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六中四有多少组复式-广美毕业展:艺术+海丝文化遗产 会有什么“化学反应”?,遗址,展览,水闸
2024-06-04 01:08:44
六中四有多少组复式-广美毕业展:艺术+海丝文化遗产 会有什么“化学反应”?,遗址,展览,水闸

作品《“蕃”踪难觅——广州(zhou)海(hai)丝城市(shi)生态遗址(zhi)游戏化游径》
杨羽(yu)楠(白(bai)色衣服)正在(zai)为观众讲解
作品《“蕃”踪难觅——广州(zhou)海(hai)丝城市(shi)生态遗址(zhi)游戏化游径》的游戏体验(yan)界面
作品《千年带(dai)货王——广州(zhou)海(hai)丝虚拟文物游径》

文/羊城晚报记者文艺朱绍(shao)杰

图/羊城晚报记者刘畅(chang)

作为一年一度的艺术盛(sheng)事,广州(zhou)美术学院2024年毕业展已(yi)于日前启幕。毕业展是毕业生群体奇思(si)妙想的一次汇聚,也(ye)是对他们在(zai)校(xiao)期(qi)间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示(shi)。

记者在(zai)广州(zhou)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展览现场看到,来自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的展览“看见海(hai)丝路——重拾文化遗产”凭借(jie)独特的视角获得了不少关注,参观体验(yan)的市(shi)民游客纷至沓来。

当前沿的艺术科技与古老的文化遗产碰撞会产生什么火花?展览的主要指导老师,广州(zhou)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信息与空间教研中心主任曹国(guo)媛告诉记者,这是学院师生首次将文化遗产作为毕业设计的主题内容,也(ye)是“艺术+文化遗产”的一次创新(xin)尝试(shi)。

观众与历史(shi)遗迹(ji)的“负(fu)距离”

来到“看见海(hai)丝路——重拾文化遗产”展览现场,记者见到了“00后”本科毕业生杨羽(yu)楠,她是作品《负(fu)距离——南越国(guo)木构水闸遗址(zhi)》的主创者之一。展览开幕以来,杨羽(yu)楠基本每天都(dou)会到现场为观众义务讲解。

只见《负(fu)距离——南越国(guo)木构水闸遗址(zhi)》的实物展示(shi)为一个银白(bai)色立方体装置,放置于展厅中央(yang)。透过观看孔位,可以看到装置内是一座微缩版的南越国(guo)木构水闸遗址(zhi)。在(zai)声光(guang)电的演绎(yi)下(xia),一场两千年前的滂(pang)沱大雨跃然眼前,南越先民通过修(xiu)建水闸实现治水的故事在(zai)背景墙上徐徐展开……

杨羽(yu)楠介绍(shao),“负(fu)距离”是南越国(guo)木构水闸遗址(zhi)项目的关键词。“‘负(fu)距离’概念涵盖了物理、哲学和心理三个层面。这样的展馆方案在(zai)于打(da)破空间边界,将展览内容延(yan)伸到整个展馆空间,让观众以触觉、听觉、视觉等(deng)多感官方式(shi)感知整个遗址(zhi)。”

该(gai)项目由4位毕业生共同完成,杨羽(yu)楠主要负(fu)责立体建模部(bu)分。创作过程中,她曾(ceng)和同学们一起(qi)多次前往(wang)位于光(guang)明广场负(fu)一楼(lou)的南越国(guo)木构水闸遗址(zhi)进行实地调研。

“之前对南越王宫署和南越文王墓了解得比较多。第一次看到水闸遗址(zhi)时,完全没有想到在(zai)离南越国(guo)宫署遗址(zhi)那么近的地方,竟然还有一座同时期(qi)的水闸,而且它居(ju)然在(zai)商场里面。”杨羽(yu)楠觉得很是惊奇。

在(zai)进行《负(fu)距离——南越国(guo)木构水闸遗址(zhi)》项目的设计中,杨羽(yu)楠发现它与课程项目区(qu)别很大。她说:“平时更多是虚题虚做,你(ni)可以任意想象场馆的大小,搜集理想的资料(liao)。但是水闸项目需要结合遗址(zhi)的实际情况,比如考虑它的空间大小、方位等(deng)因素,再进行建模和设计。难度因此大了不少。”

与博物馆的又一次馆校(xiao)合作

广州(zhou)是古代海(hai)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拥有丰(feng)富的海(hai)丝文化遗存,比如南越国(guo)宫署遗址(zhi)、南越文王墓、光(guang)孝寺、怀圣寺与光(guang)塔(ta)、清真先贤古墓、南海(hai)神庙及明清古码头遗址(zhi)等(deng)。

展览“看见海(hai)丝路——重拾文化遗产”共有6件作品,由广州(zhou)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的5位专(zhuan)业老师共同指导,17位毕业生分组完成。

“今年的呈现效果确实出(chu)乎我(wo)们的意料(liao),每一件作品都(dou)有各(ge)自的亮点!”曹国(guo)媛介绍(shao),除了像“负(fu)距离”项目一样的整体展陈设计,作品还包括线上虚拟文物游径、海(hai)丝文物数字素描、菜市(shi)场里的博物馆等(deng)内容,突出(chu)使用多种媒介打(da)造多重维度的观展体验(yan)。

