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全面深化改革成就回眸①:始终以新发展理念为行动引领,创新,建设,科技
2024-06-19 00:57:31
全面深化改革成就回眸①:始终以新发展理念为行动引领,创新,建设,科技

“必(bi)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lu)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ba)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

不(bu)断(duan)更新、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引领着中国改(gai)革走过千山万水,在不(bu)同发展阶段(duan)履险(xian)如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ti)出创新、协调、绿(lu)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回答了(le)关于发展的目(mu)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lie)理论和实践问(wen)题,阐明了(le)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jia)值导(dao)向(xiang)、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wen)题,开启(qi)了(le)一场关系全局的深刻变革。

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gai)革从(cong)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wen)题和关键环节入手,重点突破、全面布(bu)局。改(gai)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的丰富实践,已(yi)化作历(li)史性成就、历(li)史性变革的多(duo)彩画卷。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中国,必(bi)定(ding)是(shi)创新中国、活力中国,是(shi)美丽中国、开放中国,是(shi)风雨无阻向(xiang)前进的中国。

创新引领,打开动力转换之门

在北京亦庄,自动驾驶汽车往来穿梭;在浙江(jiang)德清,采摘机器人(ren)手臂翻飞摘下西红柿;在重庆两江(jiang)新区,微纳3D打印技术(shu)把(ba)器官“种(zhong)”在芯(xin)片上……越来越多(duo)的科幻场景成为现实,生动诠释着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的是(shi)全球科技竞争、经济竞争日(ri)趋激烈的世界,也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shu)受制于人(ren)的局面尚未根本改(gai)变、创造新产业和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bei)远远不(bu)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jia)值链中低端等问(wen)题。创新能力不(bu)强,成为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不(bu)仅影响发展效率,甚至会威胁国家安全。

把(ba)握时与势,习近平总书记反(fan)复强调“创新是(shi)引领发展的第(di)一动力”,并作出一系列(lie)科学部署。

从(cong)量的积累到(dao)质的飞跃,从(cong)点的突破到(dao)系统能力的提(ti)升,“第(di)一动力”结出累累硕果――

自主创新成果喷涌。“天问(wen)”“天和”“嫦娥”叩(kou)问(wen)浩瀚(han)苍穹,“奋斗者”号、“深海一号”挑(tiao)战(zhan)极(ji)限海深,“中国鹰(ying)”“中国船”“中国路”“中国芯(xin)”“中国车”铸就中国名片。

关键核心技术(shu)突破推动产业向(xiang)中高端攀升。高性能装备(bei)、智能机器人(ren)、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技术(shu)突破有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超级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智能技术(shu)等加快应用(yong)。

区域(yu)创新高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yong)。北京、上海、粤港澳(ao)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布(bu)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xiang)目(mu),科技创新空间布(bu)局持(chi)续优化。

……

如果把(ba)科技创新比作发展新引擎(qing),那么,改(gai)革就是(shi)点燃这个新引擎(qing)必(bi)不(bu)可少的点火系。

从(cong)破除“四唯”到(dao)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shuai)”体制机制,从(cong)开展减轻科研人(ren)员负担专项(xiang)行(xing)动到(dao)赋予(yu)科研人(ren)员更大的人(ren)财物(wu)支(zhi)配权(quan)和学术(shu)自主权(quan),全面深化改(gai)革以来,一系列(lie)科技体制改(gai)革举措密集落地,剑指一个个阻碍科技创新的藩篱,极(ji)大释放了(le)创新引擎(qing)的动能。

唯有敢于创新的国度,才是(shi)充满希望的热土。2024年6月11日(ri),中央全面深化改(gai)革委员会第(di)五次会议(yi)审议(yi)通过了(le)《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等文(wen)件(jian)。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打开的将是(shi)动力转换之门。

统筹(chou)协调,共谱融合发展乐章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地方考察调研,围绕国家重大区域(yu)战(zhan)略主持(chi)召开多(duo)场座谈会――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tai)工程建设座谈会、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进一步(bu)推动长江(jiang)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这种(zhong)主题的座谈会,有的已(yi)经是(shi)第(di)四次召开,彰显一张蓝图绘到(dao)底的战(zhan)略定(ding)力,彰显改(gai)革开放不(bu)断(duan)深化的逻辑力量。

