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博物馆里的新故事,非遗,壁画,文物
2024-05-20 00:51:53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博物馆里的新故事,非遗,壁画,文物

博物馆,承载历史,传承文(wen)明。

5月(yue)18日是国际(ji)博物馆日,今(jin)年的(de)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yu)和研究”。

习近平(ping)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博物馆工(gong)作,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指出(chu)要加强文(wen)物保(bao)护利用和文(wen)化遗产(chan)保(bao)护传承,提高文(wen)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ping),让文(wen)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wen)明建设的(de)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wen)化国际(ji)影响力的(de)重要名片。

我国各(ge)地博物馆按照总书记要求创新实(shi)践,成效显著。

【“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zu)传统文(wen)化的(de)文(wen)物保(bao)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2015年2月(yue),习近平(ping)总书记在西安(an)博物院强调】

见证文(wen)明赓续的(de)鎏金铜蚕、展现精湛技艺的(de)杜虎符、实(shi)证文(wen)化交融的(de)金怪兽……5月(yue)1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将正式开馆,“天下同一——秦汉文(wen)明主题展”等多个展陈静待观众。

5月(yue)13日拍摄(she)的(de)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全景。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she)

“这是我国第一个全景展现秦汉文(wen)明的(de)专题博物馆,如何(he)从浩如烟海的(de)文(wen)物和史料中选取精华,集中展现秦汉文(wen)明魅力,我们狠下了一番功夫。”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bin)说。

博物馆组织专业力量(liang)深度研究,打破以时间为序(xu)的(de)展陈传统,从馆藏(cang)170余万件(组)文(wen)物中精选出(chu)730余件(组),采用“大历史+小专题”叙事方式,以多媒体装置(zhi)与文(wen)物相配合,从政治、经济、文(wen)化等6个板块,诠释秦汉文(wen)明的(de)突出(chu)贡献。

千里之外,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里,游客络绎不绝(jue)。这里是全国首座原址建设的(de)北齐壁画专题博物馆,去年12月(yue)正式开放。距今(jin)1400多年的(de)北齐武安(an)王徐显秀墓壁画中,宴饮图、出(chu)行(xing)图、仪仗队列图气象万千。

这是徐显秀墓室壁画展开图。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供(gong)图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从山西北朝壁画中提取人物元素展现当时民族(zu)融合、文(wen)化交流。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供(gong)图

魏晋南北朝近400年的(de)历史特征突出(chu)表现在“文(wen)化汇聚,民族(zu)融合”。为生动表现这一主题,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与多名专家(jia)合作。“我们专门设计(ji)了‘胡风国俗’这一单元,从山西出(chu)土的(de)多个北朝墓葬壁画中提取重要元素,分(fen)门别类地介绍胡人、胡服(fu)、胡乐、胡商等。”专家(jia)之一、山西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安(an)瑞军说。

研究利用的(de)基础是保(bao)护。“从简(jian)易帆布篷、彩钢板房到(dao)现在的(de)博物馆,10多年来,科学保(bao)护力度逐步加大。”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王江说。

展陈理念和方式之变,折射(she)出(chu)各(ge)地博物馆文(wen)物保(bao)护、藏(cang)品(pin)研究、展览陈列水平(ping)的(de)跃升。近年来,各(ge)地博物馆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wen)化内涵,力求将中华文(wen)化全面、真实(shi)、立体呈现。

【“发挥好博物馆的(de)教育(yu)功能”——2024年3月(yue),习近平(ping)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shang)参加江苏(su)代表团审(shen)议时强调】

裙裾飘逸,舞姿翩跹,十几位“女神”从古画中“走下来”,专业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今(jin)年“五(wu)一”期间,辽宁省博物馆和辽宁歌舞团围绕馆藏(cang)国宝(bao)《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创新排演舞蹈作品(pin)。

