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2024澳门免费全年资料,曾是工程师-“95后”团队守护广西传统村落 “黑科技”让民族文化“活”起来,保护,建筑,景区
2024-06-03 07:40:10
2024澳门免费全年资料,曾是工程师-“95后”团队守护广西传统村落 “黑科技”让民族文化“活”起来,保护,建筑,景区

中新网柳州6月2日电 题:“95后”团队守护广西传统村(cun)落 “黑科技”让民族(zu)文化“活”起(qi)来

作者 陈柳艳(yan) 梁显飞(fei)

日前,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zu)自治县程阳八寨景区里一处原本废弃的场地,已成为侗族(zu)木构(gou)建筑博物馆。每逢节假日,这里更化身为“网红”打卡地。

在民族(zu)文化遗(yi)产保护与活化的背后,有一支以“95后”“00后”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创新创业队伍。他们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的“百疆文化遗(yi)产保护与创新”团队。

团队成员在老师带领下,为三江程阳八寨景区侗族(zu)木构(gou)建筑博物馆布(bu)展。受访者提供

该团队在老师们的指导下,8年来走遍桂北地区民族(zu)村(cun)寨的山山水水,进行大量的田野(ye)调查。并利用无(wu)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GIS和BIM数字建模等先进的“黑科技”,参与到(dao)古村(cun)落保护和开发,让文化遗(yi)产“活”起(qi)来。

团队负责(ze)人林俊,是一名来自黔东南侗寨的“95后”。由于自己(ji)是侗族(zu)人,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跟随学校科研团队进行“传统村(cun)落研究与保护”时,他便决心致力于对民族(zu)村(cun)寨文化遗(yi)产的保护事业。

林俊日前介绍,2018年1月,他与同班(ban)三名同学一起(qi),申请(qing)注册一家以文化遗(yi)产传承与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公(gong)司,开始面向地方文物部门、非遗(yi)保护中心承接古建筑的测量测绘、非遗(yi)保护传承数字化和非遗(yi)文创产品开发等业务。

林俊表示(shi),传统村(cun)落的空心化是文化遗(yi)产保护工作的一大难题。2021年,程阳八寨为加快5A级景区建设,决定新建和改建一些文旅场所。“当时,景区内(nei)有一个传统木构(gou)建筑框架荒废多年。”林俊回忆(yi)。

经(jing)过与景区管理方多次研讨,该团队决定按照侗族(zu)传统营造的方式,建一个小型侗族(zu)木构(gou)建筑博物馆,让其成为面向游客和学生研学的景区,也是传播侗族(zu)木构(gou)建筑文化的场所。“只有让村(cun)寨活起(qi)来,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村(cun)落。”林俊说。

日前,中学生在三江程阳八寨景区侗族(zu)木构(gou)建筑博物馆开展研学实践。受访者提供

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后,他们助力程阳八寨5A景区申报,相(xiang)继完成侗族(zu)木构(gou)建筑博物馆、银饰博物馆、红色教(jiao)育基地等空间设计。让寨子(zi)里有了越来越多的新地标(biao),也让越来越多游客走进村(cun)寨“打卡”。

这一年轻(qing)团队还利用“黑科技”,制作完成广西“云上民族(zu)村(cun)寨”工程三江14个村(cun)寨的数字化模型和非遗(yi)信息。游客点击进入系统,不仅可(ke)以浏览完古建筑简(jian)介,还能走进古建筑,360度观察每个细节。并且可(ke)以跟着无(wu)人机的视角俯瞰整(zheng)个村(cun)寨,比实际探访看到(dao)的内(nei)容还多。

在林俊的影响下,“95后”洪晓旭和“00后”唐宣民、曹源源等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学弟学妹们不断加入进来,更多年轻(qing)人参与文化遗(yi)产守护工作。如今,该团队已对36个传统村(cun)落、100多座(zuo)历(li)史建筑、54项非遗(yi)项目进行调研和影像记录,建立150多人的非遗(yi)传承人档案。

“今年,我们收到(dao)缅甸官方邀请(qing),计划在7月前往缅甸开展文化遗(yi)产保护的技术交流与服务。”该团队成员唐宣民介绍。他表示(shi):“要把做活文化遗(yi)产的理念和技术带到(dao)海外,服务东南亚文化遗(yi)产保护”。(完)

发布(bu)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