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创新,产品
2024-07-23 04:11:34
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创新,产品

文化兴(xing)则国(guo)家兴(xing),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进‘五位(wei)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nei)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dian);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xu)要,文化是重要因(yin)素;战胜前进道路(lu)上各种风险(xian)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cha)时强调:“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jing)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nei)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文化如何发挥(hui)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dian)作用?文化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动能和活力?如何更好发挥(hui)文化对社会和谐(xie)有序发展的作用?本期观察(cha)版围绕这些问(wen)题进行探讨(tao)。

——编者

以(yi)文化为重要支点(dian)推动高质量发展

杨斌周庆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dian)”。伴随着我(wo)国(guo)经(jing)济发展由(you)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文化在经(jing)济活动中(zhong)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某些领域和环节发挥(hui)着关键(jian)作用。作为重要支点(dian),文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价(jia)值引领、注入强大动力,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xu)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新(xin)征程上,我(wo)们(men)要充分挖掘运(yun)用文化资(zi)源,更好推动文化和经(jing)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以(yi)文化为重要支点(dian),坚(jian)持文化赋能、以(yi)文兴(xing)业,为高质量发展增添(tian)动能、增添(tian)活力。

深刻认识“文化+”的赋能效应

现代社会,文化与经(jing)济日益交融、彼此渗透(tou)。一方面,文化成为经(jing)济发展的“助推器”,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多样,文化产业成为国(guo)民经(jing)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经(jing)济与文化交融互动、融合发展程度越来越深,物质产品生产中(zhong)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dian),文化的作用不(bu)仅体现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上,也体现在“文化+”的赋能效应上。

助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dun)。推动高质量发展,就(jiu)要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xu)要和不(bu)平衡(heng)不(bu)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un)。我(wo)国(guo)人均GDP已超(chao)过1.2万美元,中(zhong)等收入群体已有4亿多人。与之相伴生的是人民群众(zhong)更加旺盛、更高层次、更加多样的精神文化需(xu)求,扩大优质文化供给迫在眉睫(jie),也是解决新(xin)时代我(wo)国(guo)社会主要矛盾(dun)的重要途(tu)径。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ge),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扩大优质文化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shi)、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zhong)精神文化需(xu)求。

提供价(jia)值指引和精神力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lu),就(jiu)要坚(jian)持以(yi)人民为中(zhong)心的发展思想。为经(jing)济活动注入更多文化内(nei)涵,以(yi)文化力量推动经(jing)济发展,能够赋予经(jing)济发展以(yi)深厚的人文价(jia)值,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成果共享,促进经(jing)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bu)。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jing)济结构(gou)的深层次调整,必(bi)然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文化能够激发社会成员的奋(fen)斗精神、攻坚(jian)精神,促进社会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为高质量发展强化文化认同、提供精神力量。

提升发展动能和发展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就(jiu)要推动发展的质量变革(ge)、效率变革(ge)、动力变革(ge)。把文化作为一种复合性创新(xin)要素融入经(jing)济活动,通过文化和经(jing)济的结构(gou)性互嵌,以(yi)文兴(xing)业、以(yi)文赋能,让传(chuan)统产业结构(gou)因(yin)活跃的文化因(yin)子(zi)介入而焕发新(xin)机,推动以(yi)往单纯的链式发展逐渐被跨界融合的复合结构(gou)所取代,能够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jing)济结构(gou)优化升级。通过有效挖掘并开(kai)发文化资(zi)源,赋予各类产品文化内(nei)核(he)、文化精神、文化活力、文化形态,可以(yi)为传(chuan)统的消费场景、消费市场注入新(xin)的文化创意和文化动能,实(shi)现文化资(zi)源的增值。比如,近年来,故宫文创产品走红,从服装、摆件到(dao)彩妆、饰品等,已经(jing)形成相当丰富的产品体系,这不(bu)仅实(shi)现了文化资(zi)源向经(jing)济资(zi)源的转化,也促进了故宫所承载的中(zhong)华(hua)优秀传(chuan)统文化的传(chuan)播。另外,文化与经(jing)济的跨界融合,能够使文化符(fu)号(hao)价(jia)值、文化经(jing)营理念等向相关产业渗透(tou),拉动产业链上下游,提升相关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在产业链和价(jia)值链的维度上彰显“文化+”带来的综合效益。

