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杨宽诞辰110周年|杨宽、沈延国之《吕氏春秋集释》,蒋维乔,大学,光华
2024-05-18 09:39:16
杨宽诞辰110周年|杨宽、沈延国之《吕氏春秋集释》,蒋维乔,大学,光华

杨宽一生绝大部分著作已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杨宽著作集》13种15册中,遗(yi)憾的是(shi),尚有与沈延国合著的《吕氏春秋集释(shi)》一书不知流落何处。张耕华先生在《历史教学问题》2019年(nian)第3期发表《追寻三部未刊(kan)的“集释(shi)”》一文,让人感慨万千。由于各种原因,沈延国穷(qiong)一生之力的学术(shu)成果《吕氏春秋集释(shi)》和《逸周书集释(shi)》二书均未能出版,着实让人唏嘘。然两(liang)部著作虽未出版,但他的治学精神令人钦佩,值(zhi)得铭记。文中所言《吕氏春秋集释(shi)》的作者除了沈延国,还有杨宽。今据笔者所搜(sou)集到杨宽的相(xiang)关(guan)材料,就张先生文所未涉及的《吕氏春秋集释(shi)》相(xiang)关(guan)问题作些补充。

1932年(nian)夏,杨宽考入上海私立光华大学,师从吕思勉、蒋(jiang)维(wei)乔。1934年(nian),在蒋(jiang)维(wei)乔的指导下,与同学沈延国、赵善诒一起从事《吕氏春秋》的校勘和注释(shi)。杨宽忆及此事缘起时言:

当我读大学二年(nian)级的时候,我和两(liang)位苏州(zhou)中学毕业同学沈延国、赵善诒住在同一间寝室。他们(men)两(liang)位是(shi)苏州(zhou)中学高中部普通科毕业的,因为我在苏州(zhou)中学读师范科,和他们(men)原来不相(xiang)识,后(hou)来因为在大学同读中国文学系,常常选读同样的课程,认为志同道合,从此可以互相(xiang)帮助,就同住一个寝室。从此我们(men)三人就开始了大学三年(nian)共同学习和研究生活。

三四(si)年(nian)上半年(nian),蒋(jiang)维(wei)乔开设《吕氏春秋》的选修课,我们(men)三人都选了这门课程。蒋(jiang)教授指出,《吕氏春秋》被称(cheng)为“杂家”,是(shi)博(bo)采各家学说,有计(ji)划有系统编辑而成的,虽然限于吕不韦及其宾客的眼光,选取的不一定都是(shi)各家的长处,但是(shi)此中确实保存有各个学派(pai)的精粹,可以说是(shi)一部战(zhan)国时代“百家争鸣”思潮(chao)中集大成的作品。可惜长期以来,学者们(men)讨(tao)厌这个投机商人出身的吕不韦,没有人很好的研究它,清代学者热心校释(shi)先秦典籍,可是(shi)对(dui)于《吕氏春秋》没有下很深的功(gong)夫,毕沅的校本(《吕氏春秋新校正》)疏(shu)误很多,近年(nian)来也还没有一部总(zong)结前人这方(fang)面校释(shi)成果的著作。他对(dui)我们(men)三人说:“你们(men)既然对(dui)此很感兴趣,为何不合撰一部集解,既便于检讨(tao),又益来学。”他认为,这项工作虽然十分费(fei)力,但是(shi)可以加强治学的能力,由此可以增长校勘、训诂以及古音韵学的知识,同时可以观察某些已经失传学派(pai)的学说以及彼此相(xiang)互批评和相(xiang)互融合的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到战(zhan)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动态。我们(men)请蒋(jiang)老师带(dai)领(ling)一起工作,作为师生合作的一项研究工作来进行。(杨宽:《历史激流:杨宽自传》,大块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nian),第124-125页)

