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列国鉴·马来西亚|记者观察:“三大支柱”助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传承,中国,教育,新华社
2024-06-18 05:46:23
列国鉴·马来西亚|记者观察:“三大支柱”助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传承,中国,教育,新华社

新华社吉隆坡6月18日电(记者(zhe)汪(wang)艺 毛鹏飞)在(zai)东南(nan)亚国家中,马来西(xi)亚是中华传统文化(hua)传承较好的国家。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和华文媒体则(ze)被认为(wei)是文化(hua)传承中的“三大支柱”。一代代华人既(ji)坚(jian)持传统,又不断创新,推动中华文化(hua)与(yu)马来西(xi)亚多元文化(hua)融(rong)合发(fa)展,促进中马民心相通。

坚(jian)守传统

19世纪中叶开(kai)始(shi),大批来自广东、福建、海南(nan)等地的中国人下南(nan)洋(yang),在(zai)马来半岛等地形(xing)成聚居区。他们逐渐落地生(sheng)根,成为(wei)马来西(xi)亚公(gong)民。目前,华人约占马来西(xi)亚全(quan)国总人口(kou)的四分之一,在(zai)首都吉隆坡、沙捞越州泗务(wu)、柔佛州新山、槟城州槟岛、霹雳(li)州怡保(bao)等地,华人占比较高。

2016年1月16日,在(zai)马来西(xi)亚吉隆坡,演员(yuan)在(zai)马来西(xi)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大厦外表演舞狮。新华社发(fa)(张纹综(zong)摄)

早期的来马华人多在(zai)锡矿场或种植园做劳工,之后则(ze)在(zai)木材、橡胶、棕榈油等行业中赚得人生(sheng)第一桶金。近些年,华人一直占据(ju)马来西(xi)亚富豪榜的大多数,涉及房(fang)地产、矿业、金融(rong)、食品饮料、医(yi)疗(liao)等各领域。

同时,华人也在(zai)一代代传承中坚(jian)守中华文化(hua)、维护族群利益。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和华文媒体是马来西(xi)亚华人传承文化(hua)、凝聚力量的“三大支柱”。

2014年9月24日,由马来西(xi)亚华文报纸《星洲(zhou)日报》和中国湖南(nan)省常(chang)德市歌舞剧院联合呈现的“庆祝《星洲(zhou)日报》创刊(kan)85周年文艺大汇演”在(zai)吉隆坡举行。新华社发(fa)(张纹综(zong)摄)

马来西(xi)亚华人社团类型(xing)多样,既(ji)有最初以移民血缘和地域划分的宗亲会、同乡会,也有适应环境变化(hua)发(fa)展的商会、校友会等。华文教育则(ze)覆(fu)盖小学、中学和大学,体系完整。《星洲(zhou)日报》《南(nan)洋(yang)商报》《东方日报》等华文媒体是华人获取(qu)新闻(wen)资(zi)讯的重要渠道,马来西(xi)亚国家新闻(wen)社和马来西(xi)亚广播(bo)电视台也提供中文资(zi)讯。

传承文化(hua)

到过(guo)马来西(xi)亚的中国人,常(chang)会赞叹当(dang)地华人能在(zai)中文、英语、马来语三种语言中自如切换。中文和中华文化(hua)在(zai)马来西(xi)亚传承发(fa)扬如此之好,与(yu)覆(fu)盖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华文教育体系密切相关,离不开(kai)华人社团、华文媒体的坚(jian)守和积极推广。

2019年3月6日,在(zai)马来西(xi)亚吉隆坡,马来西(xi)亚学生(sheng)在(zai)“2019年留华高等教育展”上与(yu)中国高校代表交流。新华社发(fa)(张纹综(zong)摄)