激发创新(xin)创造的活力动力。高质量发展,是创新(xin)驱(qu)动的发展。“文化+”本身就(jiu)具有创意增值、创新(xin)驱(qu)动的特点(dian),对社会创新(xin)创造氛围的营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无论是为产品注入文化内(nei)涵,借助文化打造和经(jing)营城市,还是以(yi)文化打造消费新(xin)场景、引领消费新(xin)时尚(shang),新(xin)颖(ying)的创意设计和创意研发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文化+”经(jing)济形态中(zhong),创新(xin)创造带来的是核(he)心附加值,因(yin)此也必(bi)将激发人们(men)创新(xin)创造的积极(ji)性、主动性。近年来,文化内(nei)容的网(wang)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也开(kai)拓了“文化+”发展的新(xin)空间。许多文化企业运(yun)用先进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发展,重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努(nu)力抢占文化产业创新(xin)发展的制高点(dian)。比如,互联网(wang)文化娱乐(le)平台、智能穿戴设备、沉浸(jin)式演(yan)出、虚拟导游、智慧旅游等,都是文化与科技融合产生的新(xin)形式、新(xin)业态。科技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新(xin)动能,文化产业的创新(xin)发展也极(ji)大促进了技术的更新(xin)迭代,促进社会创新(xin)创造动能涌流和迸发。

进一步(bu)发挥(hui)文化的重要支点(dian)作用

当前,我(wo)国(guo)文化产业蓬勃(bo)发展,文化消费活力强劲(jin)恢复,文化经(jing)济成为我(wo)国(guo)经(jing)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据国(guo)家统计局调查,全国(guo)7.3万家规(gui)模以(yi)上文化企业实(shi)现营业收入12.9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2023年我(wo)国(guo)居民人均教(jiao)育文化娱乐(le)消费支出2904元,比上年增长17.6%,占当年人均消费支出比重的10.8%。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zhong),文化已经(jing)成为十分活跃的因(yin)素、不(bu)可或缺的力量,文化需(xu)求成为培育新(xin)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我(wo)们(men)要进一步(bu)发挥(hui)文化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dian)作用,做好文化和经(jing)济深度融合这篇文章。

深挖文化资(zi)源,增添(tian)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内(nei)涵。中(zhong)国(guo)是文化资(zi)源大国(guo)。当前我(wo)们(men)对文化资(zi)源的挖掘利用,在深度和广度上还远远不(bu)够,也出现了一定的同质化问(wen)题。对文化资(zi)源的开(kai)发应坚(jian)持差异(yi)化原则,重视特色资(zi)源禀赋,加强地方文化精神、文化情感、文化情怀的淬炼,把更多沉默资(zi)产、无形资(zi)产转化为可开(kai)发的资(zi)源,推动文化资(zi)源的价(jia)值转化。比如,推进城市文化空间建设,既要以(yi)社会主义核(he)心价(jia)值观为引领凝练(lian)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文化符(fu)号(hao),也要把握国(guo)际文化潮流趋(qu)势进行创意设计,使城市文化空间展现文化旨趣、在地特色、时尚(shang)气息。再如,进行文创产品设计,需(xu)要立足本地文化资(zi)源,匹配消费者的文化需(xu)求,促进特色文化元素、时代元素、休闲元素等相结合,打造个性化的文创产品。

