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2024资料免费大全四不象图-对话周鸿祎:赚钱很难成高远理想,创业者没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互联网,产品,想法
2024-06-02 17:04:09
2024资料免费大全四不象图-对话周鸿祎:赚钱很难成高远理想,创业者没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互联网,产品,想法

01. 生(sheng)意人or企(qi)业家

周鸿祎于98年开始创业,他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首批创业者、中国互联网思维(wei)的开拓者,同时也(ye)是不(bu)少人眼中的行业“破(po)坏者”和颠(dian)覆者。

无论是在(zai)中国的企(qi)业家群(qun)体,还是在(zai)中国互联网发(fa)展史上,周鸿祎都(dou)是一个分量极重的标志性人物。

而除了上述标签外,更吸引人关注(zhu)的是,还有周鸿祎不(bu)循规蹈矩的性格和作风。

“好斗”曾经是周鸿祎身上一个非(fei)常重要的标签,与李彦宏出庭对峙,掀起(qi)与马化腾的3Q大战,和雷(lei)军、马云等一众互联网大佬“掐架”……

从(cong)当年的“好斗”到红衣大叔,再随着AI浪潮的到来,如今(jin)他也(ye)被称为(wei)AI布道师(shi)。

但对于怎么定位(wei)自己?周鸿祎则表示,首先自己是一个产品经理(li)。因为(wei)任何一个伟大的企(qi)业,伟大的事业,都(dou)源于一个产品的创意。

一个企(qi)业要能(neng)成(cheng)立,有的人是企(qi)业家,有的人是生(sheng)意人。他称,当然希望自己做一个成(cheng)功的企(qi)业家。

对于两者之(zhi)间的区别,周鸿祎指出,生(sheng)意人是机会驱动。只要有赚钱的机会他就会抓住(zhu),所以生(sheng)意人也(ye)会很赚钱。

但企(qi)业家是能(neng)够创造一个产品,通过提供这个产品给社会、用户(hu)创造价值从(cong)而得到回报。他能(neng)产生(sheng)一个比较(jiao)坚实、solid的一个商业模式。

所以企(qi)业家跟商人还是有不(bu)一样。企(qi)业家的基础(chu)一定是产品,产品的基础(chu)一定是你解(jie)决了一个让大家很痛苦、或(huo)者需(xu)求得不(bu)到满足的问(wen)题(ti),给社会和其他人创造了价值。

所以这么多(duo)年一直激(ji)励自己的动力就是自我的成(cheng)就感。

周鸿祎说,自己的成(cheng)就感不(bu)完全是为(wei)了挣钱,因为(wei)对自己挣钱的能(neng)力倒不(bu)是很怀疑。

但是一直的一个成(cheng)就感来源于小时候看的这个书啊(a)和报纸留(liu)下的印(yin)象,就是受到硅谷的影响。

硅谷那些伟大的企(qi)业,无论是英(ying)特尔、微软,还是苹果,还有当年的Atari做游戏(xi)机的。

实际上,它都(dou)是创造了一个产品,然后(hou)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为(wei)这个社会提供了价值,这就变成(cheng)了自己的一个价值观。

所以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wei),周鸿祎认真总结道:

首先要从(cong)产品出发(fa),所以首先是一个产品经理(li)。

然后(hou)第二个,光做这个产品自嗨是不(bu)够的。你要真的影响很多(duo)人,要在(zai)商业上把(ba)它做成(cheng)功,这样才能(neng)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huan),才能(neng)去改变千千万万人的生(sheng)活和工作方式。所以他希望是成(cheng)为(wei)一个成(cheng)功的企(qi)业家。

02. 爱表达、爱说话的三(san)个原因

周鸿祎称,企(qi)业家可能(neng)又(you)分几种(zhong)。

有一种(zhong)属于比较(jiao)沉浸的企(qi)业家,就是不(bu)太说话、不(bu)太爱表达;那么自己是属于爱表达、爱说话的一类。

之(zhi)所以爱表达,可能(neng)有三(san)个原因:

第一个,一开始自己就在(zai)互联网上创业,那互联网创立的游戏(xi)规则,当年就讲了一个叫“eyeball,眼球经济”。

就像当年张朝阳(yang)也(ye)好,马云也(ye)好,在(zai)互联网上大声的把(ba)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本身是你做企(qi)业的一部分,是一种(zhong)宣传自己赢得支持的一种(zhong)手段。

所以,互联网的企(qi)业家和传统企(qi)业家的分水岭,大概就在(zai)这。

因为(wei)很多(duo)传统企(qi)业原来他是闷声发(fa)大财(cai),特别很多(duo)生(sheng)意人,他的生(sheng)意是不(bu)能(neng)为(wei)外人所知的。

因为(wei)知道了,他的生(sheng)意就不(bu)一定能(neng)做得下去了。他们是利用很多(duo)信息不(bu)对称,或(huo)者利用一些独特的资源。