其(qi)中,《“蕃”踪难觅——广州(zhou)海(hai)丝城市(shi)生态遗址(zhi)游戏化游径》项目打(da)造的是一款以广州(zhou)蕃坊(fang)旧址(zhi)为主题交替(ti)现实游戏,玩家通过答题闯关,并在(zai)这个过程中获得蕃坊(fang)文化知识。

《千年带(dai)货王——广州(zhou)海(hai)丝虚拟文物游径》将大文豪苏东坡设置为虚拟主播(bo),在(zai)文物游径中串联(lian)起(qi)光(guang)孝寺、南越文王墓、镇(zhen)海(hai)楼(lou)、怀圣寺、南海(hai)神庙等(deng)地标,由苏东坡带(dai)领(ling)观众深度探索每一条游径。

《“丝食(shi)史(shi)市(shi)”——海(hai)丝食(shi)物文化展》则以食(shi)物为出(chu)发点,将海(hai)丝、食(shi)物、历史(shi)、菜市(shi)场、展览进行融合创新(xin),打(da)造了一种新(xin)的展览形式(shi)——菜市(shi)场里的博物馆。

曹国(guo)媛介绍(shao),展览选题定于去年10月(yue),是学校(xiao)与广州(zhou)市(shi)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合作的又一成果。“今年艺术与科技专(zhuan)业毕业设计的大方向是‘海(hai)洋’,而我(wo)们合作的广州(zhou)市(shi)文物考古研究院同时也(ye)是海(hai)上丝绸之路(广州(zhou))文化遗产保护(hu)管理研究中心,相关学者专(zhuan)家非常(chang)愿意提供学术支持,于是我(wo)们一拍即合,确定了海(hai)上丝绸之路的主题内容。”

创作过程中,广州(zhou)市(shi)文物考古研究院为师生团队(dui)提供了丰(feng)富的基础资料(liao),并对史(shi)实梳理进行整体把关,这样的互动交流从确定选题开始,一直持续到创作完成。

记者了解到,广州(zhou)美术学院大学城校(xiao)区(qu)与南汉二陵博物馆同位于小谷围岛上,直线距离只有1公里左右,这样的地缘优势让两家单位早早建立了合作关系。曹国(guo)媛说:“我(wo)负(fu)责教学的课程几乎都(dou)跟南汉二陵博物馆有过合作,双(shuang)方配合已(yi)经十分默契。博物馆有内容,我(wo)们有创意,这样的跨界合作可以说是双(shuang)赢的,或者多方共赢的。”

“服务社会”是设计的最(zui)终(zhong)目的

值(zhi)得一提的是,在(zai)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师生团队(dui)还创新(xin)性(xing)地引入了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广州(zhou)的海(hai)丝史(shi)迹(ji)和相关文物散(san)布在(zai)城市(shi)各(ge)个地方,我(wo)们很难沿着传统的思(si)路去策划设计一个馆内的展陈,于是自然而然联(lian)想到了这样一种比较新(xin)颖的理念。”

曹国(guo)媛介绍(shao),生态博物馆是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它强调保护(hu)、保存、展示(shi)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xing)、完整性(xing)和原(yuan)生性(xing),以及人与遗产的活态关系。作品《“蕃”踪难觅——广州(zhou)海(hai)丝城市(shi)生态遗址(zhi)游戏化游径》和《“丝食(shi)史(shi)市(shi)”——海(hai)丝食(shi)物文化交流展》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回顾大半年的创作经历,曹国(guo)媛感慨:“我(wo)们经常(chang)听到说要有‘文化自信’,如果学生们对所在(zai)城市(shi)的历史(shi)都(dou)不了解,那么这种自信是很难建立起(qi)来的。在(zai)这次毕业设计中,学生们有机(ji)会实地调研文化遗产,学习到专(zhuan)业的历史(shi)文化知识,这对文化自信的建立是非常(chang)重要的。”

在(zai)曹国(guo)媛看来,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转化的重要基础。“科技的手段、技术的手法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它们本身不具有价值(zhi)判断,如何才能承载更多的内容?这需要使用者的选择和应用来实现。以前学生在(zai)毕设中往(wang)往(wang)会选择一些比较个性(xing)化和小众的题目,比如关注抑郁、焦虑、烦躁等(deng)个人情绪问题。近年来,我(wo)们倾向于引导学生选择具有社会意识的题目,提升他们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尝试(shi)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赋予科技创新(xin)更深层次的意义。本次毕设是一次非常(chang)好的尝试(shi)。”

她还表示(shi),设计的本质是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si)路,最(zui)终(zhong)目标是关注现实、服务社会,这也(ye)是广州(zhou)美术学院一直以来的传统。在(zai)曹国(guo)媛看来,“内涵丰(feng)富、历史(shi)悠久的文化遗产为学生的艺术创作带(dai)来了灵感,滋养了青年人的文化修(xiu)养。学生们用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为遗产活化带(dai)来了很好的策略和思(si)路”。

发布于:广东省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