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6肖复式4连肖明细表-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中国,丽娜,匈牙利
2024-06-03 00:36:22
6肖复式4连肖明细表-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中国,丽娜,匈牙利

图①:刚(gang)从高考考场出来的多丽娜。

图②:匈中双语学校中文老师阮(ruan)文英正在给二年级(ji)学生上(shang)课。

图③:匈中双语学校学生正在专心学习中文。

图④:匈中双语学校学生在食堂用餐。

图⑤:四年级(ji)教室里,挂着学生们自己(ji)动手制作的京剧脸谱。

“来,同学们,给他(ta)们几个老外展示展示!”教室里,一个匈牙利当地小男孩(hai)用流利的中文张罗着大家来到本报记者一行人前面。

这让人忍俊不(bu)禁的一幕,发(fa)生在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位于其(qi)首都布(bu)达佩斯。

匈中双语学校成立(li)于2004年9月,是中东欧地区第(di)一所同时使用所在国语言和中文教学的公立(li)全(quan)日制学校。建校近20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又(you)一批熟悉和热爱(ai)中国文化的学生,在中匈两国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liang)。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匈中双语学校,在距离北(bei)京7000多公里的地方,听师生们畅谈学习中文、爱(ai)上(shang)中国的故事。

“我(wo)们感到非(fei)常骄傲”

一个大大的“中”字,挂在匈中双语学校门前。“中”字的两个方框里,一边是匈牙利国旗,一边是中国国旗。校门两侧立(li)着两尊汉白玉石狮。

走进教学楼大厅,靠墙的橱窗内(nei)摆放(fang)着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匈中双语学校考察时与(yu)师生们的合影,旁(pang)边是2023年年初习近平主席给匈中双语学校学生的复信。匈中双语学校校长埃尔代伊·苏珊娜说:“把合影和复信放(fang)在教学楼大厅,是因为我(wo)们感到非(fei)常骄傲。习近平主席长期关心学校的发(fa)展,并鼓励同学们做传承发(fa)展匈中友好事业的使者。”

2004年建校之初,苏珊娜就开始在这里工作了,2009年起担任学校校长,亲眼见证(zheng)了学校的发(fa)展,也见证(zheng)了在两国政府(fu)及各界人士的支持下(xia),学校教学资(zi)源越来越丰富,很多学生有机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也有很多学生到中国的大学继续深造。

匈中双语学校刚(gang)开始仅有4个年级(ji)。随着学校规模不(bu)断扩大,目前提供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共有12个年级(ji)、20个班,在校学生500余名。学校老师约60名,其(qi)中中国老师16名。2004年,匈中双语学校成立(li)并开展教学工作。从初期的100名学生到现在的500多名学生,越来越多的匈牙利学生选择(ze)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不(bu)少优秀学子考入了中国高等学府(fu)。

5月8日,本报记者来到匈中双语学校这天,恰逢匈牙利高考结束。考生们完成重任,有说有笑地走出考场。其(qi)中一个女孩(hai)中文特别流利。

“我(wo)叫多丽娜。”她介绍自己(ji),“学习中文12年了。今年9月,我(wo)要去北(bei)京大学上(shang)学啦。”

多年刻(ke)苦学习后,今年18岁的多丽娜中文发(fa)音已经很接近母(mu)语水平。此前,她曾(ceng)于2021年参加过第(di)十(shi)四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并荣获二等奖(jiang)。

多丽娜说,最早开始学习中文,是爸爸妈妈的主意,但是父母(mu)并没有强求。父母(mu)也给妹妹报了中文课。结果,姐妹两人都喜欢上(shang)了这门语言。

“2018年,12岁那(na)年,我(wo)第(di)一次去中国,到了广州。”多丽娜回忆说,“那(na)一次中国行,给我(wo)留下(xia)深刻(ke)的印象。从那(na)时候起,我(wo)就经常参加中国文化活动还跟(gen)大家一起过中国节日,还会在学校参加诗(shi)歌(ge)朗诵之类的活动,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美妙。”

2023年,多丽娜再次来到中国。这一次,她和妹妹一起到了北(bei)京、深圳和洛阳。

“中国的历史很厚重,总有那(na)么多东西可以学。”如(ru)今的多丽娜,说起中国文化滔滔不(bu)绝。她告(gao)诉记者,自己(ji)很喜欢茶文化,也很喜欢读中国历史,尤其(qi)是唐朝(chao)历史。多丽娜希望到了中国之后,可以见到一些专家,请教有关历史的问题。

出色的中文能力,让多丽娜可以在中国的网(wang)络平台“无障碍”追剧。“现在最喜欢的是《偷偷藏不(bu)住》。”说完她不(bu)好意思地笑了出来。

一堂小学二年级(ji)中文课

伴随着中文歌(ge)曲《小苹果》的欢快旋律,十(shi)几个匈牙利当地小学生在教室里跳起舞(wu)。讲台前的空地上(shang),这群七八岁的匈牙利孩(hai)子们十(shi)分活泼,蹦蹦跳跳。

又(you)唱又(you)跳的课前热身后,孩(hai)子们坐下(xia)来。来自中国湖(hu)南的95后中文老师阮(ruan)文英走到教室前。

“你们好!”

