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中国人的故事|生态环境好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北京,监测,蓝天
2024-07-22 04:20:03
中国人的故事|生态环境好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北京,监测,蓝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每周六早上7点(dian),在北(bei)京奥林匹(pi)克森林公园(yuan)北(bei)园(yuan)5公里开跑,是中国人民大(da)学附属(shu)中学朝阳学校(xiao)六年级11班学生的一个共同“约定”。从春的花草萌发,跑到夏的绿荫舒展(zhan),再跑过秋的金黄璀璨,跑向(xiang)冬雪烂漫……今年6月15日(ri),他们完成了第100次晨跑。

100次晨跑的底气,与北(bei)京的蓝天有关。2021年至2023年,北(bei)京空气质(zhi)量连续3年稳定达标。周民在北(bei)京生活了20多(duo)年,经历了北(bei)京大(da)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全(quan)过程。在他看来,蓝天给了孩子们在户外(wai)享受运(yun)动、感受自然的可能。

过去10年,我国成为全(quan)球空气质(zhi)量改善最快(kuai)的国家。生态环境质(zhi)量的改善不只是大(da)气,也包括水、土壤(rang)、生态等多(duo)维度的改善。对照2015年我国提(ti)出(chu)的《生态文明体制(zhi)改革总体方案》,一个个如期完成的目标共同勾勒了美丽(li)中国的图景。

在这美丽(li)中国的画卷上,既有孩子们100次晨跑的欢乐图景,也有一群年轻生态环保人和前辈们的扎实努力。

久久为功攻坚(jian)污染找回蓝天碧水

《生态文明体制(zhi)改革总体方案》是美丽(li)中国建设的施工图,改善环境治理是核心要义。方案凝聚起的共识是:老百姓关心什(shi)么、期盼什(shi)么,改革就要抓住什(shi)么、推进什(shi)么,还给老百姓繁星闪烁、鱼翔浅(qian)底。

今年6月28日(ri),北(bei)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自动监测室副主任姜南参加了第三届北(bei)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da)比武”决赛。在他看来,这次比拼“重实战、科(ke)技范儿满(man)满(man)”。

姜南在监测岗(gang)位工作了14年,是紧盯(ding)前端污染物的“哨兵”。监测数据通过他们的分析,变(bian)成了每天实时更(geng)新的空气质(zhi)量指数,传递(di)给老百姓。

常年与数字打(da)交道的,还有北(bei)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王(wang)莉华。2012年9月,20多(duo)岁(sui)的王(wang)莉华刚步入工作岗(gang)位,就赶上了北(bei)京大(da)气PM2.5监测网络建设,一场硬仗即将打(da)响。

2013年,PM2.5浓度正(zheng)式对外(wai)发布,北(bei)京当年的年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mi)。同年9月,国务院出(chu)台的《大(da)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da)气十条(tiao)”)明确要求,到2017年,北(bei)京要将PM2.5年均浓度控制(zhi)在60微克/立方米(mi)左右。

这一被称作“京60”的目标,当时在许多(duo)人看来难(nan)以实现。根据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mi)降到60微克/立方米(mi),最快(kuai)也要10-15年才能完成,而留给北(bei)京的时间不到5年。王(wang)莉华清(qing)楚记得,彼时的北(bei)京市环保局(ju)里,许多(duo)办公室都贴上了“京60”字样。

按照“大(da)气十条(tiao)”,向(xiang)重污染打(da)出(chu)的组合拳方案涉及(ji)产业、能源、交通等多(duo)个领域的结构调整,尤(you)其是煤炭消费总量控制(zhi)等目标甚至一度被认(ren)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根据2013年北(bei)京开展(zhan)的第一轮PM2.5源解析结果,燃煤污染是第二大(da)来源。通过综合施策,燃煤电厂、燃煤锅炉、民用散煤等得到根本治理。

