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2024年公开141-国务院: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节能,重点,能源
2024-06-02 06:01:56
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2024年公开141-国务院: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节能,重点,能源

5月29日周(zhou)三(san),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jiang)碳行动方案》,强调重点控制(zhi)化石(shi)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jiang)碳专项行动。

方案提到,严格合理控制(zhi)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gao)效利用,推(tui)动煤电低碳化改造(zao)和建设,推(tui)进煤电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灵活性改造(zao)、供热改造(zao)“三(san)改联动”。严格实施大(da)气污(wu)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zhi),重点削(xue)减非(fei)电力(li)用煤,持续推(tui)进燃(ran)煤锅炉关停(ting)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ti)代和散煤治理。对大(da)气污(wu)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建和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ti)代。合理控制(zhi)半焦(兰炭)产业规模。到2025年底(di),大(da)气污(wu)染防治重点区域平原(yuan)地区散煤基本清零,基本淘汰35蒸(zheng)吨/小时及以下燃(ran)煤锅炉及各类燃(ran)煤设施。

严格落实电解铝(lu)产能置(zhi)换,从严控制(zhi)铜、氧化铝(lu)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da)力(li)发展再(zai)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di),再(zai)生金属供应占比达(da)到24%以上,铝(lu)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gao)到90%以上。

方案还提出,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da)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tui)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da)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zhi)宜发展生物(wu)质能,统筹推(tui)进氢能发展。到2025年底(di),全国非(fei)化石(shi)能源发电量占比达(da)到39%左右。加快建设大(da)型风电光伏基地外(wai)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li)。加快配电网(wang)改造(zao),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li)。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da)力(li)发展微电网(wang)、虚拟电厂、车网(wang)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di),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wan)千瓦、4000万(wan)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li)一般应达(da)到最大(da)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da)用电负荷峰谷(gu)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li)应达(da)到最大(da)用电负荷的5%以上。

《2024—2025年节能降(jiang)碳行动方案》全文

节能降(jiang)碳是积极稳妥推(tui)进碳达(da)峰碳中和、全面推(tui)进美丽(li)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hui)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加大(da)节能降(jiang)碳工作推(tui)进力(li)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da)努力(li)完成“十四五”节能降(jiang)碳约束性指标,制(zhi)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hui)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da)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tai)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nian),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xian)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zhi)化石(shi)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jiang)碳专项行动,更高(gao)水平更高(gao)质量做好节能降(jiang)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jiang)碳的经济效益、社会(hui)效益和生态(tai)效益,为实现碳达(da)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单(dan)位国内生产总值(zhi)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jiang)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dan)位增加值(zhi)能源消耗降(jiang)低3.5%左右,非(fei)化石(shi)能源消费占比达(da)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wan)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

2025年,非(fei)化石(shi)能源消费占比达(da)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wan)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da)努力(li)完成“十四五”节能降(jiang)碳约束性指标。

二、重点任务

(一)化石(shi)能源消费减量替(ti)代行动

1.严格合理控制(zhi)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gao)效利用,推(tui)动煤电低碳化改造(zao)和建设,推(tui)进煤电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灵活性改造(zao)、供热改造(zao)“三(san)改联动”。严格实施大(da)气污(wu)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zhi),重点削(xue)减非(fei)电力(li)用煤,持续推(tui)进燃(ran)煤锅炉关停(ting)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ti)代和散煤治理。对大(da)气污(wu)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建和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ti)代。合理控制(zhi)半焦(兰炭)产业规模。到2025年底(di),大(da)气污(wu)染防治重点区域平原(yuan)地区散煤基本清零,基本淘汰35蒸(zheng)吨/小时及以下燃(ran)煤锅炉及各类燃(ran)煤设施。

