,并将自然环境如水杉林、水面作(zuo)为自己创作(zuo)的部(bu)分,所有的艺术作(zuo)品都是为这个(ge)环境而原创的。若有机(ji)会去(qu)捞渔河湿地公园或宝丰湿地公园参观,大家都会对(dui)艺术家与环境的深度对(dui)话有更(geng)为深刻(ke)的感受。

此(ci)外(wai),还有一些作(zuo)品位于(yu)传统村落中,包括滇(dian)池周边的海晏村、乌龙村和石城村。在此(ci)类场地中创作(zuo),就需要(yao)艺术家与当地的社区、当地人发生密切的联系(xi)。此(ci)类场地的艺术作(zuo)品大多位于(yu)村民的宅院或者公共环境中,艺术家深入到村民旧的院子里与村民以一种合作(zuo)的方式进行创作(zuo)。如上海的艺术家沈凌昊位于(yu)海晏村的作(zuo)品便是深入到一栋传统民居中,他需要(yao)面对(dui)的是一个(ge)有人居住的复杂的现(xian)有环境,在创作(zuo)的过(guo)程中他需要(yao)不断(duan)地与居住在其中的人达成某种一致。在此(ci)类传统村落、历(li)史建筑里进行创作(zuo)的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在地创作(zuo)也意味着作(zuo)品的唯(wei)一性。这样与传统建筑有着深度互动的作(zuo)品,也使得参观者在参观作(zuo)品的同时对(dui)整个(ge)环境产生关注与好奇。丁乙老师位于(yu)石城村的作(zuo)品,通过(guo)使用(yong)旧有的、废弃的老家具,在石城村的凤凰山上创造了一个(ge)新的形式的“亭”,与传统村落历(li)史环境对(dui)话。法国建筑师Vassillia位于(yu)海晏村的作(zuo)品用(yong)于(yu)呈现(xian)海晏村村民的生活与记(ji)忆,在她的作(zuo)品构成中需要(yao)一些渔网,艺术家便邀请村里的中年妇女共同编织,他们在共同织网的过(guo)程中对(dui)话,这样的合作(zuo)便是有趣而有意义的。海晏村是一个(ge)传统的渔村,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由于(yu)长江禁渔的关系(xi),滇(dian)池目前也处于(yu)禁渔期,这些过(guo)去(qu)以捕鱼为生的中年妇女们在织网的过(guo)程中,再一次回忆了他们打鱼的生活,这个(ge)作(zuo)品的名字也因(yin)此(ci)叫《忆海晏》。在传统村落中进行创作(zuo),还面对(dui)着如空间使用(yong)等问(wen)题(ti),每一个(ge)作(zuo)品的落地都需要(yao)与当地村民不断(duan)地合作(zuo)与协商,这个(ge)过(guo)程激发着艺术家和村民开始关注、思考这个(ge)村落作(zuo)为历(li)史环境的价值与意义。

良亮人,《艺海晏-镜花园》

澎湃(pai)新闻:在您看来,这一艺术季为当地留下了什么?

丁枫:“滇(dian)池风土(tu)艺术季”是第(di)一次由昆明(ming)市政府举行的大型公共艺术活动,是第(di)一次以艺术的方式向公众传达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yao)性的行动,同时也是第(di)一次以公共艺术活动的方式来激发昆明(ming)市及滇(dian)池周边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产业活力的行为。第(di)一次的意义即在于(yu)它是一个(ge)开始,需要(yao)通过(guo)持续的相(xiang)同理念的公共活动引发更(geng)多的可能性,从而真正(zheng)带动滇(dian)池周边乃至云南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使得当地人能够从这样的保护行动中获益,这便是此(ci)次活动最(zui)大的意义。

Laurence Broydé(法国),《8卫旗》

杨雄(建筑师、策展(zhan)人)

共同创造的“家园和未来”

澎湃(pai)新闻:与过(guo)往以乡建为导(dao)向的大地艺术节相(xiang)比,这场艺术季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加(jia)上“风土(tu)”二字?

