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超越文明冲突论,文明对话是对西方与世界的道德救赎,人类,中国,和平
2024-06-18 15:31:11
超越文明冲突论,文明对话是对西方与世界的道德救赎,人类,中国,和平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田飞龙

中央民族(zu)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海(hai)峡两岸(an)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

6月10日是全球第一个(ge)“文明对(dui)话国际日”。这个(ge)日子,由第78届联合(he)国大会在2024年6月7日协商一致通过(guo)决(jue)议设(she)定(ding),这一决(jue)议由中国倡(chang)议。

如何实现“永久和平”是康德的最终哲学理想和政治期望,也是联合(he)国体制的本质(zhi)追求。但人(ren)类从康德《永久和平论》之道德倡(chang)议以(yi)来,并未寻找到永久和平之切实制度和方法,无论是欧洲19世纪(ji)的列强协调秩(zhi)序,还是20世纪(ji)经由一战而催生的国际联盟(meng)体制,抑或经由二战所(suo)催生的联合(he)国体制,都(dou)没有能够将全体人(ren)类团结一致起来,没有能够实现全体人(ren)类的和平发展。

因此,“文明对(dui)话国际日”的设(she)立,有着深刻的时代(dai)背景和人(ren)类文明新(xin)形态的探(tan)索意义。

文明,是一种(zhong)较为高级且发达的集体生活方式,其载体通常为民族(zu)或其他族(zu)群。文明首先具有民族(zu)性,世界上不同文明是借助不同民族(zu)的自主实践与繁衍生息而产(chan)生的。文明其次具有内在普(pu)遍性,即只要是具有一定(ding)规模且持久的文明,一定(ding)既可以(yi)解决(jue)民族(zu)内部的分歧与斗争,也可以(yi)寻找到适当(dang)方法与其他民族(zu)和平相处。

所(suo)谓文明对(dui)话,就是基于文明之民族(zu)性和普(pu)遍性的结合(he),采(cai)取一种(zhong)文明平等与文明多样性的哲学,对(dui)不同文明、民族(zu)之间的分歧甚至斗争采(cai)取一种(zhong)和平伦理和沟通方法,其本质(zhi)属(shu)于人(ren)类的同胞之爱和人(ren)类自治的积(ji)极道德实践。文明对(dui)话代(dai)表了一种(zhong)文明生态观和文明民主观,是真正(zheng)符合(he)人(ren)类社会整体利益和存在形态的文明哲学,也是人(ren)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哲学视野和沟通方法。

文明对(dui)话的对(dui)立面是文明冲突。从现实主义角度看(kan),文明冲突似乎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影响力。西方文明以(yi)自我为中心(xin),以(yi)异教意识为基础(chu),以(yi)文明与野蛮的二分法为视野,在近代(dai)殖民化与全球化过(guo)程中,构建了一种(zhong)西方中心(xin)主义的文明观和制度观。

这种(zhong)西方式中心(xin)观念是殖民主义的精神(shen)基础(chu),是维持西方精神(shen)霸权与制度霸权的深层文化心(xin)理,但并不符合(he)全人(ren)类的根本利益,不可能建成真正(zheng)的人(ren)类命运共同体。单一文明中心(xin)主义,无论其自我标榜的文明性如何,最终只能陷入霸权与征服的循(xun)环游戏,带(dai)来一个(ge)普(pu)遍动荡与对(dui)抗的世界。

在西方文明理论中,亨廷顿(dun)总结提炼的“文明冲突论”代(dai)表了西方文明的本质(zhi)视野和实践方法,所(suo)以(yi)西方有相当(dang)发达的地缘政治学和霸权制度方法。福(fu)山的“历史(shi)终结论”宣告了西方中心(xin)主义的目的论和历史(shi)必胜论。这些有关人(ren)类宏观历史(shi)进程与道德目的之“大理论”,并非建立在事实和逻辑的基础(chu)上,而是建立在主观和偏执的基础(chu)上,是人(ren)类道德心(xin)智不成熟的体现。

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西方的“霸力”叠加“蛮心(xin)”,造就了一个(ge)到处“起火”的世界。看(kan)看(kan)乌(wu)克兰的战火,看(kan)看(kan)加沙地带(dai)的人(ren)道灾难(nan),看(kan)看(kan)中国周边的对(dui)抗态势,看(kan)看(kan)“颜色革命”所(suo)到之处的政治社会衰败(bai),看(kan)看(kan)西方社会的政治极化、种(zhong)族(zu)歧视、权利泛(fan)滥与道德碎片化,这些都(dou)表明西方自我满足的“文明冲突论”和“历史(shi)终结论”不可能带(dai)来可持续(xu)的世界和平,也不可能带(dai)来西方世界的普(pu)遍安全。

6月8日,以(yi)色列为解救四名被扣押(ya)人(ren)员,造成上百人(ren)伤亡,被批是“野蛮的侵略行径”

