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努力构筑更加牢固的北疆万里绿色屏障——“三北”工程攻坚战进行时,治沙,治理,林草
2024-06-18 00:54:40
努力构筑更加牢固的北疆万里绿色屏障——“三北”工程攻坚战进行时,治沙,治理,林草

6月(yue)17日是世界防(fang)治荒漠(mo)化与干旱日。我国是世界上荒漠(mo)化最(zui)严重(zhong)的国家之一,荒漠(mo)化土(tu)地面积超过国土(tu)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20世纪70年代,“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gai)率仅为5.05%,每年风(feng)沙天数超过80天。

多年来,我国高度重(zhong)视(shi)防(fang)沙治沙,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yi)来,加速推进“三北”等重(zhong)点生态(tai)工程建(jian)设,努力在(zai)祖国北疆筑起一道绵亘万里的绿色屏障。

2023年6月(yue),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加强荒漠(mo)化综合(he)防(fang)治和推进“三北”等重(zhong)点生态(tai)工程建(jian)设座谈会,强调“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fang)沙治沙新奇迹”,提出“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各地各部门(men)闻令而动、共同(tong)推进,“三北”工程这道绿色屏障正(zheng)在(zai)不断延伸、加固。

加速攻坚推动荒漠(mo)化防(fang)治进程

夏日的骄阳,炙烤着浑善达克沙地。在(zai)沙地南端的内蒙(meng)古锡林郭勒(le)盟多伦县,站(zhan)在(zai)百(bai)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滦源镇项目区观景台远眺,由樟子松、柠条(tiao)等乔灌木汇聚而成的“绿色海洋”令人心旷神怡。绿海边缘,百(bai)余名(ming)农(nong)牧户正(zheng)热火朝天地播撒(sa)草种、种植(zhi)林木。

在(zai)内蒙(meng)古自治区锡林郭勒(le)盟多伦县拍摄的樟子松林(2023年9月(yue)10日摄,无人机(ji)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he) 摄

“环境大变样,终于过上了踏实(shi)日子。”趁着休息的间隙,多伦县诺尔镇新民村村民马云平唠起了过去的岁月(yue)。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tong)影(ying)响,多伦县生态(tai)环境急剧(ju)恶化。据2000年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全县风(feng)蚀沙化面积达3365平方公里,占土(tu)地总面积的87%,还(hai)形成了三条(tiao)大沙带。“那时空气里整天弥(mi)漫着尘土(tu)味,担心村庄被沙子埋(mai)了。”

自2000年开始,当地下(xia)定决心植(zhi)绿治沙,经过20多年的“持久战”,多伦县森林覆盖(gai)率由2000年的6.8%增(zeng)加到(dao)37.9%,空气质(zhi)量(liang)变好(hao)了,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pin)率也显著下(xia)降。

“虽(sui)然治理效果明显,但(dan)我们还(hai)有面积不小的沙化土(tu)地没有完成治理;已经治理的沙化土(tu)地,如果不加以(yi)保护(hu),也容易退化。”多伦县委书记王延功(gong)说,借着“三北”工程攻坚战打响的契机(ji),全县还(hai)将进一步推进沙化土(tu)地治理。

在(zai)千里之外的宁夏吴忠市盐池县花马池镇沙边子村,向最(zui)东边远眺,一片起伏的流动沙丘被草方格织成的巨网紧紧缚住,柠条(tiao)等沙生植(zhi)物点缀其中。治理区域的边缘竖起了一圈围栏,以(yi)防(fang)牛羊踩踏这片尚(shang)显娇嫩的新绿。

这片黄(huang)沙横(heng)跨宁夏和内蒙(meng)古两地,属于毛乌素沙地。不久前,这里刚刚打了一场省际联手治沙的攻坚战。

治沙工人在(zai)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hu)区栽植(zhi)柠条(tiao)(2024年3月(yue)19日摄,无人机(ji)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20世纪80年代,盐池县沙化土(tu)地面积占比超过82%。经过几十年努力,全县200万余亩严重(zhong)沙化土(tu)地重(zhong)披绿装,唯独剩下(xia)与内蒙(meng)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qi)交界的这片沙丘迟迟未(wei)能治理。

盐池县林草服务(wu)中心主任(ren)孙果告诉记者,过去治沙往往以(yi)行政区划(hua)为单位,各治各的,一些省市县交界处容易留下(xia)林草带断档盲点,直接影(ying)响治沙成效。

