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龙门pc预测加拿大28 计划-梁小民丨3月读书报告,曹操,中国,国家
2024-06-02 02:38:59
龙门pc预测加拿大28 计划-梁小民丨3月读书报告,曹操,中国,国家

3月,我主(zhu)要在校自己即(ji)将在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随笔集《读书的三重境(jing)界》,共收入五十篇文(wen)章,介绍了六十本书,约(yue)三十万字。所以,尽管本月有三十一天,但我只读了二十四本书。与前两个月合并起来,第一季度共读了八十本书。

《中世纪(ji):权力、信仰(yang)和现代世界的孕育》

李筠(jun)的《中世纪(ji):权力、信仰(yang)和现代世界的孕育》(岳麓(lu)书社,2023年)。过去读中世纪(ji)历(li)史的书,留下的大体印象是:中世纪(ji)是一个停滞、黑暗的时代,宗教(jiao)裁判所、十字军东(dong)征所造(zao)成的破坏,都成为(wei)抹之不去的阴(yin)影。但读了这本书,我对中世纪(ji)有了更全面、客观的印象。起源于古(gu)希腊的西方文(wen)明也是处于一个连(lian)续的发(fa)展过程(cheng)之中,若(ruo)非(fei)中世纪(ji)的传承,就不会有现代的西方文(wen)明。作者从帝国、教(jiao)会、王国、大学和城市等角度,全面展现了一个完整的中世纪(ji)。值得指出的是,作者的写(xie)法特(te)别适合中国读者阅读,尤(you)其是对中世纪(ji)了解(jie)不多,或怀有偏见的读者。

《海上收藏世家》

《京华收藏世家》

我自己并不收藏文(wen)物,但对这类书颇有兴趣。这个月读了郑重先生的《海上收藏世家》(生活(huo)·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和《京华收藏世家》(生活(huo)·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前者介绍了上海乃至江南(nan)地区(qu)的四十位收藏家,后者介绍了北京的十三位收藏家。世代相传的收藏家,方能成为(wei)“世家”。收藏当然要有经济实(shi)力,或者得自祖(zu)辈遗泽,或者依靠(kao)个人奋斗。不过,在此基础上,文(wen)化传承也是必(bi)不可少的,例如对所购(gou)藏的文(wen)物进行深入研究(jiu),以揭开历(li)史真相,又如将自己珍藏多年,甚至历(li)经数代人传承的珍贵文(wen)物赠给国家——这就是书中记载的收藏家有别于古(gu)董商的地方。这些收藏世家,有些已被我们熟知,如张(zhang)伯驹先生,但还有不少一般读者并不熟悉,他(ta)们融文(wen)化底蕴(yun)与爱国情怀于一身,令人敬仰(yang)。读这两本书,不仅可以了解(jie)这些可敬的人物,也可以增加对文(wen)物知识的了解(jie)。

《曹操:冲出危局的清醒者》

韩(han)昇(sheng)的《曹操:冲出危局的清醒者》(中华书局,2023年)。读了韩(han)昇(sheng)先生的《从封(feng)建到大一统》,深喜他(ta)的历(li)史写(xie)作风格,于是又读了这一本。关于曹操的书极多,我也读过几本,都是传统的历(li)史人物传记写(xie)法,读之无味。而这本书并不厚,仅几万字,抓住曹操一生的重点:官渡之战(zhan)和赤(chi)壁(bi)之战(zhan)。无论是官渡之战(zhan)的筹划(hua)还是赤(chi)壁(bi)之战(zhan)的及时止损,都能体现曹操的清醒之处。此外,还探讨了曹操的家世出身,澄清了一些错误,如《三国志》中所说的曹操是曹参后裔。老题目不怕重写(xie),关键是写(xie)出新意。这本书做(zuo)到了。

《科举与士(shi)林风气》

王炎平的《科举与士(shi)林风气》(四川人民(min)出版社,2024年)。科举制被称为(wei)中国的“第五大发(fa)明”,本书正是分(fen)析科举制对中国社会与文(wen)化的深刻影响。自从科举成为(wei)读书人进入官场(chang)的主(zhu)要渠道(dao)之后,整个知识界(士(shi)林)的风气就形成了以科举为(wei)中心的风气。书中谈到了科举制对官场(chang)风气与教(jiao)育、文(wen)化的影响,也探讨了科举制下所形成的文(wen)人的不同心态。全书的内容以唐代为(wei)主(zhu),写(xie)得生动(dong)、有趣,比许多讨论科举的专著要好读得多。

