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2024澳门12生肖-“坊间对话”第30期举办,探讨传统戏剧与现代剧场跨界融合,艺术,戏曲,北方昆曲剧院
2024-06-04 08:51:53
2024澳门12生肖-“坊间对话”第30期举办,探讨传统戏剧与现代剧场跨界融合,艺术,戏曲,北方昆曲剧院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文艺评论系(xi)列学术对谈活(huo)动坊(fang)间对话第30期:跨界与融合——传统(tong)戏剧与现代剧场5月30日在市文联艺术工坊(fang)举办。本次活(huo)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戏剧家协会承办。本期坊(fang)间对话由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北京评协副主席陶(tao)庆(qing)梅主持,剧作家罗怀(huai)臻,北方(fang)昆曲剧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北京京剧院编剧、导演、制作人李卓群参与对谈。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出席活(huo)动。京艺苑视频号等多个平台对活(huo)动进行了网络直播,114.2万人次在线观(guan)看。

坊(fang)间对话第30期现场,嘉宾(bin)畅(chang)所欲言。 主办方(fang)供图

舞台作品的跨界融合,对传统(tong)艺术发展有何启示?在这一议(yi)题的讨论中,罗怀(huai)臻以舞剧《朱鹮》和《永(yong)不消逝的电波》为例,介绍(shao)了舞剧艺术创作理念近(jin)年来的变化。《朱鹮》涵盖了现代舞、民族舞、芭蕾舞等多种(zhong)舞蹈元(yuan)素,打(da)破了传统(tong)舞剧创排多遵循单一舞种(zhong)的原则,一经上(shang)演便受到观(guan)众的热议(yi)和市场欢迎。人民的选择(ze)就是艺术的选择(ze),观(guan)众的认可让创作者有勇气坚持创新。而后《永(yong)不消逝的电波》在此基础上(shang)更进一步,融入国标舞、街舞以及(ji)哑剧、肢体剧、话剧等多种(zhong)现代艺术元(yuan)素,实(shi)现了跨界无边界、风格新融合、高(gao)层(ceng)次和谐(xie)。对于戏曲等传统(tong)艺术,他希望业界和学界支持包容戏曲艺术家的跨界探索,更好地激活(huo)传统(tong)艺术的当代活(huo)力。

魏春荣结合北方(fang)昆曲剧院近(jin)年来创排的《贵(gui)妃东渡》《红楼梦》《国风》等剧目,分享(xiang)了她对传统(tong)艺术创新的理解。2000年前后,有人提出“昆曲是博物馆艺术,仅供偶尔展示”的观(guan)点,但是随着创演者对传统(tong)昆曲艺术的突破性创造以及(ji)昆曲自身的创新性发展,这一观(guan)点已经远去。昆曲具有600余年的历史,它自诞生起就不是故步自封的艺术。经过一代代艺术家、创作者的不断推(tui)陈(chen)出新,融入当代艺术元(yuan)素,适应当代观(guan)众需求,方(fang)才(cai)历久弥新,“活(huo)在当下”。

李卓群介绍(shao)了其(qi)在戏曲跨界创作方(fang)面的新尝试。采用“老(lao)耳(er)朵、新眼睛”的跨界形式(shi)创排越剧,在声腔方(fang)面,将传统(tong)声腔同现当代配器相融合,让范(fan)傅流派声腔同爵士乐蓝调布鲁斯相碰撞(zhuang);在题材方(fang)面,大(da)胆借鉴现代影视剧创作风格,加入流行化表达;在演员造型方(fang)面,采用现代服饰和时尚(shang)造型,打(da)造飒爽利落的人物形象(xiang)。此外,她表示将尝试挑战用音乐剧题材演绎梨园(yuan)故事,将更多现当代流行音乐同传统(tong)京剧小调、昆曲声腔相融合。