自“三北”工程攻坚战打响后,陕甘(gan)蒙(meng)宁四省区五(wu)地共同(tong)签订《毛乌素沙地区域联防(fang)联治合(he)作协议》,将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共进,从四周向中心织网锁沙,顺利推进了省际林草带断档盲点的治理。

拼版照片:左图为内蒙(meng)古鄂托克前旗(qi)呼和陶勒(le)盖(gai)嘎查(cha)的牧民曹扎娃出门(men)劳作(2023年6月(yue)14日摄);右(you)图为曹扎娃的承包地(2023年6月(yue)14日摄,无人机(ji)照片)。20世纪80年代,在(zai)毛乌素沙地中,曹扎娃主动承包了2300多亩沙地。这么多年来,曹扎娃坚持种树治沙,最(zui)终将沙地变成了林海。新华社记者 刘磊(lei) 摄

为了更好(hao)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各地各部门(men)协同(tong)作战,形成合(he)力:

今年新开工的重(zhong)点项目全部向边界和上下(xia)风(feng)口靠拢;内蒙(meng)古、辽宁协同(tong)打造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跨省区锁边林草带;内蒙(meng)古阿拉(la)善盟、宁夏中卫市、甘(gan)肃民勤(qin)县在(zai)腾格里沙漠(mo)省界处开工建(jian)设阻沙生态(tai)防(fang)线。

协调安(an)排特别国债和专项补助资(zi)金、加强林草生态(tai)用水保障……国家林草局最(zui)新数据显示,仅一年时间,“三北”工程攻坚战完成造林种草约4000万亩。

科学治沙让(rang)绿色屏障更坚牢

经过多年治理,“三北”工程进入到(dao)六期工程建(jian)设期,容易治理的已经完成,剩下(xia)的多是需要攻坚治理的“硬骨头”。要构筑更加牢固的北疆绿色屏障,离不开科技治沙的支(zhi)撑(cheng)。

在(zai)辽宁阜(fu)新蒙(meng)古族(zu)自治县扎兰营子镇哈达村干支(zhi)庙(miao)屯(tun)西山,层层水平槽(cao)依山而建(jian),山枣(zao)和油松树向阳生长(chang)。

阜(fu)新市林草局局长(chang)段文(wen)刚说,扎兰营子镇作为绕阳河的发源地,拥有丰(feng)富的山地资(zi)源,但(dan)雨水经年累月(yue)从山上冲刷而下(xia),带走了泥土(tu),留下(xia)了深深的侵蚀沟。“过去直接在(zai)土(tu)坡上种植(zhi)树苗,沙土(tu)存不住水,一场雨过后很(hen)多树苗根部就裸露(lu)出来,种下(xia)的树活不了。”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shu)难题,当地林业专家和水土(tu)保持专家一道反复试验,最(zui)终探索出运用现代化的机(ji)械装备,在(zai)山体上先(xian)建(jian)设水平槽(cao),再植(zhi)树,既保持了水土(tu),也有效提高了种树成活率。

“草根博士(shi)”吕林有在(zai)辽宁省农(nong)业科学院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章古台基地实(shi)验室(shi)整理提取的沙地土(tu)壤剖(pou)面样本(2024年5月(yue)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yu)龙 摄

扎兰营子镇通过水土(tu)保持的方式,提高种树成活率,是我国三北地区因地制宜治沙造林的探索之一。

记者调研了解到(dao),近年来,从引进沙木蓼(lao)、四翅(chi)滨(bin)藜等苗木新品种提升荒漠(mo)生态(tai)系统质(zhi)量(liang)和稳定性,到(dao)运用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技术(shu)提高效率,再到(dao)沙障铺设机(ji)、无人机(ji)、全地形运输车等一批先(xian)进适用的防(fang)沙治沙机(ji)械装备集中亮(liang)相(xiang),科学治沙正(zheng)让(rang)“三北”工程这道绿色屏障更加坚牢。

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腾格里沙漠(mo)边缘的治沙林带与沙漠(mo)交汇处(2023年9月(yue)6日摄,无人机(ji)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山水林田(tian)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tai)系统。坚持系统治理,是科学治沙的重(zhong)要方面。

