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2024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17期-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首展讲述“共和国脊梁”的大情怀,展览,科技,展品
2024-06-02 04:32:52
2024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17期-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首展讲述“共和国脊梁”的大情怀,展览,科技,展品

今(jin)天(5月30日(ri))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ri)”,中国科学家博物馆(guan)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首展同步亮相。首展包括1个主展和5个专题展,主展为“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guan)馆(guan)藏精品展”,展出了190余位科学家的采集资料,400余件(jian)(套)实物。

5月30日(ri),中国科学家博物馆(guan)面向公众开放,并举办首展活动。新京报记者 薛(xue)珺 摄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提供藏品资源

2009年经(jing)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协联(lian)合中组部等11部委共同组织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15年来,已先(xian)后启动674位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获(huo)得实物原(yuan)件(jian)资料14.7万件(jian)、数字化资料34.5万件(jian)、视(shi)频资料47万分钟(zhong)、音频资料56万分钟(zhong),涵盖了中国科学家在学术成长过程中的书(shu)信、手稿(gao)、科学仪器、著作、音视(shi)频和记录(lu)中国科技发展重大事件(jian)的相关(guan)文(wen)物、文(wen)献等珍贵史料,为中国科学家博物馆(guan)建(jian)设(she)提供了丰富藏品资源。

2023年,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正式建(jian)成投入使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guan)实体(ti)馆(guan)建(jian)设(she)进入快车道,其中3000平(ping)方米藏品库房和常(chang)设(she)展厅成为史料永久收藏展陈的空间(jian)载体(ti),7500平(ping)方米展厅面积可用于举办科学家专题展览。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guan)位于北京奥林匹(pi)克文(wen)化结(jie)合区,集“采集、馆(guan)藏、研究、展示、教育(yu)、宣传”功能为一体(ti),致(zhi)力于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今(jin)天,中国科学家博物馆(guan)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同期举办首展系列活动。

5月30日(ri),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li)伟参观展览。新京报记者 薛(xue)珺 摄

400余件(jian)套实物讲述科学家故事

首展的主展为“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guan)馆(guan)藏精品展”,展出了190余位科学家的采集资料,400余件(jian)(套)实物。

展览中有多个记录(lu)中国科技发展重大事件(jian)的展品。1950年8月,中华(hua)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简称科代会)召开,决定成立(li)全国科联(lian)和全国科普两个组织。从此(ci),中国的科技团体(ti)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各自独立(li)活动逐步走向了联(lian)合统一,并最终于1958年9月召开了全国科联(lian)和全国科普的全国代表大会,成立(li)了中华(hua)人民(min)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即今(jin)天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展览展示了中华(hua)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的签名旗,内有周恩来、朱(zhu)德、李四光、竺可桢、钱三(san)强、华(hua)罗庚等人的签名。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隆重召开,邓小平(ping)发表重要(yao)讲话,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重要(yao)论断,我国科技事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昆虫学家尹文(wen)英出席(xi)了大会,展品中,她的汇报手稿(gao)体(ti)现了她当时的感(gan)动和振奋之情。

展品中还蕴藏着科学家们(men)的爱国情怀。新中国成立(li)初期,百(bai)业待兴。党和政府向海外(wai)科技专家和留学生发出了“祖国需要(yao)你们(men)”的号召,累计有1500多名中国留学生响应祖国召唤回国参加新中国建(jian)设(she)。展品中,有一张128位归国留美学人在“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上的合影。船上“群星璀璨”,合影中包括“两弹元勋”邓稼先(xian)、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yao)奠基人之一叶笃(du)正等。

展览还体(ti)现了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敢为人先(xian)的精神。地球环境科学领域专家刘东生开创了中国的黄土学,带领中国第四纪研究和古全球变化研究跻身于世界(jie)领先(xian)行列。展品中包含他采集的中国的黄土样本、考(kao)察笔记和科考(kao)相册。

家风绘就科学底(di)色。展品中,一封封充满温情而又意(yi)涵隽(juan)永的家信,传递着科学家们(men)对学术的执着与对国家科技发展的使命感(gan)。其中,一封“中国核(he)潜艇之父”彭士禄与孙女(nu)彭瑶签订的“合同”既充满了天伦之乐(le)和童真,也(ye)反映出彭士禄晚年仍坚持高强度的科研工作。“合同”中,“小朋(peng)友”要(yao)求“老朋(peng)友”每天晚上12点以前必须睡觉。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huo)得者曾庆存当天参观了展览。“没(mei)想到之前提供的资料,会成为博物馆(guan)的收藏品。”他说,展览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素(su)材,为今(jin)后研究积累了原(yuan)始资料。

主展区醒目位置上布置着我国第一颗核(he)航弹1:1模(mo)型。新京报记者 薛(xue)珺 摄

5个专题展览亮点纷呈

5个专题展览主要(yao)包括:“许身国威壮河山——纪念邓稼先(xian)百(bai)年诞辰生平(ping)事迹展”“归来——20世纪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展”“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展”“原(yuan)本山川(chuan) 极命草木——《中国植物志》编纂史展览”“工师于国——工业遗产背后的中国工程师主题展”,总展览面积为5000平(ping)方米。

其中“归来——20世纪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一)”专题展讲述的是20世纪50年代朱(zhu)光亚、梁思礼等17位留美学者胸怀报国热情,克服艰(jian)难险(xian)阻(zu),毅然归来报效祖国的故事。展览展出有亲(qin)历(li)人员所(suo)用实物等展品50余件(jian),史料图片近(jin)150张。展览内容包括朱(zhu)光亚在美国牵头组织起草《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动员同学一起回国;梁思礼在乘船归国途(tu)中用无线电收听到新中国成立(li)的消息(xi)后,与同学用白床(chuang)单、红药水等物依靠想象制作五星红旗;鲍文(wen)奎在归国途(tu)中两次机缘(yuan)巧合躲过美国追捕,并帮(bang)助(zhu)赵忠尧带回核(he)物理研究器材等故事。

中国拥有3万多种植物,是全球第三(san)大植物资源国。《中国植物志》作为我国植物的户口册和信息(xi)库,既是掌握和利(li)用国家植物资源的重要(yao)依据,也(ye)是发展现代植物学的基础。这部著作由全国80余家科研教学单位、312位作者和164位绘图人员合作,于2004年全部出版(ban)。《中国植物志》编纂史展览以《中国植物志》编纂历(li)史为脉(mai)络(luo),以几代科学家的故事为主线,带领大家回溯这段辉煌又艰(jian)辛的历(li)史。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牵 校对 张彦君

发布于:北京市(shi)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