2.优化油(you)气消费结构。合理调控石(shi)油(you)消费,推(tui)广先(xian)进生物(wu)液体燃(ran)料、可持续航空燃(ran)料。加快页岩油(you)(气)、煤层气、致密油(you)(气)等非(fei)常规油(you)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tian)然气消费,优先(xian)保(bao)障(zhang)居民生活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nuan)。除石(shi)化企业现有自备机组外(wai),不(bu)得采用高(gao)硫石(shi)油(you)焦作为燃(ran)料。

(二)非(fei)化石(shi)能源消费提升行动

1.加大(da)非(fei)化石(shi)能源开发力(li)度。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da)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tui)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da)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zhi)宜发展生物(wu)质能,统筹推(tui)进氢能发展。到2025年底(di),全国非(fei)化石(shi)能源发电量占比达(da)到39%左右。

2.提升可再(zai)生能源消纳能力(li)。加快建设大(da)型风电光伏基地外(wai)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li)。加快配电网(wang)改造(zao),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li)。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da)力(li)发展微电网(wang)、虚拟电厂、车网(wang)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di),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wan)千瓦、4000万(wan)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li)一般应达(da)到最大(da)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da)用电负荷峰谷(gu)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li)应达(da)到最大(da)用电负荷的5%以上。

3.大(da)力(li)促进非(fei)化石(shi)能源消费。科(ke)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bao)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jiang)低至(zhi)90%。“十四五”前三(san)年节能降(jiang)碳指标进度滞(zhi)后地区要实行新上项目非(fei)化石(shi)能源消费承诺,“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gao)耗能项目的非(fei)化石(shi)能源消费比例不(bu)得低于20%,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提高(gao)比例要求。加强可再(zai)生能源绿色电力(li)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交易与节能降(jiang)碳政(zheng)策衔接,2024年底(di)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

(三(san))钢铁行业节能降(jiang)碳行动

1.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zhi)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zao)、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ran)。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十四五”前三(san)年节能降(jiang)碳指标完成进度滞(zhi)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yuan)则(ze)上不(bu)得新增钢铁产能。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须达(da)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bao)绩效A级水平。

2.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大(da)力(li)发展高(gao)性能特种钢等高(gao)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zhi)基础原(yuan)材料产品出口(kou)。推(tui)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da)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zha)企业及工序。大(da)力(li)推(tui)进废钢循环利用,支(zhi)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di),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li)争提升至(zhi)15%,废钢利用量达(da)到3亿吨。

3.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推(tui)进高(gao)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yu)热、低品位余(yu)热综合利用,推(tui)广铁水一罐到底(di)、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衔接技术。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到2025年底(di),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da)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zao)或淘汰退出,全国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zao);与2023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jiang)低2%左右,余(yu)热余(yu)压余(yu)能自发电率提高(gao)3个百(bai)分点以上。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wan)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wan)吨。

(四)石(shi)化化工行业节能降(jiang)碳行动

1.严格石(shi)化化工产业政(zheng)策要求。强化石(shi)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严控炼油(you)、电石(shi)、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zhi)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石(shi)化化工项目须达(da)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bao)绩效A级水平,用于置(zhi)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ting)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全面淘汰200万(wan)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zhi)。到2025年底(di),全国原(yuan)油(you)一次加工能力(li)控制(zhi)在10亿吨以内。

2.加快石(shi)化化工行业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强高(gao)压低压蒸(zheng)汽、驰放气、余(yu)热余(yu)压等回收利用,推(tui)广大(da)型高(gao)效压缩机、先(xian)进气化炉等节能设备。到2025年底(di),炼油(you)、乙烯、合成氨、电石(shi)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zao)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石(shi)化化工行业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形成节能量约4000万(wan)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1亿吨。

3.推(tui)进石(shi)化化工工艺流程再(zai)造(zao)。加快推(tui)广新一代离(li)子(zi)膜电解槽等先(xian)进工艺。大(da)力(li)推(tui)进可再(zai)生能源替(ti)代,鼓励可再(zai)生能源制(zhi)氢技术研发应用,支(zhi)持建设绿氢炼化工程,逐步降(jiang)低行业煤制(zhi)氢用量。有序推(tui)进蒸(zheng)汽驱(qu)动改电力(li)驱(qu)动,鼓励大(da)型石(shi)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