《南(nan)国多秀士(shi):唐宋之际的东(dong)南(nan)士(shi)人与中国文(wen)化重心南(nan)移》

黄庭硕的《南(nan)国多秀士(shi):唐宋之际的东(dong)南(nan)士(shi)人与中国文(wen)化重心南(nan)移》(东(dong)方出版中心,2024年)。中国的经济、文(wen)化中心由(you)北向南(nan)转移的趋势,从魏晋南(nan)北朝开始,到唐朝安史之乱时已大体形成,最终完成于宋。全书资料丰富,分(fen)析深入,有独创性,且可读性相当高。作者以唐末杨吴政权和南(nan)唐为(wei)中心,着重讨论唐代科举中南(nan)方士(shi)人的增加及杨吴政权与南(nan)唐的文(wen)治转向,可谓(wei)抓住了中国文(wen)化重心南(nan)移这一重大转变(bian)的关键,相较于笼统地讲宋以后文(wen)化中心转向南(nan)方,更为(wei)精准(zhun)、独特(te)。

《失落的世界:新兴国家发(fa)展的陷(xian)阱与教(jiao)训》

郭建龙的《失落的世界:新兴国家发(fa)展的陷(xian)阱与教(jiao)训》(当代中国出版社,2023年)。发(fa)展是一道(dao)窄(zhai)门,许多国家一再努力,却始终无法穿(chuan)过去。经济学理论关注的是自由(you)贸易如何实(shi)现共赢,而现实(shi)中的发(fa)达国家往往是在对自己有利时才推行自由(you)贸易,否则就对贸易加以限制,这就会妨(fang)害全球化进程(cheng)中欠发(fa)达国家的发(fa)展。本书并没有讲述这些大道(dao)理,作者行走在诸多发(fa)展中国家,通过实(shi)地调查(cha),切实(shi)地得出了种种教(jiao)训。作者去过阿(a)富汗(han)、印度、土耳其、伊朗(lang)、埃及、缅甸、巴基斯(si)坦等国家,关注的重点包括宗主(zhu)国与殖民(min)地的关系、伊斯(si)兰教(jiao)的影响,以及战(zhan)争对这些国家的影响。从全书涉及的种种问题中,中国读者也可以得到许多启发(fa)。

《知识与国运:近世政治人的困惑》

羽戈的《知识与国运:近世政治人的困惑》(上海书店出版社,2024年)。“人间正道(dao)是沧桑”的历(li)史规律或许是存在的,但在某一时刻内,个别政治人物的胸怀眼光往往决(jue)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在清末民(min)初,中国社会面临转型之际,遭到了种种挫(cuo)败。其中当然有许多复杂的因素,缺乏具备战(zhan)略眼光的政治家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作者分(fen)析了这个时期的关键政治人物:慈禧、李鸿章和袁世凯。这些政治人物或者无学无术,或者有学无术,或者无学有术,他(ta)们犯下的战(zhan)略错误使得中国坐失良机。此外,作者还论及了一些次要的政治人物,如奕?、文(wen)祥、荣禄、刚毅、弈劻等。全书以这八个人物为(wei)中心,分(fen)析中国转型失败的原因,独具一格。全书仅十三万字,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身为(wei)八〇后学者,作者对这种历(li)史题材的书写(xie)颇有自己的风格特(te)色。

《水润华夏大长江》

蓝勇的《水润华夏大长江》(江苏人民(min)出版社,2024年)。长江文(wen)化与黄河文(wen)化同为(wei)中国文(wen)化重要的组成部分(fen),本书从长江的地质(zhi)、历(li)史、人才与文(wen)化、城市风情、饮食、民(min)宿(xiu)、水上交通、河流等方面介绍长江文(wen)化,但读过之后感到过于宽泛而肤浅,未能抓住长江文(wen)化的本质(zhi),也没有厘清来龙去脉。也许作者的立足点就在于广泛介绍吧。尽管有三位名家推荐(jian)此书,但我并没读出妙处来。