杨宽记忆有误,蒋(jiang)维(wei)乔开设“吕氏春秋选修课”应在1934年(nian)下半年(nian),《蒋(jiang)维(wei)乔日记》1934年(nian)9月11日记:“本学期光华开吕氏春秋、礼记两(liang)新学程,故翻阅(yue)两(liang)书。”据《蒋(jiang)维(wei)乔日记》,此选修课一周有三节课,授课时间为上午十一时,时间为一个半小时。如9月19日:“九时赴(fu)光华,十时授哲学史,十一时授吕氏春秋,十二时半回。”该(gai)课程最终在1935年(nian)1月16日结束,“九时赴(fu)光华,上午中国哲学史及授吕氏春秋两(liang)学程大考,十二时半回家,午后(hou)阅(yue)考卷。”(蒋(jiang)维(wei)乔:《蒋(jiang)维(wei)乔日记》第十七册,中华书局(ju),2014年(nian),第357、365、510页)在华东师范大学档(dang)案(an)留(liu)有当年(nian)杨宽的成绩单(dan),蒋(jiang)维(wei)乔所开的“吕氏春秋”、“礼记”两(liang)门课程,各3学分,杨宽的成绩分别是(shi):97、91分。(华东师范大学档(dang)案(an)馆:杨宽成绩单(dan))

青(qing)年(nian)时期的杨宽

《吕氏春秋汇(hui)校》校雠工作开始,据杨宽、沈延国、赵善诒人所写跋文讲到了编撰过程,文言:“蒋(jiang)师及余等校讎,皆由分工合作,先惟徧搜(sou)求善本校之,每当寒(han)夜人静,乃人手一编,左右对(dui)讎,或数页而得一异文,成一页而得数异文;善本既竟,乃又遍搜(sou)类(lei)书古注,一字一句(ju),皆采辑无道,更取原书一一注其所出,察其异同。但原书都十余万言,不能一一熟(shu)记,因编索引以求之,然注家引书用章,文多出入,有或搜(sou)索竟日而不得者,每为惆恨不已;得一字有足是(shi)正者,则又拍案(an)称(cheng)快,相(xiang)为传观。此中别有苦乐,惟知者知之也。”(蒋(jiang)维(wei)乔、杨宽、沈延国、赵善诒合著:《吕氏春秋汇(hui)校》,中华书局(ju),1937年(nian),第715-716页)杨宽忆及此书完成时曾言:“每篇校勘完成之后(hou),都经蒋(jiang)维(wei)乔最后(hou)审定修正,定名为《吕氏春秋汇(hui)校》,经光华大学校方(fang)列为《光华大学丛(cong)书》的一种。”(杨宽:《历史激流:杨宽自传》,第126页)《蒋(jiang)维(wei)乔日记》有相(xiang)关(guan)记载,录之如下:

三月二十五日晴(qing)

校阅(yue)杨宽等撰吕氏春秋版本书。

四(si)月八日阴雨

午后(hou)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各种序文。

五月三日晴(qing)

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

五月九日晴(qing)

午后(hou)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此稿由杨宽、沈延国、赵善诒三人合辑而成,已允光华当局(ju)之请,归入光华大学丛(cong)书。

五月十日阴雨

十日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

五月十一日晴(qing)

是(shi)日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

五月十二日晴(qing)

是(shi)日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及金刚经讲义。

五月十三日阴

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

五月十四(si)日阴雨

午后(hou)校阅(yue)金刚金讲义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

五月十六日晴(qing)

午后(hou)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

五月十七日阴雨

午后(hou)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因为有三分之一未毕,故明日再请假(jia)一天。

五月十八日晴(qing)

是(shi)日请假(jia)在家,专力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

五月十九日晴(qing)

上午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

五月二十日晴(qing)

连日请假(jia)在家,专力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

五月二十四(si)日晴(qing)

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

十二月二十八日阴雨

学友杨宽、沈延国来谈,交吕氏春秋汇(hui)校稿。

(蒋(jiang)维(wei)乔:《蒋(jiang)维(wei)乔日记》第十八册,第40、54-99、105、348页)