紧(jin)抓前沿技术,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效能。数字前沿科技的运(yun)用是当前文化经(jing)济提质增效的重要突破口。要坚(jian)持以(yi)创新(xin)驱(qu)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质量效益和核(he)心竞争力。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qu)势,深度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wang)、虚拟现实(shi)、增强现实(shi)等技术,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线(xian)上演(yan)播、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数字娱乐(le)、沉浸(jin)式体验(yan)等新(xin)型文化业态。运(yun)用数字技术加强传(chuan)统文化行业内(nei)容、形式和交互体验(yan)等创新(xin),促进文化资(zi)源数字化转化和开(kai)发利用,与数字技术的新(xin)形式新(xin)要素结合,让优秀文化资(zi)源借助数字技术创新(xin)发展,推动传(chuan)统文化行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领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创新(xin)链高效服务产业链。

促进跨界融合,拓展高质量发展的文化空间。当前,文化与旅游、教(jiao)育、体育等领域的紧(jin)密结合,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增添(tian)了新(xin)的动能。要树立“大文化”的理念和思维,推动文化与更多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比如,推动文化融入生态文明(ming)建设,助推形成节约资(zi)源和保护(hu)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gou)、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构(gou)建美丽家园、建设美丽中(zhong)国(guo)提供文化动力;推动文化与农村(cun)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开(kai)发农耕(geng)文化、农业文化遗产,支持发展富有文化创意含量的农耕(geng)体验(yan)、田园观光、阳台农艺等特色农业,助力乡村(cun)全面振兴(xing);推动文化与商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汇聚艺术表演(yan)、阅读分享、观影体验(yan)等消费业态的文化商业综合体;提升城乡规(gui)划和建筑设计文化含量,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dao)城乡规(gui)划建设中(zhong),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wei),服务高品质生活需(xu)求;等等。

(作者分别为清华(hua)大学副校长、清华(hua)大学新(xin)闻与传(chuan)播学院院长)

以(yi)文化提升旅游的内(nei)涵品质

唐晓(xiao)云

文化和旅游密不(bu)可分。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是人们(men)追求精神生活的结果,是一种对自然、艺术、社会的综合性审美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jian)持以(yi)文塑旅、以(yi)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近年来,我(wo)国(guo)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为旅游业注入文化内(nei)涵、增添(tian)文化魅力,有效提升了旅游业发展品质,同时也激发了文化创新(xin)创造活力,增强了人民群众(zhong)的文化自信,为推进物质文明(ming)和精神文明(ming)协调发展的中(zhong)国(guo)式现代化探索了新(xin)途(tu)径。

文化为旅游发展提供强劲(jin)动能

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旅游业发展越成熟,游客(ke)对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需(xu)求越强。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在发展的先期是“经(jing)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jing)济产业”。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能够让人们(men)在旅游过程中(zhong)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新(xin)时代,全国(guo)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国(guo)家文化公园、国(guo)家公园、国(guo)家考古遗址公园等系列重大工程,以(yi)及近2万家革(ge)命遗(旧(jiu))址、展陈馆、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点(dian)),不(bu)断融入游客(ke)服务体系,让游客(ke)感受中(zhong)华(hua)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zhong)国(guo)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jiu),为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文化动能。与此同时,“数字敦煌(huang)”“数字故宫”“甲骨文焕活”等文物数字化展示系统,延安红街、贵阳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等融合文化创意、技术和艺术的红色旅游设施,《风起洛阳》《寻迹洛神赋》等沉浸(jin)式演(yan)艺,以(yi)及在线(xian)演(yan)艺、数字文创等文化新(xin)业态,极(ji)大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增强了旅游发展的活力。通过给旅游业注入丰富文化元素,旅游业的价(jia)值内(nei)涵大大充实(shi)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传(chuan)播文明(ming)、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qiao)梁”。促进中(zhong)华(hua)文明(ming)传(chuan)播和跨文化交流,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开(kai)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作为国(guo)际旅游最大客(ke)源国(guo)和主要目的地,中(zhong)国(guo)大地上灿若星辰(chen)的文化遗产地、考古遗址、历史文化名城(镇)、国(guo)家文化公园等,每年吸引大量境外游客(ke)游览,展现了中(zhong)华(hua)文明(ming)的深厚底蕴。近年来,各地还通过把传(chuan)统民俗节日、群众(zhong)美好生活的生动叙事融入旅游之中(zhong),让游客(ke)以(yi)跨文化的直接体验(yan)来感受美好中(zhong)国(guo),成为吸引境外游客(ke)的又(you)一亮点(dian)。比如,曲(qu)阜国(guo)际孔子(zi)文化节、云南傣族泼水节、广西壮族“三月三”传(chuan)统节日等已经(jing)成为彰显城市个性与魅力的盛大节日。贵州“村(cun)超(chao)”联赛等则是凭借特色吸引游客(ke),让既具烟(yan)火气又(you)有文化味的日常生活成为展示当代中(zhong)国(guo)生机活力的重要窗口。

