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145期彩图片-正气传家,追求真理,刘揆一矢志革命的“笃”与“踔”|家传·湖湘家风故事,刘道,湘潭,黄兴
2024-06-02 05:32:16
145期彩图片-正气传家,追求真理,刘揆一矢志革命的“笃”与“踔”|家传·湖湘家风故事,刘道,湘潭,黄兴

编者按:家风是建(jian)立在中华文化之(zhi)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shen)足(zu)印。党的二十大报告(gao)指出,要(yao)弘扬中华传统美(mei)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jian)设。这是“家教家风”首(shou)次出现(xian)在党代会报告(gao)中。

“惟楚有材”,为何“于斯为盛”,与(yu)湖(hu)南众(zhong)多(duo)家庭重视家风传承有很大关系。无(wu)数(shu)湖(hu)湘先贤不仅自身(shen)功成名就,还留(liu)下了大量家教家训,被后世弘扬传承。红网时(shi)刻新闻特别推出《家传·湖(hu)湘家风故事》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奋发有为的时(shi)代精神(shen)。

红网时(shi)刻新闻记者 刘(liu)璇 摄影 陈杰 视频 任晔 湘潭(tan)报道

在辛亥革命的洪流中,湖(hu)南走出的革命志士(shi)不胜枚举,许(xu)多(duo)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但有一位,知道的人并不多(duo)。他就是同盟会领袖人物之(zhi)一、华兴会创始人之(zhi)一——刘(liu)揆一。

刘(liu)揆一,祖(zu)籍(ji)衡山,1878年生于湘潭(tan)的一个农民家庭。

在湖(hu)南,找寻刘(liu)揆一的故事,要(yao)从刘(liu)烈士(shi)祠出发。

最初(chu),这是湘潭(tan)县为了纪念刘(liu)揆一的胞弟——刘(liu)道一烈士(shi)而建(jian)造(zao)的。

后来(lai),刘(liu)揆一去世后埋葬于此,他的后人也一直(zhi)居住在此地,守护一门忠(zhong)烈。

刘(liu)烈士(shi)祠。

刘(liu)揆一、刘(liu)道一两兄弟,被人称作“湘潭(tan)刘(liu)氏双(shuang)雄(xiong)”。

这个家庭,如何培(pei)养出两位顶天立地的革命志士(shi)?有着怎样的家风传承?

正(zheng)气传家

前不久,观潮君来(lai)到位于湘潭(tan)市雨湖(hu)区的刘(liu)烈士(shi)祠,探寻刘(liu)揆一、刘(liu)道一兄弟的革命往(wang)事。

刘(liu)烈士(shi)祠位于湘潭(tan)城(cheng)正(zheng)街的老居民房深处,祠堂为两层砖木建(jian)筑。

一楼堂屋(wu)正(zheng)中,是雕塑艺术家、刘(liu)揆一的孙女刘(liu)瑜在2006年12月(yue)刘(liu)道一逝世100周(zhou)年时(shi),为其(qi)雕刻的半身(shen)像(xiang)。

刘(liu)道一烈士(shi)雕像(xiang)。

半身(shen)像(xiang)背面(mian)墙上的文字,是刘(liu)道一牺牲后,孙中山和(he)黄兴为他写的挽诗。

厢房则(ze)是关于刘(liu)揆一、刘(liu)道一的生平陈列,以及他们使用过(guo)的家具,与(yu)他人的来(lai)往(wang)书信(xin)。

长期以来(lai),关于刘(liu)揆一、刘(liu)道一的资料非常(chang)缺乏。湖(hu)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饶怀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zhi)致力于研究刘(liu)氏兄弟。

饶怀民告(gao)诉观潮君,刘(liu)揆一家族最大的特点是“正(zheng)气传家”。

刘(liu)揆一的父亲刘(liu)方峣,富有正(zheng)义感,曾(ceng)在湘军曾(ceng)国荃的手下服役。

有一次,刘(liu)方峣捕获太(tai)平军总制林迪荣,在审讯时(shi)反受其(qi)感染,感受到了清(qing)廷的腐朽与(yu)没落,私自放跑了林迪荣,自己则(ze)逃回乡里。