由上可见,4月8日、5月3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4日都在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而为了校阅(yue)完此稿,蒋(jiang)维(wei)乔连续请假(jia)在家专力校阅(yue)。如5月17日:“午后(hou)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因为有三分之一未毕,故明日再请假(jia)一天。”5月18日:“是(shi)日请假(jia)在家,专力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5月20日:“连日请假(jia)在家,专力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其中5月9日又记:“午后(hou)校阅(yue)吕氏春秋汇(hui)校稿,此稿由杨宽、沈延国、赵善诒三人合辑而成,已允光华当局(ju)之请,归入光华大学丛(cong)书。于六月三日十周年(nian)纪念前完成,故余于明后(hou)日请假(jia),专力校阅(yue)。”蒋(jiang)维(wei)乔、沈延国、杨宽、赵善诒师生在整理过程中,不断写成专题论文发表。共发表文章三篇:《吕氏春秋汇(hui)校叙例》发表于《制言半月刊(kan)》1935年(nian)第1期;《吕氏春秋佚文辑校》发表于《制言半月刊(kan)》1935年(nian)第3期;《吕氏春秋板本书录》发表于《人文月刊(kan)》1935年(nian)第6卷第4期。

1937年(nian)10月,杨宽与蒋(jiang)维(wei)乔、沈延国、赵善诒合著的《吕氏春秋汇(hui)校》作为“光华大学丛(cong)书”之一由中华书局(ju)出版。《申报》上刊(kan)有一则广告,对(dui)此书多所称(cheng)赞,文言:

校讎之学,有清一代为盛,或依善本,或据征引,以科学之方(fang)法,整理国故,其功(gong)业不可偻指算(suan)也。此书为光华大学蒋(jiang)维(wei)乔先生及其高足杨宽、沈延国、赵善诒合著;遍搜(sou)吕氏春秋善本及群籍征引,汇(hui)集校勘,凡有异文,无不具录,其纠正毕沅校本处,皆详加论证(zheng),尤有价值(zhi)。书端冠版本书录一卷,辨析版本源流;末卷佚文及版本序跋各一卷。本书搜(sou)罗之周详,方(fang)法之缜密,实校勘未有之盛举。兹特付之剞劂,以供治子部或校勘者之参考。定价二元二角,特价一元五角四(si)分,七月截止。(《申报》1937年(nian)4月21日第3版)

《图书季刊(kan)》1947年(nian)第8卷第1、2合期上,有署名“藏用”的书评:《评〈吕氏春秋汇(hui)校〉》。王(wang)利器(1912-1998),字藏用,四(si)川江津县(现属重庆)人,曾任教于四(si)川大学、北京大学。王(wang)氏平生最用力处,在古籍注疏(shu)方(fang)面。1940年(nian),在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后(hou),便把研究吕氏春秋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王(wang)氏自言:“我于是(shi)选定《吕氏春秋》为研究题目,用注疏(shu)体来写,并取高诱序意,定名为《吕氏春秋比义》。……我在北大文科研究所呆了三年(nian),才把毕业论文《吕氏春秋比义》完成了,共计(ji)二十四(si)册,约二百余万字。”(王(wang)利器:《王(wang)利器自传》,晋阳学刊(kan)编辑部编:《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 第二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nian),第88-90页)在书评中,王(wang)氏认为蒋(jiang)维(wei)乔师生所编《吕氏春秋汇(hui)校》“不仅是(shi)‘疏(shu)误至多’,而且是(shi)‘妄为撰述’。”认为汇(hui)校正文存在元本漏(lou)引、妄称(cheng)元本、材料重出、引书难(nan)信、次序倒植、所引诸书失注出处、不知毕据而妄疑(yi)、本书不熟(shu)妄想(xiang)牵引、引据失之含混、展(zhan)转(zhuan)抄写不肯查书、揭櫫出处前后(hou)不一、转(zhuan)写讹谬(miu)、校印太疏(shu)、佚文误字、佚文妄疑(yi)为他书之文、佚文为他书之误不能辨别而妄为列入、佚文非(fei)佚等22处问题。(藏用:《评〈吕氏春秋汇(hui)校〉》,《图书季刊(kan)》1947年(nian)第8卷第1、2合期)毋庸讳言的是(shi),蒋(jiang)维(wei)乔师生《吕氏春秋汇(hui)校》校勘是(shi)存在问题的,其中有些是(shi)硬伤,但是(shi)此书还是(shi)有一定的学术(shu)价值(zhi),犹如香港学者何志华说:“今本《吕氏春秋》高诱《注》,因历代传抄,每见讹误,蒋(jiang)维(wei)乔《吕氏春秋汇(hui)校》搜(sou)罗今存《吕氏春秋》诸本,比勘校雠,除考释(shi)《吕氏春秋》正文以外(wai),亦(yi)兼及高《注》,参伍比度,疏(shu)通而证(zheng)明之,胜义良(liang)多。”(何志华:《〈吕氏春秋〉高诱〈注〉校释(shi)》,《中国文哲研究集刊(kan)》(台(tai)湾)第12期,1998年(nian)3月)1984年(nian),学林出版社出版的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shi)》开列的所据旧刻本十二种,就是(shi)蒋(jiang)维(wei)乔师生《吕氏春秋汇(hui)校》曾经比勘的元明刻本以及一种日本刻本,陈书注明的版本上的异同都是(shi)依据《吕氏春秋汇(hui)校》。(杨宽:《历史激流中的动荡和曲折——杨宽自传》,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3年(nian),第109页)

