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传技艺、促就业 重庆合川培育“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清平镇,产业
2024-06-26 03:11:10
传技艺、促就业 重庆合川培育“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清平镇,产业

新华社重庆6月25日电 题:传技艺、促就业 重庆合川(chuan)培育“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

新华社记者吴(wu)楠

重庆市合川(chuan)区清平镇是西南地(di)区最大的日用玻璃产业基地(di),具有年产日用玻璃制(zhi)品60余万吨、产值近(jin)40亿元的规模。今年一季度(du)日用玻璃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7.55亿元,同比增长16.19%。记者近(jin)日采(cai)访了解到,清平镇能克服原料与市场“两头(tou)在外”的劣势,将日用玻璃产业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很大程度(du)上归功于该镇具有的产业人才优势。

近(jin)年来,合川(chuan)区人社局牵头(tou)培育“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持(chi)续扩大人才优势,努力打造一套完善(shan)的玻璃工职业技能培训(xun)标(biao)准与流程。2022年,“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在第五届(jie)“中国(guo)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劳务品牌组二等奖(jiang),完成了从“清平玻璃工”到“山城玻璃工”的蜕变。

目前,清平镇日用玻璃产业从业者1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逾(yu)800名。“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成为清平镇传承玻璃制(zhi)作技艺、带动人员就业的重要抓手。

合川(chuan)区玻璃协会会长蒋代远介绍,清平镇人工制(zhi)作玻璃制(zhi)品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末(mo)年,当时的手工艺人就地(di)取材,采(cai)集(ji)硅砂、方解石(shi)、白云石(shi),配上草灰等熔化后,人工吹制(zhi)出坛、罐、缸等日用品。百余年的发展,培养出一批具有玻璃制(zhi)作技艺的匠人,能在几(ji)分钟时间内,不(bu)用任何模具、全凭自己构思,吹出U形、蛇形、鹿形等独特形状的玻璃制(zhi)品。

在重庆洋桥玻璃制(zhi)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che)间内,工人王勇正在一个玻璃花(hua)瓶上雕琢“小猫观鱼”图案,只(zhi)见猫眼灵动有神、猫须根根分明,鱼儿在水中轻(qing)灵地(di)游弋。

该公司行政总监文娟介绍,公司目前生产精(jing)雕、刻花(hua)等10余种玻璃工艺品,年产值近(jin)400万元。公司现有20多名做手工精(jing)雕、刻花(hua)的师傅,平均年龄超过50岁。

令人欣慰的是,在“山城玻璃工”相关机制(zhi)的推动下,一些年轻(qing)人对玻璃精(jing)雕工艺极为着迷,21岁的覃粤正跟着王勇学习。“雕好一个瓶子上的图案常常要花(hua)半个多月,看着自己慢慢磨出来的作品,很有成就感。”覃粤说。

“如今,当一名‘山城玻璃工’已成为清平许多想拥有一技之长、吃‘技能饭’的年轻(qing)人的优先选择。”蒋代远说。1983年,19岁的蒋代远进入玻璃厂工作,成为一名玻璃吹制(zhi)工,随后开办企业,现在已是“山城玻璃工”的代表人物。

“我是土(tu)生土(tu)长的清平人,‘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培训(xun)让(rang)我有了一技之长,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重庆金星玻璃制(zhi)品有限公司工人李会说,培训(xun)让(rang)他们提高(gao)了技术、增加了收入,有了更强(qiang)的获得感。

截至目前,“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共举办15期培训(xun)班,培训(xun)人员500余人,通过校企共建、“培训(xun)+就业”模式,输送劳务人员万余人。合川(chuan)区将“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促进创业就业结(jie)合,培育劳务品牌承建单位10家,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21万人。

选树一个品牌、盘活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qun)众。合川(chuan)区人社局就业和人才中心主任王宏伟(wei)表示,“山城玻璃工”劳务品牌将继续健全“龙头(tou)企业+职校+行业协会+品牌专家”的运营模式,聚焦“洁净型、功能型、智(zhi)能型、文化型”玻璃特色主导产业,助力合川(chuan)到2027年形成百亿级玻璃产业集(ji)群(qun)。(完)

发布于:北京(jing)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