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2024澳门精准资料大全软件亮点-汲古润今三苏祠(人民眼·让文物活起来②),眉山,古籍,字画
2024-06-03 01:54:27
2024澳门精准资料大全软件亮点-汲古润今三苏祠(人民眼·让文物活起来②),眉山,古籍,字画

图①:三苏祠俯瞰。新华(hua)社记者 沈伯韩摄(she)

图②:三苏祠内,“苏娃(wa)”讲(jiang)解员向游客介绍三苏故事。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供图

图③:三苏祠博物馆书画修复师刘良(liang)勇在(zai)修复古画。本报记者 游 仪(yi)摄(she)

图④:现代舞诗剧《诗忆东(dong)坡》剧照。新华(hua)社记者 刘 杰摄(she)

引子(zi)

青砖黛(dai)瓦,红墙围绕,绿树荫翳。在(zai)四川省眉山市中心城区,坐落着北(bei)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zi)三人的故居——三苏祠。

走(zou)进(jin)占地106亩的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启贤堂、来(lai)凤轩、披风榭等一座座古建筑下,古井、老树、匾联等一处处古遗(yi)存前,来(lai)往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聆听(ting)讲(jiang)解,不时颔首;有的凝视(shi)文物,若有所思。

“‘一门父子(zi)三词客’,这是三苏父子(zi)书写(xie)的文化传奇。”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文物部主任、文博研究馆员徐丽(li)说(shuo),自1959年建馆以(yi)来(lai),博物馆(最初名为“三苏纪念馆”)持续保(bao)护、修缮古建筑,征集、修复、展陈上万件文物和文献(xian)资料,“这几年,得(de)益于三苏文化的传承弘扬,来(lai)这里参观的游客与日俱增(zeng),2023年超过158万人次(ci)。”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ji)极推进(jin)文物保(bao)护利用和文化遗(yi)产保(bao)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yi)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hua)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pin)。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zai)三苏祠考察时指出,“一滴水可以(yi)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yi)看出我(wo)们中华(hua)文化的博大精深。我(wo)们说(shuo)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以(yi)三苏祠为依托,眉山市着力推进(jin)文物和文化遗(yi)产保(bao)护传承利用,推动三苏文化创造性(xing)转化、创新性(xing)发展。

保(bao)护

精细(xi)修复、智慧管理文物古籍,以(yi)原材料、工艺、结构、形制开展古建修缮

微风拂过,轻轻掀起(qi)桌上一页页纸。

俯身,伏案,刘良(liang)勇拿起(qi)毛笔蘸(zhan)取浆糊,一点点将宣纸润湿。“这是古籍、字画修复的关键一步(bu)。纸张要选用贴合古籍材质的老纸,便于保(bao)存。”在(zai)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55岁的书画修复师刘良(liang)勇打开了话匣子(zi)。

平整、喷(pen)水、刷浆、补纸……这样的步(bu)骤,日复一日。

“每(mei)年春天,我(wo)们都会翻检(jian)馆藏书画,有受潮发霉、出现破损(sun)的,就得(de)及(ji)时修复。你看,这幅画就曾(ceng)修过。”刘良(liang)勇带着记者走(zou)到馆中陈列的《东(dong)坡先生笠屐图》前。画作(zuo)中,披斗笠、着木屐的东(dong)坡居士形象栩栩如(ru)生;画作(zuo)前,不少游客目不转睛,驻足(zu)欣赏。

“这幅画绘(hui)制于清代,是国家三级文物。过去,馆内湿度较大、潮气(qi)较重,翻检(jian)中我(wo)们发现画作(zuo)有多处霉点,画纸中间还有裂开的缝隙。”刘良(liang)勇说(shuo)起(qi)修复过程(cheng):先用排刷蘸(zhan)上热水清洗霉点,再(zai)用毛巾(jin)吸干,反复几次(ci),霉点几近消(xiao)除。之后再(zai)揭裱、覆背……一点点修复。

“字画修复是个细(xi)致活,要耐住性(xing)子(zi),下绣花功(gong)夫。”刘良(liang)勇说(shuo),在(zai)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像(xiang)他这样的书画修复师有8人,“有时,我(wo)们为修复一幅画,要花好几个月时间。”

让刘良(liang)勇颇感欣慰的是,近些年,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里需要修复的字画、古籍越来(lai)越少。这是为何?