从万米高空俯瞰,在(zai)腾格里沙漠(mo)边缘,青土(tu)湖宛如镶嵌在(zai)黄(huang)沙中的一块翡翠(cui),与蓝天交相(xiang)辉映。

谁(shui)能想到(dao),这片水草丰(feng)茂之地,曾经干涸了半个多世纪!当地居民回忆起上世纪60年代,青土(tu)湖干涸后,那里更加风(feng)沙肆(si)虐,湖边的村庄“沙上墙、驴上房、地撂荒”。

从2010年起,当地实(shi)施石羊河流域综合(he)治理,固沙造林、生态(tai)输水、荒漠(mo)植(zhi)被修复等一系列措施落地见效,让(rang)这个“沙漠(mo)之湖”重(zhong)现碧波,成功(gong)阻挡了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mo)“握手”。

走出治沙又(you)致富的绿色发展(zhan)新路

走进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内蒙(meng)古赤峰市敖汉旗(qi)敖润苏莫苏木,一排排高低起伏的光伏板在(zai)阳光下(xia)连成蔚蓝色的“海洋”。光伏板下(xia),草方格内的沙打旺种子正(zheng)在(zai)沙土(tu)里生长(chang),待到(dao)盛夏长(chang)成牧草时,就会成为牛羊的主要饲料。

敖润苏莫苏木苏木达李柏龙说,这个项目利用了村里6000余亩闲置土(tu)地,在(zai)光伏板下(xia)种植(zhi)优质(zhi)牧草,可以(yi)利用光伏板挡风(feng)降速,提高植(zhi)被存活率,治沙的同(tong)时也能实(shi)现光伏发电,每年还(hai)能为千余头牛羊提供(gong)优质(zhi)牧草。当地正(zheng)在(zai)积极争取一个更大规模的光伏治沙项目,规划(hua)在(zai)光伏板下(xia)发展(zhan)种植(zhi)业、养殖业、旅(lu)游业。

在(zai)内蒙(meng)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qi)阿古拉(la)镇,治沙工人在(zai)科尔沁沙地里打草方格(2024年3月(yue)28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漫天黄(huang)沙退却,绿色的希望接续铺展(zhan)。

各地在(zai)科学治沙的同(tong)时,将防(fang)沙治沙成效与产业发展(zhan)、群(qun)众增(zeng)收紧密结合(he),逐渐走出了一条(tiao)绿色、清洁、低碳的高质(zhi)量(liang)发展(zhan)新路。

新疆柯柯牙(ya)景色(2023年9月(yue)1日摄,无人机(ji)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在(zai)新疆柯柯牙(ya),当地政府推行以(yi)林果业为主的“谁(shui)建(jian)设、谁(shui)管护(hu)、谁(shui)投资(zi)、谁(shui)受益”荒漠(mo)绿化造林模式,在(zai)防(fang)护(hu)林网中套种苹果、核桃、红枣(zao)等经济林,延续生态(tai)成果。

在(zai)宁夏回族(zu)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景区地处腾格里沙漠(mo)东南缘。随着防(fang)沙固沙科学体系的建(jian)立,中卫市以(yi)沉浸式体验游为特色,建(jian)成星星酒店、黄(huang)河宿集等一批高端休闲度假产品。

这是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景区的星星酒店(2023年9月(yue)6日摄,无人机(ji)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没有治沙,就没有沙坡头景区。”扎根腾格里沙漠(mo)30多年的治沙人唐希明感慨道。2023年,中卫市共接待游客(ke)超1500万人次,旅(lu)游总收入超88亿元。

“防(fang)沙治沙是一项长(chang)期的伟大事业,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未(wei)来应进一步创新治沙模式,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荒漠(mo)化防(fang)治、沙产业和新能源开发融合(he)发展(zhan)的治沙体系,引导社会各界共同(tong)参与治沙。”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chang)卢琦(qi)表示。

绿色生态(tai)屏障矗立在(zai)北疆,生态(tai)文(wen)明的种子根植(zhi)在(zai)人们心里。

从加速攻坚推动荒漠(mo)化防(fang)治进程,到(dao)坚持系统治理、科学治沙,在(zai)习近平生态(tai)文(wen)明思想的指引下(xia),“三北”工程攻坚战深入推进。未(wei)来,这将是一道更加坚固的绿色长(chang)城(cheng),更是一条(tiao)永续发展(zhan)的生态(tai)文(wen)明之路。

发布于:广(guang)东省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