蒋(jiang)维(wei)乔师生在编著《吕氏春秋汇(hui)校》时,还产生另一本书《吕氏春秋集释(shi)》,据《历史激流:杨宽自传》言:

《吕氏春秋》的编写,原是(shi)为了用作《吕氏春秋集解》的底本的,因此《集解》工作和《汇(hui)校》的工作同时进行的。原来我们(men)的分工的是(shi):我担任“十二纪”部分,赵善诒担任“八览”部分,沈延国担任“六论”部分,由蒋(jiang)维(wei)乔总(zong)其成。后(hou)来赵善诒自己另有研究计(ji)划,只担任了“八览”的汇(hui)校工作,因此,“八览”的集解工作,前四(si)览划归给我,后(hou)四(si)览归沈延国,进度因而拖(tuo)延下来。《吕氏春秋集解》由我和沈延国两(liang)人完成,已是(shi)抗战(zhan)爆发之后(hou),出版发生困难(nan)。四(si)四(si)年(nian)顾颉刚在四(si)川担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由他列为研究所的专著,送到上海开明书店准(zhun)备(bei)出版,由于通货膨胀,纸张和印刷费(fei)飞(fei)涨,这部书稿的分量很大,估计(ji)销(xiao)售会有困难(nan),乃长期压着没有出版。五十年(nian)代初(chu)期,开明书店合并到青(qing)年(nian)出版社,这部书稿被转(zhuan)送到了北京中华书局(ju)。接着因为沈延国个人在政治运动中受到冲(chong)击(ji),这部书稿自然不能出版。

沈延国大学毕业后(hou)到苏州(zhou)章氏国学会工作,抗日战(zhan)争期间他在蒋(jiang)维(wei)乔主持的诚正文学社(由光华大学文学院改名)工作和教书。抗日战(zhan)争胜利后(hou),光华大学复校,他担任副训导长兼教授。五十年(nian)代初(chu)期,他被告发“参与破坏(huai)学生运动”,于是(shi)被作为历史反革(ge)命分子管制起来,降级到市东中学做图书馆管理员,直到退休为止。他退休后(hou)回到了苏州(zhou)家中。这部《吕氏春秋集解》因此搁在中华书局(ju)不能出版,顾颉刚曾为写了一张便条,希望我到中华书局(ju)领(ling)回,我怕会引起麻烦,没有去领(ling)回;后(hou)来由沈延国领(ling)回苏州(zhou)家中。

到了“文化大革(ge)命”,沈延国也没能幸(xing)免,这部书稿被人抄去带(dai)走(zou),幸(xing)而不久又找回来,但已有些散失,由沈延国重新补全。“文化大革(ge)命”结束之后(hou),沈延国的“反革(ge)命罪行”得到平反,书稿重新被中华书局(ju)要回,列入一套新的诸子校释(shi)丛(cong)书中。这部字稿达一百万左右的合作写成的稿件,是(shi)半个世纪前早(zao)已完成的,因为多灾多难(nan),长期不能出版,幸(xing)而还能保全,由中华书局(ju)八九年(nian)六月付印,可惜沈延国已经因病(bing)去世,见不到它的出版了。(杨宽:《历史激流:杨宽自传》,第127-129页)

