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784123摇钱树四肖一码-整治形式主义,新华社六连评!,调研,工作,工程
2024-06-03 01:41:31
784123摇钱树四肖一码-整治形式主义,新华社六连评!,调研,工作,工程

新华时评·整治形式主(zhu)义|狠刹蜻蜓点水式调研虚风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印(yin)发以来,不少地方和部门在深化(hua)调查研究上务实(shi)功、出实(shi)招、求实(shi)效,用调研推动问题(ti)解决(jue)。然而在实(shi)际中,对(dui)调研安排很“上心”、对(dui)调研过程极“专注”、把“身(shen)入”当“深入”、把“过程”当“解决(jue)”的蜻蜓点水式调研时有发生,这严(yan)重背离调查研究本(ben)质,是官僚主(zhu)义、形式主(zhu)义表现,不但加重基层负担,更(geng)损害了党和政(zheng)府形象。

“座谈一(yi)排排、出行一(yi)串串、吃饭一(yi)桌(zhuo)桌(zhuo)”“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li)看、顺(shun)着彩排走、对(dui)着稿子念、拿上材料撤”……从群众编排出来的顺(shun)口溜(liu)中,我们(men)深切感受到基层干部群众对(dui)“为调研而调研”现象的深恶痛绝。如(ru)此(ci)走马观(guan)花、浮光(guang)掠影、浅尝辄止的调研不仅解决(jue)不了问题(ti),还让基层不堪重负。要坚决(jue)避(bi)免浮在上面,务必扑下身(shen)子,坚持搞(gao)真正(zheng)的调研。

真正(zheng)的调研是把群众观(guan)挺在前面,务求真心实(shi)意访实(shi)情(qing)。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他们(men)非常(chang)反感一(yi)批接一(yi)批人来嘘寒问暖,实(shi)际问题(ti)却迟迟没有解决(jue)。调查研究根本(ben)是解决(jue)问题(ti),要把情(qing)况摸清、问题(ti)找准、对(dui)策提实(shi),注重调研成果(guo)的转化(hua),既(ji)要防止“调”而不“研”,又要防止“研”而不“用”,更(geng)要防止“用”而无“效”。开展调研就(jiu)是走群众路线,各(ge)级领导在搞(gao)调研时务必把为群众解决(jue)问题(ti)摆在首要位置,切实(shi)解决(jue)好群众的操(cao)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真正(zheng)的调研是秉持实(shi)事求是之意、克服(fu)哗众取(qu)宠之心。开展调研工作务必要坚持“实(shi)”的作风,求客观(guan)实(shi)际之真。现在有的调研好像(xiang)有一(yi)个“功能(neng)”,就(jiu)是刷存在感,让别人知道(dao)我在调研、在忘我工作,调研本(ben)来目的倒变成次要的、甚至可(ke)有可(ke)无的了。开展调研,一(yi)定要自觉坚定实(shi)事求是信念、增强实(shi)事求是本(ben)领,要用“真心”换“真经”。不仅要“身(shen)入”基层,听汇(hui)报、看材料,还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实(shi)情(qing),求真务实(shi)、真抓实(shi)干。

真正(zheng)的调研是多看一(yi)眼、多走一(yi)步(bu)、多想一(yi)筹。一(yi)些地方接待上级调研已经搞(gao)出了一(yi)套模块化(hua)流程,路线怎么走、吃什么饭喝什么茶、谁在什么时间节点出来介绍什么情(qing)况,甚至在什么场合营造感人氛围等已形成“剧本(ben)”,而有的调研者也很默契地顺(shun)着“剧本(ben)”往下走,且颇为享受。调查研究是一(yi)个细致活儿,不能(neng)打(da)马虎眼大而化(hua)之。既(ji)要到工作局(ju)面好的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qing)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ti),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ji)要听顺(shun)耳话,也要听逆(ni)耳言,这样才能(neng)听到实(shi)话、看到实(shi)情(qing)、收到实(shi)效。尤其要旗帜鲜(xian)明地反对(dui)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yi)团和气,红红脸(lian)出出汗本(ben)身(shen)也是调研的题(ti)中之义。

实(shi)践证明,调查研究不是小事,而是关乎我们(men)党能(neng)否得民心、汇(hui)民智、聚民力(li)的大事。中央(yang)层面整治形式主(zhu)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进一(yi)步(bu)解决(jue)调研集中扎堆、只调不研等问题(ti)。各(ge)级领导干部一(yi)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ti),在求深、求实(shi)、求细、求准、求效上下足功夫,把调研的真正(zheng)作用发挥好、发挥足。(记者:刘阳)

新华时评·整治形式主(zhu)义|“新形象工程”背后还是政(zheng)绩冲动

打(da)着服(fu)务民生旗号,以“作秀”代替“做事”,以“造势”代替“造福”,以“短平快”代替“长远(yuan)实(shi)”的现象,在一(yi)些地方不时浮出水面,巧立名目劳民伤财(cai)。

