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探险、旅行与贸易:前近代世界的海洋活动与海洋文化,两河,文明,发展
2024-06-19 01:60:58
探险、旅行与贸易:前近代世界的海洋活动与海洋文化,两河,文明,发展

海洋(yang)是生命(ming)的摇(yao)篮。从最古老的苏美尔文明(ming)开始,人类(lei)对(dui)海洋(yang)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guo)。因此,在中外学界,海洋(yang)活动和海洋(yang)文化研究也一(yi)直是一(yi)个热点议题。2024年5月25日,上海大学世界史学科举办了以“探险、旅行与贸易:前近代(dai)世界的海洋(yang)活动与海洋(yang)文化”为(wei)主题的圆桌会议,探讨从古代(dai)到中世纪诸文明(ming)通过(guo)海洋(yang)进行探险、旅行和贸易,进而形成各具(ju)特色的海洋(yang)文化,以及各文明(ming)之(zhi)间的碰撞(zhuang)与融合。

会议邀请了华(hua)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李海峰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晓东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祝宏俊教授、上海大学历史学系柴彬教授、刘招静副教授、黄薇博(bo)士、张小(xiao)希博(bo)士、张悠然博(bo)士等8位(wei)专家学者进行现场分(fen)享与对(dui)谈。会议由上海大学历史学系郭丹彤教授主持。

郭丹彤教授首先作开场发言。郭教授表示海洋(yang)占地球表面的71%,是人类(lei)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是人类(lei)文明(ming)交往的主要桥(qiao)梁,因此海洋(yang)文化是中外学者研究人类(lei)历史发展(zhan)进程(cheng)的一(yi)个永恒议题。海洋(yang)活动丰富了人类(lei)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拓(tuo)宽了人类(lei)对(dui)于世界和其他文明(ming)的认知,通过(guo)海洋(yang)进行的一(yi)系列探险、旅行和贸易活动也开启(qi)了人类(lei)文明(ming)的新篇章(zhang),促进了全球经济体(ti)系的形成和发展(zhan)。

开场发言后,会议正式进入研讨环节。本次研讨按照从两河、埃及、希腊和罗马至中世纪欧洲的世界文明(ming)发展(zhan)顺(shun)序进行,共4场发言和4场对(dui)谈。

第一(yi)位(wei)主讲(jiang)嘉宾李海峰教授主要关注古代(dai)两河流域与海湾地区(qu)的海上贸易,他首先介绍了两河流域国际贸易的形成以及主要贸易路(lu)线。他表示,农业和商(shang)业并重是古代(dai)两河流域文明(ming)的重要特征,也是文明(ming)繁荣发展(zhan)的两大基石。两河流域素有“肥沃的弯月”之(zhi)美称,具(ju)有发展(zhan)农业的天(tian)然优势,盛产(chan)小(xiao)麦、大麦、椰枣,但(dan)缺乏矿产(chan)、石头、木材等资源(yuan);而两河流域的周边地区(qu)却有大量的金、银、铜、天(tian)青石、红玉髓、象牙等矿产(chan)。李海峰教授指(zhi)出,由于两河流域在文明(ming)程(cheng)度优越(yue)于其它地区(qu),因此在贸易上占据了主导地位(wei),形成了以两河流域为(wei)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贸易网络(luo)。两河流域的商(shang)路(lu)主要有两河与伊朗高(gao)原、阿富汗地区(qu)之(zhi)间的青金石之(zhi)路(lu);史前时代(dai)已经开启(qi)的连接安纳托利亚地区(qu)的“黑曜石之(zhi)路(lu)”之(zhi)路(lu);古亚述商(shang)路(lu);从地中海东岸黎巴(ba)嫩(nen)地区(qu)进口雪松的商(shang)路(lu);塞浦路(lu)斯的铜商(shang)路(lu)以及海湾(波斯湾)商(shang)路(lu),其中的海湾是两河流域与阿拉伯半岛、伊朗高(gao)原、印度进行贸易的重要海上通道。

