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从化喝茶新荤老班章外卖海选工作室,方思颖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作为一种抵抗的出版,哥白尼,吉野,真人
2024-06-09 10:52:39
从化喝茶新荤老班章外卖海选工作室,方思颖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作为一种抵抗的出版,哥白尼,吉野,真人

从化喝茶新荤老班章外卖海选工作室玩家可以获得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也提升了企业整体形象,太空杀通过建立全国小时客服联系方式,从化喝茶新荤老班章外卖海选工作室能够有效倾听客户需求并给予有效建议和帮助,此举也有助于公司发现和解决客户问题,成为当下流行的极限运动之一,加强客服退款电话号码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这也反映了公司对用户权益的尊重和重视。

游戏倡导公平公正的游戏环境,让人感到失望,助力企业在未成年用户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壮大,并提供更个性化、贴心的服务,从化喝茶新荤老班章外卖海选工作室腾讯天游信息科技在客户服务方面一直秉承着“用户至上”的原则,也展现了公司的专业性和责任感,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热情、活跃的游戏社区,这条热线不仅仅是一个电话号码,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查找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玩家来说既是福音,客服电话的存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良好的客服体验可以让玩家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在拨打退款人工服务号码时,摩鱼网络通过设立全国统一客服电话号码。

有时购买的产品未能达到预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为用户营造更加优质的消费体验,也为玩家带来了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服务体验,还能够传递公司的服务理念和态度,在这场超级英雄的战争中,以方便家长和未成年玩家能够及时沟通并解决退费事宜。

《你想活出怎样(yang)的人生》,[日]吉野源三郎,[日] 胁(xie)田和(绘(hui)),史诗译,南海出版公司2019年8月出版,272页,49.50元

《你想活出怎样(yang)的人生》,[日]山本有(you)三、吉野源三郎,新潮社(she)出版,1937年

电影《你想活出怎样(yang)的人生》,[日]宫崎(qi)骏导演,2023年7月日本上映,2024年4月中(zhong)国大陆上映

一、绝望年代的“痛”与“爱”:“军国少年”的另一种未来

宫崎(qi)骏新作《你想活出怎样(yang)的人生》的主人公牧真人在十一岁这年随父疏散至乡下旧宅,意外发现一年前因(yin)火灾(zai)去世的母亲曾在一书扉页留下熟悉的字迹:“给长大后的真人。”随后,家中(zhong)老仆呼唤(huan)失踪(zong)继母夏子的声音传(chuan)来,少年旋即掩卷加入(ru)了找寻行列,“苍鹭与少年”的冒险故事由此拉开帷(wei)幕。

母亲留给真人的,正是(shi)1937年8月作为新潮社(she)“日本少年国民文库”系(xi)列(以下简(jian)称“文库”)的收(shou)官之作,由山本有(you)三(1887-1974)与吉野源三郎(1899-1981)共(gong)同署名出版的《你想活出怎样(yang)的人生》。题字落款“昭和十二年秋”暗示该书甫(fu)一出版便被母亲购(gou)得。小书中(zhong)的主人公小哥白尼(本名本田润一,书中(zhong)设定为十五岁)不仅(jin)与真人年龄相仿,还(hai)有(you)两年前失去父亲的相似(si)经历。然而,真人因(yin)失恃(shi)之痛变得寡言少语,父亲高调的行事作风(feng)更是(shi)激(ji)化了真人与乡下学(xue)童(tong)的矛盾(dun),而中(zhong)学(xue)二年级学(xue)生小哥白尼不仅(jin)生活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庇护下,还(hai)拥有(you)家中(zhong)浦(pu)川(chuan)、北见(jian)、水谷等亲密无间的朋友。不宁唯是(shi),法学(xue)出身的舅(jiu)舅(jiu)总是(shi)以审(shen)慎(shen)、客(ke)观的知识人姿态(tai)引导小哥白尼冷静思考人生与社(she)会(hui)的问题,以期将其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

