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打开澳门网站免费资料l-动物器官在人身上“安家”,为何总是它 | 南都新知,移植,患者,手术
2024-06-04 15:36:05
打开澳门网站免费资料l-动物器官在人身上“安家”,为何总是它 | 南都新知,移植,患者,手术

近日(ri),我国完成世界首例猪到(dao)人的临床辅助异种(zhong)肝(gan)移植手术,这也(ye)是全球第五例临床异种(zhong)器官移植手术。目前这五例手术患(huan)者最(zui)新情况如何(he)?动物器官“安家”到(dao)人身上,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xian)的同时,有何(he)突破和(he)挑战(zhan)?

什么是异种(zhong)器官移植

随着再生医学的进(jin)步与发展,器官移植已成为许(xu)多终末(mo)期疾病首选的治疗方法,但目前供(gong)体器官严重短缺是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瓶颈。我国每(mei)年等待器官移植的终末(mo)期器官功能衰竭患(huan)者约30万人,能够获得移植机会的“幸运者”仅在2万人左右。异种(zhong)器官移植,被认为是有希望在未来解决这一难(nan)题的重要方法。

异种(zhong)器官移植,是用手术的方法,将某(mou)种(zhong)属个(ge)体的器官或组织移植到(dao)另(ling)一种(zhong)属个(ge)体的某(mou)一部位。科学家在动物身体上培育(yu)出新的或直接使用其器官,移植到(dao)人体内后,只要人体接受(shou)这些“异种(zhong)器官”而不引(yin)起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这种(zhong)动物就将可能提供(gong)源源不断的人体移植器官来源。

异种(zhong)器官移植,其实是器官移植的“鼻祖”。17世纪,西方就有人尝试用羊的肾(shen)脏来救尿毒症患(huan)者。1920年,以(yi)俄国甫(fu)洛诺夫(fu)为代表(biao)的一些医生为了给患(huan)者注入“活力”,将黑猩猩等动物的睾丸切片植入老龄受(shou)试者的阴囊(nang)。此后十年,据不完全统计,有11000多名医生参与了类似植入手术。

异种(zhong)器官移植,后来经历了漫长的“破冰期”。基因工程技术全面突破并得到(dao)广泛(fan)应用后,2021年9月—2022年1月,异种(zhong)移植进(jin)入“快速冰河消(xiao)融期”。标志(zhi)性事件就是2022年1月7日(ri),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将基因编(bian)辑(ji)的猪心脏移植给了一位心脏病人,使之存(cun)活了近两个(ge)月。

这一医学突破引(yin)发广泛(fan)关注,使得“以(yi)基因编(bian)辑(ji)猪为供(gong)体的异种(zhong)移植”成为缓解移植器官短缺的新希望,极大地鼓舞着科研(yan)工作者。

世界5例异种(zhong)移植手术患(huan)者现状

公开(kai)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异种(zhong)器官人类活体移植手术仅有5例,分别是两例猪心脏移植、两例猪肾(shen)脏移植和(he)1例猪肝(gan)脏移植。

2022年1月7日(ri),57岁患(huan)者大卫·贝内特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接受(shou)经基因改造猪心脏的移植手术,这是全球首例将猪来源心脏移植到(dao)人类受(shou)体的手术。这位患(huan)者在生存(cun)两个(ge)月后不幸离世。

2023年9月20日(ri),58岁的劳伦斯·福塞特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接受(shou)转基因猪心脏移植手术,当地时间2023年10月31日(ri),医疗团队宣布其去世。

2024年3 月 21 日(ri),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医疗团队宣布,他们成功完成人类历史上首例基因编(bian)辑(ji)猪肾(shen)的人类活体移植。62岁的理查德·斯莱曼,多年来患(huan)2型糖尿病和(he)高血压,曾于2018年12月接受(shou)了肾(shen)移植手术,但几年后移植的肾(shen)脏又(you)出现衰竭迹象,不得不于去年恢复透析。当地时间2024年5月11日(ri),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宣布,斯莱曼在手术50天后去世,但没有迹象表(biao)明其死亡是近期接受(shou)移植手术的结果(guo)。

美国麻省总医院,人类历史上首例转基因猪肾(shen)移植术。网络资料图

武汉(han)大学中南医院OPO(器官获取(qu)与分配)科常务副主任周威在接受(shou)媒体采访时曾表(biao)示,全球首个(ge)接受(shou)基因编(bian)辑(ji)猪肾(shen)的患(huan)者(理查德·斯莱曼)的肾(shen)功能在手术后确(que)实有所改善,表(biao)明至少(shao)在肾(shen)脏功能层面上,移植是成功的;患(huan)者的存(cun)活期虽短,但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异种(zhong)移植技术的可行性,尤其是在克服排斥反应方面。