但互联网,首先你是为(wei)消费者服务,这是必须要公开化、透明化。

第二个,就是跟自身经历也(ye)有关系。

周鸿祎称,因为(wei)在(zai)从(cong)小做到大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duo)挑(tiao)战,比如说来自于巨头的这种(zhong)绞杀等等。

然后(hou),你发(fa)现你唯一的方式就是大声的把(ba)你遇到的问(wen)题(ti)说出来,然后(hou)来赢得公众和媒体的支持,所以,这也(ye)是被逼无奈。

第三(san)个,自身性格。

周鸿祎表示,其实有自己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但是他更喜(xi)欢的思考方式就是公开的把(ba)自己想法讲出来。

他觉得一个想法在(zai)心(xin)里觉得想的很成(cheng)熟的时候,并不(bu)见得真的把(ba)它想通了。要能(neng)很好的像讲课一样把(ba)它表达出来,它实际上是一个对自我想法的训练和提高的过程。

周鸿祎说,这也(ye)是他个人自我学习的一个方式。

讲的过程中,自己可能(neng)会遇上讲不(bu)下去,遇上磕绊了,那说明这个想法还有问(wen)题(ti)。

实际上在(zai)讲和跟人沟通的过程中,自己也(ye)能(neng)产生(sheng)了很多(duo)灵感,那同时也(ye)需(xu)要别人给到很多(duo)反馈,有正向的,觉得被说服了;也(ye)有负向的,比如说给自己一些挑(tiao)战。

那这些挑(tiao)战的这些想法,会促(cu)使去调整自己的说法。

周鸿祎表示,最(zui)近几年,感觉就是除了做企(qi)业之(zhi)外,自己很多(duo)失(shi)败的教训、成(cheng)功的经验,包括一些个人的经历,对很多(duo)中小企(qi)业、很多(duo)年轻的创业者,甚至对职场里比较(jiao)迷茫的年轻人,还有比如说在(zai)大学里学习或(huo)者毕业不(bu)知道怎么找工作的大学生(sheng)可能(neng)会有些帮助。

所以他愿意把(ba)这些想法分享(xiang)出来,这也(ye)是他比较(jiao)喜(xi)欢爱说话的一个原因。

03. 年轻人要勇于表达、不(bu)怕犯错(cuo)

周鸿祎称,前(qian)两天刚跟马未都(dou)做了次交流,俩人有很多(duo)观点很像。

“你不(bu)觉得我们中国人从(cong)小受到的教育啊(a),就是我们不(bu)太鼓(gu)励公众表达的。我们总是说谦(qian)虚低调、言多(duo)必失(shi),然后(hou)沉默是金,说话要注(zhu)意……”

“但是呢(ne),比如说我们学的功课叫语文,“语文”——语就是说话,文就是写作。那如果你不(bu)会说,实际上这个表达能(neng)力就掉了一半。”

周鸿祎称,公众表达的能(neng)力是非(fei)常重要的。

你去面试,你需(xu)要表达;你去融资、去向资市场去做路(lu)演(yan),包括你做产品,你也(ye)需(xu)要表达。

为(wei)什么有的人产品界面做的这么差?就是因为(wei)他缺乏跟用户(hu)之(zhi)间的沟通和理(li)解(jie)。

周鸿祎觉得年轻人应该(gai)最(zui)大的成(cheng)优势是:不(bu)怕犯错(cuo),因为(wei)没有包袱(fu);也(ye)不(bu)要怕说错(cuo)话。

最(zui)怕的是说错(cuo)了话,自己不(bu)知道说错(cuo)了,更可怕的是明知道自己说错(cuo)了,还很固执,非(fei)要去抬杠。这两个是必须要避免(mian)的。

但是,有的时候口无遮拦(lan)会成(cheng)为(wei)一个优势。比如说,在(zai)团队沟通管理(li)的过程中,这样会显得非(fei)常简单。

周鸿祎谈到前(qian)两天在(zai)网上专门讲了一个免(mian)费的公开课,叫“如何讲演(yan)”。

实际上,就是如何公开表达。

你看国外乔布斯也(ye)好,马斯克也(ye)好,扎克伯格、比尔盖茨……哪一个不(bu)是个性张扬?

个性张扬不(bu)一定有创造力,但是个性像小绵羊(yang)一样的人,他一定没有创造力。

他指出,我们的教育里边,培养小孩儿公众表达能(neng)力有一个问(wen)题(ti)就是——为(wei)什么大家不(bu)喜(xi)欢脱稿讲话?

害怕脱稿讲话的一个本质原因,是害怕失(shi)败、怕丢人、怕没面子。

如果我们培养了一种(zhong)害怕失(shi)败的一种(zhong)文化,一种(zhong)害怕面子文化,你知道它会影响什么?会影响一个人的求职能(neng)力。

这个面,如果再说大一点,包括中国为(wei)什么很多(duo)人不(bu)愿意创新呢(ne)?

