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16年,种下2万多亩“海底草原”(绿水青山守护者),张沛东,天鹅湖,试验
2024-07-17 14:59:37
16年,种下2万多亩“海底草原”(绿水青山守护者),张沛东,天鹅湖,试验

天(tian)鹅湖海域的海草。

中国海洋大学供图

海草床生态系(xi)统示意图。

中国海洋大学供图

核心阅读

海草是由陆地植物演化到适应海洋环境的高等植物,对海洋生态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16年来,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张沛东与团(tuan)队成员在黄(huang)渤(bo)海修复养护海草床2万余亩,并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温带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shu)体系(xi)。

背上氧气(qi)瓶、戴好(hao)潜水镜(jing),张沛东深吸一(yi)口气(qi),身子一(yi)跃,“扑通”钻进了水里。

随着身体的下(xia)潜,水下(xia)的景象映入眼帘(lian):海草随波摇曳,一(yi)簇簇、一(yi)团(tuan)团(tuan),向远处延展;拨开草细(xi)细(xi)瞧,底(di)下(xia)“宝贝”真(zhen)不少,海螺、蟹、贝……张沛东拿着防水纸,观察一(yi)番,记下(xia)海草最新生长状况。

海草是由陆地植物演化到适应海洋环境的高等植物,一(yi)种或几种海草连片(pian)生长,共同(tong)形成广袤(mao)柔软的“海底(di)草原”,即“海草床”。

在山东威(wei)海荣成市天(tian)鹅湖,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张沛东与团(tuan)队成员用16年时间,在海底(di)种植海草,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研究从何切入?

潜心调查,弄清楚海草的生长特性

2008年冬天(tian),张沛东与同(tong)事一(yi)同(tong)赴天(tian)鹅湖海域调研。他们(men)发(fa)现,昔日成百上千只大天(tian)鹅翩跹起舞的画面已然不见,寒风吹过,只有几十只大天(tian)鹅零零散散在觅食。

大天(tian)鹅为啥少了这(zhe)么多?“老乡们(men)说,因为鳗草少了。”张沛东解(jie)释,鳗草是温带海域广泛生长的一(yi)种海草,是大天(tian)鹅越冬的重要食物,对保护当地海洋生态起着重要作用。

上世纪70年代,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yuan),当地将(jiang)天(tian)鹅湖海域与外海相通的流口堵上,导致水体交换能力变差、水质下(xia)降,鳗草难(nan)以适应环境变化,大面积退化。后来,堵口拆除,海草床才开始自(zi)然恢复,但恢复速度极慢。

不光(guang)是天(tian)鹅湖海域。多地调研后,他们(men)发(fa)现,当时我国温带近岸海域超过80%的海草床已经消失,浅海水域生物多样性正在下(xia)降。于是,他们(men)决定带领学生“种草”,共同(tong)探(tan)索修复海草床生态系(xi)统。

“要想‘种草’,前期得开展大量调查试验(yan),弄清楚海草的生长特性,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张沛东说,光(guang)这(zhe)个过程,他们(men)用了10年。

在查阅大量文(wen)献的基(ji)础上,他们(men)同(tong)步开展室内试验(yan),“鳗草喜欢的温度、盐度、光(guang)照强度是多少,得通过一(yi)次次对比试验(yan)摸索出来。”团(tuan)队成员李文(wen)涛说。

室内试验(yan)仅是辅助。“在自(zi)然海域,鳗草什么时候开花、结种?种子脱落后,又在什么时间萌发(fa)?……这(zhe)些都要通过海区(qu)调查探(tan)清。”为此,张沛东与团(tuan)队成员学会(hui)了潜水。“调查最大的难(nan)点是对鳗草认识不足,方法难(nan)以掌握,比如开花与温度等条件密切相关,去早(zao)了,还没开花;去晚了,花都开完了,常常错过最佳取样期。”他说。

怎(zen)么克服这(zhe)些困难(nan)?团(tuan)队成员扎根海畔,与渔民同(tong)吃同(tong)住,无论严寒酷暑,都坚持(chi)下(xia)海取样。冬季,海边寒气(qi)刺骨,可(ke)此时正是大天(tian)鹅来越冬的时候,也是观察海草的重要时期。“夜里潮水低,调查方便,我们(men)常常凌晨(chen)出海,先凿开厚厚的冰,再下(xia)到冰冷刺骨的海水中取样。”张沛东笑道,虽然穿(chuan)了加厚防护服,但还是难(nan)抵寒气(qi)。

历(li)经10年潜心调查,团(tuan)队对鳗草的认识逐渐清晰,厘清了生长特性、明确了生长环境,为后续修复工作打(da)下(xia)坚实基(ji)础。

如何用低成本实现高质量修复?