刘(liu)揆一承袭了父亲的一身(shen)正(zheng)气。

刘(liu)揆一起居室。

刘(liu)方峣在湘潭(tan)县衙署当差时(shi),奉(feng)命缉捕哥老会首(shou)领马福益,他事先密(mi)嘱刘(liu)揆一向马福益通风报信(xin)。

刘(liu)揆一抢在捕快(kuai)到来(lai)之(zhi)前,抄小路找到马福益寄(ji)居的湘潭(tan)江边一家小客栈报信(xin),使马福益免于被捕。两人因此结下友情,共同为中国近代民主(zhu)革命作出了贡献。

“刘(liu)方峣的德言懿行,尤其(qi)是他这种言传身(shen)教的正(zheng)义感,对年轻时(shi)的刘(liu)揆一、刘(liu)道一影响很大。”饶怀民说。

刘(liu)道一是中国近代民主(zhu)革命家,少年时(shi)期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其(qi)兄刘(liu)揆一的影响较大。

1906年,同盟会领导(dao)的萍浏(liu)醴起义失(shi)败后,刘(liu)道一被清(qing)吏逮捕。

面(mian)对严刑拷问,他坚(jian)贞不屈,以至肌肤尽裂,血(xue)流遍地,仍高呼“士(shi)可(ke)杀,不可(ke)辱,死即死耳”。

当年12月(yue)31日,刘(liu)道一在长沙(sha)浏(liu)阳门外就义,年仅22岁(sui)。

屏风上为刘(liu)道一在狱中写下的诗句。

得知刘(liu)道一牺牲的消息后,同盟会总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黄兴与(yu)刘(liu)揆一相抱痛哭。很多(duo)革命党人写挽诗,盛赞刘(liu)道一的革命气节,至今(jin)尚存80多(duo)首(shou)。

民国建(jian)立后,刘(liu)揆一将黄兴、杨度等悼念刘(liu)道一的诗文编辑成册,题名《衡山正(zheng)气集》,以传示(shi)后人,用“正(zheng)气”激励晚辈。

被誉为“革命的道德家”

刘(liu)氏兄弟年少时(shi),刘(liu)方峣便(bian)望子成龙,希望两兄弟好好读书。

刘(liu)揆一早年在向子女回顾自己读书时(shi)的情景时(shi)说,自己和(he)刘(liu)道一最初(chu)上私塾,学的是旧东西,但他们读书很努力。后来(lai)湖(hu)南开办新学,才让他们打(da)开眼界。

为了多(duo)读书,兄弟俩曾(ceng)把自己锁在房里,几个月(yue)足(zu)不出户,饮食都由家人从窗口送(song)进去。

那时(shi),湖(hu)南开风气之(zhi)先,常(chang)有名人来(lai)长沙(sha)讲学。他们不怕路远,跑到省城(cheng)去听课。

1894年,刘(liu)揆一就读于经学大师王闿运门下,打(da)下了深厚(hou)的国学根基。

后来(lai)在留(liu)学热潮的影响下,刘(liu)揆一于1903年春自费赴日本留(liu)学。

刘(liu)揆一与(yu)黄兴结识就是在日本留(liu)学期间,因志同道合(he),两人遂成密(mi)友。

华兴会重要(yao)成员合(he)影,后排左起第(di)四人为刘(liu)揆一。

他们经常(chang)在一起探讨救国途径(jing),且一致认为,非武装起义推翻清(qing)廷不可(ke)。

1903年夏秋,黄兴、陈天华先后回国,从事革命活动。随后,刘(liu)揆一也回到国内。

黄兴应聘在长沙(sha)明德、经正(zheng)学堂担(dan)任教师,刘(liu)揆一则(ze)在醴陵渌江中学堂任监督。两人在课余积极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

经过(guo)一段时(shi)间的宣传工作,他们决定筹建(jian)反清(qing)革命团(tuan)体——华兴会。

1904年2月(yue)15日,华兴会在长沙(sha)成立,黄兴为会长,刘(liu)揆一、宋教仁等为副(fu)会长。

第(di)二年的8月(yue)20日,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为庶务干事。1907年,刘(liu)揆一也加入同盟会,并被任命为庶务干事。