之(zhi)后,李海峰教授又对(dui)两河流域与海湾地区(qu)的海上贸易展(zhan)开讨论。公(gong)元前2400年以后,麦鲁哈、马干和迪尔蒙3个地名频繁出现在两河流域文献中,著名的苏美尔神话《恩基与世界秩序》中就有片段反映海上远程(cheng)贸易的情况。李海峰教授提到现在学术(shu)界已经基本达成了一(yi)致观点,认为(wei)麦鲁哈是现在的印度河流域,马干是现在的阿曼,而迪尔蒙是现在的巴(ba)林,这3个地区(qu)是当时两河流域在海湾地区(qu)的主要贸易伙(huo)伴(ban)。李海峰教授通过(guo)探讨两河流域与这3个地区(qu)的海上贸易往来情况,得出了与海湾地区(qu)的海上贸易在两河流域的远程(cheng)贸易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结论。李教授最后认为(wei),古代(dai)两河流域与海湾地区(qu)的海上贸易促进了两地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并且使文化相对(dui)落后的海湾地区(qu)进入楔形文字文化圈(quan),这在人类(lei)文明(ming)发展(zhan)史中具(ju)有重要意义。

第二位(wei)主讲(jiang)嘉宾李晓东教授主要关注旅行与探险对(dui)于自我成长与文明(ming)发展(zhan)的意义。他表示,自人类(lei)文明(ming)诞生以来,每一(yi)个文明(ming)的发展(zhan)都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fei)跃,而这个飞(fei)跃的契机何为(wei),是他一(yi)直在思考的一(yi)个问题。李晓东教授认为(wei),对(dui)做(zuo)历史研究的人来说,地图(tu)是一(yi)种很重要的研究工具(ju),但(dan)“脚图(tu)”也同样重要,正所(suo)谓“读万卷(juan)书,行万里路(lu)”,有机会亲自用脚去丈量这个世界,才(cai)会对(dui)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有更深的感悟和领会。为(wei)了印证这一(yi)点,李教授从自身的旅行经历切入,分(fen)享了自己前往埃及、伊拉克、土耳其等国家体(ti)悟。在埃及游(you)览(lan)沼泽地时,意外发现埃及最早的由芦(lu)苇建成的神庙与坟(fen)墓壁画的描绘非常相似;在土耳其沿着海岸线行走,偶然发现莱托神庙里刻画着希腊神话故事,让他更深刻地感受到,在古代(dai)土耳其和希腊实际上是一(yi)个世界。

接下(xia)来,李晓东教授又探讨了大河文明(ming)和海洋(yang)文明(ming)的区(qu)别。他指(zhi)出四大文明(ming)古国都属于典型的大河文明(ming),并以古埃及为(wei)例对(dui)其特征进行分(fen)析。最初古代(dai)埃及人分(fen)布在西部荒漠中的一(yi)个个绿洲,由于空间上的距离而缺乏交流。而尼罗河则提供了交流的途径,使不同质的文明(ming)能够碰撞(zhuang)出火花,才(cai)使古埃及文明(ming)的发展(zhan)得以突(tu)飞(fei)猛进。李教授又以希腊文明(ming)作为(wei)海洋(yang)文明(ming)的典型代(dai)表进行探讨,他指(zhi)出古希腊文明(ming)一(yi)向被认为(wei)是次生文明(ming),但(dan)实际上古希腊文化中的逻辑和哲学是古埃及、两河流域文明(ming)所(suo)没有的,因此它也应(ying)属于原生文明(ming)。李教授认为(wei),虽然古希腊文明(ming)是海洋(yang)文明(ming),不符合大河文明(ming)的基本特征,但(dan)仍该与四大文明(ming)古国并列。其后,李晓东教授分(fen)析了古希腊文明(ming)能够飞(fei)速(su)发展(zhan)是通过(guo)海洋(yang)与其他文明(ming)广泛(fan)交流的结果。在古代(dai),地中海沿岸分(fen)布了众(zhong)多的民族(zu)和国家,信仰(yang)不同,战争频发,不同文明(ming)互(hu)相碰撞(zhuang)、交流,是文明(ming)发展(zhan)的基础。对(dui)此,李晓东教授还通过(guo)坐船从土耳其到地中海中的岛屿的经历,印证了东地中海世界国家或文明(ming)间因距离之(zhi)近交往之(zhi)便(bian)利,海洋(yang)为(wei)它们提供了交流碰撞(zhuang)的媒介。而在文明(ming)落后闭(bi)塞的地区(qu),往往缺乏文化碰撞(zhuang)和交流,就很难使文明(ming)产(chan)生质的飞(fei)跃。