因为(wei)创新十有八九(jiu)必然失(shi)败,跟着大家走,别人这条路(lu)已(yi)经走过了,那走起(qi)来肯定十拿九(jiu)稳(wen)。

要走创新的路(lu),想干一个别人从(cong)来没敢干过的事儿呢(ne),失(shi)败率一定很高。

如果你特别怕失(shi)败,特别怕面子问(wen)题(ti),那你就不(bu)敢去创新。

04. 成(cheng)功的三(san)个因素

有本书叫《异类》,它就分析当年乔布斯、比尔盖茨这批人为(wei)什么成(cheng)功。

周鸿祎觉得大概有三(san)个原因。

一个是,运气。

比如说,当年比尔盖茨、乔布斯这些出生(sheng)早点,等到电脑信息革命起(qi)来的时候,他们已(yi)经到大公司工作了。但在(zai)大公司稳(wen)定工作的人,是不(bu)可能(neng)抓住(zhu)一个创新的机会,因为(wei)早期机会风险很大。

如果他们年龄再小点,这个信息大潮起(qi)来的时候,他们又(you)还在(zai)上大学。当然比尔盖茨是提前(qian)退(tui)学了,乔布斯可能(neng)干脆就没上大学。

再看中国互联网里,马云年纪大了一点,像马化腾、丁磊、陈天桥、张朝阳(yang),都(dou)属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chu)。

也(ye)就是说,在(zai)中国互联网差不(bu)多(duo)在(zai)95年、98年开始起(qi)来的时候,这批人正好赶上了好时机。

再比如说,现在(zai)AI来了,大环(huan)境给了机会,你就要去抓这个机会。

雷(lei)军曾经打了一个比喻说,“风口来的时候猪都(dou)在(zai)天上飞”老被人误(wu)解(jie)。周鸿祎觉得,还是要有风,没有风即使有翅(chi)膀也(ye)不(bu)一定能(neng)飞得起(qi)来。

第二个原因,在(zai)《异类》那本书里也(ye)提到了一个“一万小时定律”。表面上,大家喜(xi)欢把(ba)成(cheng)功渲(xuan)染的很神奇(qi);实际上,真正成(cheng)功还是要花很多(duo)努力。

第三(san)个原因,他表示也(ye)是自己现在(zai)想总结但还没总结的特别到位(wei)的:小时候的这个教育和做对了哪些东西?

第一个,有一个正确(que)的价值观。

周鸿祎称,自己和很多(duo)人的差异就在(zai)于自己很早就树立了一个“我要做产品”这个价值观。

初(chu)三(san)的时候,周鸿祎第一次接触到电脑,就觉得这东西特别神奇(qi)。很多(duo)人第一次接触电脑,可能(neng)就是喜(xi)欢玩(wan)游戏(xi),他也(ye)不(bu)例外。

但是可能(neng)他跟别人的差别就在(zai):自己就在(zai)想这些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

因为(wei)他觉得如果能(neng)做出一些好的游戏(xi),能(neng)做出一些好的产品,让别人来用,这是一件让人非(fei)常高高兴、非(fei)常有成(cheng)就感的事情。

所以这个价值观就就贯穿了他从(cong)十四(si)岁到现在(zai),大约(yue)四(si)十年。

“你看在(zai)不(bu)同的年代,不(bu)管我赚到钱还是赔钱了,这个想法都(dou)没有改变过。”

周鸿祎说,赚钱很难成(cheng)为(wei)一个高远的理(li)想。

因为(wei)赚钱是这样的,要么你赚到了,你就没有动力了,这就是为(wei)什么很多(duo)人就过早就退(tui)休(xiu)了。

要么你赚不(bu)到钱很辛苦,你也(ye)就放弃(qi)了。因为(wei)不(bu)赚钱你也(ye)能(neng)活下去。

在(zai)不(bu)同的阶段做硬件也(ye)好,做软件也(ye)好,做服务也(ye)好,做网站也(ye)好,今(jin)天做大模型也(ye)好,我都(dou)是希望创造出一种(zhong)独特的产品。

周鸿祎称,能(neng)影响改变很多(duo)人,这是自己最(zui)大的一个价值观。

有了这个价值观之(zhi)后(hou),你才能(neng)做选择(ze)。

为(wei)什么现在(zai)年轻人现在(zai)做选择(ze)很痛苦,因为(wei)没有一个价值观,就没有一个判断标准,他在(zai)选择(ze)面前(qian)就是怎么选择(ze)都(dou)可以,就随波逐流,或(huo)者不(bu)知道怎么选择(ze),所以迷茫,干脆不(bu)做选择(ze),就躺平。