实(shi)践表明(ming),以(yi)文化为旅游休闲增添(tian)内(nei)涵、增添(tian)魅力,以(yi)旅游激发文化创新(xin)创造活力和服务效能,是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

文旅融合发展呈现鲜明(ming)特点(dian)

当前,随着大众(zhong)旅游进入全面发展新(xin)阶段,旅游消费整体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品质化的特征。作为融合型业态,文旅融合发展呈现一系列鲜明(ming)特点(dian)。

总量规(gui)模持续稳定增长。文化产业与创意经(jing)济蓬勃(bo)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增长,游客(ke)在旅游中(zhong)的文化消费占比不(bu)断提升。根据国(guo)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我(wo)国(guo)文化娱乐(le)休闲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投资(zi)运(yun)营行业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5%、10.4%、10.4%;文化新(xin)业态特征较为明(ming)显的16个行业小类比上年同期增长11.9%,持续发挥(hui)带动效应。

消费层次多、结构(gou)性热点(dian)突出。“新(xin)中(zhong)式”“国(guo)潮风”“非遗游”“民俗游”“沉浸(jin)游”“博物馆游”等文化旅游受到(dao)游客(ke)青睐。比如,很多地方在端午节前后(hou),以(yi)龙舟比赛等传(chuan)统民俗活动拉动消费。在空间分布上,北京(jing)、西安、开(kai)封、重庆、杭州等文化旅游目的地热度较高。从西安大唐不(bu)夜城,到(dao)开(kai)封的清明(ming)上河园等,这些地方以(yi)浓厚的文化氛围、沉浸(jin)式的文化体验(yan)、独具创意的文化演(yan)出和文创产品等,成为很多游客(ke)的打卡地。

多元化跨界融合不(bu)断深入。随着“艺术+旅游”“图书馆+旅游”“工业园区+旅游”的发展,文化跨界融合创造的新(xin)场景、新(xin)业态、新(xin)模式不(bu)断涌现。比如,不(bu)少城市将老工业时代的厂房设施改造成为新(xin)的文化空间,既保留了制造业发展过程中(zhong)的文化足迹,又(you)为文化创新(xin)和消费升级提供了新(xin)场所。

数字化创新(xin)产品加速涌现。运(yun)用虚拟现实(shi)、增强现实(shi)、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xin)技术融合文化创意元素形成的文化创新(xin)产品加速涌现,也成为当下文化旅游消费市场增长和升级的突破口。以(yi)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撑的创意内(nei)容生产、依托虚拟现实(shi)等技术的沉浸(jin)式旅游等蓬勃(bo)兴(xing)起。据中(zhong)国(guo)文娱协会智慧旅游沉浸(jin)式专委会测算,今年“五一”假期,42家全国(guo)智慧旅游沉浸(jin)式体验(yan)新(xin)空间实(shi)现消费总额(e)超(chao)过2.2亿元,吸引消费者超(chao)430万人次,成为文化旅游消费的热门目的地。