2017年,北(bei)京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mi)。北(bei)京取(qu)得了阶段(duan)性胜利,但大(da)气污染防治的步伐没有停歇。党的十九大(da)报告提(ti)出(chu),坚(jian)决打(da)好三大(da)攻坚(jian)战,污染防治就是其中一战;2018年3月,我国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

北(bei)京打(da)赢了蓝天保卫战,姜南、王(wang)莉华也在污染防治攻坚(jian)的10年里收(shou)获(huo)了成长(chang)。

这些年,姜南的监测工作发生了巨大(da)转变(bian)。2013年,1.6万多(duo)平方公里的北(bei)京只有35个监测子站。如今,在原有基础上,又建立了上千个支撑(cheng)管理的小微子站。综合应用自动监测技术、组分监测技术、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及(ji)地基雷达监测技术等手(shou)段(duan)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越来越完善,精细化管理“最后一公里”真正(zheng)打(da)通,延伸到了基层。

2021年至2023年,北(bei)京市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33、30、32微克/立方米(mi)。从高浓度快(kuai)速降低(di),到低(di)浓度稳定达标——污染防治攻坚(jian)进入新阶段(duan)。

回顾(gu)2013年出(chu)台的“大(da)气十条(tiao)”、2018年的《打(da)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再到2023年11月的《空气质(zhi)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每一份顶层文件都在最关键节点(dian)指明方向(xiang)。

王(wang)莉华在多(duo)个业务部门锻炼后,对环境治理有了更(geng)深的感受。她介(jie)绍(shao),北(bei)京正(zheng)努力构建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协同减污降碳,企业用电、温室气体等正(zheng)逐(zhu)步被纳入监测范围,并基于大(da)数据挖掘(jue)潜在规律和问题。

今年全(quan)国两会(hui)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联组会(hui)时,回忆起2014年亚(ya)太(tai)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zheng)式会(hui)议召开时北(bei)京的蓝天,“那几天天气很好,当时有人问,这是‘APEC蓝’,能持久吗(ma)?我回答他们,这并不是短暂的蓝天,几年后它(ta)将是永久的蓝。”

在场的委员回忆起这个细节时说(shuo),总书记语气坚(jian)定。那是“久久为功,坚(jian)定不移(yi)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必胜信心。

从山顶到海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zhan)

“希望这条(tiao)丝巾上描绘的‘水清(qing)滩净、鱼鸥(ou)翔集、人海和谐’的愿景成为现实。”今年7月11日(ri),《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发布,生态环境部副部长(chang)郭芳在当天的发布会(hui)上一边介(jie)绍(shao),一边拿(na)出(chu)一条(tiao)由(you)3个废(fei)弃(qi)塑料瓶制(zhi)成的丝巾。

这些废(fei)弃(qi)塑料瓶来自广州南沙区的公益净滩行动,它(ta)们的“华丽(li)变(bian)身”是我国打(da)造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da)格局(ju)的一个侧(ce)影。

当珠(zhu)江口和三娘湾(wan)的中华白海豚(dun)、深圳湾(wan)和涠洲岛的布氏鲸成为城市的代言时,郭芳引(yin)用了一句(ju)古(gu)语来形容:“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生态文明体制(zhi)改革总体方案》的总体要求也包括“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zhan)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ju)”。

2021年,在云南,短鼻家族北(bei)上后又回家,得到人类一路守护的故事(shi)备(bei)受全(quan)球关注。同年10月,在昆明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duo)样性公约》缔约方大(da)会(hui)第十五次会(hui)议开幕式上出(chu)现了这群大(da)象的身影,一部短片记录下它(ta)们洗澡(zao)、漫步、吃庄稼的样子。短片里,一名村民说(shuo):“庄稼没有了可以再种,大(da)象不保护就没有了。”

在联合国《生物多(duo)样性公约》代理执行秘书大(da)卫·库珀看来,中国提(ti)出(chu)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张,与《生物多(duo)样性公约》缔约方达成一致(zhi)的2050年“与自然和谐相处”愿景是相契合的。