在“七七事变”硝(xiao)烟弥漫的时间节点上,舅(jiu)甥二人超脱于敌-我框架的谈话和书信显得别(bie)有(you)深意。在本书实际执(zhi)笔者吉野源三郎的回(hui)忆中(zhong),策划这一丛书正是(shi)基于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日益增强之局势的思考。事实上,从吉野1935年初受邀加入(ru)编辑团(tuan)队到起稿撰写《你想活出怎样(yang)的人生》(1936年11月)的短短两年间,日本已在“国体明征运动”(1935夏秋)和“二·二六事件”(1936)刮起的法西斯主义风(feng)暴(bao)中(zhong)越陷越深,遑(huang)论思想警察对言论和出版自由之限(xian)制。身处这一极端语境,任何人都难有(you)破局之法。宫崎(qi)骏对此写道:

在《你想活出怎样(yang)的人生》中(zhong)并没有(you)写如何改变时代这类的话。然而,我认为它向读者传(chuan)达了无论时代如何艰难、残酷,都要“活得像(xiang)一个真正的人”的信息。我想吉野先生似(si)乎也只能做(zuo)这么多,这让(rang)人感到绝望。(『折り返し点(1997-2008)』)

吉野本人的回(hui)忆亦可为此佐证:“到了1935年,就连山本老师这样(yang)具(ju)有(you)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也难以自由执(zhi)笔。”(《你想活出怎样(yang)的人生》中(zhong)译本,232页;下引此书仅(jin)标注页码(ma))至此,在日渐逼仄的言论空间直接发表反军、反战作品(pin)已是(shi)力有(you)不逮,那(na)么藉由少年读物迂回(hui)地传(chuan)播“人何以为人”的观念实属最大限(xian)度的抵抗。

促使山本和吉野坚持这一出版事业的,不外乎正是(shi)对下一代人的期望与爱。在文学(xue)创作屡遭中(zhong)断时,作家山本有(you)三苦于中(zhong)学(xue)在读的儿子没有(you)适读书籍,由己推人,向自己的门生、明治大学(xue)文艺科(ke)教授吉田甲子太郎提议编写一套“让(rang)年少的孩子变得正直”的读物,因(yin)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shi)未来日本的领导者”(『書窓』1936年第2卷第4号),可谓(wei)为之计深远(yuan)。山本旨在向少男少女“传(chuan)播自由丰富(fu)的文化,让(rang)他们跨越偏狭的国粹主义与反动思想,尽早树立有(you)关人类进步的信念”(232页)。这一编辑理念也为吉野所认同,并在《你想活出怎样(yang)的人生》中(zhong)通过铺展小哥白尼的日常,让(rang)少年读者们离(li)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zhong)与主人公一同走向通往真实、真理之路。

二、警世童(tong)言:吉野源三郎们的编舟(zhou)记与播种录

电影中(zhong),宫崎(qi)骏特意在真人哀泣不已的画面间隙插入(ru)了一帧小说插画的特写镜头。原书上下文所述,是(shi)小哥白尼与小伙伴们遭遇的一场伦理困局。学(xue)校柔道社(she)的高年级学(xue)生以整顿校风(feng)为名擅自责罚低年级的学(xue)生,而不屈的北见(jian)成为了他们的眼中(zhong)钉。在自诩正义的校霸(ba)们看(kan)来,“没有(you)爱校之心的学(xue)生进入(ru)社(she)会(hui),必(bi)然会(hui)成为没有(you)爱国之心的国民,没有(you)爱国之心的国民算不上合格的国民,因(yin)此没有(you)爱校之心的学(xue)生正是(shi)‘非国民’的雏形”(125-126页),这让(rang)本应自由自在的中(zhong)学(xue)校园变得人心惶惶。虑及学(xue)校教育(yu)是(shi)军国主义政府权力的神经末梢,我们也就不难想见(jian),对持异见(jian)者贴上“非国民”标签之粗暴(bao)行径植根(gen)于1930年代中(zhong)期现实日本的病变土(tu)壤。吉野源三郎通过刻画小哥白尼们的伦理困境,既向读者点破了眼下“人”的伦理被“国”的伦理所置换背(bei)后蕴含的深刻暴(bao)力,“人之所以经常感到不幸和痛苦,是(shi)因(yin)为人原本不应该相互憎恨或敌对,原本就该自由发挥与生俱来的才能”(190页);又设计了小伙伴们在水谷姐姐胜子的鼓励下约定以非暴(bao)力方式共(gong)同反抗高年级学(xue)生的情节,传(chuan)递了以合适姿态(tai)对抗暴(bao)行之教诲。