5月(yue)4日,辽宁歌舞团专业演员在辽宁省博物馆表演根据辽博馆藏(cang)名画改(gai)编的(de)舞蹈《洛神赋图》。辽宁省博物馆供(gong)图

“我们还会推(tui)出(chu)其他国宝(bao)舞蹈。”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说,“馆藏(cang)文(wen)物要多想办法‘活起来’,才(cai)能拓宽服(fu)务人群、充分(fen)发挥博物馆的(de)教育(yu)功能。”

来自(zi)沈阳市岐山一校的(de)三年级学生尤恬(tian),正是从博物馆手工(gong)制作中喜欢上(shang)文(wen)物。2023年她参加辽宁省博物馆“我是国宝(bao)讲述人”活动,讲述国宝(bao)级文(wen)物“宋缂丝朱克柔牡丹图页”,获得一等奖。“在博物馆,我学到(dao)了许多课本上(shang)学不到(dao)的(de)知(zhi)识。”尤恬(tian)说。

贵州省民族(zu)博物馆内,馆员、策展人王晓佳正在筹备最新一次社会教育(yu)“走出(chu)去”、让非遗“活起来”活动:带领20多名博物馆爱好者前往苗寨,现场感受国家(jia)级非遗苗族(zu)蜡染技艺。

“蜡染亮布需要千锤百炼,让植物染料与布料纤维(wei)完全融合,才(cai)能光滑发亮,遇(yu)水不褪。”王晓佳说,非遗“在地保(bao)护”的(de)意(yi)义正在于此,“身临其境体会非遗背后的(de)民间智慧和生活哲学,文(wen)化自(zi)信会由衷生发”。截至目前,贵州省民族(zu)博物馆已开展上(shang)百场社教活动。

贵州省民族(zu)博物馆内展示的(de)色彩斑斓(lan)的(de)苗绣原材料及绣片(2024年4月(yue)27日摄(she))。新华社记者 杨欣 摄(she)

2024年2月(yue),群众在贵州省民族(zu)博物馆老师带领下开展拼布、拓印(yin)等非遗手工(gong)体验活动。受访者供(gong)图

“此类活动让我大受启(qi)发。”博物馆爱好者、贵阳人文(wen)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索敏说。贵州省民族(zu)博物馆积极主动与索敏对接,切实(shi)深化馆校合作。在博物馆支(zhi)持下,学院设计(ji)和开发非遗技艺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博物馆+高校+非遗”让学生深入文(wen)化现场、成长为非遗创新创业新生力量(liang)。2023年,索敏学生的(de)非遗创新项目,在第九届中国国际(ji)“互(hu)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贵州省决赛中荣获金奖。

当前,各(ge)地博物馆丰富研学项目、创新互(hu)动方式、开发文(wen)创产(chan)品(pin),“新玩法”层(ceng)出(chu)不穷,越来越有(you)逛头。2023年公布的(de)数(shu)据显示,全国博物馆总数(shu)达6565家(jia),免费开放率超(chao)过90%。据国家(jia)文(wen)物局(ju)不完全统计(ji),今(jin)年“五(wu)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jia)博物馆观众超(chao)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ping)。

为一馆,赴一城。云观展、VR探馆、博物馆奇妙夜……诸多博物馆还将展览搬到(dao)线上(shang),配合丰富的(de)主题活动,让游客在指尖邂逅国宝(bao)、探秘(mi)未(wei)知(zhi)。博物馆正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de)重要平(ping)台。

【“博物馆是保(bao)护和传承人类文(wen)明的(de)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wei)来的(de)桥梁,在促进世界文(wen)明交流互(hu)鉴方面具有(you)特殊作用”——2016年11月(yue),习近平(ping)主席向国际(ji)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致贺信时指出(chu)】

初夏,阳光灿(can)烂的(de)紫禁(jin)城内,气温攀升也挡不住游客热情。人潮涌动中,位于紫禁(jin)城东翼的(de)文(wen)华殿沉静安(an)然——游客们屏气凝神、放慢脚步,“邂逅”中法文(wen)化大展“紫禁(jin)城与凡尔赛宫”。