第二个,就是年轻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周鸿祎称,很多(duo)家长老觉得,学生(sheng)的主要目标就是学习。除了学习考试,其他都(dou)是不(bu)务正业,这些观点他认为(wei)都(dou)很都(dou)很迂腐。

就像今(jin)天自己在(zai)网上拍点视频,就有很多(duo)网民老觉得好像是不(bu)务正业,他们就觉得自己每(mei)天都(dou)应该(gai)勤奋工作,这种(zhong)观点都(dou)很狭隘(ai)。

他说,自己属于兴趣爱好比较(jiao)广泛的,那这里边正好是有计算机。

父母工作的单位(wei)是搞测绘,所以83年、84年的时候就已(yi)经有电脑了。然后(hou)85年上高中,上的第一个高中学校也(ye)有电脑,还有集体的计算机课。

周鸿祎调侃(kan)道,那时候到机房去还要换上衣服、换上拖鞋,一屋(wu)子的臭脚丫子味儿。机房都(dou)铺(pu)的防静电木板,把(ba)电脑当成(cheng)很金贵的神一样的东西供起(qi)来。

所以他也(ye)在(zai)那时候自学了编程、自学了basic语言。

“到今(jin)天我都(dou)很难体会说,你把(ba)一段代码敲进去之(zhi)后(hou),在(zai)屏幕上就能(neng)生(sheng)成(cheng)你的程序运行的结果。

那种(zhong)感觉,就像你能(neng)操纵世界一样。”

“所以,我对电脑是有一种(zhong)非(fei)常浓重的兴趣和爱好。倒不(bu)是说,今(jin)天每(mei)个人都(dou)应该(gai)爱好电脑,但是你一定要有爱好。”

如果把(ba)爱好和职业发(fa)展方能(neng)结合起(qi)来,这个爱好的动力是最(zui)大的。

最(zui)后(hou)周鸿祎表示,也(ye)想给今(jin)天的父母在(zai)教育小孩的时候或(huo)者给今(jin)天年轻小孩一些建议。

一个就是,要早日确(que)定自己的一个价值观;还有一个是,要找到自己兴趣爱好的方向。

05. 人一定要有爱好,有爱好才有方向

当下,很多(duo)年轻人存在(zai)一种(zhong)迷茫感,甚至是一种(zhong)无力感。对此,周鸿祎给出了一些建议:第一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他认为(wei)人一定要有爱好,有爱好之(zhi)后(hou)才有方向。或(huo)是想当个画家、想拍个电影、想开个游戏(xi)公司,什么想法都(dou)可以。但一定要有给自己找到一个发(fa)展的方向和设立一个目标。

第二是价值观。周鸿祎表示,人都(dou)想赚钱,都(dou)想阶层跃(yue)升,这都(dou)是手段。一个人凭什么能(neng)跃(yue)迁(qian)?一定是为(wei)别人创造了价值。所以帮助别人成(cheng)功的事业最(zui)成(cheng)功,帮助别人赚钱的事儿最(zui)赚钱。他的价值观就是能(neng)够创造出新的产品。

第三(san)是有一个大的人生(sheng)目标。

关于如何实现目标,周鸿祎表示,在(zai)做选择(ze)的时候,要看对自己的目标是不(bu)是有帮助。

对于太宏大的目标,周鸿祎建议分解(jie)成(cheng)小目标,他的方法是反对宏大叙事,把(ba)问(wen)题(ti)进行分解(jie)、逐层落实。比如自己当初(chu)宏大的目标是要做产品,而具(ju)体的方案是将来要做家公司。

周鸿祎说,当时自己还在(zai)上高中,那么第一个目标就变成(cheng)要先上大学,学计算机专业。又(you)担心(xin)如果上不(bu)了,或(huo)者万一考不(bu)上好大学,所以就将目标定为(wei)通过物理(li)计算实验保送(song)。为(wei)此,他整个暑假都(dou)在(zai)做物理(li)题(ti)、看物理(li)书,准备(bei)了一年的时间。

最(zui)后(hou)会发(fa)现,无论干什么事,都(dou)会回到找方向学习、变成(cheng)这个领(ling)域的专家上去。

最(zui)后(hou),周鸿祎坦言,希望《格隆博(bo)士(shi)会客厅》这个节目能(neng)受欢迎,但是自己得泼点冷水。

“像我们认真地问(wen),认真地答(da),没有人会看。没有人会有耐心(xin)认真地听我们讲这个逻辑,虽(sui)然这个逻辑很有用。”

他表示,自己在(zai)网上看到那些热门的视频都(dou)是:三(san)十秒教人怎么赚一个亿、一分钟教人如何成(cheng)功、十秒钟教人如何解(jie)决一个问(wen)题(ti)。但实际上,大家获得的只是一种(zhong)虚构的情感价值或(huo)安慰感。

很多(duo)人老问(wen)他人工智能(neng)怎么办。他就会反复问(wen)对方,在(zai)人工智能(neng)上做了些什么?看了多(duo)少篇论文?用了多(duo)少工具(ju)?会不(bu)会每(mei)天试用国内的大模型?以及(ji)是否(fou)发(fa)现有不(bu)好的地方并做一个用户(hu)体验分析?