(五)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jiang)碳行动

1.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严格落实电解铝(lu)产能置(zhi)换,从严控制(zhi)铜、氧化铝(lu)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da)力(li)发展再(zai)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di),再(zai)生金属供应占比达(da)到24%以上,铝(lu)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gao)到90%以上。

2.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lu)项目须达(da)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bao)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lu)项目能效须达(da)到强制(zhi)性能耗限额标准先(xian)进值(zhi)。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da)到行业先(xian)进水平。

3.推(tui)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推(tui)广高(gao)效稳定铝(lu)电解、铜锍连(lian)续吹炼、竖式还原(yuan)炼镁、大(da)型矿热炉制(zhi)硅等先(xian)进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到2025年底(di),电解铝(lu)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da)到30%,可再(zai)生能源使用比例达(da)到25%以上;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da)到5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zao)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形成节能量约500万(wan)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wan)吨。

(六)建材行业节能降(jiang)碳行动

1.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水泥(ni)、平板玻璃产能置(zhi)换。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yu)警,推(tui)动水泥(ni)错(cuo)峰生产常态(tai)化。鼓励尾矿、废石(shi)、废渣、工业副产石(shi)膏等综合利用。到2025年底(di),全国水泥(ni)熟料产能控制(zhi)在18亿吨左右。

2.严格新增建材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水泥(ni)、陶瓷、平板玻璃项目须达(da)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bao)绩效A级水平。大(da)力(li)发展绿色建材,推(tui)动基础原(yuan)材料制(zhi)品化、墙体保(bao)温材料轻型化和装饰装修材料装配化。到2025年底(di),水泥(ni)、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da)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da)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zao)或淘汰退出。

3.推(tui)进建材行业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优化建材行业用能结构,推(tui)进用煤电气化。加快水泥(ni)原(yuan)料替(ti)代,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wu)资源化利用水平。推(tui)广浮(fu)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zhi)粉、低阻旋风预(yu)热器、高(gao)效篦冷机等节能工艺和设备。到2025年底(di),大(da)气污(wu)染防治重点区域50%左右水泥(ni)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zao)。2024—2025年,建材行业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形成节能量约1000万(wan)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0万(wan)吨。

(七)建筑节能降(jiang)碳行动

1.加快建造(zao)方式转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jiang)碳强制(zhi)性标准,强化绿色设计和施工管理,研发推(tui)广新型建材及先(xian)进技术。大(da)力(li)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tui)动智能建造(zao),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因地制(zhi)宜推(tui)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nuan),推(tui)动余(yu)热供暖(nuan)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底(di),城镇(zhen)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li)争达(da)到50%,城镇(zhen)建筑可再(zai)生能源替(ti)代率达(da)到8%,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长2000万(wan)平方米以上。

2.推(tui)进存量建筑改造(zao)。落实大(da)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zheng)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lao)旧小区改造(zao)等工作,推(tui)进热泵机组、散热器、冷水机组、外(wai)窗(幕墙)、外(wai)墙(屋顶)保(bao)温、照明设备、电梯、老(lao)旧供热管网(wang)等更新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改造(zao)。加快供热计量改造(zao)和按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明确量化目标和改造(zao)时限。实施节能门窗推(tui)广行动。到2025年底(di),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zao)面积较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城市供热管网(wang)热损失较2020年降(jiang)低2个百(bai)分点左右,改造(zao)后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率分别提高(gao)30%、20%。

3.加强建筑运行管理。分批次开展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督(du)查检查。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shi)制(zhi)度,严格公共建筑室(shi)内温度控制(zhi)。在大(da)型公共建筑中探索推(tui)广用电设备智能群(qun)控技术,合理调配用电负荷。