“您好,阮(ruan)老师!”

师生大声打(da)招呼(hu)后,这堂二年级(ji)的中文课就正式(shi)开始了。这节课的主题,是用中文介绍不(bu)同的职业。

大屏幕上(shang),出现了一张又(you)一张不(bu)同的职业画(hua)像。在阮(ruan)文英引导下(xia),孩(hai)子们纷纷举手抢答,“律师”“商人”“医生”……

“多多,请你来回答一下(xia)这个问题。图片中的小朋友,他(ta)的家里有几口人?他(ta)的爸爸做什么工作?”阮(ruan)文英指向一个名叫克里斯多的小男孩(hai)。

克里斯多用中文回答:“老师,他(ta)的家里有四口人,他(ta)的爸爸是经理(li)。”

教室里,不(bu)少孩(hai)子的父母(mu)都曾(ceng)与(yu)中国有过工作往来,他(ta)们看到了中文对于孩(hai)子未来发(fa)展的重要性。比如(ru),学生肯迪的父母(mu)此前在上(shang)海工作过。

这些父母(mu)对孩(hai)子的中文学习非(fei)常支持。让阮(ruan)文英印象很深的是,学生沃克的父亲与(yu)孩(hai)子一起来学校上(shang)课,一段时间后,沃克父亲发(fa)来一个长达21页的文档。其(qi)中,用匈中双语记录了这段时间以来每一课学过的词(ci)句。

“我(wo)叫沃克,我(wo)2015年出生,我(wo)的生日是6月23号,我(wo)今年8岁了,我(wo)家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和我(wo),我(wo)(家)的电话号码(ma)是……”文档里,事无巨细地展示着一次次的学习成果,每个汉字下(xia)面都标注了汉语拼音。

对于阮(ruan)文英来说,中文教育有很多种(zhong)方式(shi)。

比如(ru)课前跳舞(wu)环节。因为教的是一到四年级(ji)的低(di)龄学生,如(ru)果一味教授语言会比较枯(ku)燥,她便想到了引入当下(xia)中国比较流行的歌(ge)曲。今年5月12日母(mu)亲节这天,她带大家学了《世上(shang)只有妈妈好》;这个春天,儿歌(ge)《小燕子》时不(bu)时在课前响起。

对于中国,孩(hai)子们也有自己(ji)的憧憬。阮(ruan)文英说,孩(hai)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大熊猫。“很多次课前,他(ta)们都会问,老师我(wo)们可以看大熊猫吗?既然他(ta)们这么喜欢,我(wo)们就组织(zhi)画(hua)了很多次大熊猫,各种(zhong)形态的都画(hua)过,但孩(hai)子们就是乐此不(bu)疲。”教室里,挂了许多幅大熊猫图画(hua)。

还有一种(zhong)亲近中国的方式(shi)是起中文名。阮(ruan)文英说,她会在孩(hai)子们的第(di)一堂课就为大家起好名字,起名的原则是根(gen)据匈牙利名字适当音译,再辅以对孩(hai)子们的美好祝愿。比如(ru),克里斯多之所以叫“多多”,“首先是音译,其(qi)次还希望他(ta)以后学到的汉语多多”。

这已经是阮(ruan)文英第(di)二次来到海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她说,受会很多门语言的爷(ye)爷(ye)影响,自己(ji)从小就非(fei)常喜欢语言,于是选择(ze)了汉语国际教育作为自己(ji)的专业。读大四时,她就以志愿者身份去了非(fei)洲(zhou)加纳的孔子学院教汉语,回国工作一段时间后,发(fa)现自己(ji)还是很喜欢教外国人学汉语,于是选择(ze)来到匈牙利。

如(ru)今阮(ruan)文英既是孩(hai)子们的阮(ruan)老师,又(you)将中国文化带到了匈牙利朋友们身边。只要周末(mo)有时间,她就会邀请朋友一起去吃中国美食,她发(fa)现春卷、饺子、炒(chao)面很受大家欢迎。“然后他(ta)们可能会进一步想了解为什么中国人春节要吃饺子,我(wo)就介绍,这是一种(zhong)习俗,意味着团圆。”

“中文会为女儿打(da)开一扇(shan)门”

如(ru)今,中文已被纳入匈牙利的国民教育体系。匈中双语学校大门外,一位正在等孩(hai)子放(fang)学的家长,向记者解释了为何送女儿来学习中文。他(ta)叫拉波萨·佐尔特,是匈牙利一家公司的高管,女儿已经在匈中双语学校读到三年级(ji),老师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叫林夕。