他表示,自己每(mei)天晚上都(dou)多(duo)花两个小时,在(zai)国外的网站上看各种(zhong)消息。

周鸿祎还指出,年轻人一定要把(ba)自己的目标分解(jie)到,变成(cheng)每(mei)天动动手,动动脑子就可以干的事儿,要让自己每(mei)天都(dou)很踏实地学习、工作。

06. 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qi)心(xin),你需(xu)要像“傻(sha)子”一样

出身在(zai)一个普通家庭,家庭生(sheng)活对周鸿祎的人生(sheng)是有帮助但并不(bu)算太大。这些帮助主要体现在(zai)两个方面,一是对学习要求严格,二是保持一个好奇(qi)心(xin)。

在(zai)自身的发(fa)展方面,从(cong)小周鸿祎就显示出过人的聪明,特别喜(xi)欢读书。所以对于现在(zai)的孩子只看短视频不(bu)阅读,周鸿祎表示自己很疑惑。

在(zai)自己做了一段大模型之(zhi)后(hou),周鸿祎便反思人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很多(duo)人对大模型有误(wu)解(jie),认为(wei)人脑和大模型就像硬盘和内存,可以直接把(ba)知识(shi)放进来,这便是一个巨大的误(wu)解(jie)。这样放进来是没有意义的,就像有些东西只靠死记硬背,但根本记不(bu)住(zhu)逻辑,也(ye)不(bu)会用逻辑去推理(li),这种(zhong)就不(bu)叫知识(shi)。

真正理(li)解(jie)的知识(shi)实际上是在(zai)你的大脑里经过分析、推理(li)、分解(jie)之(zhi)后(hou),产生(sheng)了很多(duo)实质的变化,产生(sheng)了很多(duo)新的神经网络的连(lian)接。

在(zai)周鸿祎眼里,学习和阅读非(fei)常重要,毕竟能(neng)写到书里的内容与今(jin)天任意一个人在(zai)网上发(fa)表的信息是不(bu)一样的。

网上信息很多(duo)、数据(ju)很多(duo),但信息未必是知识(shi),知识(shi)未必是智慧。通过读书,从(cong)在(zai)书中知识(shi)里提炼(lian)出来的精华才是智慧,这个智慧能(neng)在(zai)大脑里发(fa)挥作用。

虽(sui)然大家从(cong)短视频也(ye)能(neng)获得一些知识(shi),但短视频中噪音太多(duo)、信息量数据(ju)量太大,而且很多(duo)人短视频完全是为(wei)了一种(zhong)情绪价值,并不(bu)是为(wei)了对自己的大脑起(qi)作用。

所以今(jin)天的孩子不(bu)读书而只看短视频,他的大脑将会是崭新的,可能(neng)不(bu)会产生(sheng)对知识(shi)的理(li)解(jie)以及(ji)逻辑的推理(li),这些是没有帮助的。

人要会广泛的阅读。而现在(zai)很多(duo)人阅读是为(wei)了应对外界要求,没有把(ba)阅读当成(cheng)一种(zhong)乐趣。他们读书只是为(wei)了父母、为(wei)了老师(shi),不(bu)读书就要被惩罚。

很多(duo)人离开学校就不(bu)读书了,但实际上离开学校到社会上工作,或(huo)者创业,都(dou)要养成(cheng)一个终身学习的习惯。因为(wei)在(zai)社会上、职场里遇到问(wen)题(ti)会比在(zai)学校里遇到的问(wen)题(ti)更加复杂。

关于这一点,实际上它是一种(zhong)反人性的,因为(wei)它对大多(duo)数人来说并不(bu)舒适。对于这种(zhong)能(neng)力怎么建立,周鸿祎提出了两点,一个是兴趣,另一个是好奇(qi)心(xin)。

在(zai)当今(jin)社会,孩子们的好奇(qi)心(xin)是如何消失(shi)的,可能(neng)与很多(duo)老师(shi)的教育有关。周鸿祎在(zai)访谈中说他自己就是对任何事物都(dou)有好奇(qi)心(xin),而且一直保持,也(ye)因这个好奇(qi)心(xin)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在(zai)大家眼中,年轻人有好奇(qi)心(xin)很正常,但像他50多(duo)岁的年纪碰上新事物还激(ji)动不(bu)已(yi),大家会觉得他不(bu)稳(wen)重。

