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中国企业能不能“卡”住英伟达的脖子,美国对,军工,生产力
2024-06-19 01:57:13
中国企业能不能“卡”住英伟达的脖子,美国对,军工,生产力

人(ren)类科(ke)技史上,从来没有发生(sheng)过这样的奇(qi)观:

一家供应链公司的市(shi)值,竟然超过了一个发达国家所有上市(shi)公司市(shi)值总和。

这家供应链公司叫英伟(wei)达,这个发达国家则(ze)是GDP全球排名第4的德(de)国。

并(bing)且(qie),2.8万亿美元市(shi)值,并(bing)不是英伟(wei)达的极限。

根(gen)据最新季度报,英伟(wei)达该季营(ying)收(shou)达260.4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净利润148.8亿美元(约1080.4亿人(ren)元),同比增长628%。不论营(ying)收(shou)还是利润,都大大超出预期。

也(ye)就是说,英伟(wei)达还在快速(su)增长。这头超级怪兽最后会长成什么样,谁也(ye)说不准。

媒体喜欢称呼英伟(wei)达为“卖铲子的”企业。但,真正了解英伟(wei)达的历史就知道,这家公司可不仅(jin)仅(jin)是一家卖铲子的供应链企业,而是美国科(ke)技雄心的极致体现。

如今的时代,更高的算(suan)力,就是更高生(sheng)产力。

全球算(suan)力霸主英伟(wei)达,之(zhi)所以(yi)出现超预期增长,正是美国对全球先进生(sheng)产力与日(ri)俱增的重视。

美国限制英伟(wei)达显(xian)卡对华销售(shou),其实就是限制中国对先进生(sheng)产力的探(tan)索。

不过,在深度全球化的时代,骄傲如英伟(wei)达,也(ye)无法脱离中国产业链。甚至于,在某些技术领域,中国供应链已经对英伟(wei)达构成了“卡脖子”的效果。

正因如此,尽管在半导体领域,中美是竞争关系(xi),但是,由于产业链层面骨肉相(xiang)连,二者(zhe)之(zhi)间并(bing)不全是此消彼长。

最直(zhi)观的证明就是,英伟(wei)达估值上涨(zhang)时,国内(nei)聚焦在光模块的通信ETF(515880)也(ye)跟着水(shui)涨(zhang)船高。

今天,咱们就从上帝视角和微(wei)观视角,来看一下中美生(sheng)产力博弈的胜负手。

01.上帝视角

虽然英伟(wei)达创立于1993年,但是,英伟(wei)达的故事缘起却发生(sheng)在1991年。

这一年,全球发生(sheng)的最大乃至唯(wei)一的大新闻就是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hen)多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有道理。但,美苏无休(xiu)止的军备竞赛,是公认的重要原因。

当然,作为胜利一方的美国,军工(gong)投入更大,美国对国防费用的焦虑更重。

1960年是美国最焦虑的年份。这一年,美国联邦国防研发支(zhi)出,占到全球研发支(zhi)出的36%。此时,美国军工(gong)产业已经超过汽车、钢(gang)铁、石油(you),成为了美国经济的最大支(zhi)柱产业。

然而,军工(gong)研发,是个无底洞,政府不可能无休(xiu)止买单(dan)。

所以(yi),1960年代之(zhi)后,美国终于决定“军转(zhuan)民”,用市(shi)场来养活军工(gong)。到1970年代,美国军工(gong)产业的主承(cheng)包商和转(zhuan)包商数目(mu),就已经高达13万家。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数不清的美国商业神话。

比如,1975年,比尔盖(gai)茨就创造了微(wei)软,并(bing)很(hen)快开发出电脑操作系(xi)统。

要知道,即便是在21世纪,想做出一款软硬件(jian)都过关的电脑操作系(xi)统,依旧是国家级的工(gong)程难题。而当时,20岁出头的比尔盖(gai)茨,就在自家车库就鼓捣出了微(wei)软。