谈到如何将审美情感带入现代剧场,同观(guan)众产(chan)生共鸣?陶(tao)庆(qing)梅认为,传统(tong)戏曲的回归,本质(zhi)上(shang)是搭建起了戏曲同观(guan)众间审美情感沟通(tong)的桥梁。传统(tong)戏剧最(zui)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演员本位(wei),过去的戏曲演员承担(dan)了导演、编剧等职能,在剧目的代代相传中,不断加入演员的巧思(si),让所塑造的角色形象(xiang)更加立(li)体,经过数(shu)百年的积淀,达到今天的审美水准。当下,我们(men)要回归到戏曲艺术的根(gen)本,尊重专业性创造。

罗怀(huai)臻讲述了昆剧《国风》在创排中如何实(shi)现中华优秀传统(tong)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魏春荣强调,现代观(guan)众的审美需求已发生变化,昆剧需在保留昆曲自身的艺术光泽的基础上(shang)因时而变。比(bi)如,白先(xian)勇从(cong)青春版《牡丹亭》到《玉簪记》所实(shi)践的“昆曲新美学”,将《牡丹亭》提炼为精(jing)英文化、士大(da)夫艺术,并且引入青春版概念,让年轻一代演员创排碰撞(zhuang)出独属青年人的《牡丹亭》,更好引发青年观(guan)众共鸣。

面对“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tong)艺术如何持续(xu)破圈(quan)?”这一议(yi)题,李卓群认为,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传统(tong)戏剧同现代剧场的融合,是同一二三度创作以及(ji)策划、营(ying)销等多方(fang)面相关联的。当下戏剧同市场化结合的制作风格,既利用“前店后厂”式(shi)的创作方(fang)式(shi),精(jing)确计算市场分类和观(guan)众需求,在剧场创作过程中,思(si)考适合作为宣(xuan)传片、海报的人物气质(zhi)、人物形象(xiang),摸索适合引发网络热潮的情节和人物造型。出圈(quan)、破圈(quan)是一个相对命题,所谓出圈(quan)的剧目,实(shi)质(zhi)上(shang)也是回归到戏曲本身应有的艺术高(gao)度。

罗怀(huai)臻表示,戏曲艺术酒(jiu)香也怕巷子深,若想让戏曲破圈(quan),当代戏曲工作者不但要找到属于作品的观(guan)众,更需要艺术契机。比(bi)如舞剧《永(yong)不消逝的电波》的契机,一是第十二届文华奖在上(shang)海举办;二是首演于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li)七十周年这个重要节点,舞剧主人公的爱国情怀(huai)和为革命牺(xi)牲的崇高(gao)精(jing)神点燃了观(guan)众的情感。

“传统(tong)艺术破圈(quan)这一现象(xiang)的背后是人民对优秀作品的选择(ze),文艺家力争(zheng)让传统(tong)艺术破圈(quan)的目的在于为观(guan)众提供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陶(tao)庆(qing)梅表示,当下,越来越多的戏曲作品得(de)到了年轻人的关注,有助于培育戏曲的年轻受众,让年轻一代重拾对传统(tong)艺术的喜爱,对当下戏曲艺术工作者而言,应趁热打(da)铁(tie)、推(tui)陈(chen)出新,助力传统(tong)戏曲艺术再发展。

魏春荣认为,戏曲要结合剧种(zhong)、剧目特点找准市场投放策略,比(bi)如昆曲集中目标受众人群进行宣(xuan)传,再通(tong)过这些人的口碑传播至大(da)多数(shu)人。当前,戏曲艺术到了最(zui)好的时代,戏曲工作者要抓住时代机遇,利用新媒体等信息技术,去更好地宣(xuan)传、推(tui)广、普及(ji)戏曲,让戏曲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艺评论系(xi)列学术对谈“坊(fang)间对话”于2021年创办,目前已成功(gong)举办30期,在社会引起良(liang)好反响(xiang),吸(xi)引了众多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的线上(shang)线下参与,为文艺创作者和评论家搭建了对话交流的桥梁,为文艺受众搭建了艺术品鉴与欣赏的平台。

编辑 田(tian)偲妮

校对 刘军(jun)

发布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