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城市考古有哪些新进展,遗址,建筑,江苏
2024-07-23 02:07:02
城市考古有哪些新进展,遗址,建筑,江苏

浙江绍兴稽中遗址发现的战国与汉(han)代建筑(zhu)基址遗迹。

江苏淮安(an)板闸(zha)镇遗址发掘区(资料照片)。

浙江绍兴稽中遗址出土的汉(han)代墨书木(mu)刺。

江苏盐城后北团遗址制(zhi)盐相(xiang)关遗迹。

河南(nan)开封景(jing)龙(long)门遗址北宋主要遗存分布图。

本(ben)文配(pei)图均为新华社发

两汉(han)郡县考古有哪些重要发现?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在哪儿(er)……日前,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ju)焦城市考古重要成果,发布浙江绍兴稽中遗址、江苏盐城盐业考古、河南(nan)开封北宋东京城景(jing)龙(long)门遗址、江苏淮安(an)城市考古等4项考古最新进展。

浙江绍兴稽中遗址

为探寻越(yue)国都城提(ti)供(gong)重要线索

稽中遗址位于浙江省(sheng)绍兴市越(yue)城区,是一处战国两汉(han)时期高等级建筑(zhu)遗址。为配(pei)合(he)当地(di)城市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pi)准,2024年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考古发掘。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遗址的面貌(mao)逐步(bu)呈现。

据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李龙(long)彬介绍,战国时期遗存包括1组大型建筑(zhu)基址和(he)1眼(yan)水井。建筑(zhu)基址分布在东西长约48米、南(nan)北宽约36米的范围内(nei),可(ke)观察到两种不同的基础构筑(zhu)形式:一是由方(fang)形立柱、长方(fang)形垫板及垫板下圆木(mu)组成;一是由多条圆木(mu)横纵间隔叠压的筏状基础。“水井为木(mu)壁,经碳十(shi)四检测,距今约2500年。根据文献记载,推测为越(yue)国遗存”。

汉(han)代遗存主要为建筑(zhu)基址、水井、马坑,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确认了4组建筑(zhu)基址,其中甲组、乙组建筑(zhu)残存面积约387、317平(ping)方(fang)米,丙、丁组建筑(zhu)尚未完全揭露。李龙(long)彬说,此次考古发掘首次发现包含墨书“会稽”“山阴”地(di)名的汉(han)代木(mu)刺实物,以及汉(han)代墨书“如律令礼”文字陶片,对研究会稽郡的郡域变迁(qian)具有重要意义。

在李龙(long)彬看来,稽中遗址越(yue)国建筑(zhu)的体量较大,尤其是其纵横叠压2—4层的地(di)栿之(zhi)上加上大型垫板,垫板之(zhi)上再榫(sun)卯式立柱,地(di)栿密集而且(qie)成排,十(shi)分壮观,这是越(yue)国人在湿地(di)环境下创造(zao)的有效防止(zhi)建筑(zhu)沉降的营建方(fang)式。

专家认为,稽中遗址首次在绍兴古城内(nei)确认越(yue)国建筑(zhu)的存在,为探寻越(yue)国都城提(ti)供(gong)重要线索。发现两汉(han)高等级官署建筑(zhu),出土墨书“会稽”“山阴”等墨书文字,是两汉(han)郡县考古的重要发现。

江苏盐城盐业考古

进一步(bu)明晰江淮东部盐业发展脉络

“十(shi)四五”以来,围绕江苏地(di)域文明探源工程“江苏盐业考古”课题,江苏省(sheng)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he)盐城市文物保护和(he)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基本(ben)建设考古相(xiang)关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盐业考古新发现和(he)研究成果。在此次“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相(xiang)关成果发布——沙井头遗址推测为西汉(han)盐渎县城所在地(di),缪杭、后北团遗址分别(bie)被实证为唐代和(he)南(nan)宋延续至明清时期的制(zhi)盐聚(ju)落。