《失衡的利维坦:美国分(fen)裂的文(wen)化与政治根源》

欧树军的《失衡的利维坦:美国分(fen)裂的文(wen)化与政治根源》(生活(huo)·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美国是一个巨大的“利维坦”,有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国力,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分(fen)裂的国家。这种分(fen)裂,表(biao)现在种族、收入与财(cai)富、文(wen)化观念、政治态度各(ge)方面。本书正是要探讨这种分(fen)裂背后的文(wen)化、政治根源。从历(li)史上看,殖民(min)地时代“两个新英格兰”的背离成为(wei)分(fen)裂之始,奠定了分(fen)裂的底色;五六十年以来两大政党所代表(biao)的两种意识形态在延续与发(fa)展这种分(fen)裂。这种分(fen)裂表(biao)现在各(ge)个方面,使得这个利维坦失衡。如何达成共识,是当下美国要解(jie)决(jue)的问题。这本书吸收了亨廷(ting)顿的许多思想,篇幅只十五万字不到,内容却相当深刻,值得认真读。

《意外的旅程(cheng)》

许知远的《意外的旅程(cheng)》(云南(nan)人民(min)出版社,2024年)。我爱旅行,也爱看别人写(xie)的各(ge)类游记。这套游记包括三本:从黑河到腾冲,写(xie)国内旅行;加尔各(ge)答、开罗(luo)与幸福的国度,写(xie)国外旅行;马六甲、檀香(xiang)山以及永井荷风的浅草,则是新冠(guan)疫情期间的海外见闻。这三本游记都是融当地风土人情、历(li)史人物、现实(shi)观感与个人感受于一体,历(li)史与现实(shi)、景物与情感交织在了一起。许知远的风格洒脱而自由(you),语言朴实(shi)且流畅。我爱这种文(wen)风的游记。

《韩(han)家往事》

徐泓的《韩(han)家往事》(商务印书馆,2024年)。我一直对研究(jiu)家族史极有兴趣,因为(wei)家族史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从中可以看到历(li)史的风风雨雨与文(wen)化的传承演变(bian)。韩(han)家是天津八大名门望族之一,作者的外公即(ji)出自这个家族,其中也出过清华校长梅贻琦的夫人这样的名人。作者利用自己的优势,基于众多资料和采访口述,对韩(han)家各(ge)代人物做(zuo)了介绍。随着时代变(bian)迁,韩(han)家后代的个人命运也在变(bian)化,或许不复祖(zu)上的辉(hui)煌(huang),但家族文(wen)化依然得到了传承。此书资料丰富,写(xie)法细(xi)致,写(xie)活(huo)了每一代人中不同个体的特(te)色,也就写(xie)活(huo)了整个大家族。

《历(li)史的倒影:中国古(gu)代典籍的26个谜题》

黄西蒙的《历(li)史的倒影:中国古(gu)代典籍的26个谜题》(中国工人出版社,2024年)。此书依托于古(gu)代典籍,给我们讲述了种种历(li)史的细(xi)节。作者写(xie)了不少有趣的历(li)史小故(gu)事。例如,之前读司(si)马迁笔下的鸿门宴,总觉得是一种文(wen)学创作,读过本书才知道(dao),这是司(si)马迁拜访樊哙孙子得来的“口述历(li)史”,会有一些夸张(zhang),但还是有事实(shi)依据(ju)的。而对有些熟悉的书籍,读罢(ba)本书,也会有更进一步(bu)的了解(jie),如《水浒传》中英雄的创造(zao)。从本书的每篇小文(wen)章中都可获得有趣的新知,文(wen)章活(huo)泼、生动(dong),是极好的休闲读物。

《我在北京送快递》

胡安焉的《我在北京送快递》(湖南(nan)文(wen)艺出版社,2023年)。本书在各(ge)种图(tu)书评(ping)选(xuan)活(huo)动(dong)中获奖,知名度相当高。我买(mai)到的书,已是2024年2月的第八次印刷了。这的确(que)是一本好书,向我们呈现了奋斗在社会底层的青(qing)年的生活(huo)史,不仅写(xie)出了快递小哥的艰辛,也折(she)射(she)出了社会各(ge)个阶层的状态。作者对自身经历(li)的描写(xie),真实(shi)、亲切又感人。希望以后会有更多此类反映社会现实(shi)的好书。

《深渊》

深蓝的《深渊》(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本月读的唯一一本小说,是我喜欢(huan)的侦探小说,写(xie)上世纪(ji)九十年代某石油城发(fa)生的系列杀(sha)人案,五年后方才破案,情节相当曲折(she),悬念也多,将包括公安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在内的各(ge)种人物都写(xie)得栩栩如生。读来消闲,相当合适。