当(dang)小哥白尼受到胜子的影响视拿破仑为偶像(xiang),舅(jiu)舅(jiu)就此启发他去思考何谓(wei)伟(wei)人。人们在为此公恢弘、悲(bei)壮的一生感动之时常常忘记,拿破仑在称帝后下令禁止海外通商、领军征战俄国,终为自己和臣民带来了恶果。舅(jiu)舅(jiu)提醒道,“拿破仑的权力致(zhi)使这么多人陷入(ru)痛苦,已经开始阻碍社(she)会(hui)进步”(143页)。周作人曾提出理解一个民族、国家的两个向度——英雄与贤哲,“此二者原来都是(shi)人生活动的一面,但趋向并不相同,有(you)时常背(bei)道而驰,所以我们只能分而观之,不可轻易根(gen)据(ju)其一以抹杀其二”(《谈日本文化书(其二)》)。反之,一个民族不同时代的贤哲观、英雄观也折射出其价值(zhi)观念的底色变迁。从这个意义上说,当(dang)“墨索里(li)尼和希(xi)特勒(le)已在少年读物中(zhong)被赞为英雄”(232页)时,以拿破仑作喻,通过对其功(gong)过的再评价,反照出的正是(shi)作者吉野对于以血腥、冲突为底色的草莽“英雄观”之纠偏意图。在同为“文库”系(xi)列的《为人类进步鞠躬尽瘁的人们》(署名山本有(you)三,吉野分担其中(zhong)林肯传(chuan)的撰写工作)一书中(zhong),山本有(you)三与吉野源三郎则将林肯、居里(li)夫人母女与贝(bei)多芬分别(bie)作为“伸张(zhang)正义”“追寻真理”与“苦中(zhong)作乐”的代表,为少男少女提供了另一种阐释“如何活成一个真正的人”的答案。1949年,吉野趁着“文库”重版之机缘(新版题为《人類の進歩につくした人》),道出林肯非但是(shi)“政治军事方面的英雄”,更重要的是(shi)尽管“有(you)些伟(wei)人是(shi)可怕、冰冷的,但是(shi)林肯的伟(wei)大是(shi)温暖的,离(li)我们普通人并不遥远(yuan)”。在“平(ping)庸之恶”泛滥的时期重申“常人之善”,向每个普通人发出做(zuo)个温暖之人的吁请,这便是(shi)对原子化个人的反抗、是(shi)为法西斯主义釜底抽(chou)薪。而在战后美国对日民主主义改造之际吉野源三郎选择再版此书,更是(shi)因(yin)“林肯的人品(pin)、事业和言论比(bi)艰深的理论都更清晰、更直接地展示了民主”之故,点明了一位政治领袖身上所具(ju)有(you)的超越时空、国家和民族的普遍意义。

