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江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未来,网络,企业
2024-06-18 12:54:06
江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未来,网络,企业

连日来,记(ji)者在(zai)江苏多地探访,感受到通过加快科技创新与产(chan)业(ye)创新深度融合,江苏正聚焦塑造制造业(ye)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jian)现代化产(chan)业(ye)体系。

搭建(jian)平台(tai)

走进位于南(nan)京市江宁区(qu)的江苏省(sheng)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国家重大(da)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shi)验设施(CENI)的标牌格外醒目。“未来网络是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技术,在(zai)同样的带宽上,传输(shu)能(neng)力是传统网络的20多倍,相当于架了一条‘信息高铁’,效率(lu)更高也更安(an)全。”江苏未来网络集团有限公司(si)常务副总经理叶迎春说。

随着全社会对算力和数据传输(shu)要求(qiu)越来越高,2016年,江苏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联合清华大(da)学、中国科学技术大(da)学、深圳电信研究院等共同研发建(jian)设未来网络试(shi)验设施。叶迎春介绍,研发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jian)核(he)心技术,未来网络试(shi)验设施实现“分钟级”按需(xu)定制网络服务能(neng)力、“微秒级”确定性服务能(neng)力、“千万级”多云(yun)交换服务能(neng)力和“TB级”智驱安(an)全网络防护能(neng)力。

创新链上不断“攻城拔寨”,推动了产(chan)业(ye)链布局的加长加密。叶迎春说,“我们(men)已经吸(xi)引了1500家创新型、创业(ye)型企业(ye)落(luo)地,50%与网络信息产(chan)业(ye)相关,50%与智能(neng)制造相关”。

此外,江苏积极促进“校地”“校企”优势互补,搭建(jian)产(chan)业(ye)链对接平台(tai)。

南(nan)京长空科技有限公司(si)是生(sheng)动例(li)证之一,其研制的“鸿雁30”无人机,不仅能(neng)在(zai)百公里时速飞行状态下完成(cheng)厘米级定点(dian)起降,还具备(bei)超强抗风(feng)能(neng)力,在(zai)七八级的台(tai)风(feng)中来去自如。公司(si)总经理燕雪峰(feng)告(gao)诉记(ji)者,目前这款无人机国产(chan)化率(lu)达100%,核(he)心技术全部(bu)来自南(nan)京航空航天(tian)大(da)学无人机研究院。

目前,南(nan)京浦口(kou)区(qu)已集聚无人机相关企业(ye)50余家。未来,这里将打造“全国低空经济产(chan)业(ye)高地”“全国低空经济主要科创策源地”,形成(cheng)超500亿元产(chan)业(ye)规模。

培养梯队

推动企业(ye)持续(xu)加大(da)科研投(tou)入,提(ti)升(sheng)关键(jian)核(he)心技术攻关能(neng)力,是推动产(chan)业(ye)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必要一环。

在(zai)江苏常州蜂巢能(neng)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i)动力电池工厂,一只只机械手堆叠电池如行云(yun)流水,一排(pai)排(pai)激光焊银光闪烁,一组组动力电池物(wu)料“搭乘”磁悬浮物(wu)流线(xian)快速传送至(zhi)目标位置。

“蜂巢能(neng)源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高速叠片工艺,将单片效率(lu)提(ti)升(sheng)200%,1分钟可以生(sheng)产(chan)24支短刀(dao)电池。”蜂巢能(neng)源执行副总裁王志(zhi)坤说,去年企业(ye)研发费用支出(chu)为11.2亿元,占企业(ye)营收约(yue)10%。

在(zai)天(tian)合光能(neng)淮安(an)基地的智能(neng)生(sheng)产(chan)车间,经过制绒、硼扩、选择性发射极、氧化、AI智能(neng)检测等16道工序(xu),一块块光伏产(chan)品被组装完成(cheng)。“在(zai)光伏电池转换效率(lu)和组件输(shu)出(chu)功率(lu)方面,我们(men)已26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天(tian)合光能(neng)股份有限公司(si)助理副总裁吴群说,目前企业(ye)在(zai)研发领域累计投(tou)入超过230亿元,授权专利超过2000件。

“锻造企业(ye)科创内核(he)离不开政(zheng)策支撑,江苏出(chu)台(tai)一系列支持举(ju)措,加快创新型企业(ye)梯队培育(yu)。”江苏省(sheng)科技厅副厅长倪菡忆说,江苏高新技术企业(ye)目前已突破5.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ye)达9.4万家,数量居(ju)全国第一。

布局未来

结合现有产(chan)业(ye)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江苏聚焦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chan)业(ye)发展等一系列部(bu)署,前瞻布局未来产(chan)业(ye)。

在(zai)江苏徐州卧牛山下,一座(zuo)专注于深地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实验室,不断拓展着人们(men)对深地奥秘的认知。“云(yun)龙湖实验室联合中国矿业(ye)大(da)学、徐工集团、南(nan)京大(da)学等机构,共同构建(jian)了一个贯通深地开发科学原理、工程技术和高端装备(bei)的创新链。”云(yun)龙湖实验室主任李晓昭介绍,实验室一期四大(da)综合科研平台(tai)和7个科研子平台(tai)正紧锣(luo)密鼓地开展基础实验研究与原位应(ying)用测试(shi),深地随钻探测、深地智能(neng)盾构等5个二期科研平台(tai)正加速建(jian)设。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只有不断提(ti)升(sheng)原始创新能(neng)力,才能(neng)为产(chan)业(ye)升(sheng)级注入不竭(jie)动力,不断开拓新赛道、新领域,打造发展新引擎(qing)。”江苏省(sheng)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陈英武说,发展新质生(sheng)产(chan)力,关键(jian)在(zai)于“产(chan)学研”合力,加快关键(jian)核(he)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chan)业(ye)创新,不断提(ti)高科技成(cheng)果转化和产(chan)业(ye)化水平。

发布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