再比如1976年,年仅(jin)16岁的乔布斯(si),就在车库中成立了苹果,并(bing)且(qie)能以(yi)神速(su)重新发明电脑、MP3、手机。

除了明星企业,美国还诞生(sheng)了一波在当时看来不起眼,后来却名动江湖的企业,比如英特尔、AMD等半导体企业。

过去(qu)几十年,公知们特别(bie)喜欢吹嘘美国的车库文化、硅谷精神、创业精神,认为美国企业家的成功是制度的优越。

他们往往忽视了美国科(ke)技创新之(zhi)所以(yi)能取(qu)得(de)累累硕果,恰恰是因为美国曾经有几十年的时间,集中力量办大事,以(yi)举国之(zhi)力发展科(ke)技产业。

正是1970年代美国浩浩荡(dang)荡(dang)的军转(zhuan)民,这才让美国“技术倒(dao)爷们”纷纷下海,创造了美国科(ke)技产业的繁荣。

当然,这也(ye)让军备竞赛中的美国,拥有了更强的经济韧性。

熬(ao)到1991年,苏联终于先绷不住了,解体了。失去(qu)对手的美国,军工(gong)产业进一步“藏技于民”,并(bing)在此时推出了“科(ke)学政策”。

简单(dan)来说,美国政府会和民营(ying)企业合作,并(bing)且(qie)分(fen)工(gong)更明细,鼓励民间技术和资本积极参与各个环节。

其中,美国半导体产业,就是美国“公私合营(ying)”的典范。

更重要的是,美国国防部的订单(dan),确保了这套流程能够快速(su)跑通。

就是靠着这种模式(shi),在没有美国政府大规模财政支(zhi)持的背景下,美国科(ke)技产业在1990年代依然能够保持国际领先优势。后来,马斯(si)克的星链也(ye)是沿用这种模式(shi)。

英伟(wei)达,也(ye)是在这场军转(zhuan)民的历史背景下,以(yi)及(ji)社会资本活跃的金融背景下诞生(sheng)的。

只不过,当时的英伟(wei)达,只是美国众多篮子中的一颗鸡蛋而已。当时没人(ren)预料到,这颗鸡蛋,后来会孵(fu)化出一只超级怪兽。

正是这只怪兽,正在将美国和世界,推进一个新的时代。

02.生(sheng)产力竞争

一个宏观大时代,往往是由具体的微(wei)观个人(ren)推动的。英伟(wei)达的创始人(ren)黄(huang)仁勋,是其中之(zhi)一。

罗(luo)伯特·诺(nuo)伊斯(si),也(ye)是其中之(zhi)一。

1959年,32岁的诺(nuo)伊斯(si)和另外7个“前(qian)同事”成立了一家半导体公司,名叫仙童。

在仙童,诺(nuo)伊斯(si)团队做出了一个改变(bian)半导体行业的发明:把多个晶体管同时蚀(shi)刻在同一片硅芯片上。

当年,美国阿(a)波罗(luo)登月(yue)项目(mu),用的也(ye)是仙童的芯片。

而仙童当年开发的包含扩散、掩模、光刻、显(xian)影,这一整套平面处理技术,直(zhi)到如今,仍是现代芯片制造工(gong)艺的核心。

当然,诺(nuo)伊斯(si)更出名的是,1968年,他和摩尔等人(ren),一起成立了英特尔。这个摩尔,就是提出摩尔定律的那个摩尔。创业期间,诺(nuo)伊斯(si)还重点栽(zai)培了一个小兄弟(di),名叫乔布斯(si),就是后来苹果的创始人(ren)。

过去(qu)很(hen)长一段时间,仙童和英特尔,被称为硅谷的“西点军校”,是美国科(ke)技产业的骄傲,也(ye)是全球芯片产业的课(ke)代表。

直(zhi)到英伟(wei)达闪亮登场。

1993年,英伟(wei)达诞生(sheng)之(zhi)初,大家都把它当成是一家做游戏显(xian)卡的。

2020年8月(yue),英伟(wei)达数据中心业务就超过了游戏业务。也(ye)让越来越多的人(ren)意识到,GPU,不仅(jin)仅(jin)让游戏画面更精致,不仅(jin)能“挖矿”,也(ye)成为了AI产业的发动机。

