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评论员观察),创新,央企,科技
2024-06-18 04:10:60
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评论员观察),创新,央企,科技

加速成长(chang)为原始创新的组织(zhi)者(zhe)、核(he)心技术的供给者(zhe)、市(shi)场应用的先行者(zhe),央企才有(you)可能在夯实大国(guo)经济根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担当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持续完善(shan)创新体系、增(zeng)强创新能力,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xiang)迸发、充分涌流,才能推动央企涌现更多原创技术、重大成果

前不久,504比特超(chao)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交付,刷新了国(guo)内超(chao)导量子比特数量的纪录,其量子比特的关键指标有(you)望达到国(guo)际主流量子计算云平台的芯片性能。在量子计算领域,中电信(xin)量子集团推出的“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实现了超(chao)算能力与176量子比特超(chao)导量子计算能力的深度融(rong)合。未来,“骁鸿”芯片计划通过“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等向全球开放。一个是来自中国(guo)科学院的芯片,一个是国(guo)资央企的平台,强强联合,在量子信(xin)息领域聚力攻(gong)关,展现着打造原创技术策源(yuan)地的强大势能。

习近(jin)平总书记强调:“中央企业等国(guo)有(you)企业要勇挑(tiao)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yuan)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chang)’。”不久前,国(guo)务院国(guo)资委开展第二批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yuan)地布局建设,在量子信(xin)息、类脑智能、生物制造等36个领域,支持40家中央企业布局52个原创技术策源(yuan)地。通过两批布局,树立起央企承担科技创新使命的鲜明导向,将引导央企把准战略方向、扛起责任担当,在前沿技术和(he)颠(dian)覆性技术上取得更多原创成果,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zhi)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十四五”期间央企等国(guo)有(you)企业高质(zhi)量发展的“头号任务”。国(guo)有(you)企业主要集中在关系国(guo)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he)关键领域,围绕(rao)事关国(guo)家安全、产业核(he)心竞争力、民生改善(shan)的重大战略任务,强力推动关键核(he)心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攻(gong)关,研发和(he)掌握(wo)更多国(guo)之重器,义不容辞。依靠强大的产业链生态优势和(he)深厚的科技研发积淀,加速成长(chang)为原始创新的组织(zhi)者(zhe)、核(he)心技术的供给者(zhe)、市(shi)场应用的先行者(zhe),央企才有(you)可能在夯实大国(guo)经济根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担当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新时代以(yi)来,从国(guo)产大飞(fei)机、国(guo)产航母等大国(guo)重器,到5G应用、清洁能源(yuan)等引领全球,再到港珠澳大桥、“华龙一号”核(he)电机组等标志性成果,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背后都(dou)有(you)央企担当。深入(ru)解(jie)剖一只“麻雀”,可以(yi)透视央企实现科技创新的独特优势。盾构机被(bei)誉为“工程机械之王”,一度被(bei)国(guo)外垄(long)断,售价高昂。2001年,国(guo)家将盾构机研制列(lie)入(ru)“863计划”,开启了自主攻(gong)关的征程。2008年我国(guo)第一台具有(you)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中铁(tie)1号”下线,如今全球每10台盾构机中就有(you)7台来自中国(guo)……我国(guo)盾构机从无(wu)到有(you)、从有(you)到优的自主创新历程,背后有(you)新型举国(guo)体制的制度优势,有(you)应用场景(jing)丰富的产业优势,有(you)产学研结合的协同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央企完全有(you)条件、有(you)能力在原始创新上走在前列(lie),成为原创技术策源(yuan)地。

习近(jin)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以(yi)制度创新不断提(ti)升央企治理(li)水平,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比如,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主动性。中国(guo)铁(tie)建、东方电气探索“揭榜挂帅(shuai)”制度,精准激励员工投身重大科技攻(gong)关。比如,优化创新生态,形成协同创新合力。南方电网联合多家央企组建新型储能央企创新联合体,与粤港澳高校共建联合研究院,形成产学研贯通的创新生态“朋友圈”。比如,促进成果转化,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li)”。中核(he)集团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健全成果转化保障体系,2023年完成转化合同收入(ru)14.4亿元,是2022年的1.6倍。实践告诉我们,持续完善(shan)创新体系、增(zeng)强创新能力,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xiang)迸发、充分涌流,才能推动央企涌现更多原创技术、重大成果。

科技创新是影响(xiang)国(guo)家竞争力和(he)世(shi)界发展格局的关键变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he)产业变革深入(ru)推进,为我国(guo)以(yi)新质(zhi)生产力推动高质(zhi)量发展提(ti)供了重要机遇。央企是国(guo)民经济的中流砥柱(zhu),让大国(guo)支柱(zhu)打造更多大国(guo)重器、掌握(wo)更多原创技术,定能引领中国(guo)经济发展迈(mai)向更高境界。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3日 05 版(ban))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