杨雄:与过(guo)往以乡建为导(dao)向的大地艺术节相(xiang)比,本次的艺术节形成了更(geng)丰富的一些内容,比如说我们的三个(ge)板块(kuai),不仅有乡村艺术节的板块(kuai),也有湿地艺术节的板块(kuai),还有我们的花园艺术节的部(bu)分。湿地艺术节体现(xian)了滇(dian)池边非(fei)常重要(yao)的自然遗产。这些自然遗产不仅仅是一个(ge)纯粹的湿地,它也是整个(ge)昆明(ming)的城市部(bu)分和滇(dian)池这一母亲湖进行着相(xiang)互连(lian)接的体现(xian)。在10多年前人工栽种的水杉林,如今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这些屏障也体现(xian)出这座城市与自然和解的努力。在这样的自然中进行的艺术创作(zuo),同样是体现(xian)了本次艺术节非(fei)常重要(yao)的内核。同时加(jia)入“风土(tu)”二字,既体现(xian)了自然的部(bu)分,也体现(xian)了人文历(li)史的部(bu)分,这两个(ge)部(bu)分都是诠释滇(dian)池不可或缺的两个(ge)部(bu)分。

筑象建筑,《贝丘屋》利用(yong)海晏村螺蛳厂旧址,以螺蛳壳为建筑材料,还原成一座贝冢

澎湃(pai)新闻:艺术季开展(zhan)至今,你个(ge)人印象深的作(zuo)品有哪些?

杨雄:艺术季开展(zhan)至今,我个(ge)人印象最(zui)深的作(zuo)品是在海晏村的客室房改(gai)造,客室房是乡村当中非(fei)常重要(yao)的公共空间,这个(ge)空间承载着乡村的红白喜事,在乡村中每一个(ge)人的一生里一定有一个(ge)时刻(ke)和这里发生着密切的关系(xi),它是乡村人与人之间重要(yao)的纽带。可以说,无论发生于(yu)此(ci)的事件,还是人与人所形成社会化的网络,都是乡村无形的一种遗产,而这种遗产是十分值得我们在艺术季当中去(qu)研究(jiu)和体现(xian)。因(yin)而设计师在这个(ge)作(zuo)品当中谦(qian)逊而深刻(ke)地研究(jiu)了乡村社会的内核的关系(xi),并且用(yong)最(zui)少的动作(zuo)对(dui)整个(ge)的客室房进行了提升。此(ci)次的提升没有破坏(huai)整个(ge)客室房原有的结构和风貌,但升级(ji)了它的功能需求。这些功能需求并非(fei)强加(jia)于(yu)乡村而是严格(ge)审慎地去(qu)调研,遵循了村民使用(yong)的习惯。在艺术节开幕以后,客室房又(you)重新回到了村民的手中,他们非(fei)常积极地去(qu)使用(yong)此(ci)空间,甚至一些以前已不在此(ci)举办红白喜事的村民又(you)回到了乡村,回到了客室房。看到村民热闹地聚(ju)集在里面,我们也感到非(fei)常满足,这也许就是艺术季非(fei)常重要(yao)的一个(ge)部(bu)分,通过(guo)艺术作(zuo)品、空间作(zuo)品,重新唤起(qi)人们与乡村的一种情(qing)感链接。

澎湃(pai)新闻:这一艺术季与居民和环境有没有真正(zheng)的对(dui)话和共鸣?

杨雄:当然,如同刚才说到的像客室房这样的作(zuo)品,包括我们停车(che)场的大棚更(geng)新等等,都不仅是艺术作(zuo)品和空间作(zuo)品,它们同时也是整个(ge)乡村的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的改(gai)造,都是严格(ge)遵循了乡村的需求,调研各个(ge)年龄阶段村民的需要(yao),和他们共同创造了属于(yu)他们未来的空间,这也呼应(ying)了我们整个(ge)艺术季的主(zhu)题(ti)——“家园与未来”。这个(ge)“家园和未来”一定是通过(guo)艺术家、设计师和村民共同去(qu)创造的,特别是在未来,乡村与自然一定是生活在这里面的人去(qu)创造和使用(yong)的。所以在整个(ge)的艺术节当中,我们不断(duan)提醒自己,包括每一位艺术家,我们来到这样的地方,一定不是自说自话的在做着自己的作(zuo)品,而是通过(guo)我们的感知去(qu)提取这个(ge)地方的一些文化遗产和自然状态,通过(guo)艺术的手段把它表现(xian)出来,同时也唤起(qi)人们对(dui)自然和乡村遗产更(geng)多的感知。

董一平(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xi)理论与遗产实验室负责人暨该学院副教授,大学生花园建造节板块(kuai)策展(zhan)人)

最(zui)核心的是一方水土(tu)和一方文化之间的关联

澎湃(pai)新闻:您如何理解艺术季与滇(dian)池在地文化的结合?

董一平:我们的艺术季有着与传统的美术展(zhan)览形式的艺术活动不一样的起(qi)点,“在地”的文化是我们此(ci)次“滇(dian)池风土(tu)艺术季”中非(fei)常强调的内容,如果(guo)没有昆明(ming)的、滇(dian)池的在地文化作(zuo)为土(tu)壤和它的养料,我们的艺术季将不再是“滇(dian)池风土(tu)的艺术季”。

澎湃(pai)新闻:与过(guo)往以乡建为导(dao)向的大地艺术季相(xiang)比,这场艺术季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加(jia)上“风土(tu)”二字?