“保(bao)护书画类文物,温度一般要求控制在(zai)22摄(she)氏度左右,湿度保(bao)持在(zai)45%以(yi)下。为控制温湿度,以(yi)前是在(zai)库房内安装空调、抽(chou)湿机,2019年博物馆安装了恒温恒湿系统(tong),保(bao)护更加得(de)力,也省去了每(mei)年晾晒字画古籍的环(huan)节。”徐丽(li)告(gao)诉记者。

过去,每(mei)到小暑节气(qi)前后,阳光普照的日子(zi)里,三苏祠的空地上总能(neng)看到一幅幅铺开的字画、一卷卷摊开的古籍。光线晒透纸张,可防霉变或虫(chong)蛀。“三苏祠上万件藏品(pin)中,字画古籍类文物占到约八成,每(mei)次(ci)晾晒都得(de)花好几天工夫。”徐丽(li)介绍,“这些年,我(wo)们增(zeng)添(tian)了文保(bao)监测设备,加强对藏品(pin)的相关数据采集,推动古籍字画等文物保(bao)护更精细(xi)、更智慧。”

走(zou)出修复中心,绕过池塘,穿过长廊,来(lai)到东(dong)坡盘陀坐像(xiang)前的披风榭。眼前这座两层古建,临水而设,筒(tong)瓦屋面,灰塑屋脊,古意盎然。“披风榭始建于南宋,清光绪年间进(jin)行了重修。”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园林管理部部长林小平说(shuo),“三苏祠历史上有文字记录的修缮达30多次(ci),最近一次(ci)大修发生在(zai)2013年4月芦山强烈地震后。当时,包括(kuo)披风榭在(zai)内的16处古建遭(zao)到结构性(xing)破坏,存在(zai)倒塌风险。”

彼时,国家文物部门很快派专家到现场检(jian)查各(ge)类受损(sun)情况。此后两年,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闭馆,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的“四原”原则,组织施工团队对古建开展修缮。

做到“四原”不容易。为寻找跟古建原木料相似的两根原木,林小平跑(pao)遍眉山、乐山等地,终于在(zai)一家旧料市场找到。修复工艺复杂,工人将石灰发酵(jiao)、过筛,再(zai)加入糯米、豆浆等,反复敲打几个小时后成浆,只为还原古建的灰塑屋脊。

如(ru)今,16处古建修复如(ru)初,跟进(jin)修缮持续开展。林小平介绍,2020年以(yi)来(lai),各(ge)级财政共投入文物保(bao)护资金8600余万元,先后组织实施三苏遗(yi)址遗(yi)迹文物保(bao)护工程(cheng)项目10余个,“这些年,我(wo)们还编制了7个有关三苏祠古建修复维护的方案,日常开展例行检(jian)查,推动古建动态监管、精细(xi)管护。”

研究

利用馆藏文物文献(xian),与专家学者深度合作(zuo),深入挖掘三苏文化资源

“这幅画描绘(hui)了东(dong)坡先生谪(ze)居海南儋州期间,外出访友(you)途中遇到大雨,便借农家斗笠、木屐穿戴,引得(de)妇女孩童大笑而他自己却泰然处之的故事。寥寥几笔,一个身处逆境仍自得(de)其乐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东(dong)坡笠屐’形象深入人心,体现了我(wo)国古代文人对乐观豁达、与民同乐精神的推崇。”《东(dong)坡先生笠屐图》前,一名讲(jiang)解员面对观众(zhong)娓娓道来(lai)。

解说(shuo)词出自徐丽(li)之手(shou)。“不仅要介绍文物本身,更要向观众(zhong)传递三苏文化的内涵。”徐丽(li)说(shuo)。为撰写(xie)《苏祠漫步(bu)——三苏祠导览解说(shuo)词》,她一头扎进(jin)馆藏文物文献(xian)中,查史料、读传记、钻研三苏著作(zuo),向专家请教,并在(zai)解说(shuo)过程(cheng)中根据游客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反复打磨,不断完善(shan),历经多年终于成稿(gao)。

“‘问汝平生功(gong)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dong)坡的一生跌宕起(qi)伏,他苦中作(zuo)乐,还心系百姓,在(zai)偏远的贬谪(ze)之地凿井引泉、劝人农耕(geng)、开堂讲(jiang)学。”眉山市作(zuo)家协会主席刘小川说(shuo)。

