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2024年新澳开奖结果公布时间及地点查询-“帐篷小学”:鱼水相依40年,麻栗坡县,办学,芭蕉
2024-06-02 05:08:37
2024年新澳开奖结果公布时间及地点查询-“帐篷小学”:鱼水相依40年,麻栗坡县,办学,芭蕉

这是一所诞生于战火硝烟中的学校。在军地共同呵护下(xia),如今它已成为一条纽带,将驻军部(bu)队(dui)官兵与边境地区(qu)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

“帐篷小学”:鱼水相依40年

■王洪续 解放军报记(ji)者 王凌硕 通讯员 杨白(bai)冰

图①:云南(nan)省麻栗坡县(xian)天保口岸学校的“红歌墙”。资料图片

图②:麻栗坡县(xian)人武部(bu)教员教授学生军体拳。沈洋 摄

图③:八(ba)里河东山“帐篷小学”原址。卞强 摄

“老山脚下(xia),盘(pan)龙江边,我们的帐篷小学,披上战争硝烟。亲人解放军教我们学文化(hua),亲人解放军保卫我们的家园……”

“六一”国(guo)际(ji)儿童(tong)节前夕,云南(nan)省麻栗坡县(xian)迎来(lai)一群“特(te)殊客人”——由火箭军某旅和云南(nan)省麻栗坡县(xian)人武部(bu)官兵组(zu)成的一支回访小分队(dui),踏访40年前该旅前身参与创建的“帐篷小学”旧(jiu)址。

在“帐篷小学”旧(jiu)址的迷彩(cai)围墙外,官兵与已并(bing)入麻栗坡县(xian)老寨小学和天保口岸学校的同学们再次唱起“帐篷小学”校歌,一同回忆这所学校的往事。

战场办(ban)学

帐篷里的学校

坐(zuo)落在麻栗坡县(xian)天保镇八(ba)里河东山后的苗族村寨芭蕉坪,距国(guo)境线只有800多(duo)米。如今安宁祥和的芭蕉坪,在40多(duo)年前曾饱受(shou)战火蹂躏。

那(na)年,火箭军某旅前身某工程团奉(feng)命开赴前线。受(shou)战争影响(xiang),麻栗坡边境一线的几所小学均遭受(shou)不同程度毁坏,许多(duo)学生无法正常上课(ke)。“打(da)仗也不能耽误孩子上学读书!”某工程团和兄弟单位因(yin)陋就(jiu)简,决定在驻地附近的八(ba)里河、芭蕉坪等地支起军用帐篷作为学校。

八(ba)里河东山芭蕉坪“帐篷小学”诞生于1984年12月,一顶军用帐篷、一块(kuai)小黑板、9个充作课(ke)桌的炮弹箱,就(jiu)是这所学校的全部(bu)家当。学校由一名“兵校长”兼任文化(hua)课(ke)老师,就(jiu)读的只有9名少数(shu)民族学生。

“当时,这样的‘帐篷学校’有好几处,还有面向中学生和社会青年的。我们团在磨山粮(liang)库办(ban)了(le)一个‘帐篷班’,学生年纪在15到18岁之间,教高(gao)中以下(xia)文化(hua)课(ke)和无线电、电器维修(xiu)等技能。那(na)个教室是用竹竿当骨架,竹席(xi)作屋顶和墙面,教员由我和团里官兵轮(lun)流担任。”当年参与“帐篷办(ban)学”的时任某工程团宣传股干事孟献(xian)常回忆。

除了(le)条件艰苦、资源紧张,“动员上学”也是“兵老师”们遇到的难题。芭蕉坪是壮、苗、回族等少数(shu)民族杂居的边陲村寨,大多(duo)数(shu)儿童(tong)从小就(jiu)要下(xia)地干活(huo),很多(duo)村民并(bing)不支持孩子上学。

“我带着教员何兴全到芭蕉坪找到村长,村长陪着我们挨家挨户(hu)走访,动员学龄儿童(tong)上学。”时任某连指导员刘建民告(gao)诉记(ji)者,为改善边境地区(qu)的教育状况,连队(dui)还以战斗班为单位与学生家庭“挂钩”帮扶,为他们解决生产(chan)、生活(huo)上的困难。

“帐篷小学”办(ban)学条件也不断(duan)改善:新的军用帐篷替换了(le)原先的旧(jiu)帐篷,用子弹箱、炮弹箱制作的简易课(ke)桌、小方凳重新上了(le)漆,帐篷里挂上了(le)“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标(biao)语。

就(jiu)这样,硝烟弥(mi)漫的战地传出了(le)琅琅书声,一顶顶军用帐篷成为学生的新课(ke)堂,成为他们开蒙启智的地方。

军地共管

不掉棒的“接力”

“这条坑道下(xia)方200米处,就(jiu)是全国(guo)妇联原主席(xi)、朱德元帅夫(fu)人康(kang)克清同志题词的‘帐篷小学’原址。”在参战老兵崔乐(le)全指引下(xia),回访小分队(dui)来(lai)到了(le)当年建造的八(ba)里河东山芭蕉坪指挥坑道。

“当时提出的办(ban)学宗旨,是要解决当地学龄儿童(tong)‘无学校、无教师’、上学难的问题。”“帐篷小学”原校长马(ma)发燕说,“为减轻群众的负担,‘帐篷小学’一直是免费(fei)办(ban)学,经费(fei)全部(bu)来(lai)自部(bu)队(dui)官兵捐款。”随(sui)后十几年,虽几经部(bu)队(dui)轮(lun)换、官兵退(tui)役,但这场“接力”从没掉棒,“帐篷小学”完整地移交下(xia)来(lai),采取军地共管的模式坚(jian)持办(ban)学。

1993年,“帐篷小学”搬入部(bu)队(dui)撤(che)离后的营房。2000年4月,某边防团对校园进行综合改造……这些年,“帐篷小学”先后搬迁6次,帐篷变竹舍、瓦屋变楼房,但不变的是驻军部(bu)队(dui)对“帐篷小学”学生们的关怀。

麻栗坡县(xian)教体局副局长王芳介绍,在军地各级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下(xia),芭蕉坪“帐篷小学”一度成为边境地区(qu)建设一流的小学,还与邻(lin)近的几所学校合并(bing)扩大了(le)办(ban)学规模。2009年9月,“帐篷小学”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bu)、教育部(bu)授予“全国(guo)教育系统(tong)先进集(ji)体”称号。

麻栗坡县(xian)天保镇八(ba)宋小学教师王和强,就(jiu)是“帐篷小学”走出的学生。2010年从云南(nan)民族大学毕业后,他回到老家的学校任教。“曾经是‘兵哥哥’为我们照亮了(le)前行的路,我要接过他们的火炬,继续他们的事业。”王和强说。

如今,“帐篷小学”因(yin)生源减少,学生并(bing)入麻栗坡县(xian)老寨小学和天保口岸学校,但“帐篷小学”仍(reng)作为一条纽带,将驻军部(bu)队(dui)官兵和边境地区(qu)的学生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薪火相传

校园里的“常客”

“我曾两次赴黎巴嫩参加国(guo)际(ji)维和任务,还赴尼泊尔执行抗震救灾任务……”近日(ri),麻栗坡县(xian)人武部(bu)参谋李华健来(lai)到天保口岸学校,结合自身经历(li)为同学们上了(le)一堂以“带你走近军人”为主题的思(si)政课(ke)。

“自‘帐篷小学’建校以来(lai),‘兵老师’就(jiu)没有缺席(xi)过。”人武部(bu)政委李峰介绍,在“帐篷小学”军地共管期间,学校不仅有“兵老师”,还有“兵校长”。

“帐篷小学”第8任、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兵校长”叫周真国(guo)。1992年,从贵州安顺师范学校毕业入伍的战士周真国(guo)被某边防团委派接任“帐篷小学”校长,一干就(jiu)是15年。2007年学校移交地方后,部(bu)队(dui)不再选(xuan)派战士担任常任教职工,官兵与“帐篷小学”的感(gan)情却从未冲淡。2012年,周真国(guo)退(tui)役后被聘为“帐篷小学”名誉校长,继续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奔走。优良传统(tong)代(dai)代(dai)相传,如今,边防部(bu)队(dui)和人武部(bu)官兵成了(le)学校里的“常客”。

在天保口岸学校,随(sui)处可见“帐篷小学”的文化(hua)传承。教学楼前有从八(ba)里河东山引接河水建成的景观,提醒师生铭记(ji)历(li)史(shi)、饮水思(si)源。学校里设置一面“红歌墙”,还将防炮洞遗址修(xiu)缮作为校内爱国(guo)主义(yi)教育基地。学校建起一座充满“军味”的运动场,每当有官兵来(lai)校开展国(guo)防教育活(huo)动,这里都是最热闹的地方。

将慰问品和书籍送给(gei)学生后,回访的火箭军官兵与学生们许下(xia)约定,还会再来(lai)这里看望同学们,维系好这份(fen)战火中传承下(xia)来(lai)的军民情谊(yi)。

发布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