董一平:这场艺术季我们特别强调“在地性”或者说Psysptific art,也就是说我们对(dui)传统村落或传统空间所形成的人和土(tu)地、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xi),它是成为艺术作(zuo)品创作(zuo)的一个(ge)前提。从我的视(shi)野当中看到的大量的艺术作(zuo)品,很多情(qing)况下是艺术家的一种个(ge)性化的自我表达,以我的专业训练来看,这自然是一种艺术为优先的表达。但是从此(ci)次艺术季保护传统村落的出发点和目标来看,会更(geng)倾向于(yu)艺术作(zuo)品和场地之间的历(li)史痕迹以及历(li)史的积淀(dian)能够有更(geng)好的联系(xi)。“风土(tu)”也就是我们非(fei)常强调的这个(ge)研究(jiu)或者说这一系(xi)列的展(zhan)览活动,它最(zui)终是要(yao)表达地方文化的特殊性,通过(guo)这样一种地方文化的特殊性的研究(jiu)和再现(xian),通过(guo)艺术作(zuo)品的再现(xian)来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追求、文化产品。“风土(tu)”也是建筑、建成环境研究(jiu)当中的一个(ge)非(fei)常重要(yao)的词汇。“风土(tu)”这一关键词的意义有多种的解读的方式,但是最(zui)核心的就是一方水土(tu)和一方文化之间的关联,而这种关联是非(fei)常密切的,形塑了在地的建筑环境和人文的生活模式。也就是说我们希望这样的大地艺术节或者说风土(tu)艺术季,它会适应(ying)地方的模式,以及能够继续生长。

澎湃(pai)新闻:您印象最(zui)深的作(zuo)品是什么?

董一平:从我们自己策展(zhan)的部(bu)分20个(ge)作(zuo)品当中,我印象最(zui)深刻(ke)的是在卧龙谷渔村的两个(ge)作(zuo)品,一个(ge)是《贝丘遗址》,由香港大学的团队完成,这个(ge)作(zuo)品它非(fei)常有突破地去(qu)构建了一种装置(zhi)性的展(zhan)览方式,在一个(ge)庭院当中来探讨植物或者说是自然的历(li)史,地层的历(li)史和村庄的历(li)史,以及我们当下的人的建造活动,通过(guo)这样一系(xi)列的用(yong)一个(ge)夯土(tu)的柱的方式来呈现(xian)出不同内容物,同时又(you)有一个(ge)未来和现(xian)代之间的关联,这个(ge)作(zuo)品我觉得是从设计的立意到最(zui)后的完成度都非(fei)常的不错的一个(ge)作(zuo)品。

卧龙谷渔村的部(bu)分作(zuo)品

另外(wai)还有一个(ge)作(zuo)品是我所指导(dao)的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一个(ge)作(zuo)品,就是我们对(dui)一堵墙面上进行了一次大型的墙绘,但这个(ge)墙绘并不是传统的用(yong)颜(yan)料的方式来完成的,而是我们用(yong)渔网来构成了千(qian)里江山图的一种形象。这样一个(ge)很简单(dan)的材料,但是它充满了匠心,又(you)与这个(ge)地方的历(li)史文化有直接的相(xiang)关性。

再有一个(ge)印象很深刻(ke)的作(zuo)品,我觉得是范西莲(Vassillia)老师在海晏村做的一个(ge)作(zuo)品。这个(ge)作(zuo)品是在一个(ge)空置(zhi)的小屋里面,然后有渔网、有小床、还有一个(ge)楼梯,基本上是一个(ge)空的居住遗存要(yao)素的组成,她在这样一个(ge)空间当中用(yong)到了非(fei)常基本的生活要(yao)素,通过(guo)这样的一种在场的提示来影响(xiang)和唤起(qi)大家对(dui)什么是居住空间的认识,搭配(pei)滇(dian)池潮起(qi)潮落的声(sheng)音,通过(guo)播音的设备把它转播出来,这个(ge)作(zuo)品我觉得也是一个(ge)非(fei)常有代表性的作(zuo)品。

澎湃(pai)新闻:这一季艺术季与居民环境有没有真正(zheng)的新的对(dui)话与共鸣?还是艺术家只是做自己的艺术?