位于江苏盐城市亭湖区的沙井头遗址,专家推测其为西汉(han)盐渎县城所在地(di)。该遗址地(di)处江淮沿(yan)海东部的古沙冈之(zhi)上,考古发现规整的汉(han)代道路,较为密集分布的水井,成规模、多类型的排水设施以及房址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瓦当、瓦片等建筑(zhu)构件和(he)日用陶器等。同时,在遗址周围发现10余处汉(han)代建筑(zhu)遗址和(he)墓地(di)。“结合(he)《汉(han)书·地(di)理志(zhi)》等文献记载,初步(bu)推测沙井头遗址所在区域为西汉(han)盐渎县城所在地(di),沙井头遗址各类建筑(zhu)遗迹可(ke)能(neng)为盐渎县官署性质建筑(zhu)。”江苏省(sheng)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陈刚说,这为理解(jie)西汉(han)对江淮区域盐业生产(chan)的统一管理提(ti)供(gong)了考古支(zhi)撑,也为理解(jie)盐业在西汉(han)社会中的重要性提(ti)供(gong)了实证材料。

缪杭遗址位于盐城市东台市,考古发现唐代盐业生产(chan)中的引蓄水、摊场(chang)、淋(lin)卤等工艺流程相(xiang)关遗迹,实证该遗址为一处唐代制(zhi)盐聚(ju)落。

陈刚在接(jie)受媒体采访时指(zhi)出,缪杭遗址发掘区内(nei)未发现盐灶等煎盐设施,在对遗址系统钻探过程中也未发现盐灶的迹象,或可(ke)表明缪杭遗址在唐宋时期只制(zhi)卤,卤水需转运至别(bie)处煎盐。

煎卤成盐,是古人制(zhi)盐的关键步(bu)骤。考古人员在距离缪杭遗址40公(gong)里的后北团遗址发现南(nan)宋至明清时期盐灶、淋(lin)卤坑等制(zhi)盐遗迹。

“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后北团遗址是一处自南(nan)宋延续至明清时期的制(zhi)盐聚(ju)落。此外,考古调查已发现盐城境内(nei)百(bai)余处反映盐业生产(chan)、运输管理等不同类型的遗址,初步(bu)构建了历代盐业生产(chan)体系。”陈刚说。

专家认为,沙井头等不同时期盐业遗址的考古发现,进一步(bu)明晰了我国江淮东部盐业生产(chan)历史发展脉络,对研究西汉(han)以来中央政府对沿(yan)海地(di)区盐业的管理,以及不同时期制(zhi)盐工艺的技术传(chuan)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河南(nan)开封北宋东京城景(jing)龙(long)门遗址

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格最高都城城门遗址

景(jing)龙(long)门遗址位于河南(nan)省(sheng)开封市龙(long)亭区,是北宋东京城内(nei)城北墙中部城门遗址。2023年至2024年,河南(nan)省(sheng)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pei)合(he)城市建设对景(jing)龙(long)门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

“开封是八(ba)朝(chao)古都,人们(men)常用‘城摞城’形象地(di)比喻其地(di)下遗存丰富。在景(jing)龙(long)门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城墙比较集中。我们(men)确实没(mei)想到在这样有限(xian)的范围内(nei)发现这么多叠加、交织的城墙,这是特(te)别(bie)大的收获。”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王(wang)三营说。

根据文献记载,北宋东京城景(jing)龙(long)门沿(yan)用了五代后梁兴和(he)门,晚期进行了重修改建,现存遗址打破晚唐五代时期的旧汴州城北墙,在金元时期被废弃,后又被明代周王(wang)府叠压。

据王(wang)三营介绍,城门整体结构为一门三道式,由门道、隔墙及两侧(ce)墩台构成。城门通阔约60米、进深约19.3米。门道均宽约5.6米,为排叉柱过梁式构造(zao),两侧(ce)保留有地(di)栿基础,碎瓦与灰土交替夯筑(zhu)。隔墙均宽约4.7米,素(su)土夯筑(zhu)。两侧(ce)墩台宽约16.7米,墩台包砖逐层错缝露龈砌造(zao)。发现有金南(nan)京皇城北墙,墙宽8至10米,残高约2米,打破北宋晚期地(di)面及北宋晚期包砖夯土台基。