《布达佩斯(si)之秋》

还有一本《布达佩斯(si)之秋》(天津人民(min)出版社,2024年),写(xie)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没有什么新资料,也缺乏深入分(fen)析,仅仅是描写(xie)了整个事件的过程(cheng)。这本硬(ying)邦邦的小册子是我在网(wang)上买(mai)的,如果(guo)不是收在一套丛(cong)书中,恐(kong)怕难以出版。读罢(ba)颇有上当之感。

这个月国内作者的书读了十六本,占三分(fen)之二,以下就是译(yi)作了。

《生而无权:资本主(zhu)义与奴隶制度》

埃里克·威廉(lian)斯(si)的《生而无权:资本主(zhu)义与奴隶制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作者是特(te)立尼达-多巴哥独立后的首任总统,也是一位研究(jiu)奴隶制的历(li)史学家。资本主(zhu)义的发(fa)展伴随着血和泪,它的繁荣建立在奴隶的苦难之上。英国先是靠(kao)私掠船这种海盗(dao)行为(wei)来积(ji)累原始资本,此后主(zhu)要从事奴隶的“三角贸易”,即(ji)先从英国将廉(lian)价(jia)的工艺品运到非(fei)洲(zhou)出售,再将非(fei)洲(zhou)的奴隶运到美洲(zhou)出售,最后将美洲(zhou)的糖(tang)运回英国出售。这种贸易使许多人致富,也为(wei)资本主(zhu)义的发(fa)展带来了第一桶金。等到英国工业革命成功,才开始禁止三角贸易。无论从事还是禁止奴隶贸易,完全由(you)资本主(zhu)义发(fa)展的需求(qiu)决(jue)定,与道(dao)德(de)、信仰(yang)无关。本书正是详细(xi)介绍这一段历(li)史的。作者既有历(li)史学家的眼光,又有对奴隶的深切人文(wen)关怀和对奴隶制的刻骨仇恨(hen)。这样一来,作者笔下的这段历(li)史就格外感人。

《隔(ge)离:防疫安全线的历(li)史与未来》

杰夫·马纳夫与妮古(gu)拉(la)·特(te)莉的《隔(ge)离:防疫安全线的历(li)史与未来》(生活(huo)·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一场(chang)全球流行的疫情,让普通民(min)众对隔(ge)离政策有了切身体会。回顾历(li)史,从1377年黑死病爆发(fa)到今天,隔(ge)离都是一种重要的防疫方法。本书通过田野调查(cha),从公众卫生、历(li)史和社会的角度分(fen)析了历(li)次隔(ge)离政策带来的种种影响。如何建立一种既有利于防疫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权的制度,是各(ge)国都在探讨的问题。书中既有实(shi)际案例,又有理论分(fen)析,写(xie)法有趣,分(fen)析深入。与历(li)史长河之中的许多重大事件相比,隔(ge)离似乎只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只是,我们未来可能还会面对各(ge)类流行病,也可能还会采取隔(ge)离手段。从这段隔(ge)离的历(li)史中,我们可以尽量汲取经验与教(jiao)训,这就是本书的意义。

《流动(dong)的森林:一部清代市场(chang)经济史》

张(zhang)萌的《流动(dong)的森林:一部清代市场(chang)经济史》(上海人民(min)出版社,2024年)。木材是生活(huo)的必(bi)需品,政府(fu)和民(min)间都存在大量的建造(zao)需求(qiu),而在不断满足这些需求(qiu)的过程(cheng)中,木材市场(chang)就渐渐形成了,与此同时,各(ge)种制度也在交易中不断形成和完善(shan)。森林资源是有限的,要保证供给能持续满足需求(qiu),就需要造(zao)林,并保持生态平衡。有些国家采取的是政府(fu)干预(yu)的方法,而对清代中国而言,更多地是依靠(kao)市场(chang)来解(jie)决(jue)。木材的利用源源不断地吸引造(zao)林者,而树木生长的长期性要求(qiu)未来的利益得到保证,这就有了共有制的产权结构。自发(fa)的市场(chang)秩序是如何形成的?这段林业的发(fa)展历(li)程(cheng),恰(qia)恰(qia)是市场(chang)机制自发(fa)形成的过程(cheng)。

