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用竹笛展现民乐魅力(侨界关注),董敏,演出,乐器
2024-06-18 21:57:05
用竹笛展现民乐魅力(侨界关注),董敏,演出,乐器

二〇二三年(nian)十二月,芈(mi)乐华章音(yin)乐会在悉(xi)尼(ni)举行。前(qian)排左二为董敏。受访者供图

从湖南到(dao)北京,从北京到(dao)澳大利亚,竹笛陪伴着(zhe)董敏走过(guo)人生(sheng)一次又一次转折。如今董敏不仅在悉(xi)尼(ni)创办芈(mi)雅中乐学院(yuan),还以(yi)街头表(biao)演(yan)竹笛的形式践行梦想(xiang),让更多人听到(dao)中国民乐。

“走一条(tiao)不一样的路”

2015年(nian),董敏前(qian)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学习策展与文化领导力专业。她8岁开始学习竹笛,中学和本科也选择竹笛专业。毕业工作三年(nian)后(hou),董敏萌生(sheng)留学的念头:“大部分人会选择考音(yin)乐学院(yuan)的研究生(sheng),或者进乐团、做老师。我想(xiang)突破自(zi)己的舒(shu)适圈,走一条(tiao)不一样的路。”

在澳大利亚,董敏遇到(dao)很多对中国民乐感兴趣(qu)的人。比如她在迎新晚(wan)会表(biao)演(yan),事后(hou)有同学找她学习竹笛。她和其他中国留学生(sheng)带着(zhe)竹笛、古筝、二胡、琵琶等乐器,组成(cheng)小乐团到(dao)各处演(yan)出,也遇到(dao)观众想(xiang)跟着(zhe)学乐器。这给(gei)了董敏通过(guo)民乐创业的灵感:“毕竟自(zi)己会一门技艺,我希望不要(yao)浪费(fei)时间打工,多一点时间在澳大利亚发展民乐。而且我们租(zu)乐器和存放乐器都是个难题,我也想(xiang)租(zu)场地储(chu)存从国内运来的乐器,于是就(jiu)有了开办学院(yuan)的想(xiang)法。”

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开始,董敏的音(yin)乐学院(yuan)只有一间不到(dao)80平方米的小工作室,每个专业只有几名学生(sheng)报名,她还要(yao)承(cheng)担从国内购买(mai)和运送(song)乐器的费(fei)用,一件件积压在仓库的乐器带来存货风险。董敏回忆说:“当时我边读书边创业,不一定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还把一部分学费(fei)投进去了。”

如今8年(nian)过(guo)去,芈(mi)雅中乐学院(yuan)已经有两个分校,培养了上(shang)千名学生(sheng),有力地推动(dong)民乐在澳大利亚的传(chuan)播。学院(yuan)起名灵感来源于董敏的英文名Meya。董敏是湖南人,“芈(mi)”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姓(xing),“雅”代(dai)表(biao)着(zhe)艺术深厚沉淀之意。董敏解释说:“我们希望用这个名字代(dai)表(biao)中国民乐的传(chuan)承(cheng)和创新,也秉持着(zhe)有教无类、雅俗共(gong)赏(shang)的含义。”

学院(yuan)既(ji)教授古筝、古琴、二胡等中国传(chuan)统(tong)乐器,也开设(she)钢琴、吉他等西方乐器课程。学员中既(ji)有华人和留学生(sheng),也有对民乐感兴趣(qu)的本地人。有位(wei)已经退休的女士,学院(yuan)还在工作室时期她就(jiu)坚持体(ti)验不同乐器。“她非常执着(zhe)于学习中国传(chuan)统(tong)乐器,但是在澳大利亚工作没有学习的契机,正巧退休后(hou)来体(ti)验。”董敏说。学院(yuan)里还有一位(wei)吉他教师是痴迷于二胡的本地人,还拉(la)着(zhe)许多朋友观看自(zi)己在音(yin)乐会的二胡表(biao)演(yan)。

“让大家感受民乐”

刚刚建立芈(mi)雅中乐学院(yuan)时,招生(sheng)问(wen)题让董敏颇感发愁:“中国民乐演(yan)出传(chuan)播的效果是我面临的一大难题。比如我们要(yao)开一场音(yin)乐会,但如果大家并不认识这个乐器,就(jiu)不会想(xiang)为演(yan)出买(mai)票。我们首先要(yao)让大家感受民乐。”

这时她看到(dao)街头巷尾,有着(zhe)许多演(yan)奏吉他、唱歌的艺人,突然(ran)发觉街演(yan)是非常有效的宣传(chuan)形式。2016年(nian),董敏花了几百美元,在唐人街租(zu)下约(yue)两张桌子(zi)大小的摊位(wei),开始她的街演(yan)生(sheng)涯。一边还有电(dian)视机播放中乐学院(yuan)的宣传(chuan)片(pian)。中乐学院(yuan)的师生(sheng)也加入(ru)街演(yan)的行列,大家换上(shang)演(yan)出服,带上(shang)乐器,在人来人往的唐人街办起小型音(yin)乐会。他们还会准备闲置的汉服和古筝,让观众不仅欣赏(shang)音(yin)乐,也能亲身体(ti)验民乐的魅(mei)力。