究其根源,这是“新形象工程”作祟,披上了“新马甲”,依旧(jiu)是“老毛病”,是少数领导干部的政(zheng)绩冲动。这些“新形象工程”加重基层负担,导致国家财(cai)产和社会资源严(yan)重浪(lang)费,必须下大力(li)气纠(jiu)治。

“新形象工程”有哪些?中央(yang)纪委国家监委发布(bu)的《关于坚决(jue)纠(jiu)治部分地方基层搞(gao)“新形象工程”问题(ti)的工作提示(shi)》列举了8类情(qing)况,特征有三:一(yi)是以“为人民谋福祉”为幌子,大肆建设“市民之家”“文体展馆”等所谓的“民生工程”;二是以“城市发展”作掩(yan)护,盲目跟风引进一(yi)些看似“高大上”的文旅、论坛、数字化(hua)项目,借新还旧(jiu)搞(gao)“政(zheng)绩工程”;三是只注重做“表面文章”,在党建、“创城”等领域设展厅、刷标语、做牌匾,兴修只重面子、不顾里子的“面子工程”。

“新形象工程”隐蔽性、欺骗性和迷惑性强,也为地方发展埋下了一(yi)颗“雷”,脱离了地方实(shi)际,甚至挤占了改善民生的资金,极易造成资源闲置浪(lang)费,引发地方债务风险。此(ci)外,一(yi)些项目“改头换面”后,还给了个别领导干部奢侈(chi)享受的空间,背后蕴藏权力(li)寻租和隐形腐(fu)败风险。

“新形象工程”说到底背后还是政(zheng)绩观(guan)问题(ti),“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

一(yi)些领导干部政(zheng)绩观(guan)长期错位,将(jiang)个人升迁放在首位,对(dui)周期长、见效慢的工作无感,总想着搞(gao)大动作、做大文章、上大项目,工作的出发点重在博(bo)得上级关注,罔顾基层干群心声(sheng)。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lu)处分条例》将(jiang)搞(gao)劳民伤财(cai)的“形象工程”“政(zheng)绩工程”行为从违反群众纪律(lu)调整为违反政(zheng)治纪律(lu),并作为从重或(huo)加重处分情(qing)形。

各(ge)级领导干部要以新修订的条例为纲,切实(shi)校(xiao)正(zheng)政(zheng)绩观(guan),不图一(yi)时之名,不贪一(yi)时之功,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上级部门应树立科学的考核导向,加强对(dui)务实(shi)担当干部的正(zheng)向激(ji)励,用制度手(shou)段铲除好大喜功心态的生存土壤。

金杯(bei)银杯(bei)不如(ru)百姓口碑(bei)。用实(shi)干的业绩、民意的尺子来丈量“政(zheng)绩”,百姓自会看在眼里、赞在口中。(记者:刘怀(huai)丕、翟(di)濯)

新华时评·整治形式主(zhu)义|少点摆“牌”大战,多些实(shi)干真干

记者近日调研时看到,一(yi)些基层单位、社区挂牌甚多,有的甚至掀起摆“牌”大战,各(ge)种“之家”“基地”“服(fu)务站”“推广中心”等竞(jing)相上墙,群众看得眼花,基层干部叫苦。

“牌牌都想挂,一(yi)墙挂不下”“谁来检查就(jiu)挂谁的牌”“挂了摘、摘了挂,基层干部真忙活”……这些调侃,反映出基层干部群众对(dui)“滥挂牌”现象的反感。

虚头巴脑的牌子,折射出以形式主(zhu)义落实(shi)工作责任的问题(ti)。群众热切期盼:少挂点“牌”,多干些事!

“挂牌”缘何有市场?究其根源是借挂牌压责任,以挂牌推落实(shi)。上级让基层挂牌,归根结底还是想推卸自身(shen)责任,以为挂上了牌,责任就(jiu)压下去了,面对(dui)考核评比就(jiu)有了说法。有的地方部门,一(yi)开展工作就(jiu)要求基层挂个牌子、成立个专班,以为挂了牌子就(jiu)给基层压上了任务,工作就(jiu)落实(shi)了。

摘牌减负,不是简(jian)单一(yi)摘了之。上级部门要树立和践行正(zheng)确政(zheng)绩观(guan),决(jue)不能(neng)以是否挂牌、数量多少来评判基层工作好坏,更(geng)不能(neng)将(jiang)分内之事转嫁给基层,而是要带着基层干部一(yi)块干,把为民造福作为从政(zheng)准则。