这是(shi)贯通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大手笔”:设立雄安新区,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ao)大湾区三大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实施长江(jiang)经济带发展、黄(huang)河流域(yu)生态(tai)保(bao)护(hu)和高质量发展“江(jiang)河战(zhan)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这是(shi)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的“大棋局”: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xing)示范区、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海南中国特色自由(you)贸易港、浙江(jiang)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探路先行(xing),活力迸(beng)发……

从(cong)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dao)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在“全面”,难在“全面”。这个“全面”,既要城市繁(fan)荣,也要乡村振兴;既要东部率先,也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既要物(wu)质丰裕,也要精神(shen)丰富。

要“全面”,就得以“善弹钢琴”的智慧推动协调发展,在十个指头和谐配合中,着力推动区域(yu)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wu)质文(wen)明和精神(shen)文(wen)明协调发展,不(bu)断(duan)增强我国发展的整体性与韧性。习近平总书记把(ba)协调发展比作一个“制胜要诀”,充分凸显了(le)协调在我国发展全局中的地位。

绿(lu)色发展,厚植美丽中国底蕴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增大的下行(xing)压力、不(bu)合理的经济结构、接近极(ji)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10多(duo)年前,当“中国号”巨轮再度扬帆(fan)起航,承接的不(bu)仅有累累硕果,还有发展中叠加的矛盾和增多(duo)的隐患(huan)。

如果仍然对粗放式发展方式过度依(yi)赖,“后发优势”就会转变为“后发劣势”,错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最佳时间窗口。坚持(chi)绿(lu)色发展的中国,探索的正(zheng)是(shi)实现人(ren)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方式。

强调“我们在生态(tai)环境方面欠账太多(duo)了(le),如果不(bu)从(cong)现在起就把(ba)这项(xiang)工作紧(jin)紧(jin)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jia)”,倡导(dao)“像保(bao)护(hu)眼睛一样保(bao)护(hu)生态(tai)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tai)环境”,要求“在生态(tai)环境保(bao)护(hu)建设上,一定(ding)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dao)下,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yong)气向(xiang)污染宣战(zhan),以前所未有的改(gai)革力度和政策密度推动绿(lu)色转型,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就。

――将生态(tai)文(wen)明写入宪法,确立了(le)生态(tai)文(wen)明的宪法地位。初步(bu)形成了(le)覆盖全面、务实管用(yong)、严(yan)格严(yan)厉的生态(tai)环境保(bao)护(hu)法律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bu)可触碰(peng)的高压线。数十项(xiang)改(gai)革方案(an)接连实施,构建起生态(tai)文(wen)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创新举措,谱写新时代生态(tai)文(wen)明建设新篇章。全面推行(xing)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逐步(bu)形成保(bao)障(zhang)有力、运(yun)行(xing)有效的制度体系,实现山水“长治”。

这些重大转变,看(kan)得见、摸得着,人(ren)民群众感受最真、体会最深。“十面霾伏”“心肺之患(huan)”逐渐消(xiao)失,空气质量保(bao)持(chi)长期向(xiang)好态(tai)势;“掩鼻而过”“避而远之”成为过去,地表水质量持(chi)续向(xiang)好。越来越多(duo)的企业认识到(dao)加强环境保(bao)护(hu)符合自身长远利益,努力在环保(bao)标准提(ti)升中提(ti)高效益。

近10年,中国是(shi)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超额完成到(dao)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0%至45%的目(mu)标,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这些重大转变得到(dao)世界认可。

开放融通,拓展合作共赢空间

“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

深谙此理的中国,改(gai)革不(bu)停(ting)顿,开放不(bu)止步(bu)。

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立足扩大内需战(zhan)略基点的同时,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外商投(tou)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同步(bu)落地实施,以法治方式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陆续设立22个自贸试验(yan)区,从(cong)沿海省份扩大到(dao)中部、东北、西北、西南等区域(yu),内陆地区从(cong)“后卫”变成“前锋”;连年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fu)贸会、消(xiao)博会等,搭建经贸盛会“矩阵(zhen)”……

