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2024年香港资料大全23期-“黑色黄金”,触底等反弹,产能,需求,价格
2024-06-02 04:40:00
2024年香港资料大全23期-“黑色黄金”,触底等反弹,产能,需求,价格

在二级市(shi)场(chang),主题投资的旋律(lu)尾声,往(wang)往(wang)是从“过剩”的只言片语(yu)开(kai)始。

三年前,被誉为“黑色黄金”的碳(tan)纤维(wei)在新能源的爆发阶段接住了泼天的富贵,当暴力扩产碰上(shang)了下游需求调整,技术升(sheng)级尚无法适应新兴领域要求时,碳(tan)纤维(wei)的故事也就暂时戛(jia)然而止。

从前两年的供(gong)不应求很快进入到去年的内卷(juan)状态,产能释放后(hou)随即历经价格腰斩,库(ku)存大量堆积,和绰(chuo)号“白色石油”的锂金属颇有几分(fen)类似。

不过,部分(fen)龙头上(shang)市(shi)公司表态乐观,认为当前价格水已经见底。近期化工股的大爆发,不少品种背着(zhe)涨价逻辑,其中就包括碳(tan)纤维(wei)的主要原材料——丙烯腈,涨价传导或(huo)将加快消耗(hao)库(ku)存。

广泛的应用场(chang)景还是给了碳(tan)纤维(wei)触(chu)底反弹(dan)的希望,尤其是前两年装机量低迷的风电,以及未来潜(qian)力巨大的飞(fei)行汽(qi)车、人型机器人,都是碳(tan)纤维(wei)能够发挥(hui)作用的对口领域。

黑色黄金的行情,才刚(gang)刚(gang)经过一(yi)段峡谷,正在蓄力上(shang)爬。

01

碳(tan)纤维(wei)是由粘胶、腈纶、芳纶、聚酰亚胺等纤维(wei)在高温下烧制而成,属于化纤的高端品种。优点是抗拉力强,纤维(wei)柔(rou)软可加工,质量轻于铝,强度却大于铁,且(qie)具有高弹(dan)性模量、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疲劳等特性。

因为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到风电行业、航空航天、汽(qi)车工业、建筑行业等领域,被誉为21 世纪的“新材料之王”。

从聚丙烯腈(PAN)原丝,碳(tan)纤维(wei)制品到终端复合材料,碳(tan)纤维(wei)的制备经历PAN溶液制备、原丝制备、预氧化、炭化、预浸料等多个过程,工艺流(liu)程复杂,资金投入量较(jiao)大,具有较(jiao)高的进入壁垒。

在工艺流(liu)程上(shang),原丝制备耗(hao)费大量丙烯腈聚合物材料;氧化步骤对设备能耗(hao)要求最高,决定了产出效率。

4月份局部工厂生产重启时间的推迟使得丙烯腈整体供(gong)应量下降,推动(dong)价格行情大幅走高,但碳(tan)纤维(wei)价格还依旧维(wei)持在低位没(mei)有启动(dong),下游需求清淡。

拉长(chang)时间线看,从2020年起(qi),随着(zhe)供(gong)需力量变化,碳(tan)纤维(wei)逐渐成为了一(yi)门供(gong)应过剩的品种。2020年投入建设的产能陆续(xu)投放,不断堆积的库(ku)存逼(bi)迫(po)价格水平调整。根据百川盈孚,去年下半年开(kai)始行业已经陷入亏损,3月整体毛利率下降至4.96%。

2023年,碳(tan)纤维(wei)的市(shi)场(chang)需求量达到11.5万吨,国内需求量占到60%。

需求场(chang)景上(shang),全球与国内大同小(xiao)异,往(wang)年用于风电叶片的碳(tan)纤维(wei)至少占去1/4的用量,但去年航空航天取(qu)代其位置,占比达到19.1%,价值量更占到了将近一(yi)半的体量。

从2022年开(kai)始,供(gong)需关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2020年下游风电需求快速(su)增长(chang)推动(dong)一(yi)轮碳(tan)纤维(wei)的大幅扩产,国内企业是那一(yi)轮扩产的主力,产能于21年底,22年集中释放,两年前新增产能分(fen)别(bie)达到2.96万吨,2.65万吨。

碳(tan)纤维(wei)较(jiao)高的生产成本和单价阻碍了下游应用领域的推广,作为碳(tan)纤维(wei)第一(yi)大市(shi)场(chang)的风电,2022年风电装机不及预期,且(qie)招标价格明显下降、整机厂降本诉求上(shang)升(sheng),严重限制了碳(tan)纤维(wei)渗(shen)透(tou)率提升(sheng)。

从22年下半年开(kai)始出现快速(su)累库(ku)现象,同时伴随着(zhe)价格下降,目前各种规格的国产碳(tan)纤维(wei)均价在96.25元/千(qian)克,较(jiao)22年高点下滑了几乎整整一(yi)半。