第三位(wei)主讲(jiang)嘉宾祝宏俊教授主要关注东方文明(ming)通过(guo)海洋(yang)对(dui)希腊文明(ming)的起源(yuan)与发展(zhan)带来的影(ying)响。祝教授认为(wei),虽然现在学者普遍认为(wei)希腊文明(ming)是西方文明(ming)的源(yuan)头,但(dan)实际上希腊文明(ming)中很多元素来自东方文明(ming)。他指(zhi)出,基于海上航运,希腊与东方文明(ming)的联系实际上是没有阻隔的。爱琴海沿岸的自然条(tiao)件为(wei)希腊人展(zhan)开航海活动提供了便(bian)利,狭(xia)长曲折的海岸线以及众(zhong)多岛屿为(wei)航海活动提供了天(tian)然的港口,只需要一(yi)条(tiao)船,就足以让希腊人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之(zhi)间自由往来。祝教授指(zhi)出古希腊的农业、手工业等方面都学习自东方, 并从小(xiao)亚地区(qu)传到希腊半岛。他还举例说明(ming)跨海商(shang)业活动对(dui)希腊文明(ming)的发展(zhan)所(suo)产(chan)生的深远影(ying)响。

接着,祝宏俊教授按照希腊文明(ming)发展(zhan)顺(shun)序对(dui)希腊文明(ming)通过(guo)海上航路(lu)与东方诸文明(ming)的交往活动进行分(fen)析。他首先论述了克里特文明(ming)的兴起与繁荣实际上与古埃及文明(ming)的联系非常紧密,克里特文明(ming)遗址中发现了许多来自埃及的象牙制品、蛇型工艺品和法老王名圈(quan)等,充分(fen)证明(ming)克里特文明(ming)受到了埃及文明(ming)的影(ying)响。而克里特与埃及之(zhi)间的交往通常是通过(guo)地中海的海上航线实现的。但(dan)两者之(zhi)间究竟是直接贸易还是间接贸易仍是一(yi)个问题,他认为(wei)很有可能是通过(guo)作为(wei)贸易中转站的塞浦路(lu)斯岛的间接贸易。然后,祝教授对(dui)迈锡尼文明(ming)的兴起与东方文明(ming)的密切关系进行分(fen)析,他表示考古证据显(xian)示迈锡尼的手工艺品在埃及各处都有发现,而迈锡尼的线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有很多相通之(zhi)处,记述内容(rong)和书写方式上的相似性足以说明(ming)迈锡尼文明(ming)受到两河流域文明(ming)的影(ying)响。希腊进入黑暗时代(dai)后,虽然普遍认为(wei)其与东方世界的联系已然中断,但(dan)实际上在这一(yi)时期的遗址中却发现了许多来自东方的物品,只不过(guo)目前仍无法明(ming)确(que)这些物品是因贸易而来还是两地王室间的礼物交换。对(dui)于古风时代(dai)的希腊,祝教授亦肯定了其与东方文明(ming)的联系密切,并以克里特岛为(wei)例进行论述。克里特岛作为(wei)中间地带将希腊半岛与东方世界的贸易路(lu)线连接起来。在克里特岛发掘出大量腓(fei)尼基人墓地,表明(ming)该岛是腓(fei)尼基人的贸易中转站。而作为(wei)贸易中心的克里特也发展(zhan)了自己的贸易圈(quan),并对(dui)希腊本岛产(chan)生了影(ying)响。最后,祝教授指(zhi)出古典时期希腊的政(zheng)治文明(ming)也受到东方文明(ming)的影(ying)响,而途径仍然是海洋(yang)。祝宏俊教授表示,在多年的研究中,他越(yue)来越(yue)深刻感受到通过(guo)海洋(yang)活动和海上贸易希腊文化受到了东方世界的深远影(ying)响。