摘牌减负,不能(neng)只重当下。有的地方虽然对(dui)“滥挂牌”现象三令五申,但往往治标不治本(ben)。对(dui)此(ci),既(ji)要抓实(shi)抓细“滥挂牌”整治工作,摘掉重复或(huo)过时的牌子;更(geng)要从源头加强审核把关,用制度的刚性保证摘牌减负的长效性。

摘牌减负,要从讲政(zheng)治、讲纪律(lu)上从严(yan)约束。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lu)处分条例》,增写了对(dui)“工作中搞(gao)层层加码(ma)、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的处分规定,反对(dui)形式主(zhu)义上升到党的纪律(lu)要求,触及到红线就(jiu)要受到处分。

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挂”出来的,一(yi)切工作都要落实(shi)到为群众干实(shi)事、谋福祉上。

中央(yang)层面整治形式主(zhu)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着力(li)清理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ti),力(li)度和决(jue)心之大前所未有。各(ge)级组织要把基层干部从疲于应付中解脱出来,让他们(men)把更(geng)多时间和精(jing)力(li)放到为群众解决(jue)实(shi)际问题(ti)上,放到更(geng)好地服(fu)务人民群众上来。(记者:王明玉)

新华时评·整治形式主(zhu)义|治污先正(zheng)风

安徽滁河水质污染事件引发舆论关切,个别部门负责人“雷语”暴(bao)露出当下一(yi)些干部作风问题(ti)。治污要正(zheng)风,守护绿水青山(shan),要从整顿少数干部的作风开始。

近期,第三轮第二批中央(yang)生态环(huan)境(jing)保护督察聚焦长江流域7省市的水环(huan)境(jing)问题(ti),接连(lian)曝光(guang)了一(yi)批典型案例,产生了相当广泛(fan)的社会影响力(li)。相关地方无不立行立改。地处长江流域的滁州(zhou)市环(huan)保部门干部本(ben)应反躬(gong)自省、自我加压,“吃他人的堑,长自己的智”。

然而,面对(dui)中央(yang)高度重视的生态环(huan)保工作,面对(dui)社会关切,明知滁河属于长江支流,而且已有污染发生,个别部门负责人仍表示(shi)“不知道(dao)”“马上退休”“水质检测没必要”。

一(yi)个干部“不走心”是个别问题(ti),一(yi)些干部“不上心”是作风问题(ti)。不负责任的表态背后,是对(dui)发生在眼皮子底下的问题(ti)底数不清、处置不力(li),更(geng)是对(dui)中央(yang)三令五申高度重视的生态文明建设“不走心”,对(dui)群众高度关切的环(huan)境(jing)问题(ti)“不上心”。看似表态不妥,实(shi)则作风飘(piao)浮,遇事不作为,一(yi)问就(jiu)抓瞎。

环(huan)境(jing)就(jiu)是民生,关系着人民群众对(dui)健康安全的期待,关系着人民群众对(dui)美好生活的向往。污染防治是一(yi)场攻坚战,思想上的麻木、行动上的懈怠是环(huan)境(jing)保护发展的阻力(li)。要时刻(ke)绷紧环(huan)境(jing)保护这根弦,越是关键的岗位,越容不得半点马虎。

治污先正(zheng)风。5月29日,对(dui)此(ci)事负有责任的相关公(gong)职人员被免,公(gong)安机关对(dui)相关涉案人员采取(qu)强制措施。这为广大干部树立了鲜(xian)明导向:正(zheng)风就(jiu)是靶向施治、动真碰硬。

当前,全党正(zheng)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希望更(geng)多党员干部能(neng)认真对(dui)照《中国共产党纪律(lu)处分条例》,上好这堂“公(gong)开课”,以此(ci)为戒(jie)、举一(yi)反三,以扎实(shi)的作风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shan),绘出美丽中国的新画卷。(记者:陈尚营、陈诺)

新华时评·整治形式主(zhu)义|谨防“借调”的干着、“在编”的看着

借调范围广、借调时间长、借调频(pin)率高、借调人员多……近年(nian)来有的地方在借调干部方面存在泛(fan)化(hua)倾向,甚至出现了“借调”的干着、“在编”的看着现象。过度借调,不但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培(pei)养建设,更(geng)易滋生懒政(zheng)怠政(zheng),须下力(li)气纠(jiu)治。

2024年(nian)中央(yang)一(yi)号文件指出“县以上机关一(yi)般不得从乡镇(zhen)借调工作人员”,中央(yang)层面整治形式主(zhu)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也提出“健全规范管理制度,严(yan)控从县以下单位借调工作人员”。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单位对(dui)上级随(sui)意借调人员颇有微词(ci)。有的单位借调人员数量接近甚至超过自身(shen)在编人数。同一(yi)性质部门,只要上级开口要人,下级一(yi)般遵从,就(jiu)算性质不同,部分有较强话语权的部门也能(neng)轻易实(shi)现跨领域、跨部门借调。