目(mu)前(qian),英伟(wei)达在全球数据中心AI加速(su)市(shi)场已经占到82%的份额,在全球Al训练市(shi)场份额已经超过95%。

甚至于,手中拥有多少英伟(wei)达显(xian)卡,已经成为AI公司算(suan)力和融资能力的象征。

AI代表全球最前(qian)沿生(sheng)产力,而AI已经离不开英伟(wei)达的芯片。

作为半导体新秀(xiu),英伟(wei)达已经取(qu)代老派半导体大佬英特尔。

市(shi)值是英特尔20倍的英伟(wei)达,已经成为美国的新骄傲和产业希望。

然而,奇(qi)怪的是,即便有美国芯片禁(jin)令,国内(nei)的通信ETF(515880)却依然随着英伟(wei)达股价的增长喝到了一口汤(tang)。

国内(nei)通信行业ETF和英伟(wei)达之(zhi)间,究(jiu)竟有什么奇(qi)妙的关联?

要想弄(nong)懂这一切,就要开启微(wei)观视角。

03.产业分(fen)工(gong)

时间线重新拨到1970年代,由于美国无法负担军备竞赛无休(xiu)止的费用,决定大规模军转(zhuan)民了。

然而,意外就发生(sheng)了,半导体产业以(yi)超出美国预想的方式(shi)进行了全球化分(fen)工(gong)。

第一场意外,来自日(ri)本。

战败后的日(ri)本急于崛起,将目(mu)光瞄向了美国半导体产业。并(bing)且(qie),日(ri)本知道,让日(ri)企独(du)立发展,不可能超越美国。然而,日(ri)本又想赢(ying)下这场先进生(sheng)产力的竞争。

于是,日(ri)本决定采用“官产学研”模式(shi)。日(ri)本政府出资320亿日(ri)元,日(ri)企筹资400亿,日(ri)立、NEC、富士通、三菱、东(dong)芝五大企业,共同设立国家性科(ke)研机构,技术突破后,就大规模生(sheng)产。

1962—1963年,日(ri)本电气(NEC)获得(de)仙童的技术授权(quan)。然后,在日(ri)本政府主导下,一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计划(hua),就轰轰烈烈启动了。

日(ri)本开始“大炼芯片”,4年后,就取(qu)得(de)了超过1000件(jian)技术专利。

很(hen)快,美国的光刻机阵地(di)也(ye)失守了。

1960年代,全球光刻机巨头是美国GCA公司。日(ri)本尼康、佳(jia)能,只是美国GCA的供应链公司。

但是,到了1984年底,日(ri)本尼康、佳(jia)能的光刻机市(shi)场份额,就超过了美国。

并(bing)且(qie),日(ri)本当时喊出了一个相(xiang)当于杀伤力的口号“永远比对手低10%”。

1986年,英特尔出现创业以(yi)来第一次亏损(sun),怒(nu)裁(cai)7000多人(ren)。

然后,熟悉的一幕就出现了。

在以(yi)罗(luo)伯特·诺(nuo)伊斯(si)为代表的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游说下,美国终于亮出祖传艺能——芯片禁(jin)令。

1986年末,《日(ri)美半导体协定》终于诞生(sheng)。根(gen)据规定,严禁(jin)日(ri)本低价半导体产品出口美国及(ji)其他国家,严禁(jin)日(ri)本企业收(shou)购(gou)美国半导体企业。并(bing)且(qie),美国半导体在日(ri)本市(shi)场必须占比20%以(yi)上。