在回忆中,杨宽非(fei)常遗(yi)憾的说,沈延国见不到《吕氏春秋集释(shi)》的出版。其实,杨宽亦(yi)未见到此书的出版。20世纪80年(nian)代,由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制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确实将(jiang)此书列为出版计(ji)划,该(gai)规划共分为:文学、语言、历史、哲学、综合参考五大类(lei),其中哲学部分按书籍的性质划分为五类(lei):一、诸子;二、佛(fo)藏、道藏;三、宋(song)元明清哲学论著;四(si)、工具书,共98种。在“诸子”《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中显示:《吕氏春秋集释(shi)》杨宽、沈延国已来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第82页)1984年(nian),杨宽赴(fu)美(mei)讲学后(hou)定居美(mei)国迈阿密,对(dui)此稿还念念不忘,1986年(nian)2月20日,在致吕翼(yi)仁的信中说:

与沈延国兄合作《吕氏春秋集释(shi)》一书,北京中华书局(ju)已把此书列入《新编诸子集成》中,并在一些出版物中宣布,或者某些书的末尾列入将(jiang)来出版的目录中。目前还不知中华书局(ju)是(shi)否已付印。目前成问题的,陈奇猷与此相(xiang)同的《吕氏春秋校释(shi)》一书,如果我在的话(hua),应该(gai)调回该(gai)稿,与陈书作一比较,再加工,使超过陈著,再出版。但此事工程很大,全书一百几十万字,很不容易办。而且我此时亦(yi)无此能力,只能待出版再说了。北京中华书局(ju)亦(yi)曾见到陈著,曾有意请双方(fang)合作,并成一书,陈不允许,我们(men)也感麻烦。结果北京中华书局(ju)留(liu)我们(men)的稿而不取陈稿,但是(shi)陈稿争先出版(因上海学林出版社新办,接此稿件,很快出版)。(贾鹏涛撰:《杨宽先生编年(nian)事辑》,北京:中华书局(ju),2019年(nian),第345页)

其实,杨宽在写这封信的时候,陈奇猷的《吕氏春秋校释(shi)》已于1984年(nian)4月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1990年(nian),中华书局(ju)出版的《新编诸子集成》中无沈延国、杨宽的《吕氏春秋集释(shi)》,取而代之的是(shi)许维(wei)遹的《吕氏春秋集释(shi)》。也就是(shi)说,沈、杨二人的书稿并未出版。学者王(wang)启才曾说:“《〈吕氏春秋〉汇(hui)校》系光华大学丛(cong)书,蒋(jiang)维(wei)乔、杨宽、沈延国、赵善诒合著,上海中华书局(ju)1937年(nian)印行,由于只是(shi)汇(hui)校,没附原文等原因,又不便阅(yue)读,所以新编《诸子集成》最终没采用该(gai)书。”(王(wang)启才:《〈吕氏春秋〉学术(shu)档(dang)案(an)》,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nian),第11页)此中混淆了《吕氏春秋汇(hui)校》与《吕氏春秋集释(shi)》,新编《诸子集成》要出版的应该(gai)是(shi)《吕氏春秋集释(shi)》。

值(zhi)得注意的是(shi),无论此书是(shi)否出版,在撰写过程中蒋(jiang)维(wei)乔对(dui)此书的贡献不可被埋没。《蒋(jiang)维(wei)乔日记》中有蒋(jiang)维(wei)乔校阅(yue)的《吕氏春秋集释(shi)》的记录,其中1935年(nian)对(dui)此校阅(yue)《吕氏春秋集解》:

九月二日阴

是(shi)日校改杨宽等合撰吕氏春秋集解。

九月三日阴

是(shi)日校阅(yue)金刚经讲义和吕氏春秋集解。

九月四(si)日先晴(qing)后(hou)雨

午后(hou)校阅(yue)吕氏春秋集解。

九月五日晴(qing)

午后(hou)校阅(yue)吕氏春秋集解。

九月六日晴(qing)

午后(hou)校阅(yue)吕氏春秋集解。

九月七日晴(qing)

午后(hou)校阅(yue)吕氏春秋集解。

九月十二日大雨

是(shi)日校阅(yue)吕氏春秋集解。

九月十三日阴

是(shi)日校阅(yue)吕氏春秋集解。

(蒋(jiang)维(wei)乔:《蒋(jiang)维(wei)乔日记》第十八册,第207、208、209、211、213、219、220页)