提升深度融合发展效能

更好以(yi)文化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效能,可以(yi)从以(yi)下几个方面着力。

坚(jian)持守正创新(xin),加强对文化资(zi)源的挖掘阐释。要在各地依托中(zhong)华(hua)优秀传(chuan)统文化、革(ge)命文化开(kai)发的旅游景点(dian)、消费场景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要加大力度挖掘和展现改革(ge)开(kai)放以(yi)来我(wo)国(guo)在大国(guo)重器、先进科技、重大工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jiu),深入挖掘其先进文化元素,弘扬不(bu)惧挑战、勇于创新(xin)的奋(fen)斗精神,以(yi)旅游传(chuan)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jian)持提效增质,推动传(chuan)统文化旅游转型升级。提升老牌景区、博物馆、纪念馆等的产品和服务,融入技术、艺术等元素,打造年轻人乐(le)于接受的展陈方式、讲解模式,提高传(chuan)统业态质量效益和核(he)心竞争力。

注重科技赋能,打造更多新(xin)增长点(dian)。推进数字经(jing)济格局下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强数字文化企业与互联网(wang)旅游企业对接合作,促进数字内(nei)容向旅游领域延伸(shen),强化文化对旅游的内(nei)容支撑和创意提升作用。积极(ji)利用数字展示、虚拟现实(shi)、增强现实(shi)、全息投影等技术,加大数字化、沉浸(jin)式、互动性等文化和旅游项目设计开(kai)发。

激发共情共鸣,促进文化传(chuan)播和文明(ming)互鉴。中(zhong)国(guo)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对入境游客(ke)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中(zhong)国(guo)人的生活方式当前也成为文化交流的全新(xin)内(nei)容。面向入境游客(ke),要注重以(yi)普通人的美好生活场景展现新(xin)时代中(zhong)国(guo)形象。以(yi)便捷的交通和支付方式、丰富多彩的美食、充满烟(yan)火气息的日常生活等,让入境游客(ke)看(kan)到(dao)一个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you)充满朝气的当代中(zhong)国(guo),激发共情共鸣,促进文明(ming)互鉴。

(作者为中(zhong)国(guo)旅游研究院研究员)

为城乡社会和谐(xie)有序发展提供积极(ji)引领

王学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价(jia)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文化可以(yi)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相互理解,织(zhi)就(jiu)“连心网(wang)”、构(gou)建“减压阀”,减少社会矛盾(dun)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xie)稳定;文化也是社会认同的重要依据,能够增强人们(men)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社会更加团结和融洽。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ji)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shi)界的极(ji)大丰富,一个社会不(bu)可能实(shi)现持久的良性有序发展。新(xin)时代以(yi)来,我(wo)们(men)坚(jian)持以(yi)社会主义核(he)心价(jia)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ge)命文化、中(zhong)华(hua)优秀传(chuan)统文化培根铸魂,我(wo)国(guo)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guo)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ming)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ji)大提升。新(xin)征程上,我(wo)们(men)要继续坚(jian)持以(yi)社会主义核(he)心价(jia)值观为引领,更好发挥(hui)中(zhong)国(guo)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社会和谐(xie)有序发展的支撑作用,以(yi)文化浸(jin)润(run)和滋养社会,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you)和谐(xie)稳定。