为达成改革的目标,近年来,我国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zhi)度,有效(xiao)保护超过30%的陆域国土面积;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发展(zhan)“明底线”“划边框”;建成世(shi)界上覆盖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duo)、投入力度最大(da)的生态保护补(bu)偿(chang)机制(zhi);明确领导干(gan)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jiu)办法,开展(zhan)自然资源离任审(shen)计……生态文明体制(zhi)改革深入推进,夯实绿水青山的制(zhi)度根基。

以涉海领域改革为例,2018年机构改革,海洋环境保护的职责整合到生态环境部,设立了3个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打(da)通了陆地与海洋、贯通了生态与环境,构建了陆海统筹(chou)、河海联动的综合治理体系。部门间合作更(geng)加有力,区域间协同更(geng)加顺(shun)畅。

我国还建立了以国家公园(yuan)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yuan)是世(shi)界海拔最高、中国面积最大(da)的国家公园(yuan)。

年轻的藏族小伙儿才朗达杰见证了家乡(xiang)青海省(sheng)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duo)县的变(bian)化。那里是三江源国家公园(yuan)黄河源园(yuan)区坐落的位置,曾因长(chang)期超载放牧,出(chu)现草原退化。为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世(shi)代居(ju)住于此的牧民搬迁到几十公里外(wai),放下了牧鞭。

生态体验活动给海拔超过4000米(mi)的玛多(duo)带来了新活力。作为当地社区“土著”,才朗达杰加入到黄河源园(yuan)区特许经营项目中,热情地向(xiang)远道而来的人们介(jie)绍(shao)着他再熟悉不过的河流和动物。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这里的生态管护员,随手(shou)捡起地上的垃圾是数千名和他一样的管护员的习惯。

万里黄河,东流入海。壮阔的河海交汇地带,有我国沿海最大(da)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是东方白鹳、黑(hei)嘴鸥(ou)的全(quan)球重要繁殖地,以国家公园(yuan)的形式保护了起来。黄河口国家公园(yuan)是全(quan)国首个陆海统筹(chou)型国家公园(yuan),目前各项创建任务已基本完成。

长(chang)江黄河孕育华夏儿女,保护母亲河迫在眉睫。如今,长(chang)江干(gan)流连续4年、黄河干(gan)流连续两年全(quan)线水质(zhi)保持Ⅱ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zhi)量发展(zhan)上升为重大(da)国家战略。近期开展(zhan)的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改革创新,聚焦长(chang)江大(da)保护,首次统筹(chou)流域督察和省(sheng)域督察。

我国坚(jian)持以最严格制(zhi)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动真碰硬,新修订的环保法“长(chang)出(chu)牙齿”,生态环境法典有望成为继民法典之后的我国第二部法典。

再看各地,山东省(sheng)齐河县地处黄河北(bei)岸,专门设立以“黄河生态”命名的环境资源审(shen)判专业法庭(ting);福建省(sheng)厦门市为无居(ju)民海岛立法,为保护一段(duan)仅(jin)几百米(mi)的自然岸线立法……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全(quan)国人大(da)代表、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职工张金海告诉(su)记者,现在的东营,珍稀的白天鹅飞进城市湿地嬉戏觅食已是常态,就连生性挑剔的东方白鹳也在城市附近“安(an)家产子”。

厦门市观鸟协会(hui)会(hui)员黄志(zhi)泉则将观鸟发展(zhan)为自己的事(shi)业,他创办自然教育机构,带孩子们观鸟、赶海、深入厦门的自然生态中。在他看来,“唯有了解才能更(geng)好地保护”。

逐(zhu)绿而行新质(zhi)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

7月9日(ri),《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印发,这是生态环境领域促(cu)进新质(zhi)生产力“1+N”政策体系的N个文件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ju)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chu),绿色发展(zhan)是高质(zhi)量发展(zhan)的底色,新质(zhi)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一个对于新质(zhi)生产力的共识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chang)方式,推动经济发展(zhan)从“有没有”转向(xiang)“好不好”、质(zhi)量“高不高”。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cheng)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chang),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8%,是全(quan)球能耗强度降低(di)最快(kuai)的国家之一。水电、风电、太(tai)阳能发电、生物质(zhi)发电装机均稳居(ju)世(shi)界第一,碳排放强度累(lei)计下降超过35%,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kuai)速增长(chang)的态势。