因地制宜,“陆海接力”提高海草成活率

天(tian)鹅湖畔,一(yi)座小院坐落于此。门柱上的牌子,写着“山东荣成鳗草科技小院”。

屋内,桌上放着各种试验(yan)装置。几名学生蹲在地上,正在整理刚从天(tian)鹅湖取来的植株样本。

看似(si)其貌不扬(yang)的科技小院,一(yi)头连着蔚蓝大海,一(yi)头连着高校(xiao)科研——

2008年,同(tong)样致力于海洋生态修复的马山集团(tuan)有限公司,在距天(tian)鹅湖不远处专门提供厂房、办公场所等,作为中国海洋大学师生团(tuan)队的科研主场地。2022年,合作更进一(yi)步,中国海洋大学与马山集团(tuan)有限公司共同(tong)在此成立科技小院。师生们(men)从海里取完样,就(jiu)能赶(gan)到小院,“趁热(re)打(da)铁”做试验(yan)。

“但是,前期毕竟是小规(gui)模试验(yan),不太计(ji)较成本。接下(xia)来要进行大规(gui)模海区(qu)验(yan)证,看方案(an)是否可(ke)行,能否找到低成本、高质量的修复办法。”张沛东说,经过一(yi)次次试验(yan),团(tuan)队最终保留3种主要修复手段。

有的海域由于人为等因素导致鳗草退化,他们(men)就(jiu)要像“医生”一(yi)样,“诊断(duan)”鳗草退化的原因,再有针对性地修复生境。“例如,有的池塘与海相连,多年前养虾、海参,里面有一(yi)些废弃网具,阻碍了海草生长,我们(men)就(jiu)要想办法撤掉网具,还鳗草自(zi)然恢复空间,这(zhe)就(jiu)是生境修复法。”张沛东说。

但是,靠自(zi)然恢复速度太慢,如何借助人工手段加快修复速度?

海草作为高等植物,繁殖方式与海洋中常见的藻类不同(tong)。“它既可(ke)以有性繁殖,通过播(bo)种种子的方法修复,又可(ke)以无性繁殖,通过移植植株的方法修复。”张沛东介绍。

播(bo)种法怎(zen)么播(bo)?在科技小院车间,可(ke)以看到鳗草种子保存池内浸泡着密密麻(ma)麻(ma)的种子,似(si)一(yi)颗颗绿色麦仁。“鳗草种子在自(zi)然环境中留存率低,这(zhe)些都是我们(men)从不同(tong)海区(qu)人工采集来的。”张沛东从水中拎起一(yi)包种子,“种子整理后,可(ke)以通过人工播(bo)种的方式,投放到自(zi)然水域。”

相比陆地播(bo)种,海底(di)作业难(nan)度大大提升。“海草种子很轻,撒进海里,会(hui)受(shou)水流冲击(ji)漂到岸边或者(zhe)深水区(qu),或者(zhe)被动物吃掉,就(jiu)没法萌发(fa)。”张沛东说,他们(men)自(zi)创了麻(ma)袋装种、纱布包种和(he)泥(ni)块裹种等播(bo)种方法,大大提高了种子成活率。

移植法怎(zen)么移?“如果从海底(di)采集一(yi)株鳗草,再移植到需要修复的海床位置,一(yi)旦成功(gong)定植可(ke)能就(jiu)会(hui)自(zi)然克隆出新的草床斑块,但这(zhe)种方法带有一(yi)定未知性。”张沛东说,他们(men)想到了“陆海接力”的办法——采集海草种子,人工育苗后再移植。

“人工育苗也有一(yi)大难(nan)点,就(jiu)是种子萌发(fa)期太长。温带海草大部分都是顽拗型种子,种皮坚硬,成熟脱落后会(hui)进入很长的休眠期,从采集到萌发(fa)可(ke)能需要80多天(tian)。”李文(wen)涛说。

