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精准一码发财3-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条例,城市,农业
2024-06-03 01:29:24
精准一码发财3-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条例,城市,农业

昨(zuo)天,市十六届人大(da)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le)《北(bei)京市乡村振兴促进条(tiao)例》(以下简(jian)称“条(tiao)例”),共计9章62条(tiao),突(tu)出以城乡融(rong)合(he)发展引领(ling)乡村振兴,以期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功能互促、要素互动,将为本市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条(tiao)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

目前,本市有13个(ge)涉农(nong)区,206万农(nong)业户籍人口,约150万亩永久基本农(nong)田,仍(reng)有4198个(ge)农(nong)村集体(ti)经济组织,约2038万亩农(nong)村集体(ti)土地,集体(ti)账面资产总额已达10177.3亿元。全(quan)市农(nong)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虽小,但仍(reng)然发挥着不(bu)可替(ti)代的压舱石作用。

本次立(li)法出于怎样的现实考量?市人大(da)常委会农(nong)村办副主任姜俊(jun)梅介绍,北(bei)京作为超大(da)城市,城乡发展不(bu)平衡(heng)、乡村发展不(bu)充分的问题仍(reng)然突(tu)出,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zou)在全(quan)国前列,最(zui)艰巨最(zui)繁重的任务依(yi)然在农(nong)村,最(zui)突(tu)出的短板(ban)依(yi)然是农(nong)业农(nong)村的现代化。如(ru)何充分发挥“大(da)城市”对“大(da)京郊”的带动作用,依(yi)托(tuo)超大(da)城市的资金、资源、人才、市场等突(tu)出优势,促进乡村补短板(ban)、强弱项(xiang)、增实力;如(ru)何有效强化“大(da)京郊”对“大(da)城市”的服务功能,实现城乡间(jian)的优势互补、功能互促、要素互动,使城市与(yu)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yu)共,是本次立(li)法中研究思考的重要出发点、制度(du)设计的重要着力点。

纵观条(tiao)例全(quan)文,“城乡融(rong)合(he)发展”是条(tiao)例最(zui)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也是本市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其中,在总体(ti)要求上,总则部(bu)分就(jiu)已开宗明义,强调本市乡村振兴促进工作要立(li)足首都城市战(zhan)略定位(wei),坚持大(da)城市带动大(da)京郊、大(da)京郊服务大(da)城市,促进城乡融(rong)合(he)发展,发挥乡村的特(te)有功能,实现农(nong)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nong)民富裕富足。

在章节体(ti)例上,《条(tiao)例》采(cai)用了(le)“城乡融(rong)合(he)”+“五大(da)振兴”的布局,单设城乡融(rong)合(he)一章,优先置于总则之后,针对本市城乡融(rong)合(he)发展中面临的突(tu)出问题、涉及的重点区域、把握的关键环节、取得的实践成效集中作出了(le)相关规定。

在具体(ti)制度(du)设计上,条(tiao)例通篇明确突(tu)出城乡融(rong)合(he)的思路。首先,在强化规划的引领(ling)作用上,要求编制各级各类(lei)规划应当整(zheng)体(ti)筹划城镇和乡村发展,统筹安排生态、农(nong)业、城镇等功能空间(jian);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统筹,推动标准协调、互联互通;加强对绿(lu)化隔离地区、城镇开发边界内(nei)现状村庄(zhuang)的发展引导,明确村居转制过程中的建设、管理、服务和社会保障要求。

在补齐农(nong)村公共服务短板(ban)方(fang)面,明确提出了(le)城乡之间(jian)的有效联动。例如(ru),条(tiao)例中要求科学合(he)理布局乡村学校,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条(tiao)件,推动城区优质教(jiao)育资源向乡村延伸;推进城乡基本养老(lao)服务均等化,完善城乡统筹的基本养老(lao)保险、基本医疗(liao)保险和最(zui)低生活保障等制度(du)。

产业发展方(fang)面,条(tiao)例注重支持乡村产业融(rong)合(he)发展。条(tiao)例明确,支持符合(he)城市功能定位(wei)的产业在乡村布局,发展农(nong)业新质生产力,促进都市型(xing)现代农(nong)业高质量发展;发挥超大(da)城市科技、人才优势,将农(nong)业科技创新纳入北(bei)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保障超大(da)城市的基础性、多(duo)样化、便(bian)利化消费需求,完善重要农(nong)产品稳产保供制度(du),鼓励发展食品加工、净菜加工、中央厨房等业态,促进农(nong)超、农(nong)社、农(nong)企、农(nong)校对接(jie);引导乡村民宿、林下经济等产业健康发展,鼓励利用闲置集体(ti)设施和农(nong)民住宅发展乡村民宿、餐饮和文化体(ti)验等产业。

文/本报记者蒋若静

发布于:北(bei)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