董一平:这件这个(ge)问(wen)题(ti)问(wen)得很好,我觉得我们在艺术季的所有作(zuo)品当中,我们都是在和居民共鸣,尤其是在几个(ge)传统村落当中,海晏村是特别明(ming)显的场地,因(yin)为它是有真实的居民居住在这里面的。

那么像另外(wai)一个(ge)村庄卧龙古渔村,我策展(zhan)的20个(ge)花园点位,它这里虽然已经没有现(xian)在居住的居民,但是我们一直把曾(ceng)经居住的居民放(fang)在我们此(ci)次设计的一个(ge)既有的前提条件当中,我们必须去(qu)回应(ying)这些居民过(guo)往的生活痕迹和他们所留下来的一些空间特征或者材料特征。艺术家是否只是做自己的艺术,这个(ge)部(bu)分我觉得是见仁见智,有的艺术作(zuo)品它的确会更(geng)自我一些,但是通常来说在设计过(guo)程当中,我们都是有多方面的协调才能够把作(zuo)品落地。以我之前提到的范西莲老师的作(zuo)品就非(fei)常的engage,村民帮助她来制(zhi)作(zuo)渔网,把小屋重新打扫,更(geng)新环境,把它做成一个(ge)能够展(zhan)览的空间。

董一平、冯蕾、Claudia Westermann,《日(ri)常空间交响(xiang)曲-日(ri)落奏鸣曲》

另外(wai)一个(ge)作(zuo)品是我们自己所做的海晏的《日(ri)落奏鸣曲》这样一个(ge)作(zuo)品,这个(ge)作(zuo)品也经历(li)了很长时间的与村民沟通、合作(zuo)的过(guo)程。一开始我们的设想是放(fang)在一个(ge)更(geng)大环境里面,那么在和屋主(zhu)的沟通过(guo)程中,我们逐渐把空间更(geng)聚(ju)焦了。当然聚(ju)焦的第(di)一个(ge)原因(yin)是他不希望他的居住空间被完全打扰,那么我们去(qu)协调,我们就放(fang)在门(men)厅的位置(zhi)。在这个(ge)过(guo)程中,我觉得作(zuo)品的这种与地方的关联是被打磨(mo)的更(geng)好,更(geng)有意义一些。

我们是希望村里的人会欣(xin)赏这件事情(qing),而不是说你们来做你们的工作(zuo),还打扰到我的生活,这个(ge)是我们最(zui)不希望看到的一部(bu)分。尤其是在海晏村这样一个(ge)还有大量居民和游客会到达的区域。

还有一个(ge)作(zuo)品,我印象很深的是在海晏村的入口有一个(ge)大棚,原来在去(qu)年7月(yue)份我们去(qu)看现(xian)场的时候,大棚居民们在那里就是休息打牌的地方,大棚进行了一系(xi)列的更(geng)新,同时提供了更(geng)好的休息的空间,包括家具也做了更(geng)新,确实是一个(ge)为村民而设计的作(zuo)品。

澎湃(pai)新闻:在您看来,这一艺术季为当地留下了什么?

董一平:首先是艺术作(zuo)品在不同的空间中呈现(xian);其次是留下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动员了多方面的力量来完成这次作(zuo)品,有装置(zhi)类的,有建筑类的,有花园类的,还有一些展(zhan)览、活动,它提供了一种参与空间实践(jian)的模型。

对(dui)于(yu)昆明(ming)市来说可能有了一个(ge)可以参照的工作(zuo)方法论,在以后可以有更(geng)好的实践(jian),当然不一定是我们策展(zhan)团队再继续在这里工作(zuo),而是可以邀请更(geng)多的策展(zhan)团队来这个(ge)地方,可以和滇(dian)池的自然和文化的遗存进行更(geng)好的对(dui)话。我觉得另外(wai)一个(ge)方面是思维方式上的对(dui)话,在昆明(ming)工作(zuo)时的各种现(xian)场协调部(bu)分,我们也会发现(xian)从以上海为主(zhu)的东部(bu)地区来的策展(zhan)团队和昆明(ming)当地的策展(zhan)团队之间,会有对(dui)很多问(wen)题(ti)的一些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最(zui)后也会成为一个(ge)对(dui)艺术季工作(zuo)模型更(geng)好的解释。

一种“未来的遗产”,是2018年我们开始做巨口乡国际乡土(tu)艺术季时提出的目标,如果(guo)艺术季是一种行为方式,是一种机(ji)构的常态化方式,它日(ri)积月(yue)累就能够带来更(geng)好的对(dui)这个(ge)地方的认识。同时我们花费了很多人力和物力制(zhi)作(zuo)的这些作(zuo)品,它会成为这个(ge)地方很有意义的一种收藏,当然这种收藏可能需要(yao)更(geng)好的维护,这种维护是否能够为未来吸(xi)引更(geng)多的游客,或者是对(dui)地方的生活水平、舒适度的提高,或者是美学的提高,这都是我觉得它可能会留下的一些重要(yao)的东西。

发布于(yu):上海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