马来西(xi)亚华文教育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shi),非常(chang)注重传承中华文化(hua),这在(zai)学校校名、班名、校训、社团活(huo)动中都有体现。比如,很多学校校名含有“华”字,以“礼义廉耻”作(zuo)为(wei)校训,班名多含“忠(zhong)”“德”“敬”“勇(yong)”等字,许多社团关联中华文化(hua),如华乐团、相声社、醒狮团、二十四节令鼓队、武术团等。

马来西(xi)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执行长梁胜义告诉记者(zhe),由于马来西(xi)亚政府不承认华文独立中学统考成绩,学生(sheng)如仅持这个(ge)成绩无法申请国内公(gong)立大学,华文大专院校的创立为(wei)华人子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le)更多机(ji)会。

随着(zhe)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在(zai)国际和地区事务(wu)中影响力扩大,越来越多马来西(xi)亚人认识到学习中文的价值,进入华文学校就读的非华裔学生(sheng)明显(xian)增多,这成为(wei)华文教育的新趋势。马来西(xi)亚教育部数据(ju)显(xian)示(shi),2010年非华裔学生(sheng)占华文小学学生(sheng)人数比例为(wei)12%,2020年这一比例提高至近20%。

创新发(fa)展

中华文化(hua)在(zai)马来西(xi)亚不仅得到传承,更获得创新和发(fa)展。马来西(xi)亚华人融(rong)合二十四节气(qi)、书法、广东狮鼓,创立了(le)二十四节令鼓。这种全(quan)新的鼓乐表演形(xing)式2009年成为(wei)马来西(xi)亚国家非物质文化(hua)遗产,随后传到中国、新加坡、印度尼西(xi)亚、泰国、澳大利亚等多个(ge)国家和地区,近几年还被纳入杭州亚运会开(kai)幕式表演节目、登(deng)上中国多家电视台,为(wei)越来越多人所关注。

这是5月2日在(zai)马来西(xi)亚雪兰莪州巴(ba)生(sheng)港拍摄的二十四节令鼓表演。新华社记者(zhe)程(cheng)一恒摄

二十四节令鼓的开(kai)创者(zhe)陈(chen)再藩自豪地说,在(zai)“四季如夏”的马来西(xi)亚能产生(sheng)二十四节令鼓,是因为(wei)中华文化(hua)“能够像蒲公(gong)英一样飘到任何地方”。

此外,从中华传统文化(hua)舞狮基础上发(fa)展而来的高桩舞狮如今也成为(wei)马来西(xi)亚重要民俗(su)活(huo)动,2007年成为(wei)马来西(xi)亚国家非物质文化(hua)遗产。马来西(xi)亚“狮王”萧斐弘认为(wei),舞狮除了(le)传承技艺,更重要的意义在(zai)于传承中华文化(hua)的道德理念、历史(shi)文化(hua)和人文情怀(huai)。

这是2019年12月20日在(zai)马来西(xi)亚马六甲拍摄的郑和·朵(duo)云轩(马六甲)艺术馆外的马中友好植树广场。600多年前,郑和五次(ci)驻节马六甲,由他带到这片土地上的中华文化(hua)如今已深深融(rong)入当(dang)地多元文化(hua)之中。新华社记者(zhe)朱炜摄

在(zai)马来西(xi)亚,华人与(yu)马来裔、印度裔友好相处,中华文化(hua)与(yu)其他两大族群文化(hua)相互融(rong)合借鉴,衍生(sheng)出独具(ju)特色的文化(hua)习俗(su)。从早期中国移民与(yu)当(dang)地人通婚形(xing)成峇(ba)峇(ba)娘(niang)惹文化(hua),到受华人春节“送红(hong)包”习俗(su)的影响,马来裔和印度裔分别在(zai)传统节日开(kai)斋节、屠妖节兴起“送绿(lu)包”“送紫包”,再到近两年兰州拉面、霸王茶姬等中国品牌餐饮在(zai)非华裔消(xiao)费(fei)群体中大受欢迎,中华文化(hua)正在(zai)马来西(xi)亚得到更广泛的了(le)解和认可。

发(fa)布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