(八)交通运输节能降(jiang)碳行动

1.推(tui)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推(tui)动非(fei)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加快国内运输船舶和港(gang)口(kou)岸(an)电设施匹配改造(zao)。鼓励交通枢纽场站及路网(wang)沿(yan)线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加强充(chong)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zhi)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tui)进公交专用道连(lian)续成网(wang)。完善城市慢行系统。

2.推(tui)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lao)旧机动车,提高(gao)营运车辆能耗限值(zhi)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zhi)。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zhi)持政(zheng)策。推(tui)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tui)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dui)。推(tui)进老(lao)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tui)动开展沿(yan)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zao)工程试点。到2025年底(di),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jiang)低5%。

3.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tui)进港(gang)口(kou)集疏运铁路、物(wu)流园区及大(da)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tui)动大(da)宗(zong)货物(wu)及集装箱中长距离(li)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tui)动重点行业清洁运输。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xian)发展战略。加快城市货运配送绿色低碳、集约高(gao)效发展。到2025年底(di),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分别较2020年增长10%、12%,铁路单(dan)位换算周(zhou)转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jiang)低4.5%。

(九)公共机构节能降(jiang)碳行动

1.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jiang)碳管理。严格实施对公共机构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探索能耗定额预(yu)算制(zhi)度。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每年要将机关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报告同级人民政(zheng)府。到2025年底(di),公共机构单(dan)位建筑面积能耗、单(dan)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人均综合能耗分别较2020年降(jiang)低5%、7%、6%。

2.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和用能设备更新清单(dan)管理。推(tui)进煤炭减量替(ti)代,加快淘汰老(lao)旧柴油(you)公务用车。到2025年底(di),公共机构煤炭消费占比降(jiang)至(zhi)13%以下,中央和国家机关新增锅炉、变配电、电梯、供热、制(zhi)冷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先(xian)进水平占比达(da)到80%。

(十)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jiang)碳行动

1.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zao)。动态(tai)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xian)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tui)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与2021年相比,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gao)5个百(bai)分点以上、0.5个百(bai)分点以上,在运高(gao)效节能电机、高(gao)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gao)5个百(bai)分点以上、10个百(bai)分点以上,在运工商业制(zhi)冷设备、家用制(zhi)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gao)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da)到40%、60%、50%。

2.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循环利用。加快废旧物(wu)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处置(zhi)供需对接。开展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zhi)行动。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li)电池等回收利用。建立重要资源消耗、回收利用、处理处置(zhi)、再(zai)生原(yuan)料消费等基础数据库。

三(san)、管理机制(zhi)

(一)强化节能降(jiang)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落实原(yuan)料用能和非(fei)化石(shi)能源不(bu)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等政(zheng)策,细(xi)化分解各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jiang)碳目标任务。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统筹考核节能改造(zao)量和非(fei)化石(shi)能源消费量。加强节能降(jiang)碳形势分析,实施能耗强度降(jiang)低提醒预(yu)警,强化碳排放强度降(jiang)低进展评估。压实企业节能降(jiang)碳主体责任。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强化节能降(jiang)碳目标考核。

(二)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节能审查源头把关,切实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作用,坚决遏制(zhi)高(gao)耗能、高(gao)排放、低水平项目盲(mang)目上马。建立重大(da)项目节能审查权(quan)限动态(tai)调整机制(zhi),研究按机制(zhi)上收个别重点行业特大(da)型项目节能审查权(quan)限,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jing)影响评价制(zhi)度,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shi)气体排放环境(jing)影响评价。重大(da)能源工程建设依法开展规划环境(jing)影响评价。

(三(san))加强重点用能单(dan)位节能降(jiang)碳管理。建立重点用能单(dan)位节能管理档案,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审查,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开展重点领域能效诊(zhen)断,建立健全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dan)。将可再(zai)生能源电力(li)消纳责任权(quan)重分解至(zhi)重点用能单(dan)位。实行重点用能单(dan)位化石(shi)能源消费预(yu)算管理,超出预(yu)算部分通过购买绿电绿证进行抵消。