以(yi)文明对(dui)话超越(yue)文明冲突,是中国关于联合(he)国体制与人(ren)类文明互动方式的一贯主张与行动逻辑。文明对(dui)话,具有文明的和平善意与理性取向,摒弃了单一文明过(guo)强的主体性和凌(ling)驾性。文明对(dui)话论由中国首倡(chang),既反映(ying)了中国和平发展主义的国际观和文明观,也反映(ying)了中华文明的特(te)性。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cheng)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中华文明五(wu)大特(te)性,即连续(xu)性、创新(xin)性、统(tong)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纵观中国历史(shi),从来都(dou)是对(dui)内团结凝聚与对(dui)外包容和平的有机(ji)结合(he)。中华文明理解和追求的天下,不是西方式的霸道秩(zhi)序,而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秩(zhi)序。中华文明孕育(yu)了中华民族(zu)共同体,并以(yi)此为根据不断(duan)寻求与不同文明、民族(zu)之间交流互鉴,共同构建真正(zheng)的人(ren)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zu)共同体基础(chu)上的中国以(yi)国家形态延绵数千年,不是西方的帝国或民族(zu)国家,而是文明的、统(tong)一的多民族(zu)国家,与人(ren)为善,与族(zu)和谐,与他国和平共处。在人(ren)类命运共同体的当(dang)代(dai)构想与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具有深刻文明论和国际秩(zhi)序论意义的“三大倡(chang)议”,即全球安全倡(chang)议、全球发展倡(chang)议和全球文明倡(chang)议:安全是和平的实质(zhi)内涵,是全人(ren)类追求的首要价值;发展是人(ren)类文明的自我完善方法,也是解决(jue)一切矛盾冲突的辩证过(guo)程;文明是安全与发展的总体性,是一种(zhong)统(tong)筹与综合(he)的形态。

中国对(dui)内追求民族(zu)复兴,对(dui)外倡(chang)导“一带(dai)一路”与人(ren)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中国是文明一以(yi)贯之的,是知行合(he)一的。西方将中华民族(zu)复兴视为霸权崛起,将中国倡(chang)导的“一带(dai)一路”视为新(xin)中华帝国主义,完全是以(yi)己之心(xin),度人(ren)之腹,是对(dui)中华文明与人(ren)类根本利益的误解误判,更是对(dui)自身文明中心(xin)论与霸权秩(zhi)序的过(guo)度迷恋。

西方的“中国威胁论”,本质(zhi)是“西方威胁论”的想象与投射,是西方对(dui)另一个(ge)他们认为的同质(zhi)于“西方权力”的恐惧(ju)。艾利森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以(yi)及由此带(dai)来的美国对(dui)华新(xin)冷战的密集甚至非理性化的行动,都(dou)根源于这种(zhong)恐惧(ju)。而这种(zhong)恐惧(ju)的根源,是西方文明的自我中心(xin)化以(yi)及对(dui)文明平等对(dui)话的道德排斥(chi)。

因此,中国倡(chang)议并得到联合(he)国认可的“文明对(dui)话”,就不仅是为世界和平与人(ren)类命运共同体所(suo)亟需,也是对(dui)西方文明的道德救赎(shu)。事实上,西方有识之士日益认识到东方文化与中国道路对(dui)西方与世界的道德和制度意义,但西方整体性的自我反思和道德救赎(shu)过(guo)程并未取得实质(zhi)性突破,所(suo)谓西方中心(xin)论之道德迷思与霸权实践仍占(zhan)据主流。

中国常驻联合(he)国代(dai)表傅聪(cong)在联大全会介绍决(jue)议草案时表示,中方倡(chang)议联大设(she)立文明对(dui)话国际日,旨在充分发挥文明对(dui)话对(dui)于消除歧视偏见、增(zeng)进理解信任、促进民心(xin)相通、加强团结合(he)作的重要作用

西方文明在现代(dai)世界最伟大的成就是解放了“个(ge)人(ren)”,激活并焕发了个(ge)性解放与资本创造性的巨大生产(chan)力,以(yi)及以(yi)个(ge)体自由与人(ren)权为内核的巨大价值穿透力,由此带(dai)来西方凌(ling)驾全球的道德和制度权威。但西方滥用了这一权威,暴露出其文明和政治的自我中心(xin)主义与等级制弊端,暴露出西方与人(ren)类命运共同体的规范性对(dui)立。

西方不能带(dai)来真正(zheng)的人(ren)类道德自治和国际法治,救赎(shu)的希望只能另寻他处。著名科幻(huan)哲学家刘慈欣先生在《三体》系列作品中,借助叶文洁之口道出了对(dui)人(ren)类道德自治能力的根本质(zhi)疑,从而寻求地外文明“三体人(ren)”的道德拯救。这是一种(zhong)关于人(ren)类永久和平的根本讽刺和预言,其意在倒逼人(ren)类思考整体存续(xu)的道德基础(chu)与互动法则。

文明冲突叠加历史(shi)终结绝对(dui)不是人(ren)类永久和平的理想解,康德提出了这一根本性问题(ti),西方努(nu)力进行了求解,其结果是在西方文明范畴内无解。以(yi)文明对(dui)话超越(yue)文明冲突,坚持文明多样性和文明互动民主化,坚持民族(zu)性与人(ren)类性的和谐统(tong)一,坚持和平发展的核心(xin)价值地位,坚持统(tong)筹实现中华民族(zu)共同体与人(ren)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共生,来自中国文化与中国实践的系统(tong)方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激荡起全人(ren)类的强烈共鸣与回响。

我们期待“文明对(dui)话国际日”的设(she)立及其广泛(fan)的对(dui)话与实践,能够为人(ren)类永久和平与人(ren)类文明新(xin)形态带(dai)来真正(zheng)的希望和方向。

来源|底线思维

发布于:上海(hai)市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