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携手写好一个“农”字(倾听),文县,协作,茶叶
2024-06-18 04:06:09
携手写好一个“农”字(倾听),文县,协作,茶叶

碧口镇李子坝(ba)村的茶(cha)园。  宋(song)朝军 王小(xiao)勇摄影报道

尚德镇食(shi)用菌(木耳)产业园里,工人在晾晒木耳。  刘玉玺摄(人民视觉)

文县一(yi)家茶(cha)业公司车间内,工人在加工茶(cha)叶。  李智谋摄(人民视觉)

碧口镇何(he)家湾村村民住房。  宋(song)朝军 王小(xiao)勇摄影报道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中庙(miao)镇的茶(cha)山上,满目青翠欲滴。左(zuo)手轻拉(la)枝(zhi)条,右手快速掐(qia)尖,茶(cha)农杜国辉眼疾手快,穿梭(suo)在半人多(duo)高的茶(cha)树间。一(yi)天下来,一(yi)人采(cai)了一(yi)篓茶(cha)。

“收工了!”杜国辉招(zhao)呼大(da)家,下山前往收茶(cha)点,一(yi)路(lu)盘算着今年的收益,“收茶(cha)有保障,价格差不了!”

这个收茶(cha)点,在东西部协作机制的帮扶下运转起来,填补(bu)了当地没有专业合(he)作社的空白(bai),带动茶(cha)农大(da)幅增(zeng)收。

2017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qu)与文县签(qian)订对口协作战略框架协议。多(duo)年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发展(zhan),两(liang)地因(yin)地制宜聚焦“三农”,群众在东西协作中获得实(shi)实(shi)在在的收益。

一(yi)片茶(cha)叶和一(yi)根菌棒(bang)——

找到撬动农业发展(zhan)新支点

太阳还没落山,卖茶(cha)的茶(cha)农队伍在合(he)作社前已经排了200多(duo)米,负(fu)责(ze)人杨树森维持着秩序:“大(da)家往里靠一(yi)靠,茶(cha)叶我们能收完。”一(yi)旁的车间里,几十台炒茶(cha)机昼夜不停,飘出阵阵清香。

中庙(miao)镇地处白(bai)水江(jiang)国家级自然保护(hu)区(qu)边缘的山地,海拔在600米至1560米之(zhi)间,生态(tai)环境(jing)好,云雾(wu)缭绕,漫射光多(duo),所产的茶(cha)叶甘醇(chun)。长期以来,当地在生产、炒制和销售上发展(zhan)受限,全镇没有一(yi)家可以炒制、加工茶(cha)叶的企业。

“以前商贩来收茶(cha),价格压得低。有时他们收得少,茶(cha)叶卖不出去,过夜容易坏,我们就白(bai)白(bai)辛苦(ku)了。”杜国辉回忆。

为此,当地几个村社联合(he)成立了专业合(he)作社,但资金(jin)问题却难以解(jie)决。恰逢两(liang)地东西部协作工作启动,即墨区(qu)出资60万元,以村集体的名义入股(gu)合(he)作社,解(jie)了燃眉(mei)之(zhi)急。“钱是他们出的,最后分红还能惠及村民。”杨树森说。

即墨区(qu)还派出技术人员(yuan),指导品种改良、引进机器,帮助打开销路(lu)。现在,合(he)作社拥有大(da)型茶(cha)叶加工设备46套,组织及辐射茶(cha)园近(jin)5000亩。2023年,合(he)作社销售茶(cha)叶8.2吨,收入380万元,3000多(duo)户群众受益,人均(jun)增(zeng)收3300元。

“初期出资金(jin)、后期继续帮,协作工作因(yin)地制宜,就像杠杆,撬动了农业发展(zhan)的新支点。”文县东西部协作办公室工作人员(yuan)刘宏亮说。

两(liang)地产业协作,不仅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携(xie)手,还在“从弱到强”中并进。