第四位(wei)主讲(jiang)嘉宾柴彬教授主要关注中世纪欧洲海上贸易与海商(shang)法的早熟性。柴彬教授指(zhi)出,中世纪是欧洲海上贸易与海商(shang)法发展(zhan)的重要时期,伴(ban)随着11-15世纪欧洲出现经济复苏和社会转型,航运贸易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zhan),在欧洲大陆沿海地区(qu)出现了许多贸易城市,海商(shang)法也由此而生。柴教授首先对(dui)中世纪欧洲海商(shang)法的特点进行剖析,认为(wei)欧洲中世纪海商(shang)法承袭了罗马海商(shang)法传统(tong),同时将在多年实践中形成的习惯法充实到海商(shang)法中,由此奠定了近现代(dai)国际海商(shang)法基础。欧洲中世纪时期,首批海商(shang)法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地区(qu),如1010年颁布的《阿马尔菲法典》和1063年颁布的《特拉尼海商(shang)条(tiao)例》等。《阿马尔菲法典》是当时海商(shang)习惯法的汇编,在地中海地区(qu)一(yi)直沿用到16世纪末, 促使沿海国家海事立法的统(tong)一(yi),具(ju)有里程(cheng)碑意义。而《特拉尼海商(shang)条(tiao)例》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商(shang)法成文法典之(zhi)一(yi),中世纪的特拉尼在国际贸易和政(zheng)治上都具(ju)有重要地位(wei)。柴教授还探讨了这一(yi)时期海商(shang)法发展(zhan)的原因,即地中海尤其是意大利在11世纪以来的经济复兴和贸易发展(zhan)中处于先发地位(wei),海商(shang)法更新发展(zhan)的动力(li)最初来源(yuan)于这一(yi)地区(qu)活跃的贸易活动。随着十字军东征,地中海东西沿岸之(zhi)间的交通进一(yi)步贯通,欧洲与近东之(zhi)间的贸易增长,进一(yi)步刺(ci)激(ji)了海商(shang)法的发展(zhan)。

随后柴彬教授对(dui)3部重要的代(dai)表性海商(shang)法《康梭拉多海法》《奥列隆案卷(juan)》和《维斯比海法》进行介绍。《康梭拉多海法》被称为(wei)“海洋(yang)普通法”;《奥列隆案卷(juan)》是13世纪欧洲葡萄酒贸易运输中形成的习惯或规则,是英法两国早期法的主要来源(yuan)之(zhi)一(yi);《维斯比海法》在中世纪与近代(dai)海商(shang)法之(zhi)间起到桥(qiao)梁作用,但(dan)柴教授认为(wei),《维斯比海法》实际上已不足以代(dai)表15世纪海商(shang)法的最新进展(zhan),因为(wei)更体(ti)系化和更现代(dai)化的海商(shang)法已经在形成过(guo)程(cheng)中。柴教授还结合具(ju)体(ti)实例对(dui)海商(shang)法的发展(zhan)进行了梳理。中世纪海商(shang)法与长期的贸易航运实践密切相关,共同的航程(cheng)和风险是海商(shang)法永久的主题。中世纪发展(zhan)出各种规则,用以保(bao)持船上的纪律和秩序,由此导致船上民主和文明(ming)程(cheng)度明(ming)显(xian)提升,船员的权利和福利得到了应(ying)有的保(bao)障。柴教授表示,在当时,多个船舶所(suo)有人合作经营是常见商(shang)业形式,包括海商(shang)借贷、海商(shang)合伙(huo)等远程(cheng)贸易投资,合同形式包括康孟达、索隆特、科洛那等。为(wei)了共同应(ying)对(dui)风险,中世纪海商(shang)法发展(zhan)和完善了一(yi)整套法律规则,成立了众(zhong)多海事司(si)法机构,并以欧陆沿岸的海洋(yang)领事法院和英格兰的海事法院为(wei)代(dai)表。在最后总结部分(fen),柴彬教授认为(wei)相较于其他大洲,中世纪欧洲海上贸易与海商(shang)法呈现出鲜明(ming)的早熟性,其发展(zhan)完善发达不仅为(wei)近代(dai)以来欧洲经济社会发展(zhan)水(shui)平在世界领先准备了法律基础,而且也为(wei)欧洲文明(ming)打上深深的海洋(yang)烙(lao)印。

4位(wei)主讲(jiang)嘉宾发言结束后,4位(wei)对(dui)谈人依(yi)次与4位(wei)主讲(jiang)嘉宾就后者的发言进行探讨。

黄薇博(bo)士表示,我们对(dui)古代(dai)世界的认知很容(rong)易存在误区(qu),普遍被认为(wei)是封闭(bi)落后原始的古代(dai)世界实际上比想(xiang)象中要发达开放得多,如果不去做(zuo)深入研究是无法了解的。对(dui)于古代(dai)世界是否(fou)有探险和旅行的概念,黄薇博(bo)士也进行了反思,并从她的研究领域希伯来圣经入手,考察其对(dui)于海洋(yang)活动的记载。她表示,虽然证据很少,但(dan)古代(dai)以色列人和腓(fei)尼基人确(que)实存在联合航海活动。