(四)加大(da)节能监察力(li)度。加快健全省、市、县三(san)级节能监察体系,统筹运用综合行政(zheng)执法、市场监管执法、特种设备监察、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强节能法律法规政(zheng)策标准执行情况监督(du)检查。到2024年底(di),各地区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dan)位节能监察;到2025年底(di),实现重点用能单(dan)位节能监察全覆盖。

(五)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与节能降(jiang)碳目标管理相适(shi)应的能耗和碳排放统计快报制(zhi)度,提高(gao)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夯实化石(shi)能源、非(fei)化石(shi)能源、原(yuan)料用能等统计核算基础。积极开展以电力(li)、碳市场数据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分析。

四、支(zhi)撑保(bao)障(zhang)

(一)健全制(zhi)度标准。推(tui)动修订节约能源法,适(shi)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dan)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制(zhi)度,强化激(ji)励约束,实施能源消费全链条管理。完善全国碳市场法规体系。结合推(tui)动大(da)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标国内国际先(xian)进水平,加快强制(zhi)性节能标准制(zhi)修订,扩大(da)标准覆盖范围(wei)。按照相关行业和产品设备能效前5%、前20%、前80%水平,设置(zhi)节能标准1级、2级、3级(或5级)指标。

(二)完善价格政(zheng)策。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wang)电价市场化改革(ge),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zhi)。严禁对高(gao)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强化价格政(zheng)策与产业政(zheng)策、环保(bao)政(zheng)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bao)绩效水平,完善高(gao)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zhi)度。深化供热计量收费改革(ge),有序推(tui)行两部制(zhi)热价。

(三(san))加强资金支(zhi)持。发挥政(zheng)府投资带动放大(da)效应,积极支(zhi)持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和用能设备更新,推(tui)动扩大(da)有效投资。鼓励各地区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zhi)持节能降(jiang)碳改造(zao)、用能设备更新、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li)提升。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jiang)碳的财税政(zheng)策。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yuan)则(ze)为节能降(jiang)碳项目提供资金支(zhi)持。

(四)强化科(ke)技引领。充(chong)分发挥国家重大(da)科(ke)技专项作用,集中攻关一批节能降(jiang)碳关键共性技术。扎实推(tui)进绿色低碳先(xian)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tui)广目录,倡导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积极培育重点用能产品设备、重点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

(五)健全市场化机制(zhi)。积极推(tui)广节能咨询、诊(zhen)断、设计、融资、改造(zao)、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tui)进用能权(quan)有偿使用和交易,支(zhi)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用能权(quan)跨省交易。稳妥扩大(da)全国碳排放权(quan)交易市场覆盖范围(wei),逐步推(tui)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quan)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dan)位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有序建设温室(shi)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夯实数据质量监管机制(zhi)。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做好与碳市场衔接,扩大(da)绿电消费规模。

(六)实施全民行动。结合全国生态(tai)日、全国节能宣传周(zhou)、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加大(da)节能降(jiang)碳宣传力(li)度,倡导简约适(shi)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能降(jiang)碳意识和能力(li)。充(chong)分发挥媒体作用,完善公众(zhong)参与制(zhi)度,加大(da)对能源浪(lang)费行为的曝光力(li)度,营造(zao)人人、事事、时时参与节能降(jiang)碳的新风尚。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锚定目标任务,加大(da)攻坚力(li)度,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先(xian)立后破,稳妥把握工作节奏,在持续推(tui)动能效提升、排放降(jiang)低的同时,着力(li)保(bao)障(zhang)高(gao)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尽最大(da)努力(li)完成“十四五”节能降(jiang)碳约束性指标。国家发展改革(ge)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调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生态(tai)环境(jing)部要加强“十四五”碳排放强度降(jiang)低目标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xi)化举措,压实责任,推(tui)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xi)。地方各级人民政(zheng)府对本行政(zheng)区域节能降(jiang)碳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细(xi)化落实方案,强化部署推(tui)进。重大(da)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本文来源:国务院官网(wang)

发布于:上海市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