《艺术与犯罪:艺术市场(chang)的掠夺、造(zao)假与诈骗》

史蒂芬·科德(de)霍夫、托比亚斯(si)·蒂姆的《艺术与犯罪:艺术市场(chang)的掠夺、造(zao)假与诈骗》(上海书店出版社,2023年)。源于人性的贪婪会激发(fa)许多犯罪行为(wei),而艺术品交易的高价(jia)位尤(you)其会使得这类犯罪高发(fa),而现代科技手段的发(fa)展也让许多犯罪行为(wei)更具可行性和隐蔽性。本书描述的犯罪包括低(di)级的盗(dao)窃、绑架,也包括更为(wei)高级的造(zao)假、诈骗。本书从这些犯罪行为(wei)中总结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也是艺术品市场(chang)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本书的事例很多,读来有趣,也可以增加对艺术品的知识。

《被遗忘的倒霉(mei)蛋:苏联战(zhan)场(chang)的美国空军与大同盟的瓦解(jie)》

沙希利·浦(pu)洛(luo)基的《被遗忘的倒霉(mei)蛋:苏联战(zhan)场(chang)的美国空军与大同盟的瓦解(jie)》(广东(dong)人民(min)出版社,2024年)。二战(zhan)期间,美军为(wei)了成功轰炸德(de)国,经苏联同意,在其境(jing)内修建了三个机场(chang)。这种协议之所以能够达成,是出于反法西斯(si)的共同利益,对苏联来说,这种合作对苏军反攻也是有利的。然而,由(you)于双方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巨大差异,合作并不顺利,例如苏军利用财(cai)务手段对美军处处加以限制,而苏美双方的人员由(you)于经济发(fa)展水平、思想意识与生活(huo)习(xi)惯都不相同,相处也并不愉快。一旦共同的利益弱化乃至消失,分(fen)歧与对立就会迅速扩(kuo)大,何况苏方的无理取闹给美方造(zao)成了种种困难。因此二战(zhan)结束后,这种合作关系就彻底破裂了,“冷战(zhan)”随即(ji)开启。作者是著名历(li)史学家,这类非(fei)虚构作品是他(ta)的拿手好戏。他(ta)的另外三本书也由(you)广东(dong)人民(min)出版社翻(fan)译(yi)出版,同样精彩,值得一读。

《诱拐》

本田靖春的《诱拐》(上海译(yi)文(wen)出版社,2024年)。本书是“译(yi)文(wen)纪(ji)实(shi)”中“真实(shi)罪案”系列之一种,写(xie)的是日本某个诱拐杀(sha)人事件经历(li)两年告破的过程(cheng)。这一事件发(fa)生在上世纪(ji)六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而背后折(she)射(she)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shi):经济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普惠的福利,罪犯正是繁荣时期仍然生活(huo)贫困的社会底层人员,甚至他(ta)对赎金的要求(qiu)也仅仅是五十万日元。诱拐自然是犯罪行为(wei),而作者提醒我们,在此之外,罪犯的命运也值得关注和思考。

《人类知识演化史》

于尔根·雷恩(en)的《人类知识演化史》(九州出版社,2024年)。一本大部头的学术精品,全书六十一万多字,读起来并不容易,想要理解(jie)全书,开头“本书的故(gu)事”中对全书内容的概括介绍值得仔细(xi)阅读。本书建构了一个有关知识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知识的定义、知识结构与社会的相互影响、知识的传播,以及未来知识的发(fa)展等方面。应该讲,全书的论述是全面而精辟的,有许多创见,体现出德(de)国学者严肃的治学态度,但不适合一般读者读,关心这种专业话题的读者不妨(fang)一读,从中可以大有所得。

《我们从未中产过:社会流动(dong)性如何误导了我们》

豪道(dao)斯(si)·魏斯(si)的《我们从未中产过:社会流动(dong)性如何误导了我们》(上海文(wen)艺出版社,2024年)。不少人的自我定位是“中产阶级”,而这个概念是由(you)社会学、经济学提出来的,将之作为(wei)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但作者通过对德(de)国、以色列和美国的民(min)族志调查(cha),否定了这一范畴。作者认为(wei),“中产阶级”暗示了许多我们其实(shi)并不享有的权利,这只是一种强加给人们的意识形态。这本书篇幅不大,却带给我们相当多的思考。

这个月读到的好书不少,依惯例推荐(jian)五本:《中世纪(ji)》《科举与士(shi)林风气》《南(nan)国多秀士(shi)》《生而无权》以及《隔(ge)离》。像《中世纪(ji)》这样的书,网(wang)上的相关介绍并不多,但依旧值得推荐(jian),希望引起大家注意。

发(fa)布于:上海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