打开仓库灯,20多(duo)个三人高的培养架映入眼帘,30多(duo)万根菌棒(bang)排列得密密麻麻。在文县尚德镇的食(shi)用菌(木耳)产业园里,这样的仓库有10个。再过一(yi)个月,菌棒(bang)上长出的首茬(cha)木耳就可以收获。

文县地处白(bai)水江(jiang)上游川坝(ba)河谷地带,制作菌棒(bang)的上佳材料(liao)——青冈木资源丰富,产出的木耳柔软有弹性、肉厚有嚼劲。然而当地没有规模化(hua)的种植基地,农户自产自销,菌棒(bang)还得从外(wai)地购(gou)买(mai),木耳产业规模小(xiao)、产量低。

两(liang)地统筹协作资金(jin)近(jin)3000万元支持木耳产业发展(zhan),3年前产业园顺(shun)利投产,后又逐渐建成11个木耳基地。去年,产业园菌棒(bang)产量达(da)500万棒(bang)、木耳20万斤(jin),实(shi)现了食(shi)用菌(木耳)工厂化(hua)、标准化(hua)种植。

“我们统一(yi)生产的菌棒(bang),今年产量能够达(da)到1000万棒(bang)。”大(da)棚里,园区(qu)的车间主任刘璐介绍。当地通过“园区(qu)+基地+农户”新模式,统一(yi)提供菌棒(bang),并进行技术指导、生产管理、收购(gou)销售等服务,让农户安心种木耳。同时,两(liang)地协作推(tui)行“电(dian)商+直播+农特产品”营销模式,销售木耳10万斤(jin),销售额超300万元。

当地还在园区(qu)专门(men)设置废旧菌渣(zha)加工区(qu),年加工菌渣(zha)4万吨,利用菌渣(zha)丰富的活性物质开发育苗基质,让木耳产业的发展(zhan)更加绿色。

一(yi)罐蜂蜜和一(yi)台农机——

留下带不走的技术和人才

“波美度,是个啥?”

听到农户问这个问题,于沛江(jiang)就想着,一(yi)定要把技术留下来。

作为即墨区(qu)农业农村局(ju)的专业技术人员(yuan),于沛江(jiang)两(liang)年多(duo)前被派驻(zhu)到文县进行技术交流。他蹬着自行车在村子里调研,发现几家养蜂农户的蜂蜜质量虽然都不错,但卖不上价。

一(yi)问才知道,保质期太短。“那就应该调好波美度,可以理解(jie)为‘浓度’,调好了,就能保存更久(jiu)。”于沛江(jiang)手把手教,同时向乡镇农业部门(men)干部开展(zhan)技术培训,现场培训有时一(yi)下子围过来五六十人。

不仅指导技术,还要调整产业发展(zhan)的思(si)路(lu)模式。

去年底,在文县农业农村局(ju),一(yi)场关于“农产品品牌培育与销售程序”的讲座现场人头攒动。台上,于沛江(jiang)从种植户、采(cai)购(gou)商和加工厂等角度切入,讲得认真;台下,专职干部、技术人员(yuan)和农户们听得仔细。

像这样的涉农大(da)型讲座,文县每年会举(ju)办几十场;像于沛江(jiang)这样的农业技术人才,即墨区(qu)前后派来15名,进行科技下乡、田间指导技术服务500余次,培训农业技术人才1252人次。

即墨派人才带着技术来,文县也(ye)选出技术人员(yuan)到即墨学习。

在文县农业机械化(hua)服务中心,一(yi)张一(yi)米高的大(da)海报格外(wai)醒(xing)目——上面列出各乡镇的农机服务队,并标明服务范围、联系人、农机种类(lei)数量等信息,一(yi)目了然。这张海报,就是该中心副主任王奇从即墨区(qu)学来的。

作为文县派出学习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王奇是带着问题去的:农机专业合(he)作社和村民闹矛(mao)盾(dun),咋解(jie)决?