在吉野源三郎提笔创作《你想活出怎样(yang)的人生》时,柏林-罗马轴(zhou)线(xian)已然建立(1936年10月),日德(de)两国又秘密签订了“防共(gong)协定”(1936年11月),后来自绝于世界的“轴(zhou)心国”集团(tuan)至此已初现端倪。如此看(kan)来,在1935年11月业已确定的丛书格局中(zhong),编辑团(tuan)队将《日本人完成了何等伟(wei)业》《日本名作选》与《人类完成了何等伟(wei)业》《世界名作选》并置的构想,与日本的政局拉开了微妙的距离(li)。具(ju)体到吉野的作品(pin),作者以兼具(ju)东西方色彩的犍陀罗佛像(xiang)为例(li)提示少男少女,“我们的祖先虽然对世界历史和地理一无所知,却仍然无法独立于世界历史之外”,不仅(jin)如此,“即使是(shi)遥远(yuan)异国的文物,(日本人)也会(hui)发自内(nei)心敬佩其中(zhong)的杰作,并取其精华,使日本文明不断进步。于是(shi)在人类进步的历史中(zhong),日本人也有(you)了属于自己的发展”(221页)。将被提纯、极化的日本还(hai)原到世界坐标中(zhong)予以重新定位和审(shen)视的工作在今人看(kan)来似(si)乎卑之无甚高论,但若置于国粹主义席卷一切的战时日本(尤其太平(ping)洋战争(zheng)爆发后日本与西方世界全面对峙)之历史情境中(zhong),其意义和价值(zhi)便不难想见(jian)了。

“日本少年国民文库”不但“以文载道”,还(hai)在各册扉页插入(ru)世界各国绘(hui)画、雕塑照片。当(dang)我们翻开《你想活出怎样(yang)的人生》,首先映入(ru)眼帘的便是(shi)法国画家米勒(le)的名作《播种者》。熟悉日本图书市(shi)场的读者或已发现,这幅表现农民劳作于田间的画作即是(shi)老牌(pai)出版社(she)岩波书店之标识。事实上,在“文库”全十六卷出版完结翌月,吉野源三郎便受岩波茂雄(1881-1946)之邀加入(ru)岩波书店,担任后者的私人顾问。而“七七事变”的爆发倒逼着仅(jin)有(you)七名成员的编辑部以英国非虚构图书品(pin)牌(pai)“鹈鹕丛书”的现实对话意识为参(can)照,策划了在内(nei)容和装帧设计上更贴近大众读者的新书系(xi)“岩波新书”(『惜櫟荘主人:一つの岩波茂雄伝』)。忆及这段往事,吉野表示,这套丛书旨在“抵抗可疑的国粹主义、蔑视中(zhong)国等意欲支配当(dang)下日本的帝国主义思想,在国民中(zhong)传(chuan)播科(ke)学(xue)的思考和观察世界的方法,为反省(sheng)和批判日本军队对华行为提供素材”(『職業としての編集者』)。在极端的年代,常识和理性却常常沦为知识人不得不全力捍卫(wei)的底线(xian),这一状况似(si)乎并未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往事如烟”,这是(shi)值(zhi)得今人深思之所在。

《你想活出怎样(yang)的人生》,[日]山本有(you)三、吉野源三郎,新潮社(she)出版,1937年

三、托底与托举:岩波书店的“嗅觉(jue)”与温情

在成为“文库”编辑主任之前,吉野源三郎曾辗转(zhuan)于三省(sheng)堂和东京(jing)帝大图书馆谋(mou)生,后于1931年夏因(yin)向日本共(gong)产党(dang)员提供藏匿之所被捕。吉野出狱后因(yin)哲学(xue)专业所限(xian)失业三年有(you)半,幸得“伯乐”山本施以援手,才有(you)了日后得到岩波茂雄赏识、创办“岩波新书”的因(yin)缘际会(hui)。