去年碳(tan)纤维(wei)市(shi)场(chang)仍然不乐观,需求量比2022年的74429吨下降了7.2%,而运(yun)行产能比2022年的11.21万吨增长(chang)了25.7%。截至今年3月底,正式投产的产能达12.7万吨。

业内产能领先的几家企业业绩遭受重创。中复神鹰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7.45%,吉林碳(tan)谷下滑61.72%;光威复材从预浸料到下游碳(tan)纤维(wei)制品的营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下滑。

02

碳(tan)纤维(wei)价格从高光步入低谷震荡的经历同光伏硅料有几分(fen)相(xiang)似,但不同于硅料的是,凭借更丰富的应用场(chang)景,在长(chang)期的需求用量上(shang),碳(tan)纤维(wei)材料的替代渗(shen)透(tou)率还有很大的上(shang)升(sheng)空间。

碳(tan)纤维(wei)可以按照(zhao)丝束纤维(wei)数(shu)量划分(fen),24K以下称为小(xiao)丝束,24K以上(shang)称为大丝束。小(xiao)丝束的力学性能更加出色,但制备成本也非常高,多用于航天军工领域;而大丝束胜在以规模分(fen)摊成本,多用于风电、机电、交通运(yun)输(shu)等工业领域。

风电叶片在主机零部件成本中占比最大,随着(zhe)风电大型化趋势明确,叶片的长(chang)度、重量都将随之迅速(su)增大,对材料的强度和刚(gang)性要求提高。

使用碳(tan)纤维(wei)复材能够降低净重,减小(xiao)单位功率重量,最终起(qi)到节省成本的作用。与同级别(bie)高模玻(bo)纤主梁相(xiang)比,采用碳(tan)纤维(wei)可实现减重20-30%。

不过,风电装机自21年底海风补贴取(qu)消后(hou)陷入低潮,招标量虽(sui)然大幅提高,但是新增装机需求因为疫情、成本等因素影响得不到释放。大丝束碳(tan)纤维(wei)性能虽(sui)然不错,但当时价格依然高企,厂家没(mei)有意愿去推广,而且(qie)部分(fen)海外加工订单向成本更低的区域转移,使得去年这块的渗(shen)透(tou)率无法继续(xu)提高。

2023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长(chang)59.3%,海上(shang)风机大型化趋势更加明显,去年增加了7.2GW,在前期积压需求释放和政(zheng)策推动(dong)下,未来新增装机量有望突破10GW。

现在碳(tan)纤维(wei)价格下降,在风电领域的应用也就有望加深。根据机构(gou),23-25年全球风机叶片碳(tan)纤维(wei)总使用量将达2.7/4.9/8.3万吨,复合增速(su)超过60%。

小(xiao)丝束规格的碳(tan)纤维(wei)制品,最广泛的应用场(chang)景体现在航空航天领域。

前段时间因为开(kai)放飞(fei)行试点区域广受关注的飞(fei)行汽(qi)车eVTOL,作为小(xiao)型载人飞(fei)行器,续(xu)航时间、飞(fei)行速(su)度、安全性的要求推动(dong)eVTOL制造尽量去减轻自重。

碳(tan)纤维(wei)的密度要远(yuan)远(yuan)低于金属制品,也就意味着(zhe)相(xiang)同体积的重量也要远(yuan)低于它们,并且(qie)自身(shen)抗拉力强又耐腐蚀耐高温,同样能够满足eVTOL的要求。

去年用于飞(fei)行汽(qi)车仅200吨的体量,占全球航空航天领域不到1%。随着(zhe)下游eVTOL使用场(chang)景的拓宽,有望增加航空航天这一(yi)应用领域里头碳(tan)纤维(wei)的用量。

照(zhao)机构(gou)估算,24-30年eVTOL碳(tan)纤维(wei)需求超过8000吨,平均每年带来1200吨的体量。

高强度的小(xiao)丝束碳(tan)纤维(wei)有替代金属材料的可行性已经具备,有较(jiao)大成长(chang)空间的潜(qian)在场(chang)景还包括,人性机器人。

碳(tan)纤维(wei)系汽(qi)车、机器人等下游应用轻量化的理想材料。和飞(fei)行汽(qi)车一(yi)样,减重意味着(zhe)更好的续(xu)航,外观耐腐蚀耐磨(mo)的特性有助于延长(chang)机器人的使用寿命。碳(tan)纤维(wei)既可以用于制造机械臂和外科,还可以用于制造传感(gan)器和电池。

假若人形机器人的销量规模最终能达到百万之巨,每台机器人消耗(hao)10-15kg的碳(tan)纤维(wei),那么一(yi)年的用量可以突破万吨,拉动(dong)超过10亿元的市(shi)场(chang)。

03

国内碳(tan)纤维(wei)产业发展与日美同时起(qi)步,目前高性能碳(tan)纤维(wei)技术以日本东丽保持领先,而国内依靠自主研发打破了技术垄断,率先在大丝束碳(tan)纤维(wei)的产业化上(shang)取(qu)得突破。