但我们面对新事物,只有像小朋(peng)友或(huo)是无知的傻(sha)子一样,你才会问(wen)出很多(duo)奇(qi)怪的问(wen)题(ti)。有了好奇(qi)心(xin),就有了探索欲。

07.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未思成(cheng)先思败

访谈中,周鸿祎还谈及(ji)如何面对创业过程中压力山大、夜不(bu)能(neng)寐的危机时刻。

他表示,创业者作为(wei)一个企(qi)业的CEO,面对公众,面对媒体,面对自己的团队员工,肯定不(bu)能(neng)表现得惊(jing)慌失(shi)措。如果创业者惊(jing)慌失(shi)措,人心(xin)就散(san)了。

这种(zhong)时候,创业者并不(bu)是要装得云淡风轻,而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他认为(wei),勇士(shi)和懦夫(fu)在(zai)战场上都(dou)会感到恐惧,但他们的差别就在(zai)于能(neng)否(fou)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是一门课,周鸿祎的方法是先预想到最(zui)坏的结果。

他评价自己称,小事儿抓狂,大事还相对比较(jiao)冷静。比如一个产品没做好,一个字写错(cuo)了,或(huo)一个短视频没拍好,自己有时候会比较(jiao)生(sheng)气,把(ba)人找来训一顿。但如果碰到公司生(sheng)死关头、大的策略(lue)抉(jue)择(ze)时,自己反而会表现得比较(jiao)冷静。

访谈中,周鸿祎还回忆了创业过程中的2个生(sheng)死攸关时刻。

当时3Q大战的时候,对方弹窗二选一,那会周鸿祎自己也(ye)很迷惑,不(bu)知道用户(hu)会做什么样的选择(ze)。不(bu)过,在(zai)最(zui)开始的时候,他就已(yi)经做好了九(jiu)死一生(sheng)准备(bei)。

周鸿祎认为(wei),如果创业者没有做好这种(zhong)思想准备(bei),只是见招拆招的话,每(mei)一步就很慌了。

人生(sheng)面对大的选择(ze)时,一个方法就是想到最(zui)坏的结果,做一个推演(yan)看自己能(neng)否(fou)接受,不(bu)要老想着侥幸,想着最(zui)好的结果。

在(zai)三(san)六零上市前(qian)夕,周鸿祎去美国路(lu)演(yan),国内有一个竞争(zheng)对手诬告三(san)六零,导致有关部门入驻,要查封掉公司。

他回忆,自己当时感觉像是天塌下来了,心(xin)里特别难受。当时,他预想的最(zui)坏结果:这不(bu)就上不(bu)了市吗?如果上不(bu)了市,就再换个时间上,路(lu)演(yan)就当来美国转了一圈,积累一些路(lu)演(yan)的经验,练练外语。

他建议,创业者应该(gai)未思成(cheng)先思败。创业不(bu)要老梦想着一下就获得成(cheng)功,想着我要成(cheng)为(wei)下一个张一鸣、成(cheng)为(wei)下一个刘强(qiang)东。要先想能(neng)不(bu)能(neng)接受失(shi)败,如果能(neng)够坦然接受失(shi)败,你再去创业。

他补充称,创业很少有非(fei)常顺利的,十有八九(jiu)是以失(shi)败告终。从(cong)中国互联网公司来看,每(mei)家公司成(cheng)功上市时的商业模式和最(zui)早融资时的商业模式是完全不(bu)一样的。

所以,创业需(xu)要一个良好的心(xin)态,一个有着成(cheng)王败寇文化的人很难创业。如果一个社会上成(cheng)王败寇的文化盛行,这样的土壤中很难长出像OpenAI这样的公司。

他认为(wei),做企(qi)业就是一个不(bu)断发(fa)现问(wen)题(ti)和解(jie)决问(wen)题(ti)的过程,随着企(qi)业的发(fa)展,总会碰到新的问(wen)题(ti)。

社会要鼓(gu)励更多(duo)的创新,就要鼓(gu)励大家不(bu)怕失(shi)败。如果小挫折也(ye)算一次小的失(shi)败,企(qi)业每(mei)天都(dou)在(zai)失(shi)败。在(zai)失(shi)败中集小胜,通过集小胜获的一次大胜。

周鸿祎表示,在(zai)教育小孩的时候,就应该(gai)教育他脸皮要厚一些,心(xin)理(li)要强(qiang)壮一些。不(bu)要碰到点困难,碰到点挫折,甚至碰到点欺凌,就觉得人生(sheng)就没有希望了。

他认为(wei),年轻人应该(gai)对用户(hu)的需(xu)求、对技术的变化、趋势要变得敏锐(rui),但在(zai)涉及(ji)到个人成(cheng)败得失(shi)上要变得迟钝一些。