过度借调,已经背离借调的初衷。对(dui)被借调单位来说,被借调干部往往是骨干力(li)量,人被抽走后一(yi)些重要岗位业务运转艰难。对(dui)借调单位来说,被借调人员承担的工作逐渐演变为常(chang)态性工作,助长了慵懒之风。对(dui)被借调人员来说,归属感、获得感下降,评优和晋(jin)升机会减少,工作积极性受挫。

刹住(zhu)过度借调的不良(liang)之风,要进一(yi)步(bu)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力(li)度。借调本(ben)意是为促进干部交流培(pei)养,但往往存在“程序后面再补”“人去了再说”等随(sui)意性,需从制度上进一(yi)步(bu)明确借调的条件、程序、期限、借调人员比例上限等,防止借调扩大化(hua)、随(sui)意化(hua)。

刹住(zhu)过度借调的不良(liang)之风,要进一(yi)步(bu)追问借调单位机构设置、编制安排是否合理,人岗是否相配。现实(shi)中,一(yi)些单位存在人、岗、编不一(yi)致现象,有的科室处室“官”多,“兵”全靠借调。这就(jiu)要考量借调人员较多的单位机构设置合理性,进一(yi)步(bu)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hua)、规范化(hua)、法治化(hua)水平。

刹住(zhu)过度借调的不良(liang)之风,要深入挖掘本(ben)单位干部潜力(li)。一(yi)位被借调到上级部门的同志反映,在借调他的单位,不管是日常(chang)工作还是专项工作,甚至活动、会议的筹备(bei),材料的写作,都能(neng)成为借调理由,借调人员是工作执行层面主(zhu)力(li),在编人员更(geng)多的是给予方向性指导。须下大力(li)气铲除在编干部“慵懒病灶”,对(dui)于“躺平”“侧卧(wo)”的干部,要树立起鲜(xian)明的绩效考核导向。

规范借调工作是为基层减负的应有之义。各(ge)级机关针(zhen)对(dui)过度借调,应反躬(gong)自省、举一(yi)反三,下大力(li)气建设好管理规范、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干部队伍。(记者:蒋成)

新华时评·整治形式主(zhu)义|“只微笑不办(ban)事”,要不得

5月31日,国家政(zheng)务服(fu)务平台上线运行5周年(nian)。全国政(zheng)务服(fu)务“一(yi)张网”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极大提高了办(ban)事便捷(jie)度。在越来越多的“关键小事”都能(neng)在线速办(ban)的同时,仍有群众在为切身(shen)利益向职能(neng)部门求助中,遇到工作人员“只微笑不办(ban)事”,态度积极、行动消极,解决(jue)问题(ti)“在跑步(bu)机上前进”。

当前,全党正(zheng)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lu)处分条例》,重申并完善了“对(dui)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shen)利益的问题(ti)依照政(zheng)策或(huo)者有关规定能(neng)解决(jue)而不及时解决(jue),庸(yong)懒无为、效率低下,造成不良(liang)影响”“对(dui)符合政(zheng)策的群众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等的处分内容。

开门“笑”、办(ban)事“拖”、问题(ti)“推”、开会“忙”成为少数干部的“工作经”,这类“只微笑不办(ban)事”的新形式主(zhu)义其实(shi)也是一(yi)种庸(yong)懒无为。这样的“作秀”,让群众受了累、冷(leng)了心。

托幼、养老、办(ban)证、物业……这些事牵动民生。在涉及百姓切身(shen)利益问题(ti)时,职能(neng)部门近年(nian)来“门难进、脸(lian)难看、话难听”的作派少了,“打(da)太极”“拖字诀”“踢皮球”的魅影仍不时显现。尤其需要协调才能(neng)解决(jue)的问题(ti),少数干部接待群众笑容满面,承诺信誓旦旦,干起事却拖拖拉拉。

“只微笑不办(ban)事”的“面纱”下,还是形式主(zhu)义、官僚主(zhu)义在作祟。他们(men)往往把规章制度、服(fu)务承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但就(jiu)是没有体现在行动上。群众观(guan)念一(yi)旦出了偏差,工作能(neng)力(li)难以提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也成了一(yi)句空话。

面对(dui)群众的急难愁盼,不但要脸(lian)上有笑容,更(geng)要抓紧办(ban)实(shi)事。改革进程中,越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ti),越是锤炼干部综(zong)合素质、提升攻坚克难能(neng)力(li)的“磨刀石”。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更(geng)加有效的举措,在工作中善接烫手(shou)的山(shan)芋,敢啃最硬的骨头,切实(shi)维护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

干得好不好,民心是杆(gan)秤。出现在群众脸(lian)上的笑容,就(jiu)是对(dui)工作实(shi)绩最好的褒(bao)奖。(记者:李亚楠)

来源:新华社

发布(bu)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