但从2022年起(qi),国内吉林化纤、中复神鹰等企业纷(fen)纷(fen)将产能规模提升(sheng)至万吨以上(shang),国内碳(tan)纤维(wei)企业新增产能落地及技术迭代,国产替代不断提速(su),彻底改变了全球供(gong)应格局。

随着(zhe)国产碳(tan)纤维(wei)供(gong)应增加,进口比例也逐渐降低。2023年,我国碳(tan)纤维(wei)的运(yun)行产能为140830吨,同比增长(chang)25.7%,在全球的占比达到47.7%,位居全球第一(yi);国产碳(tan)纤维(wei)在国内市(shi)场(chang)的占有率达到76.7%,创下历史(shi)新高。

从价值量来看,碳(tan)纤维(wei)产业链条长(chang),中间经过复杂的工艺流(liu)程,资金投入和技术壁垒都很高,所以从原丝制备到下游碳(tan)纤维(wei)制品,复合材料,平均单价和毛利率是越来越高的。

国内产业链上(shang)目前存在几类玩(wan)家。

吉林系是碳(tan)纤维(wei)行业中的主力。吉林市(shi)的碳(tan)纤维(wei)是龙头产业,整个产业链由国资委牵头重组,其中,吉林碳(tan)谷主要负责原丝的开(kai)发,形成以大丝束为主,中小(xiao)丝束全覆盖(gai)的产品矩阵。中游吉林化纤承接了吉林碳(tan)谷的原丝并加工成碳(tan)纤维(wei)复材,用于风电叶片为主的工业领域。

在小(xiao)丝束上(shang),国外东丽、帝(di)人、Hexcel的产能领先,国内公司产能以中复神鹰和光威复材为主,与国外有一(yi)定差距,但产品范围、性能方面已经逐渐靠拢,高端产品质量和规模与下游应用的适配上(shang)仍待进步。

由于国内小(xiao)丝束碳(tan)纤维(wei)生产技术有限,无法批量供(gong)应T800 强度以上(shang)的小(xiao)丝束碳(tan)纤维(wei)。这也是碳(tan)纤维(wei)需求朝航空航天高端领域拓展的关键,这块目前国内占比仅为11.6%,和全球市(shi)场(chang)有7.5个百分(fen)点的差距。

目前需求尚未全面复苏,价格筑底,库(ku)存堆积,产能利用率还较(jiao)低的情况下,成本控制能力是企业坚(jian)持下来必需的技能。但成本结构(gou)上(shang),不同环(huan)节影响因素大同小(xiao)异。

例如,丙烯腈的价格波动(dong)会影响上(shang)游原丝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在吉林碳(tan)谷的单吨成本中有着(zhe)接近六成的比重,需要借助工艺端优化和规模化生产降低单吨消耗(hao)。

但在中游,制造费用变成了大头。根据中复神鹰成本拆分(fen),以丙烯腈为主的直接材料成本占比约30%,而制造费用占比约50%。

细拆之下,电力成本占比最高,约占总成本的15-19%,其次折旧成本占比约为总成本的12-14%。从生产流(liu)程来看,除了原丝制备(54%),碳(tan)化和预氧化这两项中间环(huan)节合计占了33%的成本。通过调整用电结构(gou)和升(sheng)级工艺,制造费用还有很大的降本空间。

下游广阔的需求有望通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来释放,但碳(tan)纤维(wei)项目的初始投入非常高,从各碳(tan)纤维(wei)头部企业生产线投入成本来看,每万吨投资额动(dong)辄几十、上(shang)百亿,除了丙烯腈材料成本和工艺改造,设备也是压缩成本的关键。

因此,国产设备存在较(jiao)大的替代空间,设备国产化有利于降低前期投入和后(hou)续(xu)折旧成本。精(jing)工科技为国内碳(tan)纤维(wei)生产设备龙头,具备千(qian)吨级碳(tan)纤维(wei)成套生产线供(gong)应能力,单套碳(tan)纤维(wei)生产线均价约为1.36-1.83亿元,显著低于进口设备造价。

04

经历了前几年供(gong)不应求的大好行情后(hou),连(lian)涨多年的碳(tan)纤维(wei)价格显露(lu)疲态,扩建速(su)度过快远(yuan)超需求增长(chang),库(ku)存的堆积可能使得行业调整期更加漫长(chang)。

这些(xie)令碳(tan)纤维(wei)企业的经营普(pu)遍(bian)承压,不过整体还处于盈利状态,同样是几十、上(shang)百亿的产能投资项目,业内还尚未有一(yi)家龙头企业市(shi)值达到曾经通威、中环(huan)的高度。

从远(yuan)期市(shi)场(chang)前景看,国产碳(tan)纤维(wei)行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这种价格调整将通过行业技术进步,设备本土(tu)化来降低产业链成本,再次打开(kai)下游应用的大门。(全文完(wan))

发布于:广东省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