做企(qi)业、创业,只有让身心(xin)变得强(qiang)大起(qi)来,才能(neng)去克服外在(zai)的困难。

08. 小公司应该(gai)先远离大公司的核心(xin)领(ling)域

在(zai)格隆博(bo)士(shi)会客厅现场,周鸿祎直言,自己的主张是创业者没事别惹事儿,因为(wei)创业者的主要资源有限。

他认为(wei),小公司应该(gai)专心(xin)做好自己的产品,把(ba)注(zhu)意力放在(zai)产品上,应该(gai)面对自己的用户(hu)。

只要创业者把(ba)用户(hu)伺候好了,什么事情都(dou)有了一个基础(chu),而不(bu)是瞄准竞争(zheng)者。一旦创业者瞄准的是竞争(zheng)者,有时候就会被带歪。

在(zai)谈及(ji)3Q大战腾讯的经历时,周鸿祎表示,自己当时碰上巨头挑(tiao)战的时候,并未进行精心(xin)的策划。

现在(zai),中国互联网经过3Q大战后(hou),整个气氛还是被改变了很多(duo),包括腾讯也(ye)做了很多(duo)改善。

他表示,自己很佩(pei)服腾讯和马化腾,马化腾是一个善于改变和调整自己,不(bu)断修(xiu)正自己的一个人。而腾讯作为(wei)领(ling)头羊(yang),做出改变,对整个互联网的文化也(ye)有了很大的促(cu)进。

当年,互联网有一种(zhong)丛林文化,很多(duo)小的互联网公司曾经也(ye)被淘汰了。当时,自己面临的处境就像打架一样,没有选择(ze)。

周鸿祎认为(wei),创业者在(zai)面对大公司的时候,第一个策略(lue)不(bu)是先打,而是先保持远离,不(bu)要进入大公司的核心(xin)领(ling)域。

他举例称,目前(qian)很多(duo)人在(zai)做大模型的套壳,如果创业者跟在(zai)OpenAI后(hou)面行动,一旦OpenAI推出一个新版本,自然就会被碾压。这种(zhong)时候你就不(bu)能(neng)说大公司欺负你,本来这就是大公司前(qian)进路(lu)上的必经之(zhi)路(lu)。

周鸿祎认为(wei),小公司之(zhi)所以能(neng)成(cheng)功,是因为(wei)大公司对很多(duo)事儿看不(bu)清(qing)、看不(bu)起(qi)、看不(bu)懂,才给了小公司机会。

以前(qian),OpenAI做AGI的时候,也(ye)没人相信,在(zai)今(jin)天全世界人都(dou)相信AI的时候,如果创业者在(zai)做大模型的时候还要跟大公司竞争(zheng),就会失(shi)去很多(duo)先发(fa)优势。

如果被大公司瞄上了,周鸿祎认为(wei),小公司应该(gai)示弱和示好,要让自己表现得比较(jiao)无害。避免(mian)跟大公司发(fa)生(sheng)激(ji)烈的冲突,避其锋芒。

此外,小公司还可以和大公司结盟,接受大公司的投资,这样不(bu)仅避免(mian)了跟大公司的竞争(zheng),还赢得了大公司的资源和资金支持,把(ba)一个对手变成(cheng)了朋(peng)友。

周鸿祎建议创业者,没事儿不(bu)惹事儿,但出了事,就不(bu)要怕事儿。与其悄无声息地被人摁(en)死,那不(bu)如轰轰烈烈打一次。打的结果不(bu)一定就能(neng)活,但不(bu)打肯定是死。

很多(duo)人老以为(wei)周鸿祎热衷于打商战,但他在(zai)格隆博(bo)士(shi)会客厅澄清(qing),其实真正的战士(shi)是最(zui)不(bu)喜(xi)欢战争(zheng)的。真正打群(qun)架的时候,很多(duo)时候不(bu)看技术,而是看气势,就是你敢不(bu)敢打。

在(zai)经历过一系列的商战后(hou),周鸿祎建议,创业者最(zui)好不(bu)要打商战,从(cong)一开始就要找好自己的发(fa)展路(lu)线(xian)图,避开大公司的路(lu)线(xian)。

第二,要“傍大款”。

第三(san),有的时候要保持示弱和低调。高调是可以面向用户(hu)高调,碰瓷大公司是最(zui)要不(bu)得的。因为(wei)碰瓷就暴露了你的战略(lue)目的,让你进入了大公司的视野。

09.公司定战略(lue)首先要符合国家的大方针

在(zai)此次深度(du)访谈中,格隆博(bo)士(shi)指出,中国的企(qi)业不(bu)单单涉及(ji)处理(li)市场的关系,行业竞争(zheng)的关系以及(ji)产品的关系,还得跟政府有点“关系”。中国企(qi)业家往往会对此讳莫如深,但这又(you)是他不(bu)得不(bu)非(fei)常认真的去对待和处理(li)的一个非(fei)常大的变量和变数。

对于格隆博(bo)士(shi)问(wen)及(ji)的“如何处理(li)政企(qi)之(zhi)间的关系,两者各自应该(gai)扮演(yan)个什么样的角色才是最(zui)合适的?”

