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研究人员成功建立敦煌历史时期沙尘天气活动强度序列,地区,中国科学院
2024-06-18 00:60:56
研究人员成功建立敦煌历史时期沙尘天气活动强度序列,地区,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zi)源研究院网站(zhan)5月31日(ri)消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zi)源研究院柳本立研究员团队采(cai)用历史文献和现代观测资(zi)料结合的方法,根据河西走廊沙尘传输路径上不(bu)同地区沙尘暴发生的强度(du)和概(gai)率关系(xi),获取(qu)了143条记录、83个年代数据(图1),初步建立了敦煌地区过去两千年的沙尘天气活动强度(du)序列,并与邻近地区的树轮、冰芯(xin)等气候代用指标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xi)了历史时期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与气候条件变化的关系(xi)。

图1 研究区及对比代用资(zi)料点

研究结果表明,敦煌地区沙尘天气强烈且(qie)频发时期主要集中在280—351年、1440—1550年、1720—1840年、1900—1952年4个阶段(图2),与周围地区自然代用证据所(suo)反映的沙尘高发时期基本一致,且(qie)大致对应于干旱、寒冷时段。在公元(yuan)2世(shi)纪以(yi)前、7—14世(shi)纪、16—17世(shi)纪反映沙尘天气的文献记录稀少或缺失,但(dan)史料文献数据仍有广(guang)泛的挖(wa)掘空间。

为填补这些空白(bai)时段的资(zi)料,应深入开展现有历史记录的定(ding)年工作,并加强国内外合作,进一步挖(wa)掘海外流失文献的价值(zhi),这将为敦煌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历史时期气候环境的研究提供更充分的数据支撑。

图2 敦煌历史时期沙尘天气活动强度(du)序列(A),敦德冰芯(xin)微粒含量(B),苏干湖沉积物(wu)粗粒含量(C),苏干湖沉积物(wu)磁(ci)化率(D),巴里坤(kun)湖沉积物(wu)组分含量(E),河西走廊近600年降水序列(F),河西走廊帕(pa)尔默干旱度(du)指数(scPDSI)序列(G),黑河流域近2 000年旱涝(lao)序列(H),Yang等重建的中国2 000年温度(du)序列(I),Ge等重建的中国2 000年温度(du)序列(J)

敦煌作为世(shi)界历史文化名(ming)城,是古代丝绸之(zhi)路的重要节点,具有十(shi)分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zhi)和史学价值(zhi)。然而,现阶段敦煌面临着环境和人为因素带来的多重问(wen)题,其中频发的沙尘天气直(zhi)接影(ying)响敦煌的生态安(an)全及莫高窟、阳关等历史文化遗迹的保存。

敦煌所(suo)处的河西走廊是中国北方主要的沙尘源地,还是中国风沙东移南(nan)下的大通道(dao),与河西走廊沙尘活动路径上的各(ge)个城市沙尘天气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因此,需要建立地区间的沙尘天气关系(xi),利用不(bu)同地区的沙尘天气史料记载信息相互补充,弥补河西走廊地区历史文献记录相对稀少的不(bu)足;通过结合冰芯(xin)、树木年轮、湖泊沉积物(wu)等连(lian)续性较好(hao)的自然证据,与历史文献记录进行衔接分析(xi)、相互印证,从而获得可靠的结论,对于研究敦煌历史时期气候环境显(xian)得尤为重要。

该成果以(yi)《基于文献记录的敦煌地区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序列重建》为题发表于《中国沙漠》2024年第2期。西北研究院硕(shuo)士研究生王伊蒙(meng)为论文第一作者,柳本立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获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cu)进会优(you)秀(xiu)会员项目资(zi)助(zhu)。

发布于:上海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