佐尔特告(gao)诉记者,自己(ji)太太是泰国人,所以他(ta)一直(zhi)对亚洲(zhou)文化很感兴趣。他(ta)觉得,中国是一个大国,有着很好的经济发(fa)展前景。

“我(wo)觉得,中文会为女儿打(da)开一扇(shan)门。在匈牙利,懂中文的人未来一定有很好的发(fa)展,很好找(zhao)工作,因为那(na)么多的中国公司都来到了这里。这是对女儿未来最好的选择(ze)。”佐尔特说。

苏珊娜告(gao)诉记者,对于匈牙利学生来说,中文是一门很有挑(tiao)战性的语言,学习起来很难,但是语言是国与(yu)国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匈中两国交流过程中,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教育等各领域,中文都起到非(fei)常关键的作用。“我(wo)们学校的孩(hai)子既能学习匈牙利语,又(you)能学习中文,他(ta)们可以更好地做匈中友好事业的使者。”

为了更好地教授中文、传播中国文化,匈中双语学校做了很多努(nu)力。

这些年来,匈中双语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家长和社(she)会各界也参与(yu)进来,如(ru)面向家长开设中文班,并在中国传统节日组织(zhi)“中文开放(fang)日”,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茶艺、剪纸、灯笼制作等文化活动。家长们对这些活动也非(fei)常感兴趣,阮(ruan)文英说,一次公开课后,学生沃克的父亲握着她的手说:“谢谢你来这里,谢谢你选择(ze)匈牙利。”

比如(ru),在茶艺课上(shang),包括多丽娜在内(nei)的许多学生都收获了一门全(quan)新的爱(ai)好。对于新考入匈中双语学校高中阶段的学生,学校会根(gen)据他(ta)们的语言水平,分成初、中、高三个等级(ji)的中文教学班,茶艺课是中级(ji)班的特色课程。自2016年学校设立(li)茶室以来,不(bu)少学生在这里学会选茶、洗茶、泡茶、敬茶,爱(ai)上(shang)了茶的香气和中国文化的韵(yun)味。

交朋友,也是学校里很重要的“课外活动”。

苏珊娜说,除了匈牙利学生,学校也招收中国学生。她认为,匈中两国的孩(hai)子学在一起、玩在一起,不(bu)仅能巩固(gu)课本上(shang)的知识,也能加强日常交流,结下(xia)深厚的情谊。

平日里,学校的中国老师和匈牙利老师的关系非(fei)常融洽,师生关系也非(fei)常亲密。大家一起庆(qing)春节、闹元宵、过端午,不(bu)仅学习语言,也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和文化活动。

“小使者”越来越多

习近平主席去年初在复信中强调,中匈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人民传统友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qie)。欢迎你们高中毕(bi)业后到中国读大学,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匈牙利青少年喜欢上(shang)中文、学习中文,有机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多地了解当今中国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努(nu)力做传承发(fa)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

如(ru)今,这样的“小使者”越来越多。

在匈中双语学校图书馆,多丽娜的妹妹、八年级(ji)的丹丽娜向记者展示了一段中文绕口令。“四是四,十(shi)是十(shi),十(shi)四是十(shi)四,四十(shi)是四十(shi)……”

随后,是一段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tou),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guang)下(xia)澈,影布(bu)石上(shang),佁然不(bu)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yu)游者相乐。”

今年14岁的丹丽娜,在2022年获得了第(di)二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欧洲(zhou)冠军。已经学习中文10年的她,如(ru)今已经有一口流利的普通(tong)话。小时候,她被爸爸妈妈送来学中文,如(ru)今在每周20小时的中文课里,她找(zhao)到了自己(ji)的乐趣。

2023年,丹丽娜到中国看到了天安门广场、颐和园(yuan)、长城、龙门石窟等等。她骄傲地发(fa)现,中国人对于她流利的中文十(shi)分惊讶(ya),很多人来找(zhao)她合影。

丹丽娜憧憬着,自己(ji)以后可以考上(shang)清华大学,这样家里就有北(bei)大、清华两个学校的学生了。“我(wo)看过清华大学的照片,校园(yuan)真的很美丽。”

与(yu)姐姐不(bu)同,丹丽娜特别喜欢中国文化里的功夫,尤其(qi)喜欢少林功夫,“我(wo)觉得动作特别帅”。

多年学习中文的经历对丹丽娜来说很特别。“我(wo)感觉自己(ji)和同龄人不(bu)太一样,因为会说中文的外国人并不(bu)多,这也为我(wo)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本报记者 刘(liu)少华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5月23日 第(di)05 版)

责编:王(wang)陈逍遥(yao)、卢思宇

发(fa)布(bu)于:北(bei)京市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