周鸿祎认为(wei),中国政府作为(wei)一个有为(wei)政府,在(zai)经济、产业方向上都(dou)是发(fa)挥着巨大作用的,所以不(bu)跟政府打交道是不(bu)可能(neng)的。因此在(zai)中国做商业,周鸿祎表示自己秉持着以下这几个观点:

首先,定出公司战略(lue)的时候,不(bu)能(neng)只考虑赚钱,公司的战略(lue)必须要符合国家的大战略(lue)。

他提到,雷(lei)军有时候也(ye)讲顺势而为(wei),而中国最(zui)大的势就是政府的想法。所以他表示自己最(zui)近两年做了两届政协委员,经常看一些政府的文件以及(ji)政府的报道,因此在(zai)制定公司战略(lue)的时候,比如政府比较(jiao)重视硬核科技,安全和发(fa)展的统筹(chou),这些概念一定会先理(li)解(jie),并且站在(zai)政府重视的跑道上去发(fa)力,帮助国家解(jie)决一些硬核的例如影响民生(sheng)的问(wen)题(ti)。

与此同时,公司定的战略(lue)一定是要符合国家的大方针的,在(zai)介(jie)绍自己公司战略(lue)的时候也(ye)要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10.上“科技高山”,下“数字化蓝海”

周鸿祎强(qiang)调自己有一个叫“上山下海扶(fu)助小微”的战略(lue)。

其中,“上山”是指上“科技高山”,即解(jie)决国家一些“卡脖子”技术难题(ti)。“下海”就是自己甘当配角,进入数字化蓝海,强(qiang)调帮助各地政企(qi)转型升级。

周鸿祎认为(wei)成(cheng)熟互联网公司跟普通的新创公司不(bu)一样,前(qian)者或(huo)多(duo)或(huo)少都(dou)算是享(xiang)受了时代红利的。他表示自己从(cong)国家这两年的政策中读出来,希望公司能(neng)帮国家解(jie)决一些急难卡慢的问(wen)题(ti),而不(bu)是永(yong)远在(zai)那计算挣钱的事。

他表示,解(jie)决国家这些难问(wen)题(ti)或(huo)许(xu)不(bu)一定能(neng)挣钱,但是一旦替国家解(jie)决,国家就会觉得这个企(qi)业很有价值。包括老百姓和社会对一个好公司的判断就是他们离不(bu)开,觉得这公司对他们很有用,有的公司就没有这个价值,虽(sui)然它很挣钱,但有朝一日它倒闭了,大家也(ye)都(dou)不(bu)会觉得生(sheng)活中失(shi)去了什么。

所以,周鸿祎强(qiang)调,一个公司每(mei)年拿出来一点钱来帮国家解(jie)决一个技术问(wen)题(ti)或(huo)一些急难卡慢的问(wen)题(ti),国家对它的重视程度(du)、认可程度(du)就会非(fei)常不(bu)一样,它就会得到很多(duo)支持。

他还表示,未来360公司五年的一个目标,就是解(jie)决人工智能(neng)安全问(wen)题(ti)。这不(bu)仅仅是商业问(wen)题(ti)更是建立了一个国家关心(xin)的目标。同时,就公司层面而言,有一个比较(jiao)高远的目标也(ye)容易凝聚人。

周鸿祎指出,虽(sui)然最(zui)近谈新质生(sheng)产力,谈产业数字化都(dou)是围(wei)绕着国家的各个层面,但现在(zai)国家关心(xin)的却是中国这许(xu)许(xu)多(duo)多(duo)的传统制造业,特别是拥有先进制造业国家,要防止出现美国那种(zhong)制造业空心(xin)化的情况(kuang),所以国家现在(zai)最(zui)着急的一个战略(lue)就是要帮助传统企(qi)业,特别是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因此,他表示,要放低身段,在(zai)这诸多(duo)行业里边要有一个充当配角的心(xin)态。要把(ba)自己掌握的像大模型、大数据(ju)、云计算技术拿出来帮助各地政府、政府的委办厅局(ju)、团体部门以及(ji)各地的传统企(qi)业转型升级。这样公司也(ye)跟很多(duo)政府和传统行业就不(bu)是一个竞争(zheng)的关系了。

目前(qian)公司跟很多(duo)地方政府都(dou)有合作,因为(wei)各地政府需(xu)要公司来帮他们提出方案、解(jie)决安全问(wen)题(ti),而且还能(neng)给当地的经济发(fa)展提供助力,同时公司也(ye)是通过帮助政府解(jie)决问(wen)题(ti)来创造良好的政商关系。(全文完)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