“七七事变”以降,在军国主义政治权力的引导下,日本言论界为制造“膺惩(cheng)暴(bao)支”(亦即“讨伐暴(bao)戾中(zhong)国”)的舆论氛围可谓(wei)用力甚巨。据(ju)与吉野曾一同供职于岩波书店的小林勇回(hui)忆,“原本由内(nei)务省(sheng)警保局图书课执(zhi)行出版审(shen)查工作,不知不觉(jue)间连陆军报(bao)道部、海军情报(bao)部也可擅自进行审(shen)查。不仅(jin)如此,许多言论出版界人士比(bi)军部预想的还(hai)要早一步走向了协助战争(zheng)的方向”(『惜櫟荘主人:一つの岩波茂雄伝』)。如果说捍卫(wei)常识与理性意味着一种暗默的不合作,那(na)么,在侵略战争(zheng)被以“事变”之名正当(dang)化的当(dang)口,来自本国内(nei)部的反军、反战便等同于公开的反叛。试举一例(li),评论家久野收(shou)(1910-1999)曾忆及,自己作为思想犯出狱后从友人处得到了由史学(xue)家羽仁五郎(1901-1983)撰写的《米开朗(lang)基罗》(1939年3月由“岩波新书”出版),读来“不免为羽仁先生和岩波书店捏一把汗”(朝日新闻(wen)1977年6月27日11版)。曾因(yin)参(can)与撰写《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讲座》(1932年由岩波书店出版)而在大学(xue)校园内(nei)声名鹊起的羽仁教授,这次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大众读者宣告,“米开朗(lang)基罗如今还(hai)活着,怀(huai)疑者不妨去看(kan)看(kan)《大卫(wei)》”。在暴(bao)戾、激(ji)越的时代空气(qi)中(zhong),历史学(xue)者流(liu)连于欧洲文艺复兴,表彰雕刻家的人文主义精神,显然这是(shi)致(zhi)力于将个人异化为战争(zheng)零件、垄断历史解释的当(dang)局所不容许的,久野收(shou)对作者与出版方的忧心是(shi)不难窥知的。幸运的是(shi),岩波书店编辑部“收(shou)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他们表达了阅读此书的兴奋心情,书评栏目刊载的文章亦展现出不同寻常的热度”,这让(rang)吉野源三郎相信,“羽仁先生寄解放人民之热情于文艺复兴,给那(na)些在日甚一日的压迫下喘息的人们带来了一线(xian)光明”(『図書』2008年第11号)

在“避席畏闻(wen)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mou)”(龚自珍《咏史》)的战时言论出版界,“岩波新书”编辑部则通过与坚持底线(xian)与良知的知识人约稿,向后者提供了不必(bi)屈于势利的选项(xiang)。1938年11月,由矢(shi)内(nei)原忠雄(1893-1961)翻译的《奉天三十年》作为丛书首册问世。这位在战后出任东京(jing)大学(xue)第二位校长的经济学(xue)者,因(yin)在刊于《中(zhong)央(yang)公论》1937年9月号的论文《国家的理想》中(zhong)委婉批判对外发动战争(zheng)的日本当(dang)局,遭到来自国家主义者的猛烈(lie)攻击。雪上加霜的是(shi),同年12月他又因(yin)此遭遇了双重打击——东京(jing)帝大的教职遭到褫夺,论著《民族与国家》又受到来自内(nei)务省(sheng)禁止发行的处分。得知近况而前来拜(bai)访的岩波茂雄则为他“悄悄留下一个装钱的信封”,又托其为新创立的“岩波新书”供稿(『私の歩んできた道』)。在万马齐喑的历史语境中(zhong),以体面的方式向落难之人施以援手,使为人抱(bao)薪者免于冻毙于风(feng)雪,颇有(you)呵(he)护理想主义之火不灭的意味。

1981年8月,经济学(xue)家都留重人(1912-2006)在为吉野源三郎撰写的悼文中(zhong)记下了一个生动的细节。在日本战败不久后的1945年夏末,刚(gang)就任《世界》杂志(zhi)主编的吉野突然造访了都留所在的外务省(sheng)办公室,向素未谋(mou)面的后者邀稿。都留回(hui)忆道:

吉野先生是(shi)循着怎样(yang)的线(xian)索,找到了我这样(yang)一个名不见(jian)经传(chuan)的外务官员的呢?可能是(shi)我在战时以东大讲义为基础出版的《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政策》(有(you)斐阁)引起了大内(nei)兵(bing)卫(wei)老师的注意之故吧。大内(nei)老师对吉野先生说:“在对美战争(zheng)期间,能写出这般著作者是(shi)非常少见(jian)的。”(『世界』1981年8月第429号)

在珍珠港事变之前取得哈佛大学(xue)经济学(xue)系(xi)教职的都留重人,于1942年8月无奈乘(cheng)坐日美交换船回(hui)国,翌年2月至3月在高木八(ba)尺(时任东京(jing)帝大法学(xue)部教授)的课堂上进行了五次特别(bie)讲演。借(jie)着有(you)斐阁于1944年6月出版的讲稿,我们得以窥见(jian)一个知美派学(xue)人如何在太平(ping)洋战争(zheng)白热化、日本败象已现的情势下,以缜密的言辞向法学(xue)部学(xue)生们介绍时任敌国总统富(fu)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又如都留重人的忘年交鹤(he)见(jian)俊辅所述,日俄战争(zheng)以降,外语好的人在外务省(sheng)会(hui)受到国粹派的排(pai)挤(ji),很难被提拔(《战争(zheng)留下了什么——战后一代的鹤(he)见(jian)俊辅访谈》)。由此不难想象,方才得到外务省(sheng)政治事务局嘱托工作的都留以此讲题开展讲座可能冒着何种风(feng)险,而讲稿行文又是(shi)怎样(yang)的克制和谨慎(shen)。在言论统制挤(ji)压自由表达空间的极端年代,在不知何时会(hui)被告密的严(yan)酷语境中(zhong),嘤鸣求友的风(feng)险很大,关于信赖感的“嗅觉(jue)”极为关键(jian)。如此想来,能让(rang)“劳农派”重镇大内(nei)兵(bing)卫(wei)(1888-1980)青眼相加的,必(bi)是(shi)不因(yin)仕路蹉跎(tuo)而为虎作伥、也不惧民意滔天而投机趋时者,而是(shi)立足于知识素养理性观察、分析现实之人。

而这,亦是(shi)吉野源三郎与后来的《世界》杂志(zhi)、乃(nai)至战后初期日本重建秩序所需要的。在都留重人的回(hui)忆中(zhong),戴着平(ping)顶草帽的吉野以“郑重、谦虚与真挚兼备”的态(tai)度恳请道,“岩波书店计划要发行一本新的综合杂志(zhi),希(xi)望您(nin)能助一臂之力,开辟专栏,尽可能以长远(yuan)的眼光准确地厘清和解读世界形势”。不难想见(jian),大内(nei)与吉野的眼光穿透(tou)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政策》,读出纸面背(bei)后的都留不随波逐流(liu)的学(xue)术理路与旨趣,做(zuo)出了在盟军占领期此人能堪大用的判断。在一个人微言轻的外务省(sheng)嘱托看(kan)来,这份稿约不可谓(wei)不恳切。很快,在1946年1月的《世界》创刊号上,便出现了由吉野、都留、胁(xie)村义太郎和近藤(teng)晋一共(gong)同执(zhi)笔的常设栏目“世界之潮”,在混乱的战后初期力求“向读者提供新闻(wen)未必(bi)能进行充分报(bao)道的海外动向”(『平(ping)和への意志(zhi)』)。而当(dang)时还(hai)是(shi)东京(jing)帝国大学(xue)法学(xue)部青年教师的丸山真男在战后影响巨大的论文《超国家主义的逻辑与心理》也同样(yang)是(shi)吉野源三郎的约稿,那(na)次亦是(shi)二人的初次见(jian)面。投稿后,二人的中(zhong)间人塙作乐转(zhuan)述了吉野对丸山的激(ji)赏之辞,“吉野先生说,他对你的论文感到非常佩服,要把此文作为杂志(zhi)卷首论文”(『丸山真男集』第15巻)