路易十四致康(kang)熙皇帝(di)的(de)信中,派往中国的(de)“国王的(de)数(shu)学家(jia)”被称为“我们相互(hu)尊重和友谊的(de)象征”;绘有(you)中国人物形象的(de)法国产(chan)瓷瓶摆在路易十五(wu)王后私人房间“中国人厅”中;在法国玻璃匠帮(bang)助下,清宫玻璃制作达到(dao)巅峰……

4月(yue)1日,观众参观凡尔赛宫收藏(cang)的(de)乾隆皇帝(di)像瓷版画。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kuai) 摄(she)

跨越山海与时光的(de)对话,不止于此。犍(jian)陀罗艺术展、“一带一路”文(wen)物考古合作展、中国与西亚古代文(wen)明交流展……在故宫博物院,世界各(ge)地文(wen)物展频(pin)频(pin)亮相。“引进来”,也积极“走出(chu)去”。据不完全统计(ji),近十年来,故宫博物院先后组织赴外及港澳台地区文(wen)物展览50余次,参与境外展览20余次,连续3年蝉(chan)联全国博物馆海外影响力榜单榜首。

拓展海外合作考古项目、建立国际(ji)学术交流平(ping)台、启(qi)动“太和学者计(ji)划”……如今(jin),成为“文(wen)明交流互(hu)鉴的(de)中华文(wen)化会客厅”是故宫博物院发展的(de)四大愿景之一。

东海之滨的(de)上(shang)海,与相隔6小时时差的(de)意(yi)大利“水城”威尼斯,正以物论史,展开“跨时空对话”。

马可·波罗逝(shi)世700周年之际(ji),上(shang)海博物馆与威尼斯市政博物馆基金会联合主办“马可·波罗的(de)世界”展。“马可·波罗是最早(zao)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de)外国探险家(jia)之一。我们通(tong)过这个特色鲜明的(de)人物,用文(wen)物带领观众去探寻‘丝绸之路’,打开一幅文(wen)明互(hu)鉴的(de)时空画卷。”上(shang)海博物馆党(dang)委书记汤世芬说。

威尼斯总督府“马可·波罗的(de)世界”展现场。受访机构供(gong)图

意(yi)大利驻上(shang)海总领事馆文(wen)化处处长兼策展人达仁(ren)利说:“很多此前的(de)交流展览像‘独白’——每个文(wen)明讲述自(zi)己的(de)故事,我们和上(shang)博一起创造了意(yi)中两个文(wen)明之间真正的(de)对话和交流。”

该展目前正在威尼斯总督府展出(chu),今(jin)年11月(yue)将转场到(dao)上(shang)博。统计(ji)显示,2016年至今(jin),上(shang)博出(chu)境展的(de)七成左右都是主办方或联合主办方,折射(she)出(chu)中国文(wen)博展“出(chu)海”背后升级迭代的(de)“策展力”。

“上(shang)博正实(shi)施‘大博物馆计(ji)划’。”上(shang)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未(wei)来人民广场本馆会变身“世界文(wen)明馆”,成为我国首个常态化展示世界文(wen)明类型的(de)博物馆,持续强化策展力和全球资(zi)源配置(zhi)能力。

近年来,全国各(ge)地博物馆积极推(tui)动全球文(wen)化交流互(hu)鉴,与世界知(zhi)名博物馆展开合作交流,不断引进众多高质量(liang)海外展览,同时努力推(tui)动中华文(wen)化“走出(chu)去”。文(wen)物展览这张国际(ji)传播“金色名片”必将越擦越亮。

领衔记者:沈虹冰(bing)

文(wen)字记者:杨一苗、陈晨、王学涛(tao)、姜兆臣、

杨欣、杨湛菲、孙丽萍

出(chu)品(pin):霍小光

监制:张晓松

策划:王曙晖、贾真、施雨岑

编辑(ji):贾真、冷彦彦

新华社国内部出(chu)品(pin)

发布于:北京市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