能否让种子在短时间内萌发(fa)?种子萌发(fa)池里,有一(yi)些长形花盆,盆中的泥(ni)土里,鳗草种子正在静静萌发(fa)。“促萌时用淡水,随着种子成长,水的盐度要一(yi)点点升高,成苗后让它慢慢适应海水盐度,再移栽(zai)到海底(di)。”李文(wen)涛介绍,在种子萌发(fa)池中,自(zi)然环境中80多天(tian)才能萌发(fa)的鳗草种子,最快10天(tian)左(zuo)右就(jiu)能萌发(fa)。

边摸索边尝(chang)试,他们(men)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温带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shu)体系(xi)。有了修复技术(shu),是否意味着可(ke)以大面积验(yan)证使用?张沛东摇了摇头:“修复要尊重科学、因地制宜。”

2022年,中国海洋大学师生团(tuan)队牵头编制的行业标准《海草床建设技术(shu)规(gui)范》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发(fa)布。这(zhe)套技术(shu)规(gui)范专门提出了海草床生态修复选(xuan)址(zhi)应关注的主要因素和(he)遵循(xun)的各项条件,描述了植株移植等建设方法,成为我国首个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shu)行业标准,为规(gui)范并保障我国海草床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技术(shu)依据。

“种草”有什么新突破?

修复与利用“两条腿”走路

科技小院里有条白色小船,长约两尺,形似(si)汽艇(ting)。仔细(xi)看,边角处有8个小孔。

这(zhe)是张沛东指导学生彭立业研发(fa)的“无人播(bo)种船”。“以前,我们(men)要去海里播(bo)撒种子,效率低,播(bo)撒不均匀,种子也容易(yi)粘(zhan)连,利用率、成活率不高。”彭立业说,与老师一(yi)交流,他想到了陆地上的飞播(bo),“在沙漠,人们(men)会(hui)开飞机播(bo)种树苗,我们(men)能不能研发(fa)一(yi)种到海里播(bo)种的机械?”

得到肯定后,彭立业开始研制无人播(bo)种船。“给种子包裹一(yi)层材(cai)料,避免粘(zhan)连,同(tong)时增加重量,防止被冲走;设计(ji)小船时,参考自(zi)动投饵,通过8个气(qi)孔将(jiang)种子喷出。”彭立业说,“使用时,人无需下(xia)海,站在岸边,遥控机器(qi)就(jiu)能均匀播(bo)种。”

为了提高“种草”效率,团(tuan)队老师时常鼓励年轻人要“大胆探(tan)索、勇于创新”。除了无人播(bo)种机,师生们(men)还研制了具有自(zi)主知识产权的植株直插机、种子直播(bo)机、播(bo)种泥(ni)块制备机、夹苗机、苗绳移植机等海草床辅助修复设施,工作效率提升数(shu)倍。

在张沛东看来,目前海草床的修复不仅是技术(shu)、学科的融(rong)合,还要跟产业融(rong)合,实现保护修复与开发(fa)利用“两条腿”走路——

“未来,要试着把海草床的生态修复与固碳(tan)增汇、绿色生态牧场、高价值生态产品、渔旅(lu)文(wen)化等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ji)效益双赢。”张沛东说,除了固碳(tan)增汇,他们(men)已经在一(yi)些修复海域尝(chang)试养殖海参和(he)牡蛎。

截至(zhi)目前,中国海洋大学师生团(tuan)队已参与国内10多个海底(di)生态修复项目,在黄(huang)渤(bo)海累计(ji)修复养护海草床2万余亩;天(tian)鹅湖海域四成以上的海草床已被修复,每(mei)年前来越冬的大天(tian)鹅最多时可(ke)达8000多只。

海底(di)“种草”不易(yi),许(xu)多人问张沛东:“16年,你(ni)们(men)靠什么坚持(chi)下(xia)来?”

张沛东说:“一(yi)株株小草扎根、长大,为大海带来生机与希望,这(zhe)不就(jiu)是我们(men)坚持(chi)的理由吗?”(记者(zhe) 李 蕊)

《人民日报》(2024年07月(yue)08日14版)

责编:秦雅(ya)楠、王(wang)瑞景

发(fa)布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