家住下西街,紧邻三苏祠,刘小川童年时常来(lai)古祠。“小时候(hou),一放学我(wo)就跑(pao)到碑廊,把苏东(dong)坡的字一点点拓印下来(lai),回家仔细(xi)临摹。”刘小川回忆道。

儿时只觉有趣,长大后勤读书,刘小川对苏轼的生平事迹越了解,研究的兴趣越浓厚。为深入挖掘三苏文化,他从浙江(jiang)杭州到湖北(bei)黄冈(gang),从广东(dong)惠州到海南儋州,一路寻访苏轼旧迹,体味其诗文背后的心境。“当了解到他在(zai)儋州‘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shi),出无友(you),冬无炭,夏无寒泉’的困顿境况后,再(zai)看《东(dong)坡先生笠屐图》,更觉其乐观心态难能(neng)可贵。”刘小川感慨。

如(ru)今,63岁的刘小川已创作(zuo)出版《品(pin)中国文人·苏东(dong)坡三百篇》等多部作(zuo)品(pin),“最近我(wo)与一位翻译专家合作(zuo),正在(zai)创作(zuo)打磨《苏东(dong)坡诗词一百首赏析》英文版,希望推动三苏文化走(zou)出国门,让更多国外读者了解三苏。”

相比刘小川,他的哥哥刘川眉则对苏洵及(ji)其作(zuo)品(pin)探(tan)究兴趣更大,相继出版了《眉山苏洵》《苏洵新传》等书籍。“作(zuo)为苏轼、苏辙的父亲,苏洵对两个儿子(zi)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丰富对他的认识,能(neng)够加深读者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理解。”刘川眉说(shuo)。

成如(ru)容易却艰辛。“史书上关于苏洵的记载不多。”刘川眉说(shuo),三苏祠内收藏的文物文献(xian)发挥了大作(zuo)用,“记不清跑(pao)来(lai)多少回,通过他留下的几十首诗和大量书信、文稿(gao)、古籍等,细(xi)细(xi)研读揣摩,进(jin)而走(zou)入他的精神世界。”

这天一早(zao),刘川眉再(zai)次(ci)来(lai)到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内一间图书室(shi)里摆满(man)文献(xian),他要找的《三苏评传》等书籍就在(zai)其中,“这个图书室(shi)收藏了不少与三苏有关的书籍,对从事三苏文化研究的人员免费开放。”

三苏文化的挖掘整理,离不开专家学者参与。近年来(lai),眉山市整合优质资源,将原来(lai)的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yuan)与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合并,共同挂牌“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眉山三苏文化研究院(yuan))”,合力推进(jin)三苏文化研究,整理历代名家研究三苏的文献(xian)资料1000余册,参与编纂出版《三苏文化资料索引》《三苏文化大辞典》等书籍,参与创作(zuo)文学作(zuo)品(pin)40余部。

“我(wo)们将进(jin)一步(bu)利用好三苏祠的馆藏资源,与专家学者深度合作(zuo),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遗(yi)产的多重价值,让三苏文化走(zou)向读者、深入人心。”徐丽(li)说(shuo)。

传承

成立“传承东(dong)坡文化”骨干讲(jiang)师团,打造志愿讲(jiang)解品(pin)牌项目,传播三苏文化

台上,作(zuo)为眉山三苏文化研究院(yuan)特邀研究员,刘川眉对苏东(dong)坡《黄州寒食诗帖》的创作(zuo)背景、书法成就如(ru)数家珍;台下,数十名“传承东(dong)坡文化”骨干讲(jiang)师团成员聚精会神,记录要点。

这是一次(ci)苏东(dong)坡书法艺术知(zhi)识讲(jiang)座,也是一堂骨干讲(jiang)师团成员培训课。

“2017年,眉山东(dong)坡区教育体育局与眉山三苏文化研究院(yuan)合作(zuo),从全区教师中招募三苏文化爱好者,组建了这支骨干讲(jiang)师团,向学生、市民传播三苏文化。”兼任骨干讲(jiang)师团专家顾问的刘川眉说(shuo)。

骨干讲(jiang)师团成立后,成员分成东(dong)坡诗词文赋、家训家风、为官(guan)为人、书画艺术、饮食文化5个小组。每(mei)个小组安排一名三苏文化研究专家担(dan)任导师,通过办讲(jiang)座、诵名篇、实地探(tan)访等形式开展培训。