2011年(nian),董敏曾参与编(bian)写录制《新竹笛演(yan)奏曲集36首》,其中包含了《星月神话》《自(zi)由飞翔(xiang)》等流行乐,她也因为竹笛演(yan)奏《荷塘月色(se)》在互联网小有名气。街头演(yan)出时,董敏更喜欢表(biao)演(yan)流行音(yin)乐。她既(ji)会演(yan)奏《沧海一声笑》等中国风音(yin)乐,也会演(yan)奏老一辈耳熟能详的《扬鞭催马运粮忙》;有时她还会演(yan)奏《SeeYouAgain》等热门外语(yu)歌曲。董敏的曲库储(chu)备庞(pang)大,能根据现场的氛围和观众的喜好临场表(biao)演(yan)。有的观众兴致大发,还会即兴伴着(zhe)旋律起舞,这给(gei)了董敏极大的满足感。

董敏的街头演(yan)出多为独奏,偶尔会有其他乐手加入(ru)。今年(nian)2月,董敏和一位(wei)琵琶手在街头表(biao)演(yan)一曲《十面埋伏(fu)》,为即将到(dao)来的演(yan)出作预演(yan)。经过(guo)改(gai)编(bian),铮铮琵琶声中融入(ru)竹笛的脆响,配上(shang)二人专业纯熟的演(yan)奏技巧,淋漓尽致地体(ti)现各自(zi)特色(se)。观众被旋律所吸引,驻足聆听,沉浸在音(yin)乐的世界。“我记(ji)得很多人一直在旁边鼓掌(zhang),这是对我们非常大的鼓励和支持。”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和而不同,董敏用这三个词(ci)概括竹笛作为传(chuan)统(tong)乐器与现代(dai)音(yin)乐的融合。在研究现代(dai)音(yin)乐改(gai)编(bian)时,董敏会在其中加入(ru)竹笛演(yan)奏技巧和曲目精髓,在适应现代(dai)观众口味中兼顾保留竹笛传(chuan)统(tong)特点。“我们首先要(yao)知道竹笛的根在哪里,传(chuan)统(tong)音(yin)乐是如何(he)创作和表(biao)达的,达到(dao)一定高度后(hou)再结合现代(dai)音(yin)乐的风格。”

“与观众的深刻对话”

2017年(nian),董敏受邀参加澳大利亚艺术管弦乐团的巡演(yan)。澳大利亚作曲家在现代(dai)爵士旋律中加入(ru)四川特色(se)旋律,演(yan)出现场还采(cai)用了视频投影技术。除了古筝、竹笛等中国乐器,主办方从四川邀请了脸谱表(biao)演(yan)艺术家,让观众真(zhen)切感受四川文化。董敏跟随乐团在墨尔本、堪培拉(la)、达尔文、塔斯马尼(ni)亚大学、新旧(jiu)艺术博物馆等地演(yan)出。面对十来首全新乐曲,在航班上(shang)董敏仍反复熟悉(xi)乐谱。巡演(yan)带给(gei)董敏文化融合体(ti)验,她回忆说:“无论是在音(yin)乐学院(yuan)专业舞台上(shang),还是在新旧(jiu)艺术博物馆充满现代(dai)气息的空间中,每场演(yan)出都是与观众的深刻对话。”

通过(guo)许多中国民乐人的努力,民乐在澳大利亚逐渐(jian)推广起来。董敏和她的团队会参与中小学和社(she)区活动(dong)的教育演(yan)出。2018年(nian)到(dao)2020年(nian)间,董敏在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中国音(yin)乐课程,吸引很多外国学生(sheng)选修。在外国朋友眼中,竹笛外表(biao)简约(yue)却能吹(chui)奏丰富多变的旋律,他们感到(dao)非常神奇。在介绍竹笛时,董敏利用声音(yin)帮助外国人理解,比如《姑苏行》浑厚圆润、婉转柔和,梆笛代(dai)表(biao)作《喜相逢》粗犷豪爽(shuang)、热情奔放,观众听着(zhe)连连称奇。

2023年(nian),董敏参加了西澳大利亚布鲁姆珍珠节音(yin)乐演(yan)奏活动(dong)。她穿着(zhe)中国少数民族服饰(shi),向观众解释和分享中国传(chuan)统(tong)管乐,用竹笛和箫吹(chui)奏世界名曲《幽默曲》,云南少数民族的独孔笛——吐良也亮(liang)相演(yan)出现场。作为全场唯一的中国表(biao)演(yan)者,董敏担心观众能不能接受中国音(yin)乐。直到(dao)和其他音(yin)乐家交(jiao)流后(hou),董敏才发现自(zi)己的表(biao)演(yan)在网络上(shang)传(chuan)播广泛。“澳大利亚的文化多样性,让我感觉可以(yi)不受限制地表(biao)演(yan),呈现中国文化。”

在芈(mi)雅学院(yuan),董敏在音(yin)乐教育中注入(ru)文化多样性。为了让华裔学生(sheng)更好地学习乐器,学院(yuan)会使用中英双语(yu)教学,鼓励学生(sheng)从中外文化视角学习乐器。穿着(zhe)中国传(chuan)统(tong)服饰(shi),演(yan)奏中国民乐,令这些学员感到(dao)强(qiang)烈的民族自(zi)豪感。在学院(yuan)年(nian)度音(yin)乐会中,董敏会特意准备中西乐器合奏曲目,请著名编(bian)曲家编(bian)配乐谱。2019年(nian),他们用中阮、竹笛和钢琴演(yan)奏《十二平均律》。2023年(nian),他们用钢琴、竖琴和中国民乐合奏《天(tian)空之城》。“我希望学生(sheng)们在学习中提升自(zi)己对多元文化的认识,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尊重。”(杨 宁 陈洁然(ran))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nian)06月10日 第06 版)

责编(bian):侯(hou)兴川、卢(lu)思宇

发布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