2024年4月24日(ri),全球第二例活体猪肾(shen)移植手术在美国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顺利完成,接受(shou)手术的54岁女病患(huan),有糖尿病、肾(shen)病和(he)结肠癌,还有严重的肾(shen)衰、心衰。和(he)第一例基因编(bian)辑(ji)猪肾(shen)移植不同的是,这次她还同时做了心脏、胸腺(xian)联合(he)移植,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人工机械(xie)心脏和(he)带(dai)有猪胸腺(xian)组织的猪肾(shen)联合(he)进(jin)行移植的手术。此前该(gai)团队的研(yan)究表(biao)明,将猪的自体胸腺(xian)移植到(dao)肾(shen)被膜下可诱导T细胞耐受(shou)状态,消(xiao)除细胞免疫反应,并最(zui)大限度地减少(shao)体液免疫反应。截至目前,该(gai)患(huan)者暂未表(biao)现出器官排斥的迹象,且肾(shen)功能良好(hao)。

2024年5月17日(ri),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将转基因猪肝(gan)脏移植到(dao)一位71岁男肝(gan)癌患(huan)者身上,开(kai)创了转基因猪异种(zhong)肝(gan)移植的先(xian)河。据报道,术后七天,该(gai)患(huan)者可以(yi)下地行走。

相(xiang)对于肾(shen)脏和(he)心脏,肝(gan)脏涉及合(he)成、分解、凝血、解毒和(he)免疫等功能,解剖结构和(he)生理功能更为复杂。因此,基因编(bian)辑(ji)猪的肝(gan)脏还不能完全替代人类肝(gan)脏发挥功能,异种(zhong)肝(gan)脏移植技术难(nan)度和(he)科学意义更大。该(gai)例手术的成功创造了医学史上多个(ge)奇迹,包括制定了猪全肝(gan)如何(he)植入、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异种(zhong)肝(gan)移植围手术期管理等全球标准,使异种(zhong)猪肝(gan)移植进(jin)入临床成为可能。

为何(he)选中猪的器官

据悉,起初,异种(zhong)器官移植,科学家们首选和(he)人类亲(qin)缘关系很近的黑猩猩、狒狒等灵长类动物进(jin)行临床应用探索。然而,随着研(yan)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灵长类动物并不适于作为异种(zhong)器官供(gong)体。主要原因是这些灵长类动物大都属于野生动物,可能将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传播给人类。同时,狒狒、猴子等动物的器官较小(xiao),难(nan)以(yi)用于成人移植;而黑猩猩属于濒(bin)危动物,不适合(he)作为供(gong)体对象。

相(xiang)较而言,体重在80公斤左右的小(xiao)型猪在多个(ge)方面则具有显著优势。作为人类最(zui)早驯(xun)养的动物之一,猪千百(bai)万年来和(he)人类共(gong)存(cun),将自然界微生物传播给人类的风险较小(xiao)。小(xiao)型猪的器官大小(xiao)、生理功能等指标和(he)人类比较接近。例如,猪心脏大小(xiao)、结构、心率都和(he)人类相(xiang)近;如果(guo)将小(xiao)型猪心脏和(he)人类心脏放一块(kuai),普通人很难(nan)区分。目前对猪细胞进(jin)行基因编(bian)辑(ji),已是一项相(xiang)对成熟的技术,并且猪是多胎动物,繁殖能力较强,易于规模饲养。因此,目前小(xiao)型猪被公认为异种(zhong)器官移植最(zui)为理想的供(gong)体。

异种(zhong)移植面临医学和(he)伦理争议(yi)

其实,异种(zhong)器官移植临床手术面临诸多困难(nan)和(he)挑战(zhan),除了免疫排异反应等科技难(nan)题之外(wai),社(she)会上对异种(zhong)器官移植的伦理边界和(he)相(xiang)关立法还存(cun)在巨大争议(yi)。

免疫排斥是异种(zhong)移植面临的首要问(wen)题。交换(huan)组织、器官的物种(zhong)之间的距离越(yue)远,排斥问(wen)题越(yue)大,解决起来越(yue)难(nan)。它(ta)包括三种(zhong)情况: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术后数分钟至24小(xiao)时内,必将导致移植失败;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术后数天至数月内;慢性排斥反应,发生在术后数月至数年。

异种(zhong)器官移植存(cun)在跨种(zhong)适配的问(wen)题。医用猪内脏是否能够与人的机体一直保持大小(xiao)尺寸合(he)适?功能可否与人体适配?以(yi)猪肾(shen)为例,猪肾(shen)排尿量惊人,不仅需要患(huan)者大量饮水,还容易导致其脱水。猪肾(shen)移植后患(huan)者可能容易出现酸(suan)碱失衡或电解质异常,需要定期监(jian)测和(he)及时调整。此外(wai),猪肾(shen)产生的促红素仅适用于猪体,患(huan)者需定期补(bu)充人体促红素以(yi)避免贫血。而对于猪心脏移植来说(shuo),其是否能满足人类行动和(he)运动需求也(ye)尚待研(yan)究。