可见,《吕氏春秋集释(shi)》又曾称(cheng)《吕氏春秋集解》。上文所言“《吕氏春秋集解》由我和沈延国两(liang)人完成”,《蒋(jiang)维(wei)乔日记》亦(yi)可证(zheng)实此事。1940年(nian)11、12月,杨宽、沈延国因《吕氏春秋集解》事去蒋(jiang)维(wei)乔家中工作。1940年(nian)11月24日记:“午后(hou)三时,宽正、延国来谈,结束吕氏春秋解校稿事,决定于每星期日二人来我家中工作,四(si)时别去。”12月1日:“今日沈延国、杨宽正来我家继续吕氏春秋汇(hui)解工作,每星期来,寒(han)假(jia)时结束成书。”(蒋(jiang)维(wei)乔:《蒋(jiang)维(wei)乔日记》第二十二册,第305、309页)自此以后(hou),日记中无关(guan)于吕氏春秋的记载。由此,似可判定,此书稿成于1940年(nian)底或1941年(nian)初(chu),这与杨宽上文所言:“《吕氏春秋集解》由我和沈延国两(liang)人完成,已是(shi)抗战(zhan)爆发之后(hou)”时间相(xiang)吻合。

《吕氏春秋集释(shi)》原稿已不知去向,但在抗战(zhan)中,有朋友写信给顾颉刚,曾私下谈到这部书。《顾颉刚读书笔记》中有关(guan)于《吕氏春秋集注》“集解工作”条目,录之如下:

抗战(zhan)中,某君贻书云:

沈延国、杨宽正等三人合编《吕氏春秋集注》,弟在沪见其稿之一册,大抵(di)搜(sou)罗似较许维(wei)遹为广,而谨(jin)严不如。此等集解工作,本贵搜(sou)罗,不贵断制。若条条要自发见解,自为断制,转(zhuan)有“强不知以为知”之病(bing),不如只陈别人说法,待读者之自择。因各家亦(yi)只就自己所知者言之,故较可靠(kao)。今编者欲就各家说法一一判断是(shi)非(fei),岂(qi)非(fei)甚难(nan)。今沈延国等此书,不学王(wang)先谦而学孙诒让,不悟学诣与工夫均不逮也。若能将(jiang)此书再加删削(xue),庶可少病(bing)。惟此层殊(shu)难(nan),若命编者自下此层工夫,则编者本不自知疵累何在。若另讬一人为之,此非(fei)学力较深,又恳费(fei)去数月光阴,细心为之不可。

颉刚案(an),此论甚是(shi)。集解之体有二种,一为王(wang)先谦式,即以剪刀浆糊将(jiang)各书汇(hui)集为一书,其最大成就即为丁福保之《说文解字诂林》,编者只有搜(sou)集排(pai)比之劳(lao),不必自下己意,而对(dui)于读者却甚有参考之作用。其一为孙诒让式的,即遍览各书,自下己意,由博(bo)返约,便于读者。此事为之甚难(nan),作者非(fei)博(bo)通群学,有长时间之研究工夫不可。孙氏袭其父衣(yi)言之荫,能不事生产,一心治学,积四(si)十年(nian)之力,对(dui)于《周礼》、《墨子》二书作一总(zong)结。《周礼正义》一书,过于浩博(bo),闻遍读之者只黄侃一人;至《墨子间诂》则卷帙不多,读之者固甚便也。惟定论亦(yi)不能急就,《经》上下、《经说》上下,今当改写者已甚多矣。他日必有将(jiang)《周礼正义》简(jian)缩,《墨子间诂》放长者,我虽不可见,固可作预言于此也。(顾颉刚:《顾颉刚全集·顾颉刚读书笔记卷十四(si)》,北京:中华书局(ju),2011年(nian),第39页)

综上所述,《吕氏春秋集释(shi)》早(zao)已于20世纪40年(nian)代末完成,杨宽、沈延国为此劳(lao)心劳(lao)力,他们(men)的老师蒋(jiang)维(wei)乔亦(yi)帮助甚多。可由于时局(ju)的转(zhuan)变,人事的牵扰,迟迟没有出版的机会。到了20世纪80年(nian)代,书稿被列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中,未知何种原因未能出版,胎死(si)腹中。而更为遗(yi)憾的是(shi),现在斯(si)书不知流落何处,是(shi)否还存留(liu)在人世间。

发布于:上海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