培训时,少不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的专家助力。首任馆长周华(hua)君擅长丹青,来(lai)讲(jiang)解东(dong)坡书画作(zuo)品(pin);老馆长杨常沙研究三苏家训家风颇有心得(de),来(lai)讲(jiang)述三苏读书正业、孝慈仁(ren)爱等家风故事……

前往三苏祠追根溯(su)源,是骨干讲(jiang)师团成员的必修课。“每(mei)次(ci)培训,导师都会带着我(wo)们走(zou)进(jin)三苏祠,与文物古迹面对面,实地感受三苏文化。”骨干讲(jiang)师团成员苏文军(jun)说(shuo)。

三苏祠内的东(dong)园碑廊,存碑140通,其中苏轼书法手(shou)迹刻(ke)石近百通。记载苏轼与弟子(zi)李方叔(shu)师生情谊故事的马券(quan)碑,苏文军(jun)多次(ci)在(zai)讲(jiang)解中提起(qi)。“跟看书不同,古碑承载着历史沧桑,斑驳的字迹让人仿佛(fo)能(neng)够穿越时空,更好地感悟二人间的深厚情谊。”苏文军(jun)说(shuo)。

通过设在(zai)眉山市东(dong)坡城市湿地公园的定点课堂和送教上门的流动课堂,骨干讲(jiang)师团50多名成员迄今开展讲(jiang)座400余场,吸引听(ting)众(zhong)12万余人次(ci)。

上午(wu)10点,东(dong)坡城市湿地公园悦读坊内,“东(dong)坡小剧场”正式开讲(jiang)。“今天我(wo)要讲(jiang)的是苏轼的母(mu)亲——程(cheng)夫人。苏轼幼(you)时随母(mu)读书,母(mu)亲勉励他学习范滂,刚正不阿……”台上,骨干讲(jiang)师团成员讲(jiang)得(de)有声有色;台下,听(ting)众(zhong)听(ting)得(de)津津有味。

有时扮成苏东(dong)坡的样子(zi)吟诵,有时将三苏诗词改编成曲演(yan)绎,有时融入舞蹈快板形式开展讲(jiang)座……“骨干讲(jiang)师团成员寓教于乐传播三苏文化,受到听(ting)众(zhong)欢迎(ying)。”悦读坊负责人王国平说(shuo)。

骨干讲(jiang)师团走(zou)出去,“苏娃(wa)”讲(jiang)解员请进(jin)来(lai)。在(zai)三苏祠中,还有一群中小学生志愿讲(jiang)解员。

“我(wo)们来(lai)看这副(fu)对联,出自东(dong)坡先生的诗句‘门前万竿(gan)竹,堂上四库书’。东(dong)坡喜竹,屋前多竹,屋内多书,这是他对自己家的描绘(hui)。”来(lai)凤轩前,11岁的邹(zou)欣宇挺直(zhi)身板,对着扩音器给游客讲(jiang)解。就读于眉山市东(dong)坡区苏辙小学的邹(zou)欣宇,利用课余时间已在(zai)三苏祠做了一年的志愿讲(jiang)解员,为游客解说(shuo)40多场。

2021年6月,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与共青团眉山市委、共青团东(dong)坡区委联合打造“苏娃(wa)讲(jiang)苏府”志愿讲(jiang)解品(pin)牌项目,在(zai)全市中小学生中招募志愿者,目前志愿者团队共有35人。

“从支持骨干讲(jiang)师团专业知(zhi)识建设,到打造‘苏娃(wa)讲(jiang)苏府’志愿者队伍,我(wo)们要将三苏文化记下来(lai)、写(xie)出来(lai)、讲(jiang)出去,让三苏文化在(zai)传承创新中生生不息。”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说(shuo)。

弘扬

创作(zuo)线下节目,增(zeng)强线上体验(yan),持续推动三苏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群众(zhong)生活

舞台左右,光影形成两幅圆形扇面,展示着苏东(dong)坡的诗句书法;扇间,舞者身姿灵(ling)动,舞姿舒展,展现着苏东(dong)坡的风骨意趣。在(zai)现代舞诗剧《诗忆东(dong)坡》表演(yan)现场,音与舞结合,诗与画相融,尽显传统(tong)之美。