跨物种(zhong)感染则是另(ling)一个(ge)严重问(wen)题。现在已知猪体内带(dai)有的人—非(fei)人动物互传的微生物有18种(zhong),还有其他细菌和(he)寄生虫,而病毒感染的问(wen)题更为麻烦(fan)。许(xu)多病原可以(yi)通过供(gong)体猪的培育(yu)过程排除,但有一种(zhong)猪内生逆转录(lu)病毒PERV(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存(cun)在于猪的每(mei)个(ge)细胞,并插入猪的遗传物质DNA内。现在人们已知猪身上存(cun)在有至少(shao)三种(zhong)内生逆转录(lu)病毒,但它(ta)们对猪无害。全球第一例猪肾(shen)移植手术中,斯莱曼接受(shou)的移植猪肾(shen),就被敲除了与PERV有关的基因。但在全球首例猪心移植患(huan)者的尸检中,科学家发现了猪巨细胞病毒存(cun)在的迹象。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dian)实验室主任朱同玉(yu)教授表(biao)示,“虽然科学家对于前期猪的培育(yu)、手术前的病毒检测筛查等,目前已有很成熟的技术手段。但猪体内的病毒有很多种(zhong),是否还存(cun)在未知的病毒,移植后又(you)会不会在人体内不同环(huan)境下被激活,目前还不清楚。”

异种(zhong)移植还面临着伦理争议(yi)。有人会忌讳动物器官,认为可能产生“非(fei)人”现象。武汉(han)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外(wai)科专家刘金平此前表(biao)示,“如果(guo)将动物的肾(shen)脏、肝(gan)脏、肺等器官也(ye)用于人体的器官移植,那么未来我们将如何(he)界定这个(ge)人的属性呢(ne)?我们人类能否接受(shou)这种(zhong)改变?”

华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yan)究所副所长陈刚表(biao)示,器官移植后,猪的基因是否会“污(wu)染”人的基因亦需要关注。移植的器官接通血管后会参与人体循环(huan),与人体发生细胞层面的互动,甚至可能发生基因嵌合(he),这可能引(yin)发潜在的遗传风险。

离大规模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尽管人类已有了异种(zhong)移植的实际应用,但临床研(yan)究仍旧处于停滞状态。目前,美国的4例手术案例都是基于美国食品和(he)药物管理局(FDA)“同情使用”规则下进(jin)行的。该(gai)规则适用于患(huan)有严重或危及生命疾病的患(huan)者,在不能通过已上市药品或入组临床试验的方式获得有效(xiao)治疗时,可使用未经上市审批的研(yan)究性药物或治疗手段。

而我国近期进(jin)行的猪肝(gan)脏移植手术案例,则是患(huan)者在介(jie)入等治疗无效(xiao)、肝(gan)脏随时可能出现破裂的情况下,基于同情及无伤害紧急的原则,充分征得家属和(he)患(huan)者知情同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别召开(kai)学术委员会、临床新技术伦理委员会、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及动物伦理委员会,同意开(kai)展该(gai)例移植研(yan)究。

在异种(zhong)移植领域,中美两国的研(yan)究走在前列(lie)。但总体来说(shuo),目前的异种(zhong)器官移植的技术成熟度还未到(dao)可以(yi)快速、大规模应用于临床的标准。目前,全球尚未有正式获批临床试验的异种(zhong)大器官移植项目。根据美国监(jian)管机构的相(xiang)关标准,正式获批临床试验,需要至少(shao)在连续6例的动物实验中,4例存(cun)活时间达半年或一年以(yi)上。

华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获取(qu)组织首席顾问(wen)陈忠(zhong)华对此表(biao)示,不能盲目地、一下子将异种(zhong)移植推上临床,仍要大量开(kai)展动物试验,以(yi)解决研(yan)究中的新问(wen)题。美国已有团队取(qu)得了连续5例动物试验受(shou)体存(cun)活半年以(yi)上的结果(guo)。我国目前还达不到(dao)这样的技术水平。

异种(zhong)器官移植给人类移植器官的短缺带(dai)来了希望,但仍有诸多问(wen)题待解。陈忠(zhong)华曾表(biao)示,正如抵达月球是太(tai)空旅行的第一站一样,异种(zhong)移植还要经过严格的I期、II期、Ⅲ期临床观察,才能真正步入临床应用阶段。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报道

统筹:李湘莹胡群芳(fang)

整合(he)/编(bian)辑(ji):许(xu)乐

美编(bian):蔡沐晗

资料来源:新华社(she)、人民日(ri)报、科普中国、科技日(ri)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普外(wai)基础(chu)与临床杂志(zhi)》、澎湃新闻、经济参考报、健康报等

发布于:广东省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