美国想独(du)霸半导体产业,逼着日(ri)本放(fang)弃了芯片的设计、制造。

但是,全球资本天然流向财富洼地(di),天然地(di)为产业找出最优解。

然后,第二个意外来了,荷兰出手了。

1987年,荷兰飞利浦(pu)与中国台(tai)湾工(gong)研院,合资成立一家公司,台(tai)积电。

除了台(tai)积电,飞利浦(pu)还准备了第二个装鸡蛋的篮子,也(ye)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光刻机巨头阿(a)斯(si)麦。

2004年,阿(a)斯(si)麦利用当时最新的“浸润原理”,做出了浸没式(shi)光刻机。5年后,阿(a)斯(si)麦超过日(ri)本尼康,首(shou)次占据光刻机市(shi)场7成份额。

从此,日(ri)本光刻机再无翻身(shen)之(zhi)能。

不过,经过常年鏖战,日(ri)本已经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方面积累了足够优势,尤其在光刻胶领域,日(ri)本更是占据垄断性地(di)位。

这也(ye)基本形成了当下光刻机产业的全球分(fen)工(gong)格局:荷兰做光刻机、美国负责芯片设计、日(ri)本

负责原材料。

那么,问(wen)题又来了,中国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se)?国内(nei)的通信行业和英伟(wei)达又有什么关系(xi)?

04.中国的分(fen)工(gong)

众所周知,尽管美国对中国芯片禁(jin)售(shou),英伟(wei)达还是会绕(rao)开美国监(jian)管,给(gei)中国提供“特供版”显(xian)卡。

一方面,英伟(wei)达不愿失去(qu)中国市(shi)场。另一方面,如黄(huang)仁勋所说,“英伟(wei)达的芯片中有大量零部件(jian)产自中国,供应链的全球化是很(hen)难被打破的。”

而且(qie),当下,不仅(jin)中国企业在芯片产业链中,占据着难以(yi)取(qu)代甚至不可取(qu)代的地(di)位。更关键的是,中国和美国一样,是少数的同时拥有从芯片研发到生(sheng)产制造,再到应用场景的,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国家。

全产业链,意味着,只要任何环节出现空白,很(hen)快就有企业冲上去(qu),占领市(shi)场。

比如,与GPU强绑定关系(xi)的光模块,就是典型案例。也(ye)为通信行业打开了新的增长点。

因为GPU运行,涉及(ji)大量数据传输和计算(suan),需(xu)要占据很(hen)大物(wu)理空间,耗能也(ye)很(hen)大。

光模块的作用就是,进行光、电信号转(zhuan)换。电信号转(zhuan)换成光,不仅(jin)能耗更低,让GPU整体体积变(bian)小,最重要的是信息(xi)传输速(su)率更高。

显(xian)卡算(suan)力越高,就越是依赖光模块这条技术路径。并(bing)且(qie),越依赖高速(su)率的光模块。

比如英伟(wei)达2020年发布的A100显(xian)卡,单(dan)个GPU就需(xu)要7颗200G的光模块。英伟(wei)达2022年发布的H100,单(dan)个GPU则(ze)需(xu)要1.5颗800G光模块和2颗400G光模块。

而为了满足AI大模型、科(ke)学计算(suan)等算(suan)力需(xu)求,每台(tai)服务器动辄需(xu)要数百甚至数千个GPU。对网络联接低延迟、高带宽(kuan)的越高,越是离不开400G、800G、1.6T等高速(su)率光模块。

2010年,全球10大光模块企业名单(dan),中国只入围了一家,武汉电信器件(jian)。到了2022年,全球前(qian)10,中国就占了7个。

其中,中际创旭(xu)排名第1(并(bing)列第1),华为第4,光讯科(ke)技第5,海信宽(kuan)带第6。国产光模块产能,已经占了全球半壁江山。

不论从企业排名、头部企业数量,还是全球产能,国产光模块,对全球显(xian)卡产业已经起到“卡脖子”的效果。

更何况,还有大量资本涌入,为光模块产业提供充足弹药。

近些年,光模块本就保持双位数增长。在AI浪潮下,2024年AI相(xiang)关光模块同比增长更是达到45%。而前(qian)面提到的通信ETF(515880)中光模块占比就有30%左右,精准重仓了中际创旭(xu)、新易(yi)盛、天孚(fu)通信这样的光模块巨头。

国产光模块巨头们,是怎样抢下来了这块阵地(di)呢?

