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就业招聘变贷款培训? 老员工工作年限被“清零”?,公司,劳动,求职者
2024-06-19 00:28:11
就业招聘变贷款培训? 老员工工作年限被“清零”?,公司,劳动,求职者

羊城晚报记者(zhe)李焕坤

就业招(zhao)聘变贷款培训,广(guang)东如(ru)何(he)整顿(dun)“招(zhao)转培”乱象?老员工转签新公司,权益能不能不“清(qing)零”?6月11日,广(guang)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下简称“省人社厅”)上线(xian)广(guang)东“民声热线(xian)”,聚焦招(zhao)聘领域(yu)回应市民群众关切(qie)。

求职者(zhe)遭遇“招(zhao)转培”怎么办?

省人社厅:一经核实没(mei)收企业违法所得

小乐(le)今年刚(gang)满20岁,刚(gang)从老家(jia)到广(guang)州找工作。她在58同城投递简历后,被一位(wei)自称招(zhao)聘人员者(zhe)推荐到广(guang)州小分贝职业技能培训学(xue)校有(you)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分贝公司”)面试蛋糕学(xue)徒(tu)工作。然而,工作还没(mei)落实,她就在面试过程中受到了各(ge)种言辞的蛊惑和高薪待遇的诱惑。最后,在面试官的指导下,小乐(le)分期贷款支付了6880元培训费。

小乐(le)的遭遇不是个案(an)。在小分贝公司承租的十几平方米的房子(zi)里,住着十几名背负近(jin)万元贷款的求职者(zhe),她们平均年龄只有(you)19岁,大都是刚(gang)毕业的学(xue)生。

记者(zhe)通过调查发现,招(zhao)聘平台(tai)似乎成了许多企业“招(zhao)转培”的引流平台(tai)。企业先是利用“影(ying)子(zi)公司”在招(zhao)聘平台(tai)收集(ji)求职者(zhe)信息(xi),然后再绕过招(zhao)聘平台(tai)引导求职者(zhe)到培训公司面试。在面试时,面试官一边佯装招(zhao)聘,一边说服求职者(zhe)参加培训,所有(you)操作都指向了最后一步——贷款培训。

省人社厅一级巡视员周成表示,这是典型的“招(zhao)转培”现象。该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涉嫌(xian)虚(xu)假(jia)招(zhao)聘,甚至涉嫌(xian)欺诈;另一个是假(jia)培训或是低质(zhi)量(liang)培训。“这些问题一经核实,限令涉事企业改正,没(mei)收其违法所得,追究其责任。简单来说就是收了钱就要退钱,收了培训费就退培训费,如(ru)果涉嫌(xian)违法就移交(jiao)公安部(bu)门处理。”周成透露,目前人社部(bu)门已经关注这个问题,国家(jia)人社部(bu)联合市场监管部(bu)门、公安部(bu)门正在开展(zhan)专(zhuan)项行动。

就网络招(zhao)聘平台(tai)发布信息(xi)的真实性及如(ru)何(he)规范的问题,省人社厅人力资源市场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刘世明(ming)表示,如(ru)果出现有(you)关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虚(xu)假(jia)招(zhao)聘信息(xi)的情况,根(gen)据国务院《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结合具体情节,人社部(bu)门可依法责令改正、没(mei)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许可等。

省劳(lao)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监督(du)局局长高原提醒广(guang)大求职者(zhe),在求职过程中务必保持警惕(ti),谨(jin)防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索要身份证或其他个人证件;二是以各(ge)种名义提前收费,包括但不限于要求签订贷款协议以获取资金;三是安排从事不合法或不合规的工作。

老员工转签新公司工作年限或“清(qing)零”?

省人社厅:特定情况下工作年限可合并(bing)计(ji)算

近(jin)年来,劳(lao)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便利,但劳(lao)务派遣员工权益保障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xian)。

欧先生是珠海(hai)市一名邮政快递员,劳(lao)务公司是珠海(hai)市南方人力资源服务有(you)限公司。今年,他突(tu)然收到通知称,由于公司没(mei)有(you)中标,其劳(lao)动合同要与广(guang)东民企劳(lao)务公司改签。

这一批被要求转签到新公司的员工有(you)300多人,这些人大多通过邮政的渠道(dao)应聘,签约珠海(hai)市南方人力资源服务有(you)限公司,再被派遣至邮政工作。这些员工中,不乏签订了无固(gu)定期限劳(lao)动合同的人员。然而,在与新单位(wei)签署合同时,他们被要求放(fang)弃原有(you)的无固(gu)定期限合同,改签三年固(gu)定期限合同,工作年限也可能面临(lin)“清(qing)零”。部(bu)分劳(lao)动者(zhe)因(yin)拒绝签署而遭遇休假(jia)、调岗、降薪等。

对此,省人社厅劳(lao)动关系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杨春甫强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lao)动争议案(an)件适用法律(lu)问题的解释(shi)(一)》明(ming)确,劳(lao)动者(zhe)非因(yin)本人原因(yin)从原用人单位(wei)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wei)工作,原用人单位(wei)未支付经济补(bu)偿,劳(lao)动者(zhe)依据劳(lao)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与新用人单位(wei)解除劳(lao)动合同,或者(zhe)新用人单位(wei)向劳(lao)动者(zhe)提出解除、终止劳(lao)动合同,在计(ji)算支付经济补(bu)偿或赔偿金的工作年限时,劳(lao)动者(zhe)请(qing)求把在原用人单位(wei)的工作年限合并(bing)计(ji)算为新用人单位(wei)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杨春甫表示,如(ru)果关于劳(lao)动合同变更和调整没(mei)有(you)达成一致(zhi),劳(lao)动者(zhe)可以向当地的人社部(bu)门申请(qing)调解、仲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发布于:广(guang)东省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