张悠然博(bo)士认为(wei),通过(guo)旅行切身体(ti)验古代(dai)世界的海洋(yang)活动是行之(zhi)有效的手段,她在作相关研究课题时就深切体(ti)会到缺乏切身经历的不便(bian)之(zhi)处,因为(wei)在埃及文献中海洋(yang)活动多数是间接体(ti)现的而非直接描述。张悠然博(bo)士最后指(zhi)出,基于地中海的客(ke)观地理环境,必然会产(chan)生文明(ming)之(zhi)间的碰撞(zhuang)和交流,有时理论上看(kan)似不太可能的联系,在古代(dai)却具(ju)有存在的可能性,因此研究者要敢(gan)于思考和设想(xiang)。

张小(xiao)希博(bo)士则对(dui)四大文明(ming)古国的概念进行了探讨,他指(zhi)出,希腊被排除(chu)在外的原因是后来的希腊文明(ming)与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ming)并非同一(yi)个文明(ming),现在所(suo)说的希腊文明(ming)通常指(zhi)古风时期之(zhi)后的希腊。张小(xiao)希博(bo)士用切身经历为(wei)例论证世界史研究过(guo)程(cheng)中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指(zhi)出如果想(xiang)要深入研究文明(ming)之(zhi)间的交流,需具(ju)备多种古代(dai)语言功(gong)底(di)。而对(dui)于希腊借鉴其他文明(ming)的问题,张小(xiao)希老师也表示赞同,并指(zhi)出希腊文明(ming)在制度和政(zheng)权组织(zhi)形式上受到东方文明(ming)影(ying)响的程(cheng)度却很容(rong)易被忽略(lue),通常认为(wei)“希腊发明(ming)了民主”,但(dan)希腊很多城邦的政(zheng)体(ti)并不是民主制。因此学习多种文字、从语言学角度进行考察,是研究希腊文明(ming)与东方诸文明(ming)之(zhi)间交往的有效途径。

刘招静副教授认为(wei),对(dui)远古先民来说旅行的定义是成立的,只不过(guo)在中世纪旅行是少数人才(cai)能做(zuo)到的事情,大部分(fen)人不具(ju)备旅行的条(tiao)件和能力(li),因为(wei)与现代(dai)不同,当时的旅行充满危险。刘教授以法国马赛的海事借贷为(wei)例探讨中世纪欧洲海洋(yang)贸易形式,强(qiang)调了其中的风险分(fen)担、利润分(fen)担、成本分(fen)担。他还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中世纪欧洲海商(shang)如何处理现实利益(yi)和精神世界之(zhi)间矛盾的问题,以意大利为(wei)例,虽然统(tong)一(yi)政(zheng)权缺席,城市国家林立,但(dan)教会在道德伦理方面却有着统(tong)一(yi)的教导。在宗教观念洗礼下(xia),这些商(shang)人如何实现经济和道德之(zhi)间的和谐,是一(yi)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上述8位(wei)老师的发言结束后,郭丹彤教授进行了总结。郭老师表示,人类(lei)文明(ming)的发展(zhan)历史就是一(yi)部交往史。在当今世界日趋全球化的形势下(xia),持续(xu)不断的交往、互(hu)通有无、共同进步是文明(ming)赖以生存的方式,而海洋(yang)交往具(ju)备了陆路(lu)交往所(suo)缺少的开放性和全球性,正是海洋(yang)交往的发展(zhan)促进了全球文明(ming)间的互(hu)动、交流、融合。本次圆桌会议从探险、旅行与贸易等三个中心词入手,对(dui)前近代(dai)世界海洋(yang)活动与海洋(yang)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有助于对(dui)各古代(dai)文明(ming)所(suo)蕴(yun)含的海洋(yang)文化的认知,契合“推动文明(ming)交流互(hu)鉴,凝聚全球合作共识”的全球文明(ming)倡议,有利于文明(ming)交流互(hu)鉴研究的进一(yi)步展(zhan)开。

发布于:上海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