一个字总结就是:卷(juan)。

在不同的传输速(su)率、不同技术路线上,国内(nei)光模块巨头,以(yi)“犬牙交错”的形式(shi)形成了全面覆盖(gai)。

几乎每条赛道都很(hen)卷(juan)。

并(bing)且(qie),国产光模块巨头,不仅(jin)卷(juan)研发、生(sheng)产、封装及(ji)销售(shou)流程,还进行了光模块的自动化生(sheng)产平台(tai)、自动化设备的自主研发与工(gong)程应用化。

总之(zhi),不给(gei)任何对手钻空子的机会。

而不论这些技术路线如何波动,在国内(nei)光模块巨头饱和竞争下,在通信ETF(515880)资金加持下,国内(nei)光模块都能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不管最后哪个路线走出来,终究(jiu)还是在通信ETF这个行业的大网里(li)。

国内(nei)光模块和英伟(wei)达,有异曲(qu)同工(gong)之(zhi)妙。

英伟(wei)达之(zhi)所以(yi)在显(xian)卡领域保持遥遥领先,一个字总结也(ye)是:卷(juan)。

比如英伟(wei)达今年发布的GB200,性能竟然是H100的6倍,AI芯片B200运算(suan)速(su)度比上一代芯片提升(sheng)30倍。

这可不是10%、20%的挤(ji)牙膏式(shi)的提升(sheng),而是动辄6倍、30倍的超级加倍,这种伤敌一千自损(sun)八百的魄力,就是不给(gei)同行钻空子的机会。

而除了硬件(jian)研发,英伟(wei)达还重金打造了研发开放(fang)平台(tai)CUDA,相(xiang)当于苹果的ios系(xi)统。而造平台(tai)的目(mu)的就是让所有企业更方便地(di)使用自家产品。

英伟(wei)达和国产光模块巨头,都是靠一边卷(juan)研发,一边卷(juan)平台(tai),来保持行业领先地(di)位。

英伟(wei)达一旦不够卷(juan),或者(zhe)市(shi)场拱手让人(ren),它的对手,不论是英特尔,还是AMD,都会很(hen)快扑上去(qu)。英伟(wei)达,或许就没有机会再夺回来了。光模块领域,也(ye)是如此。

并(bing)且(qie),不止光模块,在存储芯片、EDA软件(jian)、光刻机设备等等领域,同样如此。都是群狼环伺,不进则(ze)退。

尾声

虽然,美国在全球芯片产业链方面,有很(hen)强的产业编辑能力。但是,市(shi)场一直(zhi)带着它自身(shen)的“应力”,压下去(qu)日(ri)本,就会冒起来荷兰或者(zhe)韩国。

全球芯片市(shi)场走向,会受到美国的影响,但是,并(bing)不会严格遵循美国意志。因为,市(shi)场也(ye)有着自己的意志,企业和资本总会想进办法,绕(rao)过监(jian)管,流向财富洼地(di)。

更何况,此时此刻,中国企业已经深入到芯片产业全产业链。

一方面,国内(nei)半导体企业和英伟(wei)达、阿(a)斯(si)麦血脉(mai)相(xiang)连,一荣俱荣。另一方面,只要对手犯错,国内(nei)半导体企业就会逆(ni)势崛起。

短(duan)期来看,这是通信ETF(515880)能从英伟(wei)达的增长中分(fen)一杯羹的原因。长期来看,这也(ye)是国产半导体产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机遇。

美国前(qian)国务卿(qing)基辛格,曾将中国谋略比喻成围棋。东(dong)落一子西落一子,看似无序,其实在蓄“势”。棋局看似焦灼 ,其实是在等对手犯错。

*文中提及(ji)个股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需(xu)谨慎

发布于:上海市(shi)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