一系列(lie)举措,是(shi)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zhan)略抉择,更是(shi)在以实际行(xing)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合作共赢的空间。

海纳百川的开阔格局,基于“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深刻逻辑;弄潮涛(tao)头的勇(yong)毅担当,源于“以人(ren)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的深厚情怀。

当今世界既不(bu)太平也不(bu)安宁。在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以稳固、坚实、可预期的姿态(tai),为世界带来信心和力量――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保(bao)持(chi)在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qing);中国保(bao)持(chi)国际市场份额的总体稳定(ding),连续7年保(bao)持(chi)货物(wu)贸易第(di)一大国地位。

2023年,是(shi)共建“一带一路”倡议(yi)提(ti)出十周年。这10年,中国与150多(duo)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yu)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wen)件(jian)。

《区域(yu)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ing)》(RCEP)生效以来,中国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额、非金融类直接投(tou)资额均较上年明显增长。

提(ti)出全球发展倡议(yi)、全球安全倡议(yi)、全球文(wen)明倡议(yi),形成围绕构建人(ren)类命运(yun)共同体理念的中国“三大全球倡议(yi)”,受到(dao)国际社会广泛欢迎。

……

迈向(xiang)更高层次的“开放中国”交出的“成绩单”,足够亮眼。

共建共享,汇聚发展磅礴伟力

“共享理念实质就是(shi)坚持(chi)以人(ren)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shi)逐步(bu)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2016年1月18日(ri),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dao)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shen)专题研讨班(ban)开班(ban)式上,点明了(le)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

从(cong)打赢人(ren)类历(li)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zhan)、实现小康这个中华民族(zu)的千年梦想,到(dao)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gong)路网,再到(dao)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yu)体系、社会保(bao)障(zhang)体系、医(yi)疗卫生体系……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也就成了(le)恢宏壮丽的民生答卷。

“发展大计”中,有民生之重。全国财政支(zhi)出中,约有70%以上用(yong)于民生。“厕所革命”、垃(la)圾分类、清洁取暖、食品安全监管、污染防治攻坚……一桩桩民生“小事”,一项(xiang)项(xiang)被列(lie)入中央深改(gai)领导(dao)小组和中央深改(gai)委会议(yi)日(ri)程,一次次成为改(gai)革的关注点、发力点。

户籍制度改(gai)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ren)口落户城镇;加强基金互济余(yu)缺,养(yang)老保(bao)险(xian)全国统筹(chou)确保(bao)养(yang)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强化兜底保(bao)障(zhang),房地产制度改(gai)革为1.4亿多(duo)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难题;为中低收入群体减负,个人(ren)所得税改(gai)革惠及2.5亿人(ren);司(si)法改(gai)革靠“智慧创新”提(ti)效能、用(yong)“能动履职”践行(xing)使命,“努力让人(ren)民群众在每一个司(si)法案(an)件(jian)中感受到(dao)公(gong)平正(zheng)义”……

新时代以来,2000多(duo)个改(gai)革方案(an),涉及衣、食、住、行(xing)、教育(yu)、医(yi)疗、养(yang)老等各个环节,织密一张张民生保(bao)障(zhang)网,让人(ren)民生活的幸福成色更足、更暖,激活了(le)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释放出了(le)蕴藏于亿万人(ren)民的巨大活力。

这是(shi)一场人(ren)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dao)绿(lu)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都立于“以人(ren)民为中心”的基石之上,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深层逻辑。迈步(bu)强国建设、民族(zu)复兴的新征程,始终以新发展理念为行(xing)动引领,汇聚推动国家改(gai)革发展的磅礴力量,我们有信心不(bu)断(duan)从(cong)胜利走向(xiang)新的胜利,不(bu)断(duan)实现人(ren)民对美好生活的向(xiang)往! (经济日(ri)报记者 牛 瑾)

发布(bu)于:北京市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