另(ling)据文献记载,景(jing)龙(long)门于北宋崇宁(ning)年间由李诫(jie)主持(chi)重修,城门夯筑(zhu)、砖墙砌造(zao)等工艺与《营造(zao)法式》壕寨、砖作制(zhi)度相(xiang)符,可(ke)视为北宋晚期官式建筑(zhu)的典范。

“景(jing)龙(long)门是北宋晚期东京城皇城附近一座(zuo)十(shi)分重要的礼制(zhi)建筑(zhu)。”王(wang)三营表示,其位置的确定(ding),对于北宋东京城复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考古发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周王(wang)府遗存,包括北萧墙、农田、水井、道路、祠庙、别(bie)院等,农田共(gong)发现3块,平(ping)面近似方(fang)形,部分田垄(long)仍清晰可(ke)辨;别(bie)院叠压于景(jing)龙(long)门东门道及东墩台之(zhi)上,坐北朝(chao)南(nan),多进院落式布局,主体建筑(zhu)包括厅堂、耳房、甬路、厢房、方(fang)亭等,生动展示了明代藩王(wang)的生活图景(jing)。

专家表示,景(jing)龙(long)门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为认识(shi)北宋东京城结构布局、建筑(zhu)制(zhi)度提(ti)供(gong)了重要实证,也是古今城市文脉传(chuan)承赓续的又一生动案例。首次发现宋内(nei)城北墙与金南(nan)京皇城北墙并不重叠,为研究金代重修南(nan)京城提(ti)供(gong)了新的认识(shi)。

江苏淮安(an)城市考古

再现明清时期大运河沿(yan)线繁荣景(jing)象

2021年以来,为配(pei)合(he)当地(di)城市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pi)准,淮安(an)市文物保护和(he)考古研究所对庆成门、新路、板闸(zha)镇三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据淮安(an)市文物保护和(he)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赵李博介绍,庆成门是淮安(an)旧城的西门,发现明清时期的城门门道2处、城台1处、瓮城1座(zuo),完整揭示出了庆成门主城门、瓮城及排水系统的整体格局。主城门以东还(hai)发现有六朝(chao)至明清的连续地(di)层堆积和(he)建筑(zhu)遗存,完整反映了淮安(an)城演(yan)变发展史。

“明清时期,河下、板闸(zha)和(he)清江浦镇为淮安(an)城外三大集镇。新路属(shu)河下镇的一部分,因(yin)洪灾废弃于明末天启(qi)年间。考古发掘揭示出一处保存完整、格局清晰的街巷类遗址。”赵李博说,“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长75米、宽4米的道路,内(nei)部为沙土堆筑(zhu),外部用砖包砌,截面略呈拱形,与两侧(ce)分布的排水沟和(he)辅路共(gong)同组成了遗址区的主干道系统,根据文献记载推测为明万历淮关榷(que)使所筑(zhu)‘陈公(gong)新路’。”

板闸(zha)镇是一处明清时期市镇遗址,因(yin)黄河泛滥毁于清代乾隆年间,考古发现院落基址、道路、水沟、古河道和(he)墓葬等遗迹,出土各类器物3000余件,大多为完整器。遗址布局规整、结构分明,以两条十(shi)字相(xiang)交的主干道路及两条平(ping)行分布的主干沟渠为轴,整体呈西北—东南(nan)向分布。出土器物以餐饮厨具为大宗(zong),蕴含浓郁的生活气(qi)息与市井风尚。

专家表示,庆成门、新路、板闸(zha)镇三处遗址再现了明清时期大运河沿(yan)线的繁荣景(jing)象,反映了大运河沿(yan)线市镇发展、人地(di)关系演(yan)变与河道治(zhi)理与变迁(qian),是研究运河漕(cao)运、盐运和(he)关榷(que)税收等问题的重要实物资料。(本(ben)报记者 赵晓霞)

《 人民(min)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22日 第11 版)

责编:王(wang)陈逍遥、卢思宇

发布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