培育深层次价(jia)值力量。价(jia)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zhong)是起主导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jia)值观念的影响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he)心价(jia)值观,能够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正常运(yun)转、社会秩序井然有序的重要途(tu)径。新(xin)时代,我(wo)们(men)党从巩固全党全国(guo)各族人民团结奋(fen)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wei)的战略高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he)心价(jia)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从把社会主义核(he)心价(jia)值观纳入国(guo)民教(jiao)育体系、融入精神文明(ming)创建,到(dao)推动社会主义核(he)心价(jia)值观入法入规(gui);从走遍大江南北的“核(he)心价(jia)值观百场讲坛”到(dao)各地形式多样的群众(zhong)性精神文明(ming)创建活动,社会主义核(he)心价(jia)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全社会的精神纽带和思想道德基础更加牢固,为社会发展培育了深层次的价(jia)值力量。我(wo)们(men)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he)心价(jia)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通过教(jiao)育引导、理论宣传(chuan)、文化熏陶、实(shi)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将社会主义核(he)心价(jia)值观更加深入地融入社会生活、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等,转化为人民群众(zhong)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强化社会主义核(he)心价(jia)值观对精神文明(ming)创建的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he)心价(jia)值观作为文明(ming)城市、文明(ming)村(cun)镇、文明(ming)单位(wei)、文明(ming)家庭、文明(ming)校园创建的根本任务,突出思想内(nei)涵,注重价(jia)值导向,推动形成适应新(xin)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mao)、文明(ming)风尚(shang)、行为规(gui)范。

培育时代新(xin)风新(xin)貌(mao)。提高社会文明(ming)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guo)的重要内(nei)容。一个社会是否正气充盈、充满活力,很重要的是看(kan)文明(ming)风尚(shang)、精神风貌(mao)、人文氛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明(ming)大德、守公德、严(yan)私德”“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fen)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弘扬诚信文化”,为我(wo)们(men)培育时代新(xin)风新(xin)貌(mao)指明(ming)了方向。一方面,我(wo)们(men)要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ge)命文化、中(zhong)华(hua)优秀传(chuan)统文化中(zhong)汲取滋养,引导人们(men)不(bu)断提高道德水准和文明(ming)素养,培育社会积极(ji)进取、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shang)。比如,有的地方开(kai)设“乡村(cun)儒学讲堂”,深入挖掘、充分运(yun)用中(zhong)华(hua)优秀传(chuan)统文化中(zhong)的道德教(jiao)化资(zi)源,以(yi)优秀传(chuan)统文化涵养文明(ming)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的地方积极(ji)发挥(hui)烈士纪念设施的红色教(jiao)育阵地作用,把烈士纪念设施建设成大学生思政课教(jiao)学基地、少先队实(shi)践教(jiao)育营地,以(yi)红色文化培育爱国(guo)主义精神、激励奋(fen)斗精神。另一方面,培育时代新(xin)风新(xin)貌(mao)还要注重完善制度保障,形成长效机制。今年4月,《关于健全新(xin)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出台,在健全志愿服务动员体系、供给体系、队伍组织(zhi)体系等方面作出部署。这对于把志愿文化融入人们(men)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形成我(wo)为人人、人人为我(wo)的社会风尚(shang)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ming)建设融合发展。从城乡各自文化特征审视,相对来说,城市社会具有讲效率、讲规(gui)则、讲信用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焦虑等城市症候;乡村(cun)社会存在讲道义、讲情理、讲团结、讲忠孝等优良传(chuan)统,但也出现高价(jia)彩礼、人情攀比等问(wen)题。如何实(shi)现城乡之间文化资(zi)源、文化优势的对接和互补(bu),是摆在我(wo)们(men)面前的一道时代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ming)建设融合发展”,这是对城乡融合发展在精神文明(ming)建设层面作出的重大部署,也为新(xin)时代增强城乡社会正气与活力指明(ming)了实(shi)践路(lu)径。我(wo)们(men)要加强乡村(cun)道德建设,深入挖掘乡村(cun)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gui)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xin),并且(qie)强化法治宣传(chuan)和依法治理,在乡村(cun)社会进一步(bu)植入现代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要加强城市道德建设,遏制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行为,引导城乡居民明(ming)德向善、孝老爱亲、守法诚信,形成城乡互融共通的伦理道德体系。

(作者为中(zhong)央党校(国(guo)家行政学院)文史教(jiao)研部教(jiao)授)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