“农机不符合(he)要求(qiu),时间地点协调不好……合(he)作社管理存在很多(duo)问题,严(yan)重的还可能误了农时。”王奇在即墨区(qu)学习了农机专业合(he)作社的管理课程,回来就着手对文县的合(he)作社进行规范。

建立24小(xiao)时维修机制、监督买(mai)卖农机、签(qian)订雇用协议、开展(zhan)技术培训……这张农机专业合(he)作社服务海报现已推(tui)广到文县每个村,帮助农民与合(he)作社有效对接。

正(zheng)值农忙(mang)时节(jie),田间地头的微耕(geng)机、拖拉(la)机忙(mang)个不停。“村民和合(he)作社间的信息差小(xiao)了,合(he)作多(duo)了。村民开销少了,更无需担心用到劣质农机。”王奇说。

一(yi)方鱼(yu)池(shi)和一(yi)排新房——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这条锦鲤个头真大(da),好看不?”柚子树下,邢国礼抱着孙子,站(zhan)在家里新修的鱼(yu)池(shi)边玩耍。

58岁的邢国礼,是土生土长的文县碧口镇何(he)家湾村人,和很多(duo)村民一(yi)样,邢国礼家房子就盖在路(lu)边。从他记事起,这条土路(lu)一(yi)直坑坑洼洼,遇到刮风,沙尘大(da)作;遇到下雨,泥泞不堪;周边还有私搭的牲畜圈舍、临时厕所。

去年,来自中国记协的驻(zhu)村第(di)一(yi)书记杨文韬刚到这里,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在他和前几任驻(zhu)村第(di)一(yi)书记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到东西部协作资金(jin)150万元,用于村主干道硬化(hua)、环境(jing)提升等工作。

即墨区(qu)派专业人员(yuan)进行规划,杨文韬和当地干部、村民一(yi)道,硬化(hua)主干道,清理周边的圈舍卫厕,各家各户还领到了柚子树、枇杷树、樱桃树等。

如今的村道,一(yi)侧白(bai)龙江(jiang)依山而过,江(jiang)水澄澈;一(yi)侧村舍俨然,绿树环绕。环境(jing)好了,维护(hu)环境(jing)的意识也(ye)强了。邢国礼主动把家里的鸡窝搬走,改成了赏鱼(yu)池(shi)。村民垃圾分类(lei)、清理杂物自觉主动,各家庭院也(ye)都收拾(shi)得更整洁了。

宜居之(zhi)外(wai),还要宜业。

文县天池(shi)国家森林公园,空灵(ling)洁净,碧波荡漾,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qu)。距天池(shi)10多(duo)分钟(zhong)车程的白(bai)马(ma)村,一(yi)栋栋民宿鳞次栉比,农家乐(le)里笑声不断。

“红烧鱼(yu)好咯!”万花民宿的经营者李万花刚将菜端上桌,就又钻进厨房忙(mang)碌。她(ta)的民宿一(yi)共三层半,有6间客房、2间练歌(ge)室。

对于李万花来说,这里是新生活的起点。2017年8月,陇南遭遇洪涝灾(zai)害,李万花原来的家被泥石流冲毁。后来,当地政府重新选址修建白(bai)马(ma)村。

重修过程中,经过考察,两(liang)地盘活东西部协作资金(jin),出台产业奖补(bu)政策。李万花在重修新房、筹备农家乐(le)时获得了6万多(duo)元的补(bu)助金(jin)。

即墨区(qu)通过发放补(bu)助金(jin)、参与设计、引导旅游项目开发等措施,累计投入725万元,提升白(bai)马(ma)村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如今,全村家家安装污(wu)水处理设备,路(lu)边花圃鸟语花香,白(bai)马(ma)村成了农旅融合(he)的“打卡点”。

目前,即墨区(qu)16个村庄、15家企业、2家社会组织与文县33个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文县推(tui)广建设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11个。2023年,双方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jin)1200多(duo)万元进行示范村建设,携(xie)手写好一(yi)个“农”字。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5日 05 版)

发布于:北(bei)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