如果说刘(liu)道一是近代民主(zhu)革命的殉道者,那刘(liu)揆一则(ze)是近代民主(zhu)革命的倡(chang)导(dao)者。

弟弟被杀害(hai),不仅没有把刘(liu)揆一吓倒,反而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1907年,他成为了同盟会本部的主(zhu)要(yao)负(fu)责人之(zhi)一。

时(shi)值革命低潮,同盟会内部有风波(bo),也有分歧。

刘(liu)揆一处事不偏不倚,顾全大局,处处维护团(tuan)结,表(biao)现(xian)出了良好的道德情操,被誉为“革命的道德家”。

1911年武昌起义后,刘(liu)揆一与(yu)黄兴等赴武汉,为稳定武汉战局、促(cu)进南京临时(shi)政府的建(jian)立做出了重要(yao)贡献。

1912年,刘(liu)揆一任袁世凯政府工商总长,提出了“工商立国”的理论,并在第(di)二年发表(biao)著(zhu)名的《国本论》,使其(qi)“工商立国”的理论进一步(bu)完善。

翌年7月(yue),刘(liu)揆一弃职去天津(jin)创办《公民报》,以报纸为武器,反对帝(di)制。

袁世凯以金钱官爵作诱饵,希望《公民报》不再刊登反对帝(di)制的言论,被刘(liu)揆一严词拒绝。

1915年,袁世凯勾结日本帝(di)国主(zhu)义,密(mi)谋签订丧权(quan)辱国的《二十一条(tiao)》。《公民报》获悉密(mi)约内容,立即予(yu)以揭露,袁世凯的卖国行径(jing)引起国内外一致反对。

“九·一八(ba)”事变发生后,刘(liu)揆一忧心如焚,写下了上万言的《救国方略之(zhi)我见》。

1933年,刘(liu)揆一被蒋介石聘为行政院顾问,但因他发表(biao)联共言论,翌年被罢免,从此隐居湖(hu)南的洪江。

据刘(liu)揆一的二儿子刘(liu)安鼐回忆(yi),1934年暑假(jia)的时(shi)候,他到南京一家旅舍去探望父亲,看到他正(zheng)在分发一本题为《救国之(zhi)我见》的小册子。内容是呼吁国人督促(cu)政府停止(zhi)内战,共同抗日。

抗战期间,刘(liu)揆一过(guo)着十分清(qing)苦的生活,还得了肺(fei)结核。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he)人民政府没有忘记这位民主(zhu)革命的斗士(shi)。刘(liu)揆一被聘为湖(hu)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

刘(liu)烈士(shi)祠与(yu)曙光学校一墙之(zhi)隔。

刘(liu)揆一去世后,刘(liu)安鼐在书桌抽屉里,发现(xian)有毛泽东于1949年和(he)1950年写给父亲的两封信(xin)。

1950年秋,毛泽东曾(ceng)邀刘(liu)揆一去北(bei)京晤谈。可(ke)惜刘(liu)揆一病重,未能成行。

同年11月(yue)1日,刘(liu)揆一在湘潭(tan)刘(liu)烈士(shi)祠病逝,享年72岁(sui)。

先辈已故,精神(shen)长存

刘(liu)揆一的一生,遭受过(guo)到很多(duo)的误(wu)解和(he)打(da)击,但他从未退缩,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气节。

刘(liu)成烈是刘(liu)揆一最小的孙子,他形容祖(zu)父是一个“痛苦的革命家”。

刘(liu)揆一曾(ceng)留(liu)下遗言,死后把他埋在刘(liu)烈士(shi)祠,在墓前刻下四个大字——“衡山正(zheng)气”。

可(ke)以说,正(zheng)气贯穿了他的一生。

刘(liu)揆一之(zhi)墓。

“政治上的坚(jian)定、思想上的坚(jian)毅(yi)和(he)行动上的坚(jian)韧,三者结合(he),集中体现(xian)出士(shi)人群体的浩然(ran)正(zheng)气,即‘衡山正(zheng)气’。”饶怀民说,刘(liu)揆一的家族成员,都受到了“衡山正(zheng)气”的熏陶。

刘(liu)成烈说,当年祖(zu)父变卖自家田产(chan),就是筹措资金为革命购买武器,“这种民族大义,是湖(hu)湘精神(shen)的体现(xian);在我们家里,就

发布于:湖(hu)南省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