绿色低(di)碳转型的蓝海,呼唤青年的加入。2022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ti)出(chu),要在储能和氢(qing)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金融和碳交易等领域培养紧缺人才。

今年六五环境日(ri)前夕,1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碳足迹(ji)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要求,大(da)力培养产品碳足迹(ji)专业人才,完善相关职业体系;鼓(gu)励普通高校(xiao)和职业学校(xiao)开设产品碳足迹(ji)相关课(ke)程等。

现在及(ji)未来,越来越多(duo)的年轻人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建设中找到青春方向(xiang)。人们对绿色、低(di)碳生活方式的追求,成为80后徐源鸿的新赛道。

当北(bei)京爱分类环境有限公司总裁徐源鸿放弃(qi)了写字楼(lou)里的光鲜职业,要把(ba)收(shou)废(fei)品作为创业项目时,父亲不能理解。二三十年前,父亲靠(kao)收(shou)废(fei)品供徐源鸿上了大(da)学,他却要再回到这个行当?

但徐源鸿坚(jian)定地告诉(su)父亲,这个行业今非昔比,有发展(zhan)的潜力。

徐源鸿看到的背景是,国家已树(shu)起了生态文明的大(da)旗,社会(hui)逐(zhu)渐形成的共识是,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zhan)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quan)绿色低(di)碳循环发展(zhan)经济体系、促(cu)进经济社会(hui)发展(zhan)全(quan)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那垃圾减量、资源循环利用就是绿色生活方式的题中之义。

他的企业从一间十几平方米(mi)的平房发展(zhan)到一栋大(da)楼(lou),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zhan)到近千名员工,开创北(bei)京市生活垃圾“两桶一袋”分类模式,再迭代到“一袋式”上门回收(shou)便(bian)民服务,实现回收(shou)物的再生利用,减少碳排放。

早在2015年,时任中央全(quan)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经济体制(zhi)和生态文明体制(zhi)改革专项小组成员的杨伟民就曾表示,建立健全(quan)环境治理体系核心是“共治”。环境治理需要政府、市场、个人、社会(hui)来共同参与,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共治,也是改革方案中的原则之一。

2017年,一群年轻人用一年时间开发出(chu)“光盘打(da)卡”小程序,作为全(quan)球首款(kuan)基于AI识别来减少食物浪费的产品,用户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光盘”行动兑换奖品。

在“Z世(shi)代”青年的创新中,“光盘打(da)卡”版本不断迭代。“光盘打(da)卡”小程序联合创始人程振旺(wang)告诉(su)记者,他们正(zheng)在搭建“中国智(zhi)慧节粮联盟”,陆续加大(da)社会(hui)动员力度。通过“政府+公益+企业”多(duo)轮驱动模式,截(jie)至目前,平台累(lei)计用户1124.8万,带动节粮4645吨(dun),预计减碳17970吨(dun)。

浙江省(sheng)台州市探索形成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fei)弃(qi)物治理新模式在2023年荣获(huo)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该(gai)模式采(cai)用区块链和大(da)数据技术,打(da)通了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资源高值回收(shou)利用和渔民共同富裕的路径。“蓝色循环”模式不光在全(quan)国多(duo)省(sheng)推广,在国际(ji)上也得到广泛关注,新加坡(po)、法国、德国、韩国、日(ri)本等都在应用。

不懈的探索,像(xiang)孩子们一个个锲(qie)而不舍的5公里,蹚出(chu)一条(tiao)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改革之路。郭芳说(shuo),这些经验,既是“中国的”,也是“世(shi)界的”。中国愿意(yi)与各国交流互鉴(jian),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yuan)”,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海蓝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刘(liu)世(shi)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