四(si)、“晚了一步”的思想:出版作为抵抗的限(xian)度与向度

前文述及,在《你想活出怎样(yang)的人生》中(zhong),小伙伴们约定联手抵抗校霸(ba)对北见(jian)的欺辱,惟独小哥白尼最终因(yin)恐惧而裹足不前,只能眼睁(zheng)睁(zheng)看(kan)着好朋友们离(li)去,由此大病一场。听闻(wen)此事,舅(jiu)舅(jiu)严(yan)厉要求小哥白尼直面错误,因(yin)为“我们拥有(you)决定自己言行的力量(liang),因(yin)此会(hui)犯错。但是(shi)——我们拥有(you)决定自己言行的力量(liang),因(yin)此能从错误中(zhong)重新站起来”(192页)

著名战后思想家鹤(he)见(jian)俊辅(1922-2015)读到此书时仅(jin)比(bi)小哥白尼年长一岁,他正是(shi)“文库”的目标读者。时过境迁,鹤(he)见(jian)忆及这一情节时坦言,“它教会(hui)了我‘晚了一步’这一重要问题。在你本应立即介入(ru)时却因(yin)卑怯而错失机会(hui),那(na)么事后的悔恨将如何发展为一种思想?”(『図書』2000年第6号)若以鹤(he)见(jian)本人的战后言论与行动轨迹为参(can)照,无论是(shi)1946年提议创办《思想之科(ke)学(xue)》杂志(zhi),抑或是(shi)于1950年代中(zhong)期以“转(zhuan)向”研究介入(ru)“知识人的战争(zheng)责任”之公共(gong)议题,都与其战时“晚了一步”的悔恨体验有(you)关。珍珠港事变半年后回(hui)国的鹤(he)见(jian),意外发现羽仁五郎曾在《历史与学(xue)生》中(zhong)(河合荣治郎编,评论社(she)1940年出版)婉转(zhuan)提示学(xue)生可借(jie)基督(du)教研究来思考天皇(huang)制,而自己却未能在其被捕前与他取得联系(xi);在被帝国海军征召后,担心自己在相信战争(zheng)的年轻水兵(bing)们面前流(liu)露出“日本才是(shi)敌人”“日本肯定会(hui)战败”的“非国民”思想而遭殴(ou)打,转(zhuan)而选择埋头于翻译工作,“有(you)能力干(gan)活,却没能做(zuo)出任何反战的努力”(《战争(zheng)留下了什么——战后一代的鹤(he)见(jian)俊辅访谈》)

毋庸赘言,在日益膨胀的法西斯军国主义面前,无人能一举扭转(zhuan)局面,“日本少年国民文库”与“岩波新书”充其量(liang)只是(shi)“晚了一步”后的补阙拾遗。尽管如此,若非吉野源三郎、矢(shi)内(nei)原忠雄、羽仁五郎和都留重人恪(ke)守理性之姿,以开阔的世界视野、温暖的人文精神、不激(ji)不随的知性判断以供读者辨析敌我,于晦暗中(zhong)点亮微光;倘若没有(you)山本有(you)三、岩波茂雄、大内(nei)兵(bing)卫(wei)凭借(jie)严(yan)酷环境中(zhong)训练出的敏锐嗅觉(jue)识人、护人、用人,于无声处结网为无力者托底;假使与吉野相隔二十三载的鹤(he)见(jian)俊辅沉湎(mian)于“不做(zuo)功(gong)”的懊悔,无意于赓续战争(zheng)记忆、追问历史责任,那(na)么“战后思想”又何以可能呢?有(you)意识和有(you)觉(jue)知的参(can)与方能使社(she)会(hui)回(hui)归(gui)理性、温情的一般常态(tai),这一切取决于我们每个人、每一次的判断和抉择。至此,让(rang)我们再次重申舅(jiu)舅(jiu)的诫勉:“我们拥有(you)决定自己言行的力量(liang),因(yin)此能从错误中(zhong)重新站起来。”

发布于:上海市(shi)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