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光明时评】开拓文化新丝路 促进交流与互鉴,中国,数字,发展
2024-06-19 00:48:25
【光明时评】开拓文化新丝路 促进交流与互鉴,中国,数字,发展

【光明时评】

作者:周 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媒(mei)体管理专业委员(yuan)会理事长)

从时尚精巧的红剪纸手提袋,到(dao)完全能以假乱真的扭扭棒京剧盔头,再到(dao)绘有皮(pi)影人物的瓷器和充满现代动感的传统银饰项圈……每一个文创作品都充满了童(tong)心和匠心,透(tou)着灵气与天真,令(ling)参加(jia)第二十届(jie)深圳文博会的众多海内外参展商和观展人惊喜。这些(xie)作品均来自深圳100多所中小学校,是中小学生们的文化创意,成为本届(jie)文博会上的一大亮点,展示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美(mei)好诠(quan)释,以及将设计落实为原(yuan)创作品的文化创新能力。这不(bu)仅体现青少年对文化的传承,更体现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未来潜力。

习(xi)近(jin)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er)多彩,文明因互鉴而(er)丰富。”回望历史,盛(sheng)唐(tang)时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擅长的是吸引国际友人主动登门,一起在长安(an)城里穿胡(hu)服、弹扬琴、吹唢呐……中西文化深度交融之(zhi)下(xia),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自知(zhi)、自觉与自信。中国文化的基因也随之(zhi)变得更多元(yuan),更有趣味和韵味,更加(jia)国际化。从萌芽于商周的海上丝绸之(zhi)路,到(dao)发源于汉(han)代的陆上丝绸之(zhi)路,中国文化一路骑着马和骆(luo)驼,坐着商船,在互通有无的商业往来中远播四海。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常常就成为“小型文博会”的现场,这正是海陆两条(tiao)千年丝路的持久影响力。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shi),作为商业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之(zhi)地,聚焦产业和贸易两大主题,20年间使(shi)文博会生根发芽、枝(zhi)繁叶茂,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建构起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xiang)标(biao)。

本届(jie)文博会进一步开拓(tuo)线上线下(xia)文化新丝路,首次设立国际文化贸易展,展区面积从上一届(jie)的3000平方(fang)米扩大至2万(wan)平方(fang)米,成功吸引了108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包括海内外超(chao)220家头部文化企业参展。本届(jie)文博会展示了12万(wan)件文创产品,打破上一届(jie)10万(wan)件的纪录,不(bu)断重现丝绸之(zhi)路的历史繁荣,进一步凸显中国文化的巨大吸引力和国际传播力。

在人工智(zhi)能飞速发展的新媒(mei)体时代,要在这个舞(wu)台中央(yang)站稳,离不(bu)开科技的助力。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一环。本届(jie)文博会专门设立了AI大模型发布推广区,展示了8个代表(biao)性大模型,展现了中国在数字(zi)人文领(ling)域的前沿创新成果。而(er)一批新锐文化企业,则分别代表(biao)了网文、网剧、网游等新兴文化业态。在文博会的现场,具有人间烟火气的科技数字(zi)人文场景比比皆是:360度的冰屏(ping)上动态演绎着甲骨文的历史、3D建模重建“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MR(混合现实)再现潍坊风筝的制作技艺(yi)、AI数字(zi)人就在眼前为非遗精品直播带货、用(yong)生成式人工智(zhi)能技术制作具有东方(fang)神韵和国际化审美(mei)的大片……这一切(qie)的精彩,并非偶然。从《国家“十二五(wu)”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gui)划纲要》提出实施文化数字(zi)化建设工程,到(dao)《关(guan)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zi)化战略(lue)的意见》提出夯实文化数字(zi)化基础设施,再到(dao)党的二十大报告(gao)提出加(jia)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zi)中国,实施国家文化数字(zi)化战略(lue),数字(zi)技术赋能文化发展已成为中国融入乃至引领(ling)全球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jing)。

在坚持以市(shi)场力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前提下(xia),深圳文博会充分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数字(zi)传播力和国际传播力,把全球化趋势作为时代背景,立足于中华民(min)族(zu)文化的独立与特色,有机融入世界文化,深度参与开拓(tuo)文化新丝路,助力中国文化走向(xiang)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发布于:北(bei)京市(shi)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