2023年7月,中国东(dong)方演(yan)艺集团有限(xian)公司联合眉山市推出现代舞诗剧《诗忆东(dong)坡》,将现代舞蹈与诗词、国画、书法、篆刻(ke)、古琴、戏曲、武术等中国传统(tong)文化元素融合,引导观众(zhong)走(zou)进(jin)苏东(dong)坡的精神世界。

创作(zuo)过程(cheng)中,三苏祠是绕不开的点位。“2022年,我(wo)们多次(ci)到访三苏祠,从文物和遗(yi)迹中汲(ji)取灵(ling)感,并在(zai)剧作(zuo)中充分表达。比如(ru),《东(dong)坡先生笠屐图》中的东(dong)坡形象及(ji)其传递出的旷达精神。”眉山市歌舞剧院(yuan)有限(xian)公司负责人袁潇说(shuo),今年3月,《诗忆东(dong)坡》走(zou)出国门,开展了为期两周共计8场的海外首演(yan),吸引观众(zhong)约1.5万人。

不只是《诗忆东(dong)坡》。2022年5月,带有大量三苏祠文化元素的动画片《少年苏东(dong)坡传奇》一经推出,便受到许多青少年欢迎(ying);2023年6月,“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在(zai)三苏祠开展,通过室(shi)内文物展陈与室(shi)外古建园林联动,以(yi)多媒体手(shou)段(duan)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yan)空间;2023年12月,在(zai)三苏祠取景的文化综艺节目《宗(zong)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三苏篇”开播,节目热度颇高……“当传统(tong)文化结合当代表达,三苏文化活力焕发。”徐丽(li)感慨。

成都文殊坊·妙剧场外,一辆大巴静静等候(hou)。剧场内,由(you)四川人民艺术剧院(yuan)和眉山市共同出品(pin)的原创话剧《苏东(dong)坡》正在(zai)演(yan)出。“在(zai)这里驻场演(yan)出的是话剧《苏东(dong)坡》的文旅版,主要针对游客群体,表演(yan)更加生活化、接(jie)地气(qi)。”四川人民艺术剧院(yuan)有限(xian)公司董事长罗鸿亮(liang)介绍,观众(zhong)看完演(yan)出后,可自愿选择从剧场上车,直(zhi)达三苏祠游览。

从2022年11月开演(yan)至今,话剧《苏东(dong)坡》文旅版共演(yan)出约200场,3.7万余人次(ci)观看,其中超过4000名观众(zhong)乘坐景区直(zhi)通车前往三苏祠参观。“文旅融合带动文化遗(yi)产活起(qi)来(lai)。”眉山市文化广播电视(shi)和旅游局局长王枫说(shuo)。

线下节目受欢迎(ying),线上体验(yan)有特色。周末,在(zai)距(ju)三苏祠5公里的东(dong)坡城市湿地公园修身堂里,游客接(jie)踵而至。300平方米的展厅内,苏东(dong)坡一生行程(cheng)轨迹路线电子(zi)图十分显眼。游客伸手(shou)轻触“儋州”字样,苏东(dong)坡在(zai)当地的经历故事随即在(zai)图上显现;站在(zai)投影幕布前,讲(jiang)解员点击播放按钮,一段(duan)“梦回苏宅”的动画演(yan)绎跃然眼前;从滑轨屏前缓步(bu)走(zou)过,“以(yi)身许国”“为政初心”等展现三苏家风故事的绘(hui)画图片依次(ci)呈现……

修身堂中,一幅《东(dong)坡笠屐图》吸引了记者注意,仔细(xi)看,与三苏祠中的一般无二。原来(lai),以(yi)展示三苏家风家教为主要内容的修身堂布展期间,三苏祠的专家就已加入进(jin)来(lai)——座谈会上提建议,推荐馆中展品(pin)作(zuo)参考,与布展方多次(ci)商讨改进(jin),一个主要运用数字化手(shou)段(duan)沉浸式体验(yan)的展馆得(de)以(yi)成型。“与三苏祠等功(gong)能(neng)互补,共同将三苏文化传播得(de)更广更远。”修身堂建设项目负责人王双珏说(shuo)。

“这些年我(wo)们打造了东(dong)坡城市湿地公园等6个三苏主题文化公园,还把三苏文化元素植入微景观、文化墙、民俗街。”眉山市副(fu)市长李建兴说(shuo),“眉山将不断挖掘三苏文化资源,持续推动三苏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群众(zhong)生活。”(本报记者 游 仪(yi))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4日 第13 版)

责编:卢思宇、张荣耀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