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龙门资料书-四十年前的《胭脂扣》八十年前的爱音乐剧版都已悄悄置换,爱情,观众,原著
2024-06-02 01:37:46
龙门资料书-四十年前的《胭脂扣》八十年前的爱音乐剧版都已悄悄置换,爱情,观众,原著

目(mu)前国产音乐剧在制作方向上大致(zhi)分(fen)成两个主要阵营(ying):一边是直接改编本土热门(men)影视(shi)剧,如(ru)《隐秘(mi)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消失的她》等;另一边是向欧美(mei)、韩国等音乐剧市场相对成熟的地区购买中文(wen)版权,如(ru)《粉(fen)丝来信》《洗衣服》等。虽(sui)然在取材思路上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但对IP时效(xiao)性的关(guan)注是基本一致(zhi)的。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xia),音乐剧《胭脂扣》的出现(xian),多少显得有些“不合(he)时宜”。虽(sui)然同属改编,但该剧另辟蹊径,不再(zai)把目(mu)光对准当红IP,转而向几十年(nian)前的流(liu)行文(wen)学经典借力,貌似复古,实则不失为一种新打法。

熟悉的疏离感

《胭脂扣》是香港作家李碧华(hua)发表于1984年(nian)的长篇小说,同名电影上映于1987年(nian)。梅(mei)艳芳和张国荣联手奉献的现(xian)象级表演,让“胭脂扣”三个字在上世(shi)纪90年(nian)代红遍(bian)大江南北(bei)。以(yi)上历史背景介绍其实是想说,当下(xia)的音乐剧观众群体主力在那时大多还没有出生。也正因此,本剧或(huo)许是无意间制造出一种熟悉的疏离感:一方面让年(nian)轻观众感到陌生又好奇,另一方面也让领略过40年(nian)前原典的老观众生出重(zhong)拾过往的些许喟叹(tan)。

对于熟悉小说和电影的老观众来说,时隔(ge)近40年(nian),用音乐剧的时尚外衣重(zhong)新包裹的《胭脂扣》,会呈现(xian)出怎(zen)样的观感和表达?又或(huo)者说,让现(xian)在的观众去听40年(nian)前的人讲述80年(nian)前的爱情(qing),他们坐得住吗(ma)?

本剧对原著中多元化的主题表达进(jin)行了大刀阔斧地删繁就(jiu)简。女性权利(li)意识的懵(meng)懂(dong),社会现(xian)实对于情(qing)感的压迫(po),乃至人性深处(chu)的幽暗(an)等统统被一笔带过,叙(xu)事重(zhong)心全部聚焦于十二少与如(ru)花(hua)的那场旷世(shi)爱情(qing)。这么干貌似简单粗暴,但细想之下(xia)并非没有道理(li)。40年(nian)前的先锋(feng)小说也好,艺术电影也罢,其中裹挟(jia)的那些在当时看来锋(feng)利(li)的思考,经过时间的淘沥,早就(jiu)被盘出了包浆。倘若再(zai)拿出来把玩,搞不好反而显得矫情(qing)。当下(xia)的观众经常给(gei)出的一句评论是:“都什么时代了,你还在说这个?”但如(ru)果你说的是爱情(qing),至少从立意上挑不出毛病。音乐剧的艺术特点和优势在于抒情(qing)而非叙(xu)事,大量(liang)的咏叹(tan)唱段也刚(gang)好契合(he)爱情(qing)主题的输出,在主题上做减(jian)法反而让这样一部复古作品显得更为纯粹。

置换的爱情(qing)和颠覆的精神

在叙(xu)事侧(ce)重(zhong)上,本剧也对原著做出了调整,一定(ding)程度上削减(jian)了袁永定(ding)和阿楚的现(xian)代情(qing)感部分(fen)。不仅如(ru)此,剧中袁永定(ding)和阿楚虽(sui)然仍旧敲着打字机看着报纸,但他们的情(qing)感关(guan)系已经被悄悄置换到了当下(xia)。两人之间似有若无的爱情(qing),以(yi)及两人在对待爱情(qing)时的那种源于不相信的止步不前,刚(gang)好是时下(xia)年(nian)轻人情(qing)感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相比于十二少和如(ru)花(hua)那种阴阳两隔(ge)尚不能(neng)斩断的情(qing)愫,正值豆蔻的当代青年(nian)们对于爱情(qing)本身的不安全感究竟(jing)源自于哪

里?其实,勇敢(gan)开始和体面结束(shu)都是爱情(qing)的一部分(fen),与其期待完美(mei)的爱情(qing)不如(ru)正视(shi)爱情(qing)的不完美(mei)。相信如(ru)花(hua)痴等40年(nian)后的毅然奔赴和放手离开,或(huo)多或(huo)少会对观众产生情(qing)感触动乃至行动影响。

本剧对原著做出的另一处(chu)重(zhong)要调整是主人公十二少的人设(she)。原著中十二少是家境优渥的公子哥,与如(ru)花(hua)私奔后不得不自谋生路。然而在现(xian)实中屡屡碰壁后,他最终怯懦地选择回归旧式家庭,连殉(xun)情(qing)时都显得力不从心,进(jin)而反衬出如(ru)花(hua)身上的女性主义光辉(hui)。本剧则巧妙通过设(she)置淑娴这一角色,起到了彻(che)底扭(niu)转十二少人设(she)的作用,将对如(ru)花(hua)的同情(qing)对等地赋予了十二少。剧中十二少在与淑娴的婚礼上选择与如(ru)花(hua)私奔。然而受害者淑娴非但没有怨(yuan)恨,反而在他走投无路潜(qian)回家中偷画时为他掩护,导致(zhi)自己(ji)被误伤(shang)身亡。舞台上,十二少怀抱(bao)淑娴的遗体悲痛欲绝。由是,十二少的最终回归便并非全系怯懦,而是由于对淑娴之死生出的沉重(zhong)的负(fu)疚感。这看似闲庭信步的一笔,实则对原著精神产生了颠覆。

“原创”过于宽泛了

作为一部音乐剧,最核(he)心的舞台元素无疑是音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剧对戏曲元素的运用。中国戏曲本就(jiu)是另一种形式的“音乐剧”,结合(he)故事的民国背景,在现(xian)代音乐中间或(huo)插入戏曲旋律,非但不显违和,反而让本土二字的意义更为深刻。

《胭脂扣》身处(chu)尚在起步的中文(wen)版音乐剧环境中,本身也存在着有待改进(jin)的地方。比如(ru)叙(xu)事部分(fen)不够(gou)克制,导致(zhi)时长过长,稍嫌(xian)直白(bai)的歌词也在一定(ding)程度上剥夺了观众的回味空间。特别是剧目(mu)宣传(chuan)时打出的“原创”二字,尤其值得商榷(que)。40年(nian)前的原著小说和电影分(fen)明珠玉在前,何(he)来“原创”?如(ru)果说只要不是引进(jin)的海外版权就(jiu)可以(yi)叫(jiao)做原创,这样的定(ding)义未免太过宽泛。当然,音乐剧的制作规模决定(ding)了它的商业考量(liang)必然占(zhan)据首位,向经典IP借力也几乎成了事半(ban)功倍(bei)的首选操作,但还是希(xi)望从业者能(neng)逐渐将文(wen)本创作和商业运作置于同等位置加以(yi)重(zhong)视(shi)。只有这样,本土音乐剧才可以(yi)真正破茧成蝶,而不是成为一次又一次笼罩于各(ge)种版权之下(xia)的卡拉OK。

或(huo)许到了那时,“原创”二字